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鲍献文 等编著  页数:339  

前言

新一轮的大规模围填海造地热潮引起福建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福建省领导从全省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深刻认识到围填海等用海需求的利弊关系,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以科学为依据,指示应对全省重要海湾开展数学模型研究,要求福建省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要将数学模型与海洋环境容量等综合研究方法相结合,科学合理地保护福建省港口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同时,还要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出可供开发的空间,为重点海域海洋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和技术支持。为此,福建省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制了《福建省主要海湾及毗邻海域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工作方案》,针对福建13个重要海湾(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及海坛峡、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厦门湾、旧镇湾、东山湾、诏安湾)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标,开展海湾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工作。中国海洋大学负责沙埕港、罗源湾,河海大学负责三沙湾,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闽江口,厦门大学负责福清湾、厦门湾和深沪湾,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兴化湾、诏安湾,福建省港航勘察设计院、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湄洲湾,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负责泉州湾、旧镇湾和东山湾。历时一年,各承担单位完成了福建省主要海湾数值模拟与环境研究工作。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系统科学思想,借助海洋学、环境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以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及悬沙输运数值模型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以福建省13个海湾历史围填海活动和未来围填海规划需求为主线,分析和评价各海湾围填海活动和规划对海湾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能力以及泥沙冲淤等的影响。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数值模型、海洋环境保护及海域使用规划等工作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参考。

作者简介

鲍献文,男,物理海洋学博士,教授。1965年5月生于浙江省金华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原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海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系物理海洋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具有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资格。目前主要从事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以及近海环流和海洋动力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骨干教师,主讲海洋科学、海洋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海洋调查方法》和物理海洋、环境海洋专业研究生的《海洋环境监测》课程,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一书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承担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海洋调查方法国家名牌课程建设”。在1996年和2000年两次荣获中国海洋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承担教学工作同时,一直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曾出访日本、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工作或合作研究。近五年来,作为主持人完成了一项国家863海洋监测领域青年基金、一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国家973海洋环流南海环流模式研究课题。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五”863海洋监测主题项目“全天候海雾遥感监测技术”和海洋环境演变973子课题项目。主持了“胶州湾复线高速公路”、“广西钦州湾燃煤电厂” 海域使用论证和“福建罗源湾数值模拟和环境研究项目”等多项横向课题,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在一级学报共发表论文近五十篇,并在英国《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nce》、法国 《Oceanologica ACTA 》著名杂志及《Acta Oceanologica Sinica》、《China Ocean Engineering》、《科学通报》、《高技术通讯》等杂志发表SCI、EI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曾荣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曾获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2003年荣获第四届青岛青年科技奖,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1章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1.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1.2 各主要海湾概况第2章  海湾围填海数值模型概述 2.1 潮流模型 2.2 水质模型 2.3 泥沙模型 2.4 波浪模型 2.5 模型选用第3章  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模型的计算区域 3.2 模型的配置 3.3 模型参数的选择 3.4 模型验证 3.5 基本结论第4章  海湾围填海数值模型的评价体系 4.1 工况设计 4.2 敏感评价点痊的选择 4.3 模型结果的评价指标第5章  围填海数值模型评价要素的计算和现状分析 5.1 纳潮量 5.2 流场 5.3 水交换能力 5.4 泥沙冲淤 5.5 海湾动力环境现状小结第6章  典型围填海活动的回顾性评价 6.1 回顾性评价的工况选择 6.2 回顾性工况评价要素结果分析 6.3 回顾性评价结论第7章  围填海工况的预测性评价及工况优选 7.1 预测工况评价要素结果分析 7.2 预测性评价主要结论第8章  极端事件对于优选工况的影响 8.1 技术方法 8.2 模拟工况 8.3 台风极端培水 8.4 百年一遇台风极端增水条件下泥沙运移 8.5 百年一遇极端增水条件下冲淤 8.6 洪水期最大悬浮泥沙输入冲淤变化分析 8.7 讨论第9章  建议参考文献图目录表目录

章节摘录

风暴海浪福建海区的风暴海浪主要由冷空气、台风等大风引起的。冷空气引起风暴海浪的天数比台风引起的风暴海浪天数多。沿岸海区测得的波高年极值往往是由台风引起的。福建沿海台风以外的风暴海浪,每年有100多天。其中,冷空气引起的占绝大多数。一次大风过程产生的风暴海浪,其持续时间长短相差很大,短的只有几小时,长的有几天甚至十几天。风暴海浪破坏力大,不仅给海上活动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摧毁滨海人工构筑物,并加剧海岸蚀退,恶化岸滩生态环境,危害极大。海岸侵蚀福建海岸侵蚀从总体上看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地域分布广泛性。从北到南,断续可见。②侵蚀程度不均匀性。蚀退率各处不同,严重的每年可达若干米。③侵蚀原因多样性。海岸侵蚀主要与地形、岩性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等有关,一般发生在面临开阔海域、岩土抗蚀能力弱、强浪作用的岸段。④人为因素影响显著。海岸开发利用的不合理、海岸管理薄弱及人为破坏等因素,明显地加剧了海岸侵蚀。

编辑推荐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系统分析福建省13个主要海湾历史围填海状况,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福建省13个主要海湾历史填海对海湾水动力、海湾水交换能力、纳潮量、潮流以及泥沙淤积变化的累积影响,定量给出了厦门湾、福清湾和沙埕港三海湾所有历史围填海对海湾水动力要素和泥沙淤积量的影响,给出了三沙湾、罗源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东山湾等历史上重要围填海活动进行的水动力、泥沙等定量累积影响研究,为全面、科学认识围填海对海湾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案例和研究方法。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福建省海湾围填海规划水动力影响评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不会真的是第一评论人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