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文集(共8卷)

出版时间:2004-5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杨绛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杨绛文集》共8卷,约250万字,其中一至四卷为创作部分,约为116万字,第一卷小说卷选收长篇小说《洗澡》和七篇短篇小说;第二、三卷“散文卷”选收《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写与杂忆》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之初所创作的全部重要散文,其中《我们仨》堪称2003年的超级畅销书,其他如《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等系首次与读者见面;第四卷“戏剧文论卷”,收入尘封已久的两部喜剧《称心如意》和《弄假成真》,“文论”部分汇编了作者评析外国文学名著的理论作品以及她论述《红楼梦》和谈文学创作与谈翻译等论文十四篇。后四卷译文部分约为134万字,收入重要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杨绛先生为文集出版撰写了《作者自序》、《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卷首的《作者自序》,简略说明了自己的创作情况及《文集》的编选规则;卷尾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是杨绛先生根据回忆和记录亲自撰写和编订的,它相当于一部微型的《杨绛传记》。杨绛先生还亲自为文集选定了照片和插图80幅,其中大部分图片为首次发表。精装本形式出版非常适合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收藏和借阅以及杨绛作品爱好者研究和珍藏之用。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

书籍目录

杨绛文集.第1卷 小说卷杨绛文集.第2卷 散文卷 上杨绛文集.第3卷 散文卷 下杨绛文集.第4卷 戏剧·文论卷杨绛文集.第5卷 堂吉诃德 上杨绛文集.第6卷 堂吉诃德 下 杨绛文集.第7卷 吉尔·布拉斯杨绛文集.第8卷 小癞子 斐多

章节摘录

内容节选——小说卷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  天漆黑,风越刮越大,宿舍都有点震动。璐璐坐在灯下发愁,咬着一股打卷儿的鬓发,反复思忖,不知怎么好。随手扯了四方小纸,把心事写上,揉成团儿,两手捧着摇,心里默默祷告:四个纸团,包含两个问题;如神明——不管是洋教的上帝或土教的菩萨——有灵,该有一个问题拈着一个解答。璐璐把纸团撒在桌上,恭恭敬敬,拈了两个。打开看,第一个是“答应汤宓”。璐璐嘴角往上一掀,漾出一丝微笑。再打开第二个,却是“不答应汤宓”。神明也决不定?还是没明白璐璐的意思?璐璐咬着嘴唇,再把纸团摇乱,重新默默祝告一遍,再拈两个。这回是“汤宓明天来”,“汤宓明天不来”。璐璐可不耐烦了,一顿把纸团扯碎,伏在桌上赌气。听听风,那么大,天更冷了,汤宓明天还冒着风出城来看她?昨天电话里,不该那样决绝。  忽然门上重重敲了两下,把璐璐吓了一跳。伺候女学生的林妈莽撞地推门进来说:  “张小进,王先生找。”  可是璐璐已经洗过脸,涂了满面润肤油,眉都抹掉了;况且心上也不耐烦。  林妈赔笑说:“张小姐,请您下去吧,王先生一脸都是血呢。”  璐璐听说了吃一大惊,赶忙擦脸画眉,慌慌张张走到楼梯边,才发现自己还穿着拖鞋,又急忙回屋里换鞋。  小王摔跤了。天黑,风大,郊外道路不平,洋车翻身,小王磕掉了两个门牙,颊上磕破三处,满脸泥和血,嘴唇又紫又肿。璐璐慌了手脚没办法。还是小王自己勉强打电话找了留校当助教的老朋友来,送他上校医院。璐璐陪去乱了好一阵,闷闷回宿舍。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人民文学出版社5月份推出8卷本的《杨绛文集》,收有她小说、散文、戏剧、文论和翻译作品,让我看到杨绛作为一位小说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多方面才能。杨绛在《自序》里自谦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可是,我们看到,杨绛不论创作还是翻译都是用“心”写的。尤其是散文,作者自由自在地描写她的心灵世界,描述的对象不论是大千世界,还是生活细节,都有她独特的体会。她的文风舒缓从容,清丽淡雅,常常是一些平淡的白描式文字透露出作者的深情。     我们看看在《干校六记》中,杨绛怎样写两次送别的。第一次是一家人送钱锺书先生上车:     默存走到车门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还有三人(指杨绛、圆圆和圆圆的丈夫),可以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我们眼里,都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开车,先自走了,……     这段平淡的文字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那时的钱锺书先生已经是近六十岁的老人了,居然被派遣作先驱队队员,当小青年使用,这只有在荒唐的时代才能发生的荒唐事情。为了叫家人放心,免得彼此难过,钱先生叫家人先走。于是“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开车,先自走了”。我们知道,钱先生没有多少生活能力,日常生活尚需杨绛和圆圆照顾,让他去当先驱队员,能让人放心吗?杨绛不用明写,读者心里都有数了。     第二次圆圆送母亲走:     上次送默存走,有我和圆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人……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     这是“我们仨”又一次难忘的离别。后来,钱瑗来干校探望她爸爸妈妈,相聚之亲情,我们历历在目。     又如,她在《纪念温德先生》一文里,说到温德(RobertWinter)先生。对于这位美国教授,我印象很深。我1952年上北大英语系的时候,头一年就由他教我们口语。记得很清楚,他手里拿着一本苏联专家编写的英语教科书,教我们英语如何发音。真是滑稽!     温德先生学问广博,有一次我在他家,他居然给我讲《红楼梦》。他的游泳本领更是一绝。杨绛写他“夏天到颐和园游泳,大概卖弄本领(如仰卧水面看书),吸引了共泳的解放军。他常自诩‘我教解放军游泳’,说他们淳朴可亲”。这一点,我有深切体会,有一次我去颐和园游泳,他叫我横躺在他身上,他手指一动,两人都往前去,脚趾一动,两人就往后退,引得游人啧啧叹赞。     杨绛写他解放后有“情绪”,是因为他的待遇不如苏联专家,而他作为一位资深的名教授,解放前曾保护过进步的教授和学生,因而心有不服。杨先生是怎么做他工作的呢?她说:“‘你凭什么和他们比呢?你只可以跟我们比呀。’这话他倒也心服。”     这句话含有人生的道理。整天和别人比待遇高低,心中自然不平。可是往下看看,有多人不如你,心中便能释然。杨绛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她在《我们仨》中说,“我们全心全意愿为人民服务,只是我们不会为人民服务,因为我们不合格。然后国家又赔了钱重新教育我们。我们领了高工资受教育,分明是国家亏了。”于是“我们仨”便知足,只求平平安安生活在一起。     至于这番话有什么弦外之音,不同的读者也许有不同的理解。     杨绛的散文还经常写些下层人民的生活,例如车夫老王,他送了杨先生香油和鸡蛋,杨先生给了钱,不理解“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老王去世之后,“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又如,她下乡时,一位大妈对人民公社的反应:“人民公社好”,“反正就是好呗!你说这把茶壶是你的,好的,你就拿去。你说这条板凳是你的,好,你就搬走。你现在不搬呢,好,我就给你看着呗。”(《第一次下乡》)     这是普通农民对当时“平调风”的无奈而又诙谐幽默的反应。     有一篇“杂记”,题为《客气的日本人》,说的是一个名叫获原大旭的日本军官,叫杨绛去贝当路日本宪兵司令部问话。杨绛拿一本《杜诗镜铨》在等待时翻阅,那日本军官进来,“他拿起我的书一看,笑说:‘杜甫的诗很好啊’。”事后她才知道,原来日本人误传了人,“便客气地把我送到大门口”。事后她在友人们面前讲起此事,大家“都说我运气好”。李健吾先生就惨了,说他经受种种酷刑,尤其受不了的是“灌水”。杨绛以为她碰到的是一个“很客气的日本人,他叫获原大旭。”这时,李先生瞪着眼说:“获原大旭?他!客气!灌我水的,就是他!”     李先生这句话真是精彩。“客气的日本人”一下子成了凶煞的鬼子。这种笔法令人想起“反话正说”的马克·吐温风格。     据我观察,钱锺书、杨绛夫妇喜爱喜剧性的作品,并不欣赏凄凄惨惨的东西。他们为人也是如此:身处逆境,却处惊不变,可谓波澜不惊、水波不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平和的心态,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在《我们仨》里,杨绛写道:“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这哪是凄凉的晚景!分明是甜梦中的人一段段暖人心腑的回忆。     8卷本的《杨绛文集》中,散文部分集中在第二、三卷里,读者欣赏之后,想必会认同李健吾先生对杨绛作品的评语:“一切在情在理,一切平易自然,而韵味尽在个中矣”——沙白我只是个业余作者——杨绛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沦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计,为家中柴米油盐,写了几个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先在上海当教师;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在清华大学当教师,业余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偶尔翻译。“洗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后,我调入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就写学术论文;写论文屡犯错误,就做翻译工作,附带写小量必要的论文。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我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短篇小说。一九七九年社科院近代史所因我父亲是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嘱我写文章讲讲我父亲的某些观点。我写了《一份资料》。胡乔木同志调去审阅后,建议我将题目改为《回忆我的父亲》;我随后又写了另一篇回忆。我又曾记过钱锺书的往事,但不是我的回忆而是他本人的回忆。我就在研究和写学术论文的同时,兼写小说和散文,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八七年退休后,我就随意写文章。钱锺书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稿,又翻译了一部作品,随事即兴,又写了长长短短各式各样的散文十来篇。     全部文章,经整理,去掉了一部分,把留下的部分粗粗分门别类。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创作包括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又有抒情、写意、记事、记人、论学、评书等。文章既是“随遇而作”,按时期编排较为方便。     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     我当初选读文科,是有志遍读中外好小说,悟得创作小说的艺术,并助我写出好小说。但我年近八十,才写出一部不够长的长篇小说;年过八十,毁去了已写成的二十章长篇小说,决意不写小说。至于创作小说的艺术,虽然我读过的小说不算少,却未敢写出正式文章,只在学术论文里,谈到些零星的心得。我写的小说,除了第一篇清华作业,有两个人物是现成的,末一篇短篇小说里,也有一个人物是现成的,可对号入座,其余各篇的人物和故事,纯属虚构,不抄袭任何真人真事。锺书曾推许我写小说能无中生有。的确,我写的小说,各色人物都由我头脑里孕育出来,故事由人物自然构成。有几个短篇我曾再三改写。但我的全部小说,还在试笔学写阶段。自分此生休矣,只好自愧有志无成了。我只随笔写了好多篇文体各别的散文。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几位资深编辑的厚爱,愿为我编辑《文集》,我衷心感谢,就遵照他们的嘱咐,写了这篇序文,并详细写了一份《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     《杨绛文集》总目     第一卷小说卷(收短篇小说七篇与长篇小说《洗澡》)     第二卷散文卷(上)(收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等)     第三卷散文卷(下)(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所创作的散文作品)     第四卷戏剧文论卷(收《喜剧二种》、文论《春泥集》等)     第五卷《堂吉诃德》(上)     第六卷《堂吉诃德》(下)     第七卷《吉尔·布拉斯》(1——8卷)     第八卷《吉尔·布拉斯》(9——12卷,并收《小癞子》、《斐多》)     其中,《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怀念陈衡哲》等,为首次发表。

编辑推荐

《杨绛文集》共8卷,不事功利,方能成就文学极品!“全部文章,经整理,去掉了一部分,把留下的部分粗粗分门别类。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创作包括戏剧、小说和散文。散文又有抒情、写意、记事、记人、论学、评书等。文章既是‘随遇而作’,按时期编排较为方便。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杨绛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杨绛文集(共8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质量很好,是我在卓越买了这么多书里最物美价廉的。另外,宅急送的工作人员工作认真,态度很好,赞一个!
  •   撇開内容來説,這麽八大冊精裝書,這個價格(我買的時候是132.8元)是相當划算的。
  •   杨绛先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她的笔调清爽,饱含深情,不论是她的小说还是散文,都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她一生坎坷,即使先有丧女之痛,又有挚爱离开,她都能够坚强的面对,我祝她寿比南山,好好走下去!!!
  •   诚实地说,我从来没有这样由衷地赞美过一件“商品”,不仅太值,还是大大地超值了,无论对于热爱读书还是热爱收藏的朋友都是如此。
  •   书印刷很好,不错,值得购买。
  •   文集里有最新出的 “走在人生边上的内容吗”
  •   装帧、印刷及版式均精美。此书四次印刷才10000套,不算多。因为是04年初出版的,杨绛的文字收到03年《我们仨》止,之后的《我们的钱媛》《走到人生边上》均未能收入。唐吉可德单行本有插图,塞万提斯全集和杨绛全集 均无插图,颇可惜。
  •   看过她的“洗澡”,“堂吉诃德”。文笔细腻,娓娓道来。
  •   自己买了一套,送人一套。
  •   杨先生的作品只读过《洗澡》和一些序言,给我的感觉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少有的、仅存的大家。幸也?悲也?天可怜见。早点上货行吗???!!!
  •   书的质量没得说,就是内容一般,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她的风格吧,总觉得她的作品就像没放盐的汤。
  •   杨先生的著作没说的,一个字“好”,人文版的,价格低廉,太划算。
  •   最近看完了吴学昭的《听杨绛谈往事》,对钱、杨先生深为佩服和敬仰,对《杨绛文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卓越都尽早进货
  •   物所超值,很好!
  •   敬佩杨绛先生,买来珍藏的。印刷包装都非常精致,非常喜欢。
  •   感受智者的灵魂,如沐春风,如梦方醒。
  •   很喜欢你们这里!
  •   杨绛的文章当然是没得说的啦,一直很喜欢她们夫妇俩的文章,虽然看起来感觉和自己的年代有很大的距离,但作者写出来的情感却是那么的真切。而且人民出版社会的书一直是我的最爱,做工精良,装桢也很好。不过我收到的书有一本有点小小的损伤,虽说不太严重,但心里面还是有点不爽……
  •      终于看完了整一套文集。其实最开始看杨先生文章真是很偶然。起初我不过是自己思绪纷乱,总想着一些没有结果和答案却又让人痛苦的哲学问题,于是希望在书里寻一些安慰与答案。所以当时拿起了《走到人生的边上》(这套书中未收藏),我很好奇,一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对人生是何看法。却没料想被散文吸引,看起了她的文集,这要是后话。
       衰老、死亡、悲伤,这种精神创痛上的话题我很少与人讨论,因为实在没有结果。记得很小的时候就想过诸如”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死了之后世界会变成怎样?地球最终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每天上学的意义是什么?“
       当时人小,小孩儿就带着小孩儿的天真和残忍。我每次一想到这种话题总是害怕的全身一哆嗦,继续想下去就感觉脑袋要炸开,内心很抽搐,精神很痛苦。于是我干了一件至今后悔的事情。
       那时候我应该不到8岁,近中午了躺在床上休息,等着吃饭。突然就开始胡思乱想,想的自己害怕的不行,挂着泪花儿哭闹着就冲去厨房。爸爸正在烧菜,我看到爸爸背对着我,跑上前去从背后抱住他,然后惶恐的抽泣,”爸爸爸爸,你和妈妈是不是以后都会死啊?你们死了之后我该怎么办?你们是不是到时候都不要我了?“
       8岁的孩子个儿还不高,我印象中似乎扯着爸爸的袖子仰着头,看着他期待有一个回答。他于是转过身把我抱起来,”爸爸妈妈不会死的,爸爸妈妈永远都会在你身边守着你的,不要怕,你这都在乱想些什么呢。“
       ”那我们拉钩?“我伸出小指。
       ”好,我们拉钩。乖,爸爸在烧菜,不哭了,待会儿就吃午饭了,开心一点。先回房间去看会书好不好?“
       于是我很听话的像拿到了一块儿糖一样止住了哭声。
      
       现在看去,当时的自己是多无理,向爸爸讨要了这样一个空洞的承诺。谁能抵抗的了岁月的侵蚀?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尚且这样痛苦,以致于后来我一直后悔向爸爸要挟来的这个约定。我害怕讨论它们的原因也是如此,不希望别人也去体验同样的不安,那不是什么舒服的感受。
       可看书就不同了。杨先生也曾说,看书是穿了隐身衣,可以随性的到处串门儿,不用怕打扰也不怕被赶走,自由自在,有问有答,完全没有了心里的纠结麻烦。
      
       那本《走到人生的边上》前一部分是思考,虽然我没能完全看懂,她的文字还是给人一种宽慰,我怀抱着被救赎的感激,惊喜的发现她的散文比之对人生的纯粹探究要更轻盈精灵。
       图书馆的好处就在于,你和书的缘分能够随时圆满。我找到了摆着《杨绛文集》的地方,开始一本一本的看。
       我看到了一位多么优雅的女士,她的优雅不是高贵,散文里讲那些在启明女中的日子里少不了各种顽皮的行迹,她的优雅是平和从容。
       那些看到别人爬到很高的树上时的担惊受怕,那些因为别人命运的不公而感受到愤愤不平的无能为力,我也都曾有过。却做不到像她一样,”我平常看书,看到可笑处并不笑,看到可悲处也不哭“,她的平和在震荡的年代里显得清雅而富于魅力,像一杯温暖的牛奶红茶。
      
       在图书馆的好多个日子,都沉迷在这一套书中。和许多小清新小煽情小温暖不一样,她没有一丝矫情,也没有一丁点的抱怨,也不像云破日出的阳光。
       她的文字,带着轻微的凉意,也含着微笑,让人坚定沉稳,教会人反思与平静,使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善与美丽。
  •     先前只读过《我们俩》,喜欢杨绛先生叙述平实生活的语气,浓烈的情感全都凝聚在波澜不惊的句子上,让人心上温暖。
      
      最近开始看小说卷,读了几个短篇,不知道原来她的小说也写得这么好!书里的人物形象各自不同,都颇为丰满,浪漫情怀中又充满了现实感。我觉得她最神奇的地方是,把悲痛或无奈的事,用轻快调皮的语气讲出来,苦涩中带着甜蜜,回味无穷~
      
      总觉得,她一直怀有少女之心,纯真又明亮。
      
      第二卷是散文卷,其实我以前一直不喜欢读散文,可能年纪小阅历少,缺乏耐心吧。直到读过《我们仨》,才对散文放下了成见。尤其喜欢杨绛的散文,很朴实,但又觉得很真实很有画面感。杨绛描写她的父亲,父亲正直、豁达和些许固执,仿佛是她的偶像,她的性格多少也受了父亲的感染吧;写她的妹妹杨必,让人颇为喜爱和疼惜这个活泼、灵气却早逝的妹妹;写她的丈夫钱钟书,尤其可爱,让人不禁羡慕两人之间相知相惜的默契;看似艰苦的下放干校岁月,在杨绛笔下却多了很多趣味和向往;而被扣上大帽子进行批斗的残酷文革,却也不似印象中那般阴沉抑郁,那些理应被唾弃的小人,也在杨绛幽默诙谐的笔触下,似乎不那么面目可憎了。这一切,我想,都应当归功于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
      未完待续的意思就是,边读边补充吧~
  •     朱天文说“生活的东西,最好写也最难写,不单为技巧问题,是心胸和性情”。
      
      杨绛和钱钟书1936年在牛津的合影,裘服厚重呢衣笔挺,风度毫不含糊,好一对画儿似的壁人。这样的人,是怎么走过那风狂雨骤的十年的?杨绛自己说“我们都好像爱丽丝梦游奇景,不禁引用爱丽丝的名言curiouser and curiouser!”钱钟书有些“痴气”,爱恶作剧,杨绛看事物总有种单纯的猎奇,两人都一本赤子般通透的心思。那时候他们每天上班要脖子上要挂牌子,牌子上写明身份和罪状。这两人在家里“精工巧制”牌子,又用工楷写上种种罪名,穿绳各自挂上,“互相鉴赏”。
      
      看杨绛把这些苦和难写来,笔触淡然,居然还有些俏皮,像赤脚走在暑气褪尽的大地上。她在大礼堂上被人诬骂,散会后那段写得可真妙——
      
      “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恶魔,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暗昏中,我能看到自己周围留着一圈空白,群众在这空白之外纷纷议论,声调里带着愤怒。一位女同志(大约是家庭妇女)慨叹说:咳,还不如我们无才无能的呢!”
      
      这简直是日式漫画的场景呀!这一身硫磺臭的恶魔回家以后,更有意思——
      
      “我看了会书就睡觉。明早起来,打扮得喜盈盈的,拿着个菜篮子到校内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摇,看不敢理我的人怎样逃避我。”
      
      但她这淘气行径,纯粹出于一颗好奇心,全无恶意——
      
      “避我只在情理之中,我没有怨尤。不避我的,我对他们至今感激。”
      
      这超然通达的气度,难怪把《堂吉诃德》译得那样好,她自己也是一个可爱的骑士呀——
      
      “探险不必像堂吉诃德那样走遍世界。在我们当时的处境,随时随地都有险可探。我对革命群众都很好奇。”
      
      嘻嘻!
  •      前不久在当当特价时买的,精装来着,装订确实不错,喜爱附赠书签,清雅如斯。
       第一次读的杨绛先生的作品是《我们三》,也是它促成买了这套书。目前只读完其中散文部分---第2,3部。第二部是早点作品,第三部是后期的。其中大部分记事,小部分写物,读后感之类的。个人读得最津津有味的是记事部分,从幼孩到求学,从随钱先生渡洋留学到学成归国,从上海沦陷到中国解放,从文化大革命到新生活,从上海到北京,从小女初见到离世经年。。。每一个时期的杨绛先生,每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你都能了解一点。
       杨绛先生一家人似乎都是大学者。首先是其父亲,留过洋(日本,法国),创办过XXX报纸,当过律师,做过副主编。。。大姐等,外文都很好,几乎每位都有出版的翻译著作。其中二姐还是个美人胚子,只可惜早折。小妹杨宓是个开心果,走到哪都是一片欢声笑语,却似乎未结婚。最后就是其母亲,杨绛先生未提及其母亲的学历,或许毕生的经历就花在教导这一堆子女上了吧。她母亲对他们并不严格,还时常收留一些“怪人”,让他们帮工以过生活。
       杨先生的“出世”,是个人最为喜欢的。本本分分地生活,忙里偷闲地做学问,除了家人,似乎仅有书就能支撑起整个生活。我不知道它们那一代知识分子是不是都是这样,为能沉心于知识,远离世事纷扰而自喜。
       杨先生应景的几篇散文,个人也很喜欢,笔墨清新雅致,读完依旧齿留余香。
  •   非常喜欢“串门”
  •   看的电子书?
  •   之前趁减价买了一套,就是京东第一次折半活动之前,当时给我郁闷的...
  •   。。。这次京东我也没抢到。。。这样的大部头让我望而却步 你可以看看我推荐的那篇日记。。。
  •   我刚看完呢~~这套我就是放家里,睡前翻翻的~我拿到的时候就觉着又兴奋又头疼,这啥时候能看完啊……
    其实电子书挺好的,以前我上下班坐地铁喜欢带本书,弄得包特重,人多的时候也不方便看,后来换手机了就看电子书了,忒方便了!
  •   其实喜欢纸质书就是习惯问题。。。一年下来还是没少买 看完了也不知道留着要干嘛
  •   对的,说是收藏着,但我基本都不会再看了……
    我也就是习惯,总感觉看着纸质书才能集中精神,看电子书老容易走神...
    其实有时候觉得,自己看电子书的时间比看纸质书的还充裕呢...
  •    朱天文说“生活的东西,最好写也最难写,不单为技巧问题,是心胸和性情”。
    嗯 是啊 她的文字 简单而不乏味 深刻而不琐碎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