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桥

出版时间:199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李碧华  
Tag标签: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生死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可能是此类小说读的少,又或是相关的背景知识与熏陶,通读下来只觉得恍如一梦的,没有很深的领悟,觉得关于宋志高别离丹丹之后的描写也不是很具体,倒是怀玉和丹丹的感情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就是,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和先死而后生的几句评语感觉对应的不是很恰当。
  •      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真的猜不到最后的结局。从王老公说了他们各自的命以后,我就开始猜他们的归属,一开始觉得混沌度日的志高会生不如死,后来又觉得是心比天高的怀玉,完全没想到最后竟是那扎着长辫子的丹丹。
       其实我觉得丹丹太自私了。从一开始,怀玉就没有承诺过她什么(顶多是儿时承诺偷枣给她吃),没表过白,没让她等他,丹丹到上海后发现怀玉和聘婷在一起却气急败坏的想要报仇。想要比他们好,特别是比聘婷好,这可以理解。而一心希望怀玉垮台的心态,也太极端了点。好歹过去是那么好那么好的朋友,而现在怀玉也没做什么对不起她的事。
      说到底,还是被宠坏了,从小就一直被两个男人疼,稍有不顺遂就背过头去,等着两个男人去哄她,好像他们就该天经地义的对她好,导致了她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的形成。和怀玉搭戏时又是猛扇耳光,又是哭天抢地---你忘了我对你那么好!一直等你回来!怀玉走的时候就走的干净利落,把丹丹托付给了志高,有让她等他吗?甚至丹丹要求怀玉亲她一下,怀玉也是决绝的拒绝,因为他知道他给不了她她想要的,就算心里一千万个喜欢,也还是为了她好而坚决拒绝。
       生命末尾,丹丹自道,我不是好人,这是我的报应。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不好,性格决定命运吧。如若不是那么极端,她就不会孤身一人从北平出发,如若不是那么极端,也不会为报复而卖身于金老,如若不是那么极端,也不会毒死金老,如若不是那么极端,也不会自杀…
       丹丹决定留在上海的时候我真心为她叫了一把好,就该拿出这样的勇气来证明自己,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该去战斗一番!哪知她的意图只是报复打击,为了击垮怀玉不惜卖身,我就不知道怀玉哪里对不起她了…
       当小满这号人物出现的时候,我的脑中就一个激灵-会不会金老就爱上丹丹了?果然如此。他们在风满亭的见面对话让我乐了一番。“反正我是不肯的!”当时我天真以为,金老会好好爱她呵护她,不强求,甚至会像爸爸一样爱护她,而丹丹也会保持她的纯真,不会在这海上沦陷,同时也很兴奋,丹丹出头的日子不远了,灰姑娘即将逆袭为白雪公主!而当她以土布皇后出道时,我真就以为,丹丹,会出淤泥而不染,以另一种风格红遍大上海。后来才知,我真是图样图森破,现实终归是和偶像剧不一样的。金老虽爱护,终究还是强迫了她,而她,终究也说服自己卖了身。
       但是,我不觉得怀玉,丹丹这样的人生就是失败,或者有缺憾的,谁能说轰轰烈烈的3年就比不上平平淡淡的一辈子呢?全在自己的选择。丹丹说过,我不要什么长命百岁,我只要几年。就算知道结局,让她重新选择,她还是会选这样的生活吧。又要扯开了,丹丹骨子里是一个爱冒险爱刺激的人,追黑猫追到雍和宫,对着佛像说出不敬的话,孤身一人漂上海闯天下,等等,敢做敢当,为她极端的行为助一臂之力。
       ps:金老最后破了产,金老会爱上丹丹,这两点挺大众路线的-_-||
      
  •      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结尾。好像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定好了一个圈套,昏暗迷眩之中,等待三个主角一步一步走向其中,完成命运的最后一笔。因为有了这个凄惶的暗示,所以开头的一切叙述,再是热闹,也显得触目惊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要滑向无法挽回的深渊了。只知道这是生生死死的无尽轮回,却不知谁是生,谁是死,谁在生死夹缝中苟延残喘。
       三十年代的背景总是动荡颓唐,人的命运在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脆弱卑微。欲望,复仇,痴恋,人最终被自己反噬,就算是算尽天机的王老公,最后也被自己宠溺了一辈子的生灵们撕咬分食,生命来过,最终都归于死寂。
       直至现在,我依然无法准确辨别志高,怀玉,丹丹三人,谁是生不如死,谁是死不如生,谁是先死后生。从三人的签落地,混为一起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也就交缠在一起了,生死无从分辨,在万物轮回中,宿命凄迷惨淡。
       谁能想象到当初俊朗的少年最后成为了被遗弃的盲人,寥寥余生,谁能想象到牡丹花一样娇美的丹丹最后卑微瑟缩成老妇,抱恨自尽,谁又能想到机灵滑头的志高最后成为了角儿。一座桥,一头连着北平,一头连着上海。一座桥,一头连着生,一头连着死。当初在天桥下卖艺的他们,后来在桥上来回,跨过南北,跨过生死。
       李碧华的文字向来诡谲阴郁,疯狂的文字背后总是透着渗到骨子里的冷,总得摔碎了现实才好!总得痴狂成魔才好!一场盛大的繁华惨淡落尽之后,始见人间悲欢。
       ”天下皆尽无情“ 李碧华说。
       时代无情,命运无情,天下皆尽无情,只是由来红尘之中,不缺有情之人,他们轰轰烈烈,竭尽倔强,用生命谱响末世的挽歌。
      
  •     1.一个女人需不需要在爱情里耍手段,全看她爱的这个人是否爱他。
      
      
      可怜莫过段娉婷。
      一个女人一生可有悲剧她都曾不幸一一经历。仿佛厄运才她一出生就恋上了她,死活不会放过。
      年纪轻时身子被最亲的人玷污了,一颗流弹在她的世界里竟是除却痛苦的解脱;长大一点点,又想过好日子,不得不辗转男人之间,巧言欢笑,察言观色,名声噪起,拿捏有当。风光无限好,她却深知不过是托了自己年轻的福,当然也托了男人爱慕虚荣的福。美女效应怎样形成的?人人都爱美女,把美女的青睐当作自己事业成功的肯定,尽管心底不耻这女人的脏和破,可就这身美丽的皮囊却恰恰能彰显自己久未逢遇甘霖的身心。段聘婷看得透,所以耍得漂亮,然而也因此怕得厉害。
      同是吊着金先生,她耍弄手段,却知道这分寸不得不拿捏好,吊久了,这男人不仅没了真情,连假意也不会再有;而丹丹吊着金先生,虽不是故意,却明明白白多了几分自然,我不信她不懂吊男人胃口,自小跑天桥,无父又无母,风尘和机变早已成为她每一个懂得适应的细胞的一部分,于丹丹,她知道自己无需分寸,因为她摸得透这个男人会不计原因宠爱自己。
      
      
      金先生自然是不爱段娉婷的,图的是个场面,长的是分威风,吃的是块鲜肉罢了,得到了,也就淡了,他日各为所爱之人,甚至连分虚假的情意也不肯留下,所以聘婷不得不拿着尺子量两个人的距离,捧着算盘算其中的得失,她是不得不计算;怀玉也不甚爱聘婷,他热恋她就是他热恋上海这片新奇的花花世界,她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却先向他投了降,在他眼里仿佛象征着这花花世界假以时日也会向他低头,后来他靠着她演了电影,并且是第一部有声电影……凡此种种,他虽不是无心算计,却也是有意无意的攀缘附会,她晓得自己有被算计的可能,只乃先说爱的人必须得先付出,以致最后能和他在一起,也是她的手段——竟然狠心毁了他的眼,自己充当他的眼。
      
      娉婷一生,最幸福之处在于,怀玉是良心的,这个男人尽管不甘落寞如此,尽管有负丹丹,他却也能守着娉婷的这份苦心,做些自己可作的事,说些体己的话儿——前提是,他永生不知道自己这个丹丹的黑缎子般黑黢黢的世界,是她亲手造成的……
      
      丹丹亦是为金先生动心过的吧?难以用真心去爱他,索性就在锦床上、厨房里满足他——满足他的性欲、满足他的食欲,偏偏无法满足他的爱欲。女人要留住一个男人总是有千般方法,撒娇或者无赖,矫情或者卖萌,阴谋或者阳谋,因为男人虚荣,一个女人离不开自己,若这个女人又正好很好看且离不开自己,便是极大的虚荣和满足了,值得自己带出去炫耀。
      
      与女人相反,一个男人留住一个女人的唯一方法却是真心。女人虚荣,没办法,她不虚荣、不爱美、不爱钱用钱去买美买表面的青春和年轻,她就没办法留住心爱男人善变贪恋新鲜的心。一个女人可以因为各种原因不爱一个男人,她爱一个人的原因却永远只可能是——爱。
      
      
      
      2.可往往,要看一个男人是否爱一个女人,就要看他是否肯为这个女子耍手段动心机。
      别说一切都要看缘分。缘分有几分,人需要主动几分?女子生来就是千秋不同的一朵花,谁先采着,便是谁的,心机不必深,然而手段一定要高超。
      
      志高爱丹丹,偷偷存了她玩过的千般玩意儿,静静看着她动情爱怀玉,最后还是不忍,放她追逐自己的爱人。不是没耍过手段,要她抱,要她亲,存着最后一丝希望盼她留下,可不知她怀里的人是他,心中的人却是怀玉的魂儿。因为自己卑微,所以爱得也不露痕迹,因为没有帮衬,所以越爱越不忍说破。
      
      怀玉心里也有丹丹,为她偷枣,送她明星相片儿,顺带把自己的相片儿也送出去——暗允她贴心藏了自己的影儿……至始至终他并没有看重她几分,只存了出人头地的心。也许目睹了他上升的光彩,丹丹惦记上了她;也许是因为志高抢先说了爱丹丹,“提醒”了他也许自己也是爱这个女孩的……反反复复并没有多为她用什么手段,可是对着娉婷,他也是演过千般“笑”的:奸笑、狞笑、佞笑、开心的笑、假笑……博女人欢心,没有男人是不会的,只看他肯不肯用心罢了。
      
      金先生曾经爱满意,用尽当时可以给她的所有照拂,得不到她的心后,也懒得再用真心去破解来往女人的风情;遇到丹丹是他的劫数,无可逃避,只能弥补,她是他的桃花劫,他却甘愿沉沦,买房买房陪佣人自是不必多说,搭台子拍电影引她结识名流,为她杀了自己的宠物,知道她心中有恨反而爱上这种果决的恨;因她破落了,又情愿为她撑起一片残余的蓝天让她安稳……“你就是不肯下重一点”一句话,点破这男人爱她的所有计策:宠她,哪怕她在害他,不图她快乐或者痛快,只是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即可。
      天底下最令人无法忘怀的爱莫过于此:甘于付出,不求回报。
      
      史仲明爱丹丹真是爱得莫名其妙,也爱得最为疯狂有心计。也许是跟了金先生太久,眼光也被他带的有点相似,独独喜欢上了上司喜欢的女人,也罢,正好反水,这一爱上便是双重的背叛:背叛了自己的心,也背叛了上司的信任,赢得不过是一个如烟一般的梦。
      
      3.段家桥,断桥,生死桥
      
      《青蛇》里也曾出现段家桥,灵动刁钻的小青闹道,什么段家桥啊,断啊断的,好不吉利(大意如此)。还好段家桥不是断桥。生命可断,奈何情愿无法断。
      《霸王别姬》里的天桥,是程蝶衣喧闹新奇的噩梦,路过了各种新奇的玩意儿,也就从此再没有正常的路可走。
      这次出现在《生死桥》里,写道,段聘婷一踏上这段家桥,才觉得是回家了,因为,她也姓段啊,更因为,不得不陪在她身边含笑应付的男人才是她一心所求的家啊。
      
      一道桥,通两端。
      这端望着那端,那端踮着脚巴望着那端,本是欣喜的期盼或者分隔的苦楚;有桥了,你来我往,你不来,我便追求,你走了,我亦可跟着或陪着去,总之是有了机会,也因而更多了伤悲:不曾见到、目睹,便不会伤心到甘愿堕落给人看,也为曾见到、目睹所以连最初的简单的欢欣也只能付与这河水,潺潺流走。
      
      4.生死桥里最好看的是志高。
      满嘴的歪理,满心的善良。
      ”气死鸟“一段先扬后抑,笑死人;带色段子一节又让人含笑不语。
      最绝妙的是买蛋糕送丹丹和怀玉一节,偷吃了又偷吃,也真为难要吃不要命的他了。这一桥段和《美国往事》里的一段很像。那孩子坐在心爱小女孩的门前,等着送她,坐等又等不来,耐不得偷偷吃了起来,岂料一吃就难以罢休,在甜蜜的爱情和甜美的食物面前,显然年轻的人是先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方显一人的初心,如此纯真可爱。
      
      
      
      
      
      
  •     李碧华的小说,最出名的一向是《霸王别姬》《青蛇》和《胭脂扣》,因电影的缘故吧。
      她的故事合该是写给大银幕的。漆黑一片的场子里,只一块四方大幕,痴男怨女,绝代佳人,众目睽睽下千百世的离合悲欢浓缩成一出痴缠的戏,浓烈,潋滟。台下阒然无声,观众跟着大起大落,大悲大喜。
      直到光影冉退,大幕升起,暖黄的灯一盏一盏晕起来。走出电影院,只觉这一天,乃至一生都过完了。
      
      《生死桥》也是这样。
      篇幅更长,人物更多,丹丹,怀玉,志高,娉婷,金先生……一众人物粉墨登场,丹丹的痴,娉婷的狠,乱世里孤身闯荡的女子仍然一身泼辣淋漓的痴绝狠勇,拚尽韶华,求的是一襟风月。而男人,少不得要挣一挣命,求的是一世风光。
      ——这部《生死桥》却又有点不一样。
      它不是李碧华最出名的作品,名字诡谲,满纸却是最写实不过的人间世事。李碧华惯写中篇,《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秦俑》《满洲国妖艳》……都是中篇,几万字里浓缩一生一世,几生几世,直至地老天荒。《生死桥》却不同,十万字皴染描摹,也不过是三男两女,三年两地发生的事。但细细想来,这三年两地,已把所有人的命运都写就了。北平是旧日酒旗歌板地,王孙公子五侯家,皇城根下长大的人都带点骄矜傲气,不知天高地厚,只以为凭一股血勇便能挣得一身荣华。上海是十里风月三秋烟柳,灯红酒绿人面桃花,诱惑多了,只让人目迷五色,稍不留神便沉下去,永劫不得翻身。——说它实,因为它抛开了鬼魅迷离,生死不灭,写的就是无比真实的现世人生。
      《生死桥》让我想起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同样是天桥底下讨生活的男女,丹丹身上有凤喜的影子,渴望出人头地,过上风光体面的日子。指望不上自己,总要指望别人,豁上自己,却挣不过命。丹丹又不像凤喜,凤喜是月份牌上粉脸桃腮的挂历美人,美则美矣,柔顺却没有生命力。丹丹却是一朵鲜活的牡丹花,韶华胜极,怒放过了,凋残是她的命,却也不枉那样盛开过。无论是自北平南下,留在上海,还是委身金先生,只为报复怀玉,她总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自己的命,了结也在自己手上。
      繁华盛极,只属刹那风光;
      缘尽花残,不枉几度哀荣。
      说到底,腰封上两句判词送给丹丹,虽香魂缥缈,空余遗恨,回望这一生,也当得起一声“不枉”了吧。古今毕竟没有真正的杜丽娘,任由她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大多数人到头来,也只能是这般——酸酸楚楚无人怨。
      这是三十年代的民国,梨园男女的前尘旧梦,却也是当世人生。物换星移,在我们身边,还在不断上演丹丹、怀玉、娉婷、志高的故事,情节、脚本,甚至台词念白都一样,名气,财色,爱欲,怨念,无穷无尽的诱惑……其实早已有人写就了戏文,一出一出生生世世地演下去。
      《生死桥》写的也是命。
      李碧华的小说,或多或少都带着宿命因缘的譬喻,《生死桥》的意味更加明显。丹丹、怀玉、志高,三人的命一早就纠缠在一起,一个生不如死,一个死不如生,一个先生后死,十年前的雍和宫大庙前就注定了此生是何了局。
      只是当局者迷,凌乱了的判词说不清孰是孰非,三人一番挣扎,都想做那个“先死后生”的命主,却无奈如何作为,还是天罗地网铁案如山。
      真是这样吗?命里注定的,终归无法强求,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说到底,还是传统鸳蝴小说的旧底色。不过在宿命的大幕上描摹人性,李碧华却洞见得彻骨清明。
      
      桥是衔接。有桥的地方总因有什么东西阻断了去路,隔着水隔着山,架一座桥,杳杳的两边连成一个世界。
      桥是决断。过了桥,便是新的去处,那一边的人事已成故旧,远远抛在脑后。
      桥上的人都是过客,脚步匆匆,毫无恋战,过尽千帆皆不是。
      若有逡巡的,独倚栏干,看罢落日余晖,怅惘过了,少不得还是要怏怏下桥去,日复一日又过去了。
      沧海桑田,不知多少人踏过多少次,豪华落尽,地老天荒,桥是见证。
      
  •      昨晚一点读完这书,马上上床睡觉,本以又会胡思乱想到深夜,但却很快睡着了。可是到了凌晨四五点半醒半梦间,书中的各个场景如幻灯片般流水似的在脑子里闪现。其中出现最多的便是丹丹死时的场景。
       最惋惜的便是丹丹,三人之中只有丹丹一无所有。一个没爹没娘的苦命孩子,从小便跟着各个师傅跑江湖讨生活,直到碰到怀玉和志高生活里才多了点不同的欢乐,当怀玉南下去上海去闯荡时,她才发现她爱上他了;之后一个女孩子家不管流言蜚语,毅然决然的离开最爱她的志高,去追随怀玉,可是他却对女明星段娉婷意乱情迷;丹丹于是在嫉妒报复的心理驱使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最后冻死于天桥。
       为了爱不顾一切,最后一无所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三个人在天桥过着平淡的生活呢?
  •     生死桥,讲的是谁的生死?生死桥,过的是谁的桥?
      
      民国是个乱世,乱世就有故事。十里洋场的上海才是大舞台,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所有大悲大喜生离死别都要在那里上演。
      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一句话道尽了三个人的人生。
      你将来的人不是心理的人,一句话说破了三个人的爱情。
      我们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爱情也不能,少年也终究会长大,直到有一天,丹丹发现,年少时的玩伴、爱人变成了另一个模样。
      看了李碧华的许多书,怅然发现她的笔下就没有人得善终。或许这就印证了一句话,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样也没用。
  •      最早接触李碧华,是觉得她很像张爱玲。《青蛇》中那段“每个男人的生命中都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的论调分明是在向张爱玲致敬。李碧华与张爱玲,这是两个修炼成了精的女人,她们早早地看透了男欢女爱,世情冷暖,她们恨不得把笔下的每一个痴男怨女都撕裂,揉碎,这迷离的人世,凉薄的人心,狠狠地把他们砸向深渊,万劫不复,呵,这样才够痛快!
       李碧华像张爱玲,却又不像张爱玲。张爱玲的笔调是冷峻的,决绝的,好像这笔下的一切悲欢离合都与她无关。她始终带着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冷眼旁观,把美好撕碎给人看,末了冷笑几声,呵,这愚蠢的人类。相比起来,李碧华的笔触似乎温暖些,只是这温暖的笔触依然把人带到了绝路,万般挣扎不出,无可奈何。
       《生死桥》便是如此。青梅竹马的三个玩伴,从两小无猜到暗生情愫,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碰碰,许多的不如意,但还是温暖,三个心思纯净的年轻人把恶俗的三角恋都演绎得那样纯美:怀玉的酸枣,志高的蛋糕,三个人一起吃蟹,那样无忧无虑的日子。
       这样的温暖,甚至让读者,让主人公都几乎忘记,或者是不相信,那三句混淆着的谶语——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
       倔强的人们总是不相信命运,就好像志高对怀玉说的:“王老公说我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我硬是不信邪。”可是命运的转轮没有丝毫偏斜,决定命运的,不是王老公手中的签子,而是他们自己。
       怀玉心比天高,丹丹是江湖儿女,性子天真,任性,冲动,倔强,志高出身不好,他需要的,只是普通而又简单的幸福。
       所以,怀玉离开北平,来到上海,那么心高气傲地想闯出一片天,同时也抵御不了上海这灯红酒绿的诱惑,丹丹不顾一切地追随怀玉却发现被背叛,为了复仇,把自己推向了不归路,志高的生活最平静无味,连篇幅都是最少的。命运的手分别把他们推向终点,推向王老公手中的那三支竹签上。
       最后,怀玉双眼失明,被段娉婷带到了杭州,在名声最盛时退出影坛,心有不甘;丹丹自杀不成,染上毒瘾;志高留在北平,成角儿,成家,没有大喜,亦没有大忧。
       最后的最后,三人相遇,一个在明,两个在暗。怀玉留给志高一把上好的丝绸伞,悄无声息地走了;丹丹也躲在人群中,悄悄地来,悄悄地去,在砖石桥下悄悄地死去;志高看到伞和纸条后,对着人群大喊:“怀玉!怀玉!你出来!”,那个人却找不到了。
       没有人忘记那个三年之约,三个人的情谊还是那么炽热,冷掉的,是那段回不去的时光。
       “忽然,天地间有头迷路的猫儿,黑的,半报杂毛也没有。凄惶地碰上她。它满目奇异地瞪着她,不辨生死,不知底蕴。情急之下,一跳而过,朝北疾奔。
        就像被个顽皮的小姑娘追逐着。
        朝北,
        直指
        雍和宫……”
       彻骨的凉意慢慢地从心头蔓延开来,雍和宫,故事一开始发生的地点,命运盘桓交错的起点,神秘的王老公与他养的诡谲的猫。故事从一开始便被这些许的寒意所笼罩,只是美好的主人公没有留意,善良的读者也没有留意,留意到时,已是花落人亡,曲终人散。
       原来,
       从一开始便是一条不归路。
      
      
      
      
      
  •     生生死死本就不由人,可亦不可放任它去变形。全书,不管谁是什么,最惨的丹丹,却“笑”着离开,讽刺与安慰,如并蒂莲花,双生双克。侧身红尘,染了一身的石灰,有人可以拍拍就站起来了,有人挣扎翻滚,有人呛死了。哈,都是命。
      
  •     男人的薄情寡义逼得女人心狠手辣。
      从丹丹到段聘婷都是庄周爱上蝶,可惜蝴蝶只爱他自己。所以一个记恨成仇,一心报复反而耗空了自己,另一个为爱成魔,出此下策却空守一副皮囊。女人的身世固然都是可悲的,但命运更可悲。
      人啊,不能太贪心,贪心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我可以怜悯丹丹,心疼聘婷,同情金啸风,惋惜志高,唯独觉得唐怀玉是活该!放不下前程又禁不住诱惑,一个人导演了一场悲剧。
      
  •     《生死桥》有多神秘,结果我看完了《霸王别姬》看完了《青蛇》看完了《秦俑》看完了《胭脂扣》看完了《饺子》看完了《诱僧》,这本书还没有被拍成电影,对哦,前面所有李碧华的作品我都是看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垃圾。我盼着哪天这位才女松了口,愿意将这个故事交给一个好导演,可终于没等到。上学的时候常会就跟我推荐,毕业了去一个咖啡店坐了几次,看老板放在书柜里的这本书,看到一半,有一次慌忙离开,再吧台对着老板娘说:“这本书是放在右边那个书柜的倒数第二层靠边……”话没说完,女孩就笑着说:“这是我的书,我难道不知道吗?”好像从此我就没时间再去,悬着三个被猫撞撒的命运。
      所以才无论如何找了结局来看。
      乱世中,三个孩子的童年和少年牵扯在一起了,两个男孩怀玉和志高,女孩叫牡丹,他们喊她丹丹。丹丹的美是东方女子的力量美,并不神秘,但是直接,分明。两个男孩都喜欢上了她,怀玉是沉默,自尊,要强的男孩子,但自尊要了他的命,因为不可避免地会为了虚荣心而放弃许多实在的快乐。我是会喜欢怀玉的人,和丹丹一样,因为他沉默,什么话都掩在心里,待志高也有义气,但这种男孩素来都是大众喜爱的,现实再清楚不过,丹丹爱他应该在他离开北平之后终止,怀玉和段娉婷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丹丹更该放下他,而不是放下一切投奔他。所以我从没爱过谁,不能理解丹丹不顾一切的爱情,觉得这一切都不值,不确定一个男人的心的时候,堵上自己一切退路,真是愚蠢,但又能说什么呢?这也是我从未有过的勇气,是我没有享受过的疯狂。而丹丹失败了,如果她不去上海找怀玉,或者在他心里,丹丹还是北平朦胧美丽的白月光,但她丢了矜持和自尊,他就没看重她的自尊了,这真是悲惨。
      上海居然是陷进去就难出来的地方,留在北平的,回到北平的,日子都能平稳安定,仿佛几百年的王城镇住了兴风作浪的妖孽,人心逃不出胡同里,天桥上,紫禁城的牢笼,安安分分地一股劲走到黑。
      志高是特别珍贵的人,这是我一直期待却肯定会去伤害的一个人,怎么好解释,他小市民,他甚至有些粗俗,他腆着脸,他笑呵呵的,他的自私都露在外面,他平凡却实在。是每个女人期待,但是年轻的时候又不屑的一个角色,每个人都会碰到,但我们总会将这个人忽略掉,以至于后来像丹丹一样在黑暗中怀念,艳羡他身边那个眉眼平淡的女孩子。
      没有什么好说的,李碧华精于让人物的性格中迈步踏出他们自己的人生轨迹。你要说这样的结局是李碧华安排的吗?是,可又不是,因为他们那样的性格必定会将他们带到他们的终点。三个人,三段命运,看似是被安排好的,实际上,都是自己努力争取到的——谁会努力争取生不如死和死不如生呢?可这确实是努力争取来的。不能对着性格做什么评价,每个人都从自己的选择中承受了结果,生命已经给了他们强有力的回应,而此前的命运是已被性格设定的结局。
      我所能得到的,就是唏嘘而已,以及这个故事拍成电影也会很好看。
      
  •     读李碧华的小说,偶然而已,图书馆惊鸿一瞥,《生死桥》,教人想起生死契阔这一类地老天荒的誓言,好吧,就是它了。
      人与书,人与人,想来都是一种缘分。
      
      借来一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是最适合做戏引子的场所:前清的余烟还未散尽,紫禁城土红色的宫墙影子一样罩住整个城市,显出一种束缚的无力感,像一个正半褪旗袍换洋服的美人儿,头上插的还是古董的碧玉簪子。
      
      瞧幼时小儿女情怀,我的耐性几乎丧失殆尽,平淡无奇的笔墨,好生浪费。唯一还能在脑海里萦绕的倒是前清太监的一句卜辞:“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我还惶惶惑惑生怕故事落了俗套。
      
      然,次日再读,昔日的小儿女初长成。落落大方的牡丹,长发如瀑,怀了旁的少女心事,针线里都想缝进怀玉的魂儿;怀玉更加俊朗了,潇洒武生,一贯的寡言;志高还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改不掉吃货本质。三个人的时光,总有两个要在一起吧,不偏不倚,养猫的太监却添了一句,你们心里都有人。以后身边的人,都不是心里的人。
      
      算是定了个悲剧的尾,所有的情节都来得如此疾速。一个“下海”,迷失于上海,坠了温柔乡,浪子回头还糟了难,桃花潭水还只是三千尺,他却无底,无穷无尽,无晨无昏,怀玉自是生不如死的那一个。一个寻心中人,原始的嫉妒促使她下了火车,一翻折腾之后还是为他人作了嫁衣,活在资本家的梦里。然后自甘堕落,自寻死路,最柔弱又最刚强的姑娘死不如生。倒是志高最为幸运,平淡中也捎带着点精彩,爱情死了,死而后生。嗟叹还是少不了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古歧路出少年。
      
      
      前期的缓慢铺陈像极了一个巴掌,每一个相似的场景都要挨一个耳光。
      
      简言之,三个戏子的一生。戏子又不是戏子,纵横捭阖,最后还真干净。
      
      我几乎忘了三年之约,结尾又突兀地出现,违背誓言的两人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活着的人苟活,心死的人,迟早要身死。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生死契阔的诺言,说出来自然好听,少几句,也未尝不可。
  •      “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开篇的悬念就引着人想知道这三个小毛头究竟谁是怎样的人生。王老公给怀玉、志高和丹丹算过两次,第一次是卜卦,第二次是看面相,每每都道尽三人的人生轨迹和情感纠葛,将故事展开。
       从北平的冬天讲起,首先惊奇的是李碧华不是香港人么,怎生如此了解北京,从城门、箭楼、牌楼到天桥、胡同,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今年夏天在天桥逛了很久,什么虎坊路、先农坛这一片儿都门儿清,看李碧华写来倍感亲切,再加上那些对天桥过往的描述。再来就是雍和宫,读书的时候想着在雍和宫走过的殿庙,仿佛能看到王老公的黑猫从一个半开着门的房间窜出来似的,画面感真强!
       故事情节有很多细节需要脑补,对丹丹儿时的描述不多,全文几乎是从男主怀玉的视角出发,看天桥卖艺的、看梨园的行当、看上海的生活,几个主角的生活与情感亦是一波三折。其实单说来,怀玉和志高的故事都不陌生,一个是少年成功而堕落继而生不如死,一个是少年苦闷而慢慢成功所谓先死后生,只丹丹的故事特别的让人唏嘘不已。从有着两个人的爱恋,到失去两个人的爱恋,从拥有的疼爱,到毁灭这份疼爱,最后仅抱着这桥,望着背面雍和宫的方向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捉摸不定,她想为之努力却又晚了一步,她的爱变成恨,毁灭了自己爱的人,也将最爱自己的人毁灭,当怀玉、志高身边都有爱他们的人时,她这个“死不如生”的命运实属悲凉。没爹没娘,靠一身技艺闯荡长大,没能和自己爱的人同走人生路,就同走了陌路,最后在三年的约定时远远望着曾经爱着自己的两人,带着病体死去。她太执着,还是不执著呢?如果是执着的爱,既然得不到怀玉,亦不必将其毁去。如果是不执著的爱,那何必最后又将金老板毒杀呢?也许生活和感情真的把人逼到了这歇斯底里的份儿上,不这样做反而没有存在感了。
       志高在整本书前面有比较浓重的笔墨,对主角的内心世界描写不多,多是从整个他们的遭遇而感受到的无奈。在主角长大之后,志高的姐终于要嫁人,他写了“良宅”两字贴在家门上,请怀玉和丹丹来家中吃煮螃蟹,为妈妈送行。小的时候总不愿回家,各种各样的地方都能成为他睡觉的地儿,在妈妈出嫁这天终于留下了多年艰辛的泪水……他是嬉笑的,他是小混混,但他一份真心真情真义让人动容。
       百转千回的故事,最终不过是道人世无常,曾经的爱恋转瞬即逝,努力去抓可能更遗憾。我们总会感慨自己遇人不淑,或没有缘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淡淡,默默,一生就这么过了。年过半百时,想来也许更是心伤,为什么身边都是欢乐的故事到自己身上却难以应验。徒然产生一种悲凉的感觉,最终还是继续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
       生死桥,连接着生死,走在这中间的桥上,战战兢兢,想杂耍一般被别人看着,过完这短短的一生,走一个上坡,到达顶峰后终究也要走一个下坡,最后回头,看着“生”的对岸许是微笑,许是叹息,可又如何呢?这一程已经过了。
  •     识得李碧华,自然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因为那几部旧时光里的老电影,看过的是《霸王别姬》《青蛇》《胭脂扣》《川岛芳子》,没看过的是《诱僧》《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不过书是一本本都读过了。
      
      看过的,《霸王别姬》与《青蛇》都因为导演的个性强烈,使得李碧华的阴柔故事,更多了别种况味。倒是《胭脂扣》,因着关锦鹏细腻温柔的品性,倒使得李碧华原作的阴郁惆怅,漫流漫溢的无处不是。
      至于《生死桥》,我是先知道有一部四十几集的长篇电视剧,只是完全提不起兴致去看,不对当然在我,一个生于80年代,长于老电影之手的人往往对许多新事物新风气新演员都习惯性的表示看不起,这种莫名其妙的自重身份实在不免可笑,然而——不想看就是不想看。
      
      于是转而去翻书,可也并不觉得过瘾。
      究其根源,一句话,没写透。
      
      李碧华写东西,不仅狠,而且毒,就像她一本散文集的名字——《牡丹蜘蛛面》,端的是鲜艳毒辣,叫人心惊肉跳。然而这毒辣鲜艳的花朵在她笔下又是纷纷谢落,令我们得以观赏赤裸丑陋的本质,所谓“爱比死更冷”,如是。
      如花,是美的,也是狠的,丹丹在她面前只算未发育的小姑娘,连段娉婷也只好做一名端茶递水接下茬的丫头。
      《生死桥》的曲曲折折,比起李碧华另外的书,实在是纯情了,三男二女的生死劫,并不足够动人和吓人,连心狠手辣并且半截身子已经入土的金啸风都像个刚出道的雏儿,心甘情愿被个狗屁不懂的小丫头破了武功。
      这么个故事,在一般作者手里,勉强也算得上登样,然而在李碧华手下,我们当然希望金啸风可以更狠,段娉婷可以更毒,唐怀玉可以更绝,丹丹可以更惨,宋志高——算了没他什么事。
      
      这么狠心的读者不多见吧?
      也许,与写书人人一样的是,读书人也希望在书里得到发泄,觉得喝酒最好到烂醉,痛哭才能到失声。
      将这一颗心,活活揉碎。
      在书中体验我们永远不想体验的人生,借以发泄那些我们被鸡毛蒜皮磨损的心伤。
      
  •     一个是生不如死
      一个是死不如生
      一个是先死后生
       看完之后也不知道坐着要讲述的是什么?民国三个天桥上靠艺妓生存的人,最终到达繁华世界的幻灭?还是民国时期底层民众的悲怆?看完之后迷迷糊糊的。不得要领。
  •      有些书,只要一牵涉到童年的友情,总是让我有看完的欲望,大约仍旧是小时候总是被玩伴忽视或者他们忽然离开的缘故。
       看《生死桥》,最一开始,还是三个孩子之间稚气的约定隐约的心动吸引了我,看到王老公算命那一幕,更是恨不得直接翻到最后,我只想知道结局,到底谁是“生不如死”,谁是“死不如生”,谁又是“先死后生”。
       那张猴脸面具下的脸——宋志高,一出场就让我喜欢,这样的一个人,聪明、仗义、无赖、胸无大志。于是私心想着他不要是那个“生不如死”或者“死不如生”的人,也许李碧华也是偏爱宋志高的,因为他更像是芸芸众生的的一份子,所以宋志高“先死后生”了,到最后,只有他仍旧站在舞台上,也只有他,拥有了自己的一份小幸福,虽然有遗憾——因为“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但总算是生活有了着落,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终有一天,班主会尊称他为“宋老板”,终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徒弟,终有一天,他能拿着个茶壶诉说自己年轻时候的风光。
       而唐怀玉,他拥有的,不过是撕心裂肺的回忆、一双几乎失明的双眼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妻子。他对段小姐,不过是一时的意乱情迷,北平来的傻小子,哪见过这阵仗。也许还有很多感激在里面,兴许连他自己也没意识到,甚至还有利用。总之,他输了,但输得不是特别难堪,因为他至少还能这样作为一个普通人活着。
       三人之中,只有丹丹,一无所有。这个孤儿,从小就只能靠着走江湖卖艺的本事混口饭吃,以为自己拥有了一个能一辈子相依为命的男人的时候,他却不要她了;当她南下去找他,他却有人了;当他们终于要私奔时,却被人活活拆散了!她连抱怨命运不公的时间都没有,又被推上了一条不归路。也许不是一无所有,她还拥有一具病痛缠身的躯体。而要这具躯体来干什么!连心都丢了的人,还活着干什么!
       看到最后,心里有些窃喜,窃喜宋志高还是好好的,更多的却是难过,不为唐怀玉,他的一切都只为了自己,虽说是志高求他不要抢丹丹,但那时他去意已决,即使志高不说这些话,他也不会带上丹丹。只为丹丹难过,她什么都没做错,她只是被对唐怀玉的那份情迷了双眼,误入了生死场。她想赢,她想唐怀玉能回来,这有什么错?
       太多的人是宋志高,也只能是宋志高。不论唐怀玉还是丹丹,都太不值。
  •     上一次是读完李碧华的《胭脂扣》,外面大雨,又听闻校内一个女生为情所困跳楼而亡。心中不免戚戚。
      而这一次,又是在阴雨中读完她的《生死桥》。沉浸其中久久不能释怀。于是敲击些文字,聊以排遣。
      
      戏子的故事总是让人没来由的很心疼。台上的一时风光,也许代价便是赔上一生。
      唐怀玉。父亲希望他好好读书出人头地以摆脱祖祖辈辈卖艺的命运,而他却心系梨园。生得俊俏,一身武艺,肯下功夫,又懂得伺机卖力的展现自己,终于,他成了京城的角儿。而京城最终满足不了少年狂野的心,于是他南下上海。上海是“海”,一入便万劫不复。
      
      宋牡丹。从姓苗到姓黄到最后自封的宋牡丹,丹丹的命运在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绣荷包,自信自己会留住怀玉哥的魂;“怀玉哥!你要回来!你不回来,我便去找你!”自信自己栓得住怀玉哥的心。当一些关于怀玉哥与女明星的风言风语自海上漂到京城,丹丹终于按耐不住。她坐上了南下的列车,她真的要去找怀玉哥,只身。踏上车厢的那一刻,她便输了。怀玉要她走,要她离开自己。她要报仇,而怀玉说要与她私奔的那一刻,她又融化了。万般的仇恨抵不过片刻的温存。
      
      宋志高。多好的名字,志高。只是少年更爱丹丹叫他“切糕哥”。丹丹也喜欢“切糕哥”,然而怀玉早已占据了丹丹的心。后来丹丹说自己姓宋,也是为了气怀玉。他老实、心好、不贪,最出格的便是那句“我要丹丹,我先小人后君子,怀玉你可别跟我抢。”丹丹说与他要去上海找怀玉的时候,志高只是幼稚的要求她亲一亲自己,还奉上回来的路费。当初丹丹有勇气拼命想要留住怀玉,而志高却没有勇气留住丹丹。他只是希冀着,她会最终回来找他。最后他终于要成了角儿,她回来了,却又永远的走了。
      
      金啸风。丹丹的第一个男人,最后死在丹丹手里。外表风光、凛冽实则脆弱多情得紧。他一生念念不忘又从未公布于世的“金太太”小满,因他而死,他便这一生都受此驱使。只因丹丹长得像小满,他便捧红她。“倒是因为我喜欢你,反而不必讨我欢心。对,我问你,你是否也喜欢我,只一点点?有一点点吧?”最后他爱上了她。他最不该的便是爱上了她,他自己并不是不知道。然而宿命如此,他没有反抗。就连丹丹害死他的时候,他也没有挣扎。他终于输光了所有,只因这个长得像小满的女人。
      
      段聘婷。红遍大上海的头号女明星,只因为唐是第一个忤逆她的男人,她便倾情于他,也是为自己下赌注。最终她赢了。她终于在杭州“段家桥”与他的唐结婚。在结婚证书上的签名,签到“婷”字,她狠狠的往上一钩。一钩,意犹未尽,又加了括号,括上“秋萍”。铁案如山,她放了心。唐双目失明,而她不在乎,因为这样最好,“他永远无法得知她是如何地老去,他永远记得她的美丽她的雍容她的笑靥。水洗不清。”所以我说,最大的赢家便是她,段秋萍,这个心机深重却又可爱的女人。
      
      史仲明。金啸风原以为仲明最衷心,却没想到最后掏空自己的便是他。更是到死也不知道史要扳倒自己的导火索便是丹丹。第一次与段聘婷交锋他帮了丹丹,而丹丹却归功于金啸风,“你是谁?我有必要回答你么?”只因她瞧不起他,他便怀恨在心。他发誓要得到她。最后的最后,他终于成为了幕后最大的黑手,害瞎怀玉、将金啸风与丹丹玩弄于股掌之间。史仲明的出场时间并不多,却决定了结局。“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一切都早已注定。
      
      “你将来的人,不是你心里的人。”莫不如说,你最后得到的,都不是你想要的。痴男怨女,阴差阳错,有的输有的赢。然而最初的他们谁也料不到最后的结局。如果人生只如初见,多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多好。然而,谁又逃得了命运的差遣?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厢情愿罢了。
  •     (以下为李碧华自作的个人资料)
      
      艺名:李碧华。
      原名:李白。
      年龄:数字太大。
      星座:水瓶座
      三围:数字太小。
      职业:门面——记者、编剧、专栏及小说作者。
      底牌:夸张、虚构、捏造、渲染、无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乱。
      健康状况:迈向死亡,当然。
      最爱的动物:男人。
      最厌的动物:男人。
      最爱的食物:电。
      最爱的饮品:恨
      外貌特征:充满内在美。
      身体特征:头角峥嵘。
      性格特征:忠肝义胆,一丝不挂。
      读书成绩:身怀六甲。
      择偶条件: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小丈夫不可一日无钱。
      最想旅游的地方:我暗恋者的心。
      工作心得:对剧中人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满意作品:未写。
      愿望:不劳而获,财色兼收,醉生梦死。
      遗憾:上述愿望终成泡影。
      经常阅读的杂志:银行存摺
      初吻年龄:一月,吻了邻床的男婴
      最甜蜜的经验:报仇
      如整容会整那一部份:脑
      职业特色:夸张、虚构、捏造、渲染、无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乱
      心爱的书:辞典
      最「女人」的一刻:寂寞时
      印象中最复杂的关系:鸡、二氧化碳、消毒药粉、血污、泪滴、水渍、黑胶袋--最後黑胶袋被垂死的凤爪戳穿
      为什麽常写「男女」的题材:基本上,任何好看的小说不外八字真言:「痴男怨女,悲欢离合」
      人们如何把你分类:当我感冒时,我是「流感」,不是「禽流感」
      创作与人生的关系:毫不伟大,纯粹因为没有别的本事
      知己难找吗:不难,你所有的敌人对你特别「知己」
      怀念的日子:在日本京都上课的日子
      曾爱上不爱你的男人吗:多。否则如何有灵感写小说?
      最无能为力的事:「擦鞋」
      对「失乐园」的感情认同吗:如果我是「用家」才有资格说
      什麽时候心情最轻快:当钱包越来越沈重时
      最喜欢的风景:对方的「脸红区」
      快乐美满的人生:七成饱、三分醉、十足收成;过上等生活、付中等劳力、享下等情欲
      
      
      
  •     2012年6月17日,在冻得发抖的华师图书馆二楼,花了一下午的时间读完。跟霸王别姬有相似的地方,跟胭脂扣也有相似的地方。看完后,一阵的感慨,三个小伙伴中活的最好的恰是没什么大志向的宋志高,而怀有远大抱负的唐怀玉落得个眼瞎的结局,美好的人生匆匆结束。最让我难受的就是丹丹了,那么个单纯的女子,不过是为了爱情,却落得个自杀的结局,如果她是为报复而留下是个错误,那这惩罚未免太重了。从宋志高的身上,我看到了郭靖的影子,而唐怀玉在某些方面也有杨康的痕迹。好似,华文作品中总爱举这样的例子,是要规诫世人不要做些痴心妄想的梦吗?可它不是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志向远大吗?也许吧,文学作品还是喜欢站在普世者的高度谈一些大道理。
  •     第一次听说李碧华 是糅合在三更2之饺子 和何欣穗的《黄色太空衣》双重的感官下的一身鸡皮
      疙瘩以及吓得魂飞魄散之后
      往后才证明 这两部作品都是让人回味无穷 百看百听不腻的杰作
      不过那时候还是真让我吓了一跳 当看饺子看得入神的时候 突然何欣穗用她的那种唱腔唱到:
      "大姊有一双红色的鞋子 二姊有一条蓝色的裙子 弟弟有一双绿色的球鞋 而我我有一件黄色太空
      衣" 我立马联想到了《一双绣花鞋》
      
      我胆子真的不大 却不经常被惊吓
      所以 李碧华以这种契机 让我记住了她一辈子
      
      真是一个厉害的女人 但是 却让我着迷
      
      看完了《饺子》《胭脂扣》 现在看完了生死桥 我想说一说 我所看到的《生死桥》
      从来就不喜欢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故事或者作品 因为其一背景太过于凝重 其二就是自己对民国的
      印象过于灰暗以及冷漠 所以自然而然对于民国时期为背景的作品十分苛刻 看不下去 焦躁不堪
      
      唯独《生死桥》
      
      故事的一开头 王公公对三人简单的生世卜算 就让我十分有兴趣 他那嗜猫如命的性格以及昏暗
      的住所 再加上传奇的身世 不得不吊足了我的胃口
       一个是 生不如死 一个是 死不如生 还有一个 是先死后生
      王公公道出这一切的时候 其实三人的结局早就盖棺定论了 巧就巧在怀玉 志高 丹丹 三人的命签
      打乱了 究底也分不清到底哪一个结局对应哪一个人 这大概就是李碧华的匠心所在 当然 王公公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 也就暗示了他的最后结局 是的 王公公必须死 因为 知道太多?
      
      可是谁又真的知道呢?
      
      我是喜欢丹丹的 哪怕到最后她染上鸦片 变成和卖淫的俗世女子一样的地位与结局 或者更悲惨
      我还是喜欢她的 我没有想到李碧华最后会给她这样一个结局 但是也是料到的 既然生死桥生死
      桥 必然有人生有人死罢
      其实 丹丹是幸运的 从开始到最后 她被四个男人先后爱过 怀玉 志高
      金啸风 史仲明 (虽然严格看来史忠明那个并不算爱)但是 也是最不幸的 最后只能身染梅毒死
      于生死桥上
      多希望他们不要去上海 就一直生活在北平 是不是什么都不会发生
      可是 什么都是会发生的
      
      从来都是新人笑 哪有旧人哭
      
      算了罢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 曾经灿烂 曾经沸腾 就不会有悔恨
      
      
      
  •      我大概是个奇怪的人,合上书之后眼前反复出现却是怀玉对志高说:“你闭上眼睛。”然后往他怀里塞上一把炒蚕豆;是两人一起蜷在墙角下,志高从怀里抽出张报纸给怀玉保暖;是十岁一身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红的丹丹对怀玉说“我不告诉你”…………许多年点点滴滴积累下的感情瞬间破灭是最让人唏嘘和心痛的事情。丹丹对爱情太固执,固执到疯狂,而怀玉对丹丹太理性,理性到让人心寒。唯有志高平凡,所以他也获得了平凡的的幸福。何苦生在帝王家,不及卢家有莫愁啊。
       李碧华的故事里总是充满了纠结的情欲,那些爱情一点都不美丽,反而像丹丹从刀山上摔下来的黄哥哥,和被猫吞噬了的前朝太监,黑暗里炸开的一朵血烟火。
       三年的时间非常短,但是足以能够沧海桑田。三人都赴了约定,一个台上,两个台下,彼此都没有见面,而心意已知。
       “平安。勿念。保重。怀玉。”。除此之外,尚有何言对故人,尚有何言对故人?
       翻过最后一页之后,再翻开第一页,就仿佛真的跟天桥下面正汩汩流血的丹丹一样,又想起十年前,雍和宫的偏殿里,那一句“什么玩意儿?怀玉,她是谁?”
  •     还是那样凄美的结局,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三个人沿着他们算过的那个卦走完自己的一生。
      故事里没有一个人的爱情圆满,三个主人公如此,那几个配角也是如此。
      难道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圆满的爱情,所以李碧华才这样残忍,只有那个妥协了的志高得到了相对的善终。也许人的命运本来应该去妥协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     看《生死桥》的时候,总是想到毕飞宇先生的《兄弟》。主要人物有一定的相似性,李光和宋刚是父母再婚后的兄弟,唐怀玉和宋志高情同手足,却都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孩。只是林红之于丹丹,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可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
      
      但《兄弟》与《生死桥》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兄弟》很荒诞,荒诞到一个小孩因为通过向别人描述他偷看到的女人屁股来换取一碗三鲜面,荒诞到会有“处美人”这种比赛并且最终冠军还只是个“精神上的处女”。因为离普通人的现实有了距离,所以满纸都是辛辣的讽刺意味。又因为只是“有距离”而非完全脱离,所以读者往往心照不宣,最后会心而无奈的一笑。
      
      但李碧华的作品却过于真实。李擅长描述一帧一帧的小短片,而在极快的变换接合之下,则是一副慵懒的现世图。有评论说:李在小说中,对大陆的态度是不友好的。个人认为这种不友好的态度也体现在:对于二三十年代的北平,李的描述过于详尽露骨。不管是在《霸王别姬》还是《生死桥》中,读者看到的都是一个破败的北平。天桥上,胡同里,鱼龙混杂的贮着迫于生计的人,杂耍、戏班、妓女•••即使《生死桥》里面光鲜亮丽的上海,也只是被描述为媚态而充满欲望无自尊的“无底潭”。
      
      而李笔下的人物与故事,也是真实的毋庸怀疑。怀玉天生有一股傲气,于是在“救场如救火”的成功之后执意去上海闯荡,在被金啸风故意冷落之后也是伺机反击;而段娉婷,作为一个有心理阴影的风尘女子,在抓住唐怀玉后便想尽办法把他留住。最后即使金啸风没有动手,段娉婷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唐和丹丹私奔。至于丹丹,因爱生恨,因此不惜一切代价报复,沦落风尘也无所谓。而最后,也不惜一切代价报仇。反而是志高,本性决定了他的按部就班,因此一直到最后都是波澜不惊的生活。每个人都按其本性畅快淋漓的发展,没有好与坏的界限,也没有骗取读者眼泪或者教化读者的嫌疑。
      
      但《生死桥》,又是充满神秘感的一部小说。一开始的算卦,三人命运便似乎有了定论:一个是,生不如死;一个是,死不如生;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但却因为那神秘的黑猫突然蹿出,三个人的命运之签便被打乱了。黑猫,自古便是不祥的象征,而这是否意味着,三个人的命运将有所交集,并且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我个人很是喜欢李碧华对王老公的描写:他出生于一个三代算卦的家庭,颇有慧根,却因为家境贫寒被送去当了小太监。他算准过“不出三年清就亡了”,因此他被笼上了灵验的光圈。而他深居在雍和宫,日夜与无数的猫相伴,不肯多说一句话,甚至死了之后尸身被猫啮噬的不成人形,这一切又给他增添了层层的神秘色彩。
      
      而这种神秘,又可以解释为李碧华对宿命的一贯认同。改朝换代,男欢女爱,终究离不开宿命。因此小说主人公的命运一开始就被注定。但故事的结局却并非完全如此。最后丹丹死了,她是唯一可能满足“死不如生”这一谶语的。但丹丹被迫和相爱的怀玉分开,杀死了爱过她的金啸风,而她一直心怀愧疚的宋志高也有了新的生活;自己又得了病,因此对心灰意冷了无牵挂的她来说,死是一种解脱。在《爱很痴缠的前世今生——论李碧华小说中的宿命观》中,作者提到李一直出现在作品中的三个宿命观:宿命是必然所致,宿命寓于偶然,宿命是一种循环。乍一看,《生死桥》中都有体现。但仔细想想,即使是一开始算卦所得的三种命运,也只体现在过程,而非结果。生生死死孰是孰非,本就没有定论。
      
      宿命一说越神秘,反衬得现实越真切。因此《生死桥》中李碧华对宿命的宣扬,其实也是对现实的另一手法的刻画。
      
  •     从开始我就心疼志高,仿佛所有最苦的都集中在他身上。父亲抛弃了他,幸而还有母亲,却只能叫姐。明明有家却不可归,终要将自己的母亲嫁出去,嫁给别的人。于丹丹,尽管他先开口了,可是有什么用呢,早已是定好了的,她心里的人不是他。他是这样苦,似乎一无所有,所以看他慢慢振作,我多么希望他有个好的结局,能够幸福。
      他最终也是幸福的。
      可是,另外两个人竟那样不幸。
      怀玉眼睛瞎了以后,他有没有后悔过呢?或者,在以后和段娉婷一起的时候,他有没有后悔?有没有怨?最终,当段娉婷成为他的眼,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承受?是单纯的无可奈何,还是,他对段娉婷,终究还是有情的?或许他知道,段娉婷给了金啸风一个电话,夺了他的眼和骄傲,只是女人的手段,想把他留在身边。也或许,他并不知道,只以为是金啸风手眼通天,只以为段娉婷对他情深意重。他最终去不了车站,是因为在养伤,实在去不了,还是因为,觉得自己配不上了,不想连累丹丹。起初,我觉得这个怀玉,硬硬的,倔倔的,那么有野心,那么受不得委屈,实在不招人喜欢,而到最后,唏嘘不已。
      是因为泪痣么,丹丹是祸水吧。因着她,金啸风失势,甚至最后被她慢慢毒死;因着她,怀玉眼睛瞎了,离了舞台喝彩,那是怀玉最想要的;同样是因着她,志高曾伤情着,却要笑得比平日更亮。是不是因为最后她知道了这些因着她,于她有情的,她有情的,在她眼里都死了,她受不起,才堕落了呢?不然以她那样倔强的脾气,怎会到那地步。不过,大概是我看高了她。其实她也不过是一个从小骄纵的女孩子,她抵不过上海的。上海是海,她这样的女子,难免难看的沉没。
      原来命数是这样,知道好,还是不知道好?生在天桥的人,还是留在那里好。
  •     《生死桥》
      一个是,生不如死
      一个是,死不如生
      还有一个,是先死后生。
      
      在雍和宫内的彷徨
      散落一地的竹签
      脸上的迷惑参杂着对未来的期待
      志高,怀玉,丹丹。你们心里面想的人,都不是最后陪你们的人。
      
      小时的偶遇,牵扯出一世的纠结。
      怀玉,初生牛犊,在明星的幌子里迷失着,败得一大糊涂。错过丹丹,失掉技艺,23岁,便冻结了一生。
      
      丹丹,天桥上吊辫子,后来追随怀玉来上海,发现物是人非。在怀念和报复中,忘掉了最初的自己。
      
      志高,勇敢追求自己所爱,当她要离开,又能狠心放手,只要她幸福,放她离开。最后也只有他唱出来,从当初一地痞,变成当今一小生。
      
       当初的认定到底能走多远?所有的确定又能持续多久?恐怕,不变的只有变化。
      
  •   李碧华的小说最终的走向都是 天下皆尽无情 的命题 但是我确实喜欢
  •   怀玉心比天高,丹丹是江湖儿女,性子天真,任性,冲动,倔强,志高出身不好,他需要的,只是普通而又简单的幸福。
       所以,怀玉离开北平,来到上海,那么心高气傲地想闯出一片天,同时也抵御不了上海这灯红酒绿的诱惑,丹丹不顾一切地追随怀玉却发现被背叛,为了复仇,把自己推向了不归路,志高的生活最平静无味,连篇幅都是最少的。命运的手分别把他们推向终点,推向王老公手中的那三支竹签上。
    说的真好~
  •   理顺了我刚看完一时间哽咽得含糊不清的纷繁思绪,
  •   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哀
  •   您这倒是起了一个好头,为何不接着往下写?
  •   真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