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沈和江,张天平 著  页数:321  
Tag标签:无  

前言

  城乡交错带是中心城市向周边乡村拓展、乡村向中心城市过渡发展的交叉区域,由于其地理区域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带成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成为城乡之间在文化、经济、贸易、旅游等众多领域趋于融合的重要场所。这一区域不仅成为都市居民重要的休闲旅游的选择地,而且其开发和发展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6年我国实施了“乡村游”主题年活动,乡村旅游不仅成为我国国内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范畴。其中,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不仅成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典范,其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与类型,也开始成为旅游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针对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快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结合自身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关注视角、研究成果及对现实调研分析的积累与思考,在与国内外学界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广泛吸收国内外学界的重要研究理论和业界工作经验,完成了这部《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  众所周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城乡分布十分广泛。长期以来,作为构成我国行政区域内基本单元的城市和乡村,由于城乡管理组织、发展路径、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形成了城乡间经济、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态下,农业、农村、农民这一制约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顽症”,也成为制约我国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消除城乡差别,成为多年来我国政府、各类经济组织和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内容概要

本书依据区域发展、旅游圈带、休闲游憩行为、产业聚集和多业共生、人地关系及系统结构等理论,全面概述国内外城乡交错带旅游研究现状、发展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对“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理区域内休闲游憩资源的类型、结构、特点及空间布局,休闲游憩系统配置及优化,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有效机制、表现形态、市场需求特征等诸多方面,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对石家庄、保定、唐山和秦皇岛等主要城市的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参考用书、旅游管理专业和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及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资料,也可作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业指导资料,且对城郊旅游爱好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1.3 研究现状与进展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第2章 城乡交错带:概念及其理论释义 2.1 城乡交错带的内涵界定与区域识别 2.2 城乡交错带的地域结构与功能 2.3 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2.4 城乡交错带旅游地资源类型 2.5 城乡交错带旅游开发的原则 参考文献第3章 国外城郊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 3.1 国外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 3.2 欧洲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与保障机制 3.3 主要国家城郊旅游发展特色举要 3.4  国外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理论与游憩系统配置模式 3.5 外国城乡旅游的发展趋势 3.6 国外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第4章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4.1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历史演进 4.2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现状 4.3 我国城郊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4.4 当前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策略选择 参考文献第5章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地类型与发展模式战略 5.1 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条件的识别 5.2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类型 5.3 城乡交错带旅游地开发与保护关系的模式选择 5.4 我国区域旅游地开发模式的研究 5.5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第6章 城乡交错带旅游地休闲游憩系统配置与优化研究 6.1 旅游地游憩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6.2 游憩地域系统要素构成研究概述 6.3 城乡交错带休闲游憩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构建 6.4 城乡交错带游憩线路系统开发模式 6.5 城乡交错带旅游地游憩系统的配置 6.6 城乡交错带游憩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第7章 我国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7.1 制度安排下的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路径与意义 7.2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的主题内涵分析 7.3 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路径 7.4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责任:从《成都宣言》到《贵州宣言》 7.5 基于“休闲体验”的城乡旅游和谐发展的真谛 7.6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第8章 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的表现形态研究 8.1 城乡交错带旅游产品表现形态 8.2 城乡交错带旅游驱动下土地利用的变化 8.3 都市居民出游距离及选择偏好 8.4 城乡交错带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第9章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功能的变迁与衍生第10章 我国城乡交错带旅游市场研究第11章 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章节摘录

  4.3我国城郊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4.3.1城乡交错带生态环境的比较优势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近年来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城市交通拥挤、空气质量下降、人居环境拥挤、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能源紧张、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多种疾病、城市垃圾等,城市被称为“水泥沙漠”和“热岛”,尽管我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城市化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城市人口和交通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日显突出,因此人们需要清新的自然环境。  都市居民活动的空间,特别是城市绿地空间日趋减少。我国城市绿地空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要少,人均仅4.1m2,而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大等原因,不少绿地用作他用,使绿地空间更显紧张。由于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制约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一些城市公园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特别是周末尤为突出。  与城市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乡交错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郊野空间开阔,空气清新,有江河湖泊、绿草森林、鲜花等自然景观,这是市区缺乏而又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农业大国,乡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70%,大多数城市的周边不仅有风景名胜、寺庙古刹、名人陵墓等人文景观,更多的是郊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村地域环境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乡村生活、农家生活,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厌倦城市喧嚣、繁杂生活的城市居民。  4.3.2都市居民休闲游憩需求的不断增强  休闲游憩活动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都市生活就不难看出,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日复一日生活和工作,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心理紧张,也就会产生对生活环境以外环境的向往,这是旅游的心理需求。人类能否实现这一愿望,则取决于旅游活动必备的物质条件:①闲暇时间。目前,我国国民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五天工作制,每周便有两天休息日。一年三个黄金周,再加上一些传统的节日。使得都市居民外出休闲度假具备了必要的闲暇时间。②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都市居民重要的选择取向。而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便成为人们实现外出旅游的前提条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城乡交错带旅游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算是有水平的。。。
  •   书不错,我看过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