与未来同行

出版时间:2006-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开复  页数:345  字数:4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书——《与未来同行》汇集了近八年来我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从写于八年前的《我的人才观》,一直到这个月才刚刚写完的《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我在过去八年里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我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像本书书名所昭示的那样,真正成为理解未来、规划未来、迎接未来甚至开创未来的新世纪的同路人。为了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我以“未来”为主线,将这些文章划分为三个主题,它们分别是: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这是我在经过了认真而审慎的思考后所寻找到的一种最佳方式——它既符合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影Ⅱ向力最大化的目标,可以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从中受益,也有利于更加集中和深入地讨论诸如学习方法、生活态度、价值观、就业与工作、理想与现实等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关心的焦点话题。事实证明,我所发表的每一封公开信几乎都在青年学生的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只要看看“开复学生网”中成千上万的来自青年学生的热情反馈就不难知道,我为中国青年学生所付出的一切是多么值得。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我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我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I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之所以要撰写并发表这些文章,我主要是希望在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在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越来越“平坦”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应该尽快做好应对全球化市场和国际化挑战的准备,应该积极向成功的跨国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领导团队、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使自己与国际接轨,以便更好地把握新时代为我们带来的巨大机遇。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我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我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我想,中国发展的根本在于教育,在于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根本上关注中国教育,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世纪”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重新整理本书所收入的25篇文章时,读着自己熟悉的文句,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最近这八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我发现,在这倏忽即逝的八年时光里,我自己改变了许多,还做了许多与我的职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情。八年前,我从未用中文撰写和发表过文章,可在这八年里,为了帮助中国青年学生,为了与中国企业、高校乃至政府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我居然用中文写作了近百万字,其中包括两本书,七封给中国青年的公开信,我的博客,还有数千个“开复学生网”的帖子。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从一个远离教职多年的人,一跃而成为了众多青年学生口中的“开复老师”;我从一个不懂教育的外行,变成了一个在2004年完成一份长达百页的《在中国创立一所世界级非营利私立大学》的规划书的“关注教育事业的热心人”……是什么造成了我的这些改变呢?·是责任感——我在中国看到了许多有潜力的青年没有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我看到了很多有潜力的企业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我也看到了很多高校和父母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能把我自己在世界一流的学府、世界一流的企业所看到的和所学到的,用中国人易于理解、易于吸收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是使命感——我出生于热爱中国的家庭,受教于进步的美国学校,我是一个跨越中西文化的代表。我曾教导过勤奋的中国学生和积极的美国学生,我看到了一个结合中外优势的绝佳机会。作为充分体验西方文化的炎黄子孙,我愿意做一个指路人,帮助中国青年远离困惑,步入卓越,我也愿意根据我自己在指导青年学生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为其他致力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是感情——在和中国青年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责任、机会和潜力,我感到了广大青年学生无比的真诚。无论是开复学生网的志愿者,还是每次演讲时围绕在我身边的学子,无论是南大学生送我的“两百封信”,还是中财学子送我的“剪贴簿”,无论是青岛、哈尔滨学生的联名签字活动,还是在武大、安徽大学、西电聆听我演讲的数万名学生,他们的真诚最让我感动,也让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关注他们成长的事业中去。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这本书的版税所得,我将全额投入“开复学生网”  (www.kaifulee.com)的开发与维护。我希望能把“开复学生网”办成“中国青年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希望本书的读者都能来这个网站看一看,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成为该网站的志愿者,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同时,也抽出时间为他人提供有益的帮助。最后,感谢王咏刚、周虹、黄勇、黎松在本书选题、整理、编校和出版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感谢中央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允许我在本书中发表相关电视访谈节目的实录文字;感谢“新台湾人文教基金会”允许我在本书中收录其举办的“世界领袖论坛”中的谈话内容;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她们不但支持我对教育、对学生的付出,甚至还参与和帮助我的工作——因为有了她们的支持,我才能在为公司辛劳工作之余,仍可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撰写相关的文章和书稿。李开复2006年9月

内容概要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作者简介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所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之一。而他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于1988年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部分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心  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世纪最需要的种人才第二部分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中国软件业的机会——抓住机遇、挑战未来  网络是泡沫吗?  新一代互联网的七大趋势  微软的成功之道  Google的成功之道——引领“网络生存”的新型创新  我的人才观  对话——你是人才吗?  对话马英九  科技、人才和教育——旅美三十载经验谈  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抉择第三部分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我的教育观——融会中西、完整均衡  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一封信  美国大学启示录  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请培养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  大学生活琐忆  李开复谈成长  给家长的一封信  做最好的父母——《中国考试》节目实录

章节摘录

书摘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像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想象中的那样。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21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呀。”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那些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所以,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P8-9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未来同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1条)

 
 

  •   书脊有一点开裂,懒得换了,不影响看,反正不是送人。建议当当多关注一下书的新旧
  •   现在才看了一点,已经感觉很好.当我看完时,在进一步的评论.总之是不错的一本书!
  •   有待细细品读
  •   这本书,其实很多内容都和《做最好的自己》类似,我觉得真的想读的话,我建议选《做最好的自己》,条理性更加好,系统性更加强,而且更加容易读懂,引起读者思考。而这本书呢内容就有点散了。
  •   李开复的这本与未来同行,非常全面的阐述了青年时期应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在人生追重要的时期---大学时代应如何去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是年轻人走入社会前应该读的一本好书。我还推荐给我上大学的外甥读了这本书。
  •   this is Fantastic
  •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应当去读一读.
  •   很好的购物 下次一定再来
  •   如果真的踏下心来读会很有收获
  •   还没看,传递正能量吧
  •   与预期一模一样啊!但是比市面上的便宜多啦!很棒很棒
  •   非常满意 送货快 货品质量好
  •   是一本好书,给IT行业的同志们很大的鼓励!
  •   给中国学生的七封信令人受益匪浅
  •   这本书我是选择看的,感觉还行,就是服务质量有点不好1,
  •   印刷纸质都很好,内容丰富厚重,值得一看!
  •   超喜欢,这本书感觉很有用,大学老师推荐的,很喜欢很喜欢
  •   与未来同行
  •   开复老师,祝早日康复
  •   李开复与未来同行
  •     这本书虽然没有那本《做最好的自己》般喜欢,但是他里面的写给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很多信还是值得我思考的。我们不如大学到底能做什么,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在实习期的大三学生,作为一个高职院校,我们的技术培养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却选择了放弃这类所谓的实习。但是在之前已经初次接触了实习,或者换句话,我比他们更早的进入实习期,而且是有价值的实习。与《未来同行》,我更喜欢用《与自己同行》,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我们用什么来武装自己从而更好的去完善自我,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自己。我身边有很多人在大学期间从事创业或者去做兼职。但是是相对于他们来说稍逊的一名学生,其实,相对于他们埋没于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心情。我更喜欢用一种一种简单的生活,大学,本就是更适合于学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能力的加强。我们可以做很多事,但我们应尽少的去从事创业或者兼职。宝贵的大学生活不是用来浪费在所谓的增加物质基础上。大学是让我们享受了。以后工作了有很多让我们做的。
      与未来同行,与未来同行。我们常喜欢用一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用什么来增加自己的内涵,从而在未来做一个相对完美的人。就是此刻我们就需要不断增加培养。完善自己。从而能与未来的自己并驾齐驱。
  •     挺崇拜开复老师的,书中尽是对中国青年的期望,把自己在美国,名校,名企的经验和自己的思想传达出来。其中很多文章都是前几年写的,但是很多预言都被事实验证了,比如无处不在的网络(微博),集中式的存储和服务(比较有实力的公司都在做)。虽然我不喜欢书中的组织,但是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代表了时代的观点的。
  •     我只是来刷分呢~~ 推荐~
      
       douban真是NB 我喜欢~~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     这本书说实在的,买的时候没太注意。
      前面半本写的是至中国学生的N封信,写的的确可以,对不少人会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也可以帮助不少人。不过感觉写的这么多话都是在推崇计算机,讲的也多是与计算机有关的,对我来说反正是用处不大。
      不过后面写到的微软和谷歌的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可以了解一下看看。
      新的思维,新的思路当然是有好处的。新的东西多了解了解新是必要的嘛。
  •     开复老师的这本书给我们扩展了新的知识面,让你有心的思考、感悟。人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自己能思考、感悟的东西才是你拥有的知识、认知财富!
  •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葵花宝典,更没有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所有人生难题的红宝书。
      
      但不得不说,不论你是谁,想要点什么,都能在李开复这本书里找到不少有价值、可参考的东西。教学生如何成长,教企业如何竞争,给教育界提供建议,对互联网的特征规律加以详述——李开复能讲的想讲的,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比较全面、到位地得到了表达。
      
      像一块大蛋糕,你爱吃鲜奶我爱吃巧克力,那么各取所需。每个人从自己角度出发,都能从书中得到不尽相同、对各自有用的东西。以下我只记录自己印象深刻、给个人有启发的几点。
      
      零和竞争:我向来不视自己为心胸狭隘之人。但我曾因担心他人会超过自己,而不把好想法、好资源与之共享;遇到优秀的人,我想到的并不是合作交流而首先感到威胁。聊天时,我也爱把“中国人深陷零和竞争”挂在嘴上,但翻过此书才意识到,这种零和思维,在自己脑里根深蒂固,以至于我完全基于零和思维做出了一系列判断选择,却还尚不自知。当然,这就又涉及李开复在书中强调的另一重点:情商与团队协作。你胜我负的零和思路让人趋向于个人主义,而意识到共赢的可能性、重要性之后,才会有团队合作的真正意愿。
      
      中西教育互补:我相信“国外的教育是如何如何优秀”的文章与论调,大家看得太多了,多到容易让人产生两种错觉:要么是别人的教育真的完美无缺而我们一无是处,要么是这些吹捧文章根本就是舔洋人屁股的滥觞而缺乏真实性。在这方面,李开复的客观性非常值得注意。他既指出了西方教育强大之所在、在制度上的原因,也肯定了中国教育自身具有的优势,并且提出“中西合璧、全面均衡”的人才观。在指出西方值得借鉴的许多经验和成就的同时,李开复也不忘点出他们教育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引以为戒。
      
      互联网脉搏:这本书成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网络新一代潜力爆发以前,李开复在书中对互联网保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列出了互联网发展的一系列定律、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革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一系列预测——这其中很多在今天正在变为现实。当然,重点不是李开复“算对了”,而在于他勾画出的互联网革命令人兴奋的美好前景。
      
      除了上述三点,书本吸引我的另一部分内容是收录的一系列访谈,其中《对话》访谈里的“现场招聘”和李与北大副校长的辩论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非常值得一读。
      
      总而言之,这本《与未来同行》内容比较充实、涵盖面也比较广。不论是为“成长的烦恼”求解还是探求经商之道,不论做互联网创新还是要做一个孩子眼中的好家长,李开复都很真诚地在书中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     本书结合作者经历浅浅而谈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就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中肯而又客观,推荐给对网络、教育感兴趣的年轻人
  •     七项学习:自修之道 基础知识 实践贯通 培养兴趣 积极主动 掌控时间 为人处世
      那些所谓身边的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的 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成一个贪小便宜 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
      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
      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快乐比成果更重要。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该主动走在老师的前面;
      熟练并充分使用图书馆资源;
      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
      最重要的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践能力。
      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
      Steve jobs 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自信及积极乐观的领导力和严谨的逻辑与战略思想。
      少推卸责任,少埋怨。
      在复杂情况下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peter drucker
      选择成功的智慧: 用中庸拒绝极端 用理智分析情景 用务实发挥影响 用冷静掌控抉择 用自觉端正态度 用学习积累经验 用勇气放弃抱负 用真心追随智慧
      
      
      21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
      融汇贯通者: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真正掌握。、
      创新实践者: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
      跨领域融合者:重要的不是深度的解析,而是跨领域的合成。
      三商皆高者:你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贡献了什么。
      沟通和作者:只会思考而不会表达的人,与不会思考的人没什么两样。
      热爱工作者: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你就会在一生中享受每一天。
      积极乐观者: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网络经济的全新思维和定律
      第一定律 摩尔定律 计算机最终将无处不在,而且免费
      第二定律 吉尔德定律 不但计算机免费,宽带也会免费
      第三定律 麦特卡尔夫定律 万人上网,亿份效益
      第四定律 无限的能力与机会
      第五定律 良心循环带来收益递增
      第六定律 物以多为贵 拥抱标准
      第七定律 注意力经济定律
      第八定律 价格永恒降低
      第九定律 自我管制经济带来消费者的天堂
      第十定律 不创新则灭亡
      第十一定律 自食定律
      第十二定律 快吃慢 新吃旧
      第十二定律 最终必须获利
      第十四定律 实虚必和
      
      
      
      平等 互重 创新 实干 透明 客观 利众 真诚 激情 风趣
      
      
      
      中国教育的问题
      1大学师资的不足
      2科研的不足
      3管理的不足
      4应试风气扼杀学生创造性
      5被动和浮躁的学风
      6个人主义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     关于诚信:一个人的人品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人品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强调诚信,只雇佣那些最值得信赖的人。诚信是微软对员工期待的“核心价值观”第一位。
      
      李开复的智慧: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分析情景;用务实发挥影响;用灵境掌控抉择;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用真心追随智慧。
      
      用务实发挥影响:在选择完整与均衡时,你必须首先弄清楚,你面临的事情是你能够影响到的,还是你根本无能为力的。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李开复评Google:令我震撼的是Google对诚信的执著。Google是一个“不做邪恶事情的公司”。它决不允许伤害用户的利益。这是我向往的一片“诚信”净土。
  •     工作也有好几年了,上学时没好好学,毕业后的工作中技术方面和生活方面也摇摆和一塌糊涂,现在看这本写给大学生的书感觉还是有些指导意义的,说是看的晚的话当时应该还没这觉悟哈哈,转型期的现在确实需要多读点这类思想上“改造”的书
  •     转眼间 已经过去了三年多 收拾的时候又一次捧起这本书 百感交集
      如果一定有一本书对我的影响最大的 一定是她了 如果一定有什么名人对我还有影响 那也一定是李开复
      还记得那年的跌倒 逝去的P大的梦想 新生活开始的当头一棒 失望伤心无助彷徨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涌上心头 各色的人带着面具在我眼前登场 那真是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
      还记得那个深夜在兴奋无比地把这本书一口气看完 看着看着眼泪就簌簌地掉了下来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不要被信条所限,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
      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是,拥有给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从那时起 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纵然有误解有不屑有嫉妒 纵然会累到连哭的力气也没有 但只是因为心中充满希望所以才不怕曲折的道路 绕了这么一圈 梦想成为现实 终为最大成就 殊途同归 最终遇到了心想事成的自己
      
  •      去年最喜欢的一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学习开复思考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思路,对Google增加无限好感,对MS增加无限厌恶。呵呵。好出身决定起点,好智慧决定高度。
       力荐!
  •     KF LEE同学,虽然祖籍四川,但是没有学到半点四川人为人处世的风格——伊太过高调和张扬,太不够踏实稳重。
      
      准确的说,这篇评论,讲了伊的两本书——与未来同行,做最好的自己。不过这两本书的评价,都是——浪——费——时——间
      
      首先承认,KF LEE同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要忘了,伊的背景是多么的强大——伊的老爹是国民党奔赴台湾的时候,老蒋的一个有名有姓的部下,后来还在台湾当过大官。伊申请米国的学校的时候,最开始也并没有申请到好的学校,只是由于最后机缘巧合,进入了哥大。当然,在哥大,伊顺利的毕业了,并且以比较好的成绩毕业——但是相对于伊那么好的环境,这点成就(发几篇paper),对于一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中国人来讲,确实算不上什么值得过分称道的。
      
      其次,伊这本书就是一堆以前在各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的合集,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并没有指出中国学生应该如何面对当前的社会以及自己的学业——伊也不可能指出——因为伊又没有经历过中国的教育。至于那些“人生哲理”式的“名言”,并没有能够让人引起共鸣的——唯一一句——在有你和没有你的两个世界之间的差距,就是你存在的意义——这句话也不是伊说出来的。在此列举日本鬼子,池田大作讲过的一句话——在一个想让你哭的人面前流泪,那就是一种失败。想必大家可以看得出来,伊的人生感悟还处于很低级的阶段——因为伊一直属于“运气不错”的那种人,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或者说,准确的说中国式的挫折)。
      
      第三,对KF LEE同学非议最多的,不外乎是伊的跳槽——从M$到google。在此,我不做更多的评价,因为这些大家都已经很明白了。即使在M$里面,伊创立了M$中国研究院(后来的亚洲研究院),伊也不是一个技术牛人——相比于张亚勤实在是有很大的差距。另外伊引以为豪的视频图像领域,也比不过张亚勤,甚至M$的IE和画图(的图片解码器)在浏览(解码)16比特BMP图像的时候还有bug!甚至不支持!——(不懂的专业知识可以咨询我)
      
      最后,伊说要创建“创新工场”。好吧,伊从来的角色都是一个(高级)打工者,而不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家”,伊似乎也不懂得如何去创业。当然,必须承认,依照伊现在以及过去的背景,伊要创业确实会比普通人容易——因为伊已经有的背景和资历,以及在圈内的人际关系——但是伊并不懂得创业的真实含义——只是凭自己的“热血”(甚至称不上热血)去“玩票”。
      
      好吧,原谅我对这本没有用的书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
  •      开复老师的书没有什么华丽丽的词藻,但却能很轻松的激励作为大学生的我。作为一个生在台湾,11岁去美国读书的人来说,能时刻心系祖国,关心中国的大学生,这本身就是十分不容易的,毕竟开复老师从小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
  •     与未来同行
      李开复
      □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射门,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不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
      □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
      □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
      □自觉(正确的认识自己)、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其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自知之明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
      □很短的时间就能和所有的人交上朋友
      □网
      □影响力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
      □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
      □要得到自信,你必须成为自己最好的啦啦队。
      □坦诚的面对自己的能力极限,不会轻易的接受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工作。当然,他们仍乐于接受挑战,但会在接受挑战时做客观的风险评估。
      □多问为什么,可以帮助理解。多问为什么不,可以带来突破。
      □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作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作为自己的职业;不要因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就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
      □以始为终
      □任何规划都将成为你某个阶段的终点,也将成为你下一个阶段的起点,而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
      □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人比你自己更适合管理你的人生和事业。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维克多•弗兰克尔
      □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
      □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steve jobs
      □有选择的权利
      □独立思考
      □30年前,在工业社会里,每位员工是企业的机器里的一个齿轮。虽然机器需要齿轮,但是齿轮是可以替换的。最好的齿轮是耐用的,不是卓越的。
      □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没有人比你更在乎自己的事业,没有什么东西更像积极主动的态度一样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埋怨不会改变现实,但是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可能改变一切。
      □主动搜寻和验证信息的方法或重要性。
      □记得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选择展现出来。
      □让“无所谓”这个词从你的词汇里消失。
      □“我”
      □如果你因为世界不公平而放弃了自己的机会和选择,那就是你自己的责任,就不能怪世界不公平了。
      □就算你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就算你不能积极争取你最想要的,至少也应该积极避免你最不想要的。
      □换工作岗位的意义在于,你一开始做的决定并不一定是你终生的决定,你仍然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公司里,经常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大多是能够积极推销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有进取心的人。
      □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观点。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或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心跳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steve jobs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当我们走过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Peter drucker
      □当我不懂或不确定时,我的嘴闭的紧紧的;但是,当我有好的意见时,我绝不错过良机—如果不让我发言,我就不让会议结束。
      □史蒂芬•科维《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关注圈,影响圈
      □先影响自己,在再影响别人,然后才有可能影响环境。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风,但我们可以调整船帆。
      □在抉择前“重重”的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
      □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发生的概率”。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重要。
      □有些东西看其来值得珍惜,但这种眼前的利益往往是阻碍你获得更大成功的根源。
      □跳槽者的致命弱点:他很希望离开目前的公司,但他没有任何的理想或激情。
      □半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主要看你是在倒水入杯还是出杯。
      □所谓“霸主”,就是在用户心中,想到某个领域,就想到你。
      □当你成功地获取了人们的注意力后,他们就会按照你的方式考虑问题,逐渐习惯于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并由于人类固有的惰性而固守于它们。
      □不要让自己已有的成功变成未来前进过程中的障碍。
      □netzero
      □现在的需求,未来的需求
      □目标必须是SMART的,specific,measuarable,attainable,result-based,time-based
      □两个工作,一个待遇是很好的,另外一个是你非常热爱的工作,但是待遇很差,你会怎么选择?
      □和她工作非常舒服
      □-我部分同意。/-说不同意的地方。
      □商业模型
      □为什么/做什么用
      □为结果、承诺和质量负责
      □公司对员工在公司外的私人行为不会过问。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resenting to win:the art of telling your story
      □就让我们闯一闯,哪怕是碰碰钉子也好。
      □我希望你们能接受一个平凡的我。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
  •      说这本书是写给学生的书,因为再大一些的人心思没那么单纯,时间也没那么充裕了。李开复在书中所写的东西能够很好的调动起一个年轻学子的那颗激情澎湃的心。
       最近GOOGLE事件闹的正凶,李开复也不复当年青年导师的光辉形象,但是书中所讲的一些理念是任何时代的大学生都不应忽视的。与未来同行,就是去追寻未来的脚步,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去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呢?
      
  •     以“不作恶”闻名的Google,数年前由开复老师接手中國業務。开复老師当时真是意气奋发啊,技术优势不说,开复老师感觉自己懂中国国情,尤其是“Guanxi”。在"Guanxi - The story of Microsoft Research Centre in China"一书的最后一章,开复老师以"How to make it in China"作为标题,生动活泼地体现了自己对中国国情的深刻理解。
      
      在开复老师的英明领导下,不作恶的Google起了一个至今我仍然无法接受的中文名"谷歌",并且选择和当局合作,过滤大量不适合中国13亿少年儿童阅读的内容。
      
      尝到和魔鬼共舞的甜头之后,开复老师越来越牛气冲天了, 当仁不让地以顶级成功人士的身份,做起了进步青年的人生导师,而且连说话的架势,和罗永浩描绘的那些教导小孩子做恶心事的善良长辈,都差不多如出一辙了。
      
      开复老师,看起来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很开心很幸福啊。您一定要幸福哦!
      
      可惜,当有一天您按照良好的作息习惯起床的时候,发觉所有的内裤都找不到了,而窗口则燃起了熊熊大火:
      
       国家有关部门18日下午召见“谷歌中国”网站(google.cn)负责人,对“谷歌中国”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内容进行执法谈话,宣布对“谷歌中国”网站的处罚措施,暂停该网站境外网页搜索业务和联想词搜索业务,并责令其立即进行整改,彻底清理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
      
      出去还是不出去?您还在犹豫。远方传来一声魔鬼的冷笑:小李啊,您犹豫个啥子呢,低头看看吧,都烧焦了。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您还是和彦宏同志一样,割了吧。
  •     这本书是去年公司年终聚会时候派发的,最近找出来放在手边,在网络中断的时候或者不愿工作的时候翻来看看。
      
      突发奇想,也许做个程序员比较适合我。
      
      有什么职业是可以较少的和人类打交道的?当然动物也不要...植物可以考虑。之前有幻想去找个菜地种菜,无土栽培番茄、黄瓜和生菜……
      
      这本书是2006年出版的,也许应该在大学里读的。
      
      我同意他说的,“如果你对兴趣不确定,那就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多尝试。”我现在正走在尝试的这条路上。
      
      随便说说,还没读完...
  •     和《做最好的自己》有些内容是重复的,其中讲的很多事情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而且也不可能达到,不太实用,作为了解美国教育制度的常识书,还是可以看看的。
  •     更重要的是职业的规划,与作者的职业背景并不冲突
      给刚刚接触社会的年轻人指明道路,更是刚进象牙塔的学生
      应备的枕边书
  •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很值得去好好的读一读,可能你就不会觉得在大学里面整体无所事事,整天上网打游戏了。你会发现自己在大学里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不会再失去方向,也不会那么迷茫。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但还不是太久,你正好可以回味一下自己的学校生活,也许你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快的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
  •     http://aps06.spaces.live.com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
      
      一、给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诚信、正直的原则
        生活在群体之中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象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
        客观、直接了当的沟通。
          *不要象“打太极拳”,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开诚布公。
        珍惜校园学习生活。
          *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本、录入数据库所花的时间投入学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钱将远远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
        你想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
          *系主任曾对我讲,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
          *你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之外,你还应该去求教于周围所有的专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 Internet!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先进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还鼓励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我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很快给你回复。
      
      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当一个公司这么重视诚信,员工一定更值得信赖。因此,公司对员工也能够完全信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微软公司,公司的各级管理者都会给员工较大的自由和空间发展他们的事业,并在工作和生活上充分信任、支持和帮助员工。只要是微软录用的人,微软就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他。和一些软件企业对员工处处提防的做法不同,微软公司内的员工可以看到许多源代码,接触到很多技术或商业方面的机密。正因为如此得到公司的信任,微软的员工对公司才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工作热情。
        培养主动意识
        客观、直接的交流和沟通
          *微软公司的总裁史蒂夫·鲍尔默去年在微软的核心价值观中,提出我们要把这种开放式交流文化改进成“开放并相互尊重(Open and respectful)”。
        自觉
          *接替他职位的人,是一个能力很强,而且很有“自觉心”的人。虽然这个人在上一个职位工作时不很成功,但他理解自己升迁太快,愿意自降一级来做这份工作,以便打好基础。他现在的确做得很出色。
          *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而最重要的“谦虚”、“执著”、“勇气”这三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我认为中国人的EQ决不低于西方人,我对中国卓越的人才无比乐观。
      
      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发掘你的兴趣
          *比尔·盖茨和华伦·巴菲特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他们热爱的并不是庸俗的、一元化的名利,他们的名利是他们的理想和激情带来的。
          *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
           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当你这样问自己时,注意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定阶段性目标,一步步迈进
          *几年前,我有一个目标是扩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际关系网,但“多认识人”或“增加影响力”的目标是无法衡量和实施的,我需要找一个实际的、可衡量的目标。于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响力的人吃饭,在吃饭的过程,要这个人再介绍一个有影响的人给我”。衡量这个目标的标准是“每周与一人一餐、餐后再认识一人”。当然,我不会满足于这些基本的“指标”。扩大人际关系网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还会衡量“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门雇用的人是在这样的人际网中认识的。一年后,我的确从这些衡量标准中,看到了自己的关系网有了显著的扩大。
        自信的第一步:不要小看自己,多给自己打气
        自信的第二步: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自信的第三步:自觉地定具体的目标,虚心地听他人的评估
        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快乐的第一步:接受你的父母、环境、自己
        快乐的第二步:宣泄你的情感,控制你的脾气
          *当然,在情感问题上,直接沟通也需要技巧。例如,那位老板如果第一句话就对下属说:“你错了,但是我不和你计较。”那么下属肯定会反感。如果老板说:“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很显然是你想抢我的工作。”结果就更不堪设想。显然,当你直接沟通时,不要论对错,不要猜测别人的动机,更不要再趁机补一句。最有效的沟通就是直接谈到你的感情,比如那位老板可以说:“当你在那么多人面前骂我时,我感到失去尊严,非常为难。”这样一句话是不能反驳的,甚至可能会引发理解和同情。
      
      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
          *最好的寻找兴趣点的方法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最爱。而大学正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接触并尝试众多领域的独一无二的场所。因此,大学生应当更好地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使用图书馆资源、旁听课程、搜索网络、听讲座、打工、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交流、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论坛等不同方式接触更多的领域、更多的工作类型和更多的专家学者。当年,如果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系的课程,我就不会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也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就更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也不妨试试“爱你所选”。
          *培养真正的友情。如果能做到第一点,很多大学时的朋友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知己。在一起求学和寻求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这样的友谊弥足珍贵。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此外,大学时谈恋爱也可以教你如何照顾别人,增进同理心和自控力,但恋爱这件事要一切随缘,不必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第四,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在班级里、社团中,多观察周围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你觉得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特别强的同学,看他们是如何与人相处的。比如,看他们如何处理交往中的冲突、如何说服他人和影响他人、如何发挥自己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真诚、如何表示赞许或反对,如何在不冒犯他人的情况下充分展示个性等等。通过观察和模仿,你渐渐地会发现,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会有意想不到的改进。在学校里,每一个朋友都可以成为你的良师,他们的热心、幽默、机智、博学、正直、沟通、礼貌等品德都
        第五,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如果觉得没有特长、没有爱好可能会成为自己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的一个障碍,那么,你可以有意识地去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所以,学会与人相处,这也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可以成为你的学习对象。当然,你也应当慷慨地帮助每一个朋友,试着做他们的良师和模范。
      
      二、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
      
      三、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   很中肯的书评,十分不错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开复同学真能写。不过他是挺有才的。
  •   哎呀。评论错了。不是这本,应该是 《世界因你而不同》。
  •   不是他自己写的。应该是那个记者主笔,里面很多的用语和描写只有大陆人才会使用,呵呵。
  •   NB!!!
  •   那年我在人大的讲堂聆听李开复老师关于青年人如何立志的演讲,听完一帮同学骑单车回去,觉得蹬单车都特别有劲!
  •   呵呵,打鸡血
  •   lz看问题有点表面,你平时搜google真搜到一大队黄色东西么?至少我市从来没有。为什么现在闹个这事出来?看看现在后果处理,就知道了,但大家心照不宣
  •   如果你坐到那个位置,你会怎么做?
  •   电子羊: 我贊同阮一峰今天的評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写得不错,可惜有人不懂,现在的状况,还是割了吧
  •   看我d最近上蹿下跳的,难道预示着什么?
  •   割了JJ总比割了脖子好一些啊....割了吧.
  •   。。LZ也应该很清楚,这并不是Cafe Lee的问题。。。CCAV的水实在是太深了。。
  •   没得救的...
  •   割了也无所谓的。
    其实我几乎没用过谷歌,我用google.com,
    用百度也没用谷歌。。
  •   枫泊:其實你也知道,這也不是CCAC的問題,這是襠的問題。本文絕對不是在責怪Lee同學……
  •   开复现在越来越中国化了,也越来越清楚行里的潜规则了。
  •   @Tinglong:是的,我也知道是派对的问题,可是我没有勇气写出来,我怕被跨省,被70码,被躲猫猫~~
  •   大家不过都是这个舞台上的小丑,谁也不比谁高尚
    当然楼主说话挺有意思的
  •   “都烧焦了”,乐死我了。
    对google越来越失望了,当然错不在g。
    当关键字是“饼干”的时候,都能被x,真的很抓狂。
  •   2B
  •   就因为这事我搜索只用google
  •   ----------------------------------------------------------
    6楼 2009-06-20 09:18:06 Tinglong
      电子羊: 我贊同阮一峰今天的評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引用 >just @ 
    ----------------------------------------------------------
    大话谁都会说,只怕是到时候做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再退一步讲,你就是想玉碎不是还得先问问eric答不答应呢。李开复有的是,谷歌可就只有这么一个
  •   lz你了解了前因后果没有就在这里哗众取宠的?
    还有,他在微软的时候就喜欢当学生“人生的导师”了。
    他对于谷歌中国,绝对是功多于过吧。
  •   写的蛮有趣。
  •   他只是想表达他的人生观点而已吧,至于公司集体层面的事件有必要揪着他不放么。。= =。。。
  •   QQ国际版的推广语也是 “Expand your guanxi in China ” ,看来关系真的很重要。
  •   一看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就没胃口,这个出版社几十年以来出版的都是什么玩意儿?马恩列斯毛,会议精神,领导讲话?
    记得金日成也有一本回忆录(估计也是别人代工的)叫《与世纪同行》,老李的书,无论是名字还是出版社,选的都很和谐很伟光正。
  •   在專制下大行其道的聲音不是主子的就是奴才的。
  •   虽然不怎么喜欢李开复,但也不用这么说吧
  •   艳羡你
  •   okay~~
  •   最近正在看,只可惜当初我作为学生的时候没有机会接触到这本书
  •   zan tong
  •   幸亏还来得及。。。
  •   今天刚买了还没读
    嘿嘿~
  •   嗯哪 说的很对~
  •   不读此书你还是你,读过此书。你会和成功之神拉近距离······
  •   呵呵。.
  •   别人的东西都被你说光了
  •   哈哈,本来就是摘抄的。..
  •   小心开复不理你了
  •   哈哈,他现在也不理我嘛..
  •   这。。。透露的也太多了。
  •   赞成这种透露,这就是网络方式,比一般的书评强得多,而一本真正的好书是不怕透露的,才经得起人们的选择。
  •   呵呵 共享比较好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