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4 出版社:刘连杰 人民出版社 (2013-04出版) 作者:刘连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梅洛-庞蒂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共七部分,包括引论、一至五章及结论。《梅洛-庞蒂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介绍了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及其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对其早期、中期和后期的思想转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梅洛—庞蒂的艺术现象学,并在结语部分分析了梅洛—庞蒂身体主体间性美学的局限。
作者简介
刘连杰,安徽天长人,1980年生,2002年随杨春时先生研习西方美学,200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研究身体美学、气论美学和美学学科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各1项,已在《暨南学报》、《北方论丛》、《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引论主体间性与身体之维 第一章 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及其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梅洛—庞蒂其人及其研究状况 第二节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 第三节梅洛一庞蒂哲学在当代哲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身体主体与知觉世界 第一节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方法 第二节沉默的我思:梅洛—庞蒂的哲学起点 第三节现象身体与身体主体的双重变奏 第三章符号世界 第一节“身体”转移与语言的发生 第二节索绪尔在梅洛—庞蒂哲学中的转折意义 第四章从身体到“肉身” 第一节“肉身”理论的两个向度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审美游戏 第三节在自然主义与审美主义之间 第五章梅洛一庞蒂的艺术现象学 第一节梅洛—庞蒂的创作主体论 第二节梅洛—庞蒂的艺术史论 第三节梅洛—庞蒂的艺术本质论 结语梅洛—庞蒂身体主体间性美学的局限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制度”,梅洛一庞蒂也称之为“社会生活的身体”、“历史的身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世界中的隐喻身体。这一隐喻身体的运作不同于现象身体的运作,在《作为表达与言语的身体》中,梅洛一庞蒂已经就语言的分化作了生动的描述,他区分了“能表达的言语”和“被表达的言语”,并勾勒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能表达的言语通过对被表达言语的变调奋力地从被表达的言语中绽出,形成新的意义,而这一新的意义又沉淀在被表达的言语中,使趋向远方的东西重新回到存在,形成像获得的财富那样的可支配的意义。这使得言语能够从有限的身体言语逐渐丰富为一个文化世界,从而使言语像身体在知觉世界中一样在文化世界中表达。两个身体的区分对梅洛一庞蒂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使他的中期思想产生了一个转折,“在早期的《知觉现象学》中,更多地探讨的是语言与身体经验的关系,或者说语言是生存现象学的并非独立的一部分。而在中期的《论语言现象学》和《世界的散文》中,……强调的重点明显地转向语言本身,而非直接从身体经验出发,这意味着探讨文化和社会问题”。也就是说,50年代以后,梅洛一庞蒂意识到了身体转移的问题,并用“制度”的概念把它纳入了主题,而这一转移的契机就是对索绪尔“区分原则”的发现。这一理论对文化世界的意义重大,它表明文化世界的独特性质得到了最终承认,在这之前,梅洛一庞蒂把自然世界和文化世界统统纳入知觉世界,具有还原论的倾向,而这之后,文化世界从知觉世界中凸现出来,成了异质性的符号世界,符号世界可以无需依赖知觉而自我发展,从而为言语的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关于符号世界对知觉世界的解构并非本节的范围,这里想说明的是为符号世界奠基的隐喻身体究竟具有何种哲学意义。 实际上,言语从知觉世界中诞生,又纵身跃人符号世界中继续生长。在知觉世界中,言语作为现象身体的功能,在符号世界中,语言具有自己的隐喻身体,这一隐喻身体通过“区分原则”或“制度化”使自身不断开展出新的意义,从而克服了知觉世界中言语作为姿势的简单性和粗糙性。这是梅洛一庞蒂对语言发生过程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符号世界的动态特征的描述,开展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理论、社会理论及历史理论等。
编辑推荐
《梅洛-庞蒂身体主体间性美学思想研究》从本体论的主体间性高度深入剖析了梅洛—庞蒂从早期到晚期的哲学历程,并试图在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变的历史背景中揭示其独特的身体理论的意义与局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