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不能不工作

出版时间:2004-1-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厄尼・J・泽林斯基  页数:224  字数:16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事实上,快乐休闲的要素无非“就是一种心境:要快乐就要投入,就是‘一头栽进任何事情’”。换句话说,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充分享受这件事的价值。在工作场合是如此,在工作之外也是如此。
  这本书可能会从此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与观点。厄尼·J·泽林斯基,曾经“创造性地失业”长达14年,并且创造性地开掘了“不工作的生活方式”。他认为我们工作过于努力,而且对工作估计过高,已经忘记了如何更好地生活,我们工作的目的被繁重的工作消耗掉了,这既损害了工作,也损害了我们自己生活的终极目标——一个快乐的,有创造性的人。我们至少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
◆发现和追求你对生活的热情;
◆在经济上不再受缺钱的约束;
◆克服生活中的厌倦心理;
◆不再害怕失去工作;
◆从你所做的任何事情中得到更多的欢乐与满足。

作者简介

厄尼·J·泽林斯基,专业顾问和演讲人。他一生致力于在商业和休闲领域推广创造性。他最著名的一本书是《你能不能不工作》,畅销全球,被译成14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懒人非常成功》、《别着急,开心点》、《乐陶陶  不结婚》、《乐陶陶 做大梦》、《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你也能过赖利的生活 享受悠闲生活的伟大早刻 休闲:与工作相对,但并不完全相对 休闲、退休和中大将所带来的错觉 放松自己的两个方面 休闲生活或许是难以琢磨的 被解雇的股票经纪人如何享受悠闲的生活 休闲生活的秘密第二章 所见即所得 换位思考 老了也能学新决窍 在瞎子的国度里,独眼龙是国王 你留意生活了吗 观察就是一切 只有傻瓜和死人才不懂得变化 重新挖掘你的创造力 17条创造性原则 在球状星体上也有地球扁平论者第三章 工作的道德就是奴隶的道德 关于工作的思考 新教工作伦理毁了一桩好事 以道德的名义,放下工作 有害的回报 工作道德能让这个社会发狂 过度工作是杀手 巴特·辛普森的哲学带来了希望 懒散地工作是为了更高的成就 为什么乞丐对社会有贡献 雅皮士:成功的失败者 你的生活就是追求财物吗? GNP(国民生产总值)中的“G” 国家成功的正确度量标准 轻松应对环境 减轻工作,更好地生活 生活的真正财富第四章 为健康着想  少做点工作 没有奶酪的陷阱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今天的企业界流行无知 长寿秘诀:进监狱 疯狂乔治不疯狂 休闲是时髦的 疯狂工作是过时的 休闲爱好者能降低失业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你能不能不工作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条)

 
 

  •   作者以新颖的视觉切入,描述了很多人平时感觉到了,而又没有予以重视,未得到答案的不良感受.作者以浅显的笔触表达了如何自我减压,欣赏和享受当前的生活,放慢生活节奏,用心体会当前生活细微中的美妙.适合给生活中有种种工作困扰的读者阅读.
  •   这是为你灌顶的醍醐,是你歇脚的阴凉。听却我们像机器一样的生活,仔细想想、看看、再想想。原来生活可以更加美好的:)
  •   研究旅游的人,这本书启示性很大。透切地理解游客出游的心态,这本书说的很透。值得。
  •     这本书书名译的有些误导,全书其实谈的是如何享受生活和休闲时光,很多见解非常精彩。作者提倡的原则无疑是积极的,也与简单生活理念相契合,在高度商业化的时代价值凸现。但是把他奉为精神导师,却有点过了,我们需要更多高级的鸡汤吗?我觉得,作者应该被看作一个传道者,他撒播智慧和乐观的种子,使之在更多的人心里生根发芽。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也逐渐明白:真正了解世界并把握好人生,其实是十分不容易的。生活逼迫人,也终究教育人。改变从自己开始,当然值得尝试,而且行动地越早越好,正如作者在书的最后说的:结束仅仅意味着开始。
  •     这本书其实是教我们怎么休闲的。作者有一个忠告对我触动最大,即在安排自己休闲活动的时候不能失去主动性。你的快乐只能由你自己来创造,别人是给不了的。被动地接受,希望别人带给你快乐最后只会收获失望,更要命的是你反而可能沉湎其中,总期待会有新的刺激出现来消除你的失望,但结果是一连串的失望。所以作者说如果一个人一天看足球比赛超过3小时其实可以宣布他已经死亡了。生活中应该更多地去踢球而不是去看球。。。
  •     我竟然是买了这本书滴。。。
      非常有违自己的承诺。。。
      起因是在书店随手一翻。。。
      翻到书里讲
      休闲时可以干什么
      觉得罗列的恰到好处
      虽然很多事情
      在天朝暂时是没希望做啦
      
      突然想到曾经美国来的同事
      讲
      他们家后面有一条河
      于是
      节假日就搬出自己家的皮划艇
      顺流而下
      
      听着真是童话故事一般
      
      言归正传
      我常犯的错误
      或者也不能说错误
      就是因为书中吸引我的一点
      一点
      包括一句话
      一个章节
      或者也许只是几个字
      而买下这本书
      
      此书正是如此
      翻完后发现
      果然
      只有这当初吸引我的地方
      对我来说
      是有价值的。。。。
      
      作者可能太资本主义了
      不知道我们水生火热的状况
      通篇告诉我们
      可以不工作
      可以休闲过一生
      可是
      没有告诉我们
      如何生存
      
      总而言之
      就是不practical
      至少中国人搞不定。。。
      
      哎。。。
      改天转手送人
  •     最近刚刚结束一段工作,现在正在家中休息,休息了差不多半个月,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不上班就会觉得自己像一个废人。
      但是,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完全就是为我们这种人写的一样,其实在家休闲的时候,也是一门学问。在家休闲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有很多人面对休闲的时光,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排,但是本书旨在告诉你在不工作的时候,也是可以过的非常放松以及充实的。
      其实生活在现代的人们,都被一种工作伦理道德所束缚,觉得不上班就是自己没用,上班就是自己身份等等一系列的象征,其实不然,在家休闲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就好像退休了很长时间的老人都很希望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一样,那是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
      所以趁我在好好休息的同时,应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休闲时光的时候,我也不用担心或者害怕。没有了工作,我照样可以活的很潇洒。
      毕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     这本书,我是在从落马洲到红磡的列车上看完了,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吧。
      
      书名很诱人,因为“不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我能够理解,一份不喜欢、仅为谋生、每天需要忍受的工作,有多大的杀伤力,而且,我们身边充满了这样的人群,如果不小心,也许我也会落入同样的命运,不过,我还是觉得,本书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工作狂,到不工作。
      
      最优的解决方案,符合大部分人梦想和现实双重要求的,应该是:尽量寻找喜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工作和生活平衡。而且,工作的概念,其实已经在悄悄变化,很多人是一份正职,数份兼职,不能说兼职不是工作。书中所列出的不少作者认为的休闲,其实是学习,而学习,能不能归纳进休闲的分类?我觉得这个不好说。我以前也认为学习是休闲,后来有位朋友对我说,学习需要动脑,在学习的时候,大脑仍得不到放松,并不能说是休闲,我觉得也有道理。不过学习是好玩的事,学习起来兴高采烈,那又似乎算得上一种休闲的方式。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是提供一种思维角度:难道你就不能不工作?难道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你会不会休闲?(当你退休后,有大把时间休闲了你能不能从中得到快乐?)
      
      反过来同样成立:难道你就一辈子休闲(作者的休闲定义)?难道休闲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前所述,我认为最优的解决方案是生活、学习、工作兼顾,生活包括了处理日常琐事等生活必须,也包括休闲,而休闲的方式是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休闲也是艺术。
      
      另外,休闲这事,不是非得凑足了整时间才能够进行,目前正是国庆长假,很多人外出,奔波在路上,忍受拥挤的人群、堵塞的交通、因人多而质量下降的住宿、旅游环境等各项,还美其名曰是度假。如果真是享受,这也无可厚非,不过看到很多人抱怨,看来也许不算快乐。
      
      我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休闲狂,我是力求在二者中间做到平衡,所以我的逍遥游博客的定位是:致力于研究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事实上也是我选择本书的原因之一:你可以工作也可以不工作,但是前提是保持上进,保持生活质量。这本书予我的启发,除了思维角度之外,还有一个生活树的概念,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其实也类似于愿望树、休闲清单、43things这些,列出想做的事情,分类,然后争取去完成,休闲是人人向往的事,但很多人不会休闲,而且要么主动要么被动地沉迷于工作,如果有一棵生活树放在那里,也是一个提醒。
      
      之所以我把标题定为“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也是一个提醒。作者,当然有其过人之处,比如《你能不能不工作》这本书的销量就超过20万,光版税收入应该就可以支撑他的生活,何况还有他的《休闲主义系列》。虽然,作者在书中也提到,不想工作的人可以考虑写作,但是身为一个多年的写手而且也出过两本书,我坦率地认为,靠写书来保障自己的生活,那需要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比如题材(不要指望经济类管理类书藉多么畅销),比如作者自身的品牌(不是人人都是吴晓波和宋鸿兵),比如写书的速度(很多作者每天都有惊人的写作量,事实上可能是废寝忘食的结果,一天不更新,读者就有可能抛弃你)等等,总之,这个事情不是非常靠谱。
      
      在书中也有不少的案例,说明人们放弃工作以后,怎么找到了理想的生活方式,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工作是不是洪水猛兽这个另算,那些案例中有些透露出主人公有艺术才能,可以靠画画卖画等为生,有些压根儿就没有透露,有些是干脆地表明了有钱也不快乐,发现还是没钱快乐(有钱和没钱,这个是相对论,但我认为,就算没钱,也得有一个底限,比如说起码要付得起衣食住行的各项花费),至于有些人穷得只剩下钱了,然后悲呼说人生需要有更高的追求,这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最好不要当真,更不须引申进自己的生活:“看,人家都说钱不好,所以干嘛玩命赚钱呢?”玩命赚钱是不对,但是在现代社会,如果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还要靠啃老才能生存,那么阁下也不对。
      
      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最好多剖析一下,同时要和实际相结合:国际形势、经济发展趋势、国内环境、本城趋势(比如说你住在宜黄或者上饶,考虑角度和其他地方可能会略有不同)、个人性格兴趣特长、现有工作的利与弊、人生规划、价值观、家人的感受……等等,成功也许可以复制,别人的人生可以借鉴,但最好不要全盘复制,尤其在还盲目的情况下。
      
      是谓忠告。
  •     从新浪读书获赠的一本很有趣的书,题材算是励志吧。
      为了增加读者兴趣,作者在书中增加了大量手绘图画和图表,总体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
      不过,作为一名中国某企业的员工,当我看到作者没有经过上司批准就修了10个星期假期,以及“每年只有10万美元的底薪工作”后,我只能感叹此书不太适合中国国情。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学到作者的乐观态度,让我们尽力在工作之余给自己找一些乐趣吧,心态最重要!
  •     http://book.sina.com.cn/nzt/1077012239_notworking/
      里面还有测试题:《调查:你的工作生活平衡吗?》
  •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梦想才是。
  •   可以看出你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人,谢谢你的一些忠告。
  •   通过对您网站、微波的关注,感觉现实中的您已经在践行书中的生活。
  •   同感,我买书的初衷是想如何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尽量少工作。结果,作者是告诉你在有钱的情况下,如何安排生活。我觉得他的受众是工作狂,而不我们这种已经知道要休闲的人。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如何能闲下来。在中国,温饱要解决,基本的生活保障要解决,不工作是不行的。至少,作者没有给出答案
  •   中国没有美国的保障体系所以可以说在前提上这本书就不太适合中国人,但本书很多地方能给人启发,比如积极休闲的方式,内心的安全感和快乐的获得,对金钱的看法等。但我真的看了这本书也没法得到一个为期一年的假期,为期三个星期的也没办法有。但是我平时的休闲时光该怎么做,我确实受到了启发:我要离开电脑,每天运动一小时,开始做我一直想做的事--学画画,学摄影,和写自己喜欢的东西。
  •   不同意。这本书并不是要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希望看了这本书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你就要失望了。对你来说,这并不是一本“有用的”书!
  •   对! 貌似好多外国书籍都系咁,不一定适合我们。 不过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