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施理论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沈沛龙  页数:194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整体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今非昔比。从大一统银行体系到多种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从无序竞争、高风险运行到有序发展、风险可控,从长期封闭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的发展日臻完善。特别是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中国的大型银行正在为尽快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准备。《新资本协议》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有助于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推动业务创新。  对于《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曾于2007年2月制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应坚持“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原则,这既符合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原则要求,也符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因为,国内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业务复杂性、风险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很大,而且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风险量化模型、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流程开发建设等方面进展不一,达到《新资本协议》实施要求的时限也各不相同;同时,《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使用敏感性高的资本计量方法规定了许多条件,涉及资产分类、风险量化、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和政策流程等许多方面,全面达标需要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时间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设定了2010~2013年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但同时强调实施《新资本协议》要质量优先。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5个有关《新资本协议》的指引,其他一系列相关指引也已多次征求意见,准备近期出台。  南于实施《新资本协议》是一项技术复杂、政策性强、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为了有效推进《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工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对实施《新资本协议》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制定、沟通合作和监督指导,而且要求其强化《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基础准备工作,包括数据库建设、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计量模型的开发以及人才储备与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本书的出版将会在该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内容概要

国际银行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我国计划从2010年开始逐步实施。鉴于《新资本协议》实施的技术性,本书针对其实施中的内部评级体系和经济资本度量等相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相关成果,这些成果对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书可以作为各类银行、金融监管部门、资信评级业、风险评估机构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金融工程专业、信用管理专业等相关学科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序前言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理论基础与方法  1.5 本书的主要成果2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2.1 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2.2 信用风险资本要求的确定方法  2.3 信用风险的资产证券化框架  2.4 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确定方法  2.5  小结3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研究  3.1 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  3.2 发行人评级与债项评级  3.3 债项评级与贷款分类  3.4 主动评级与被动评级  3.5 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  3.6 风险价值与预期不足  3.7 简单加总与综合度量  3.8 实施成本与经济效益  3.9 协议实施中的其他问题  3.10  小结4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度量研究  4.1 违约与违约概率相关概念  4.2  《新资本协议》对估计违约概率的要求与原则  4.3 影响违约概率的主要因素  4.4 违约概率的度量方法与预测技术研究  4.5  小结5 商业银行不同债务人违约概率的度量研究  5.1 公司类债务人违约概率的预测  5.2 主权债务违约概率的预测  5.3  因素模型对(条件)违约概率的确定  5.4 零售类风险暴露违约概率预测  5.5  资产价值和债务变化对债务人违约概率的影响研究  5.6  小结6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违约损失率度量问题研究  6.1 违约损失率及相关概念  6.2  《新资本协议》对估计违约损失率的要求  6.3 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6.4 违约损失率的度量方法与预测技术研究  6.5 Moody's KMV违约损失率动态模型原理研究  6.6 存在抵押情形下债务违约损失率的计算  6.7  小结7 商业银行风险及经济资本综合度量问题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金融风险度量技术  7.3 商业银行三大主要风险的资本度量  7.4 商业银行风险的综合度量  7.5  小结8 信用衍生工具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8.1 信用衍生工具基本类型及交易机制  8.2 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价模型  8.3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  8.4 信用联系票据定价及应用分析  8.5  小结9 基于2分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信用评级分析  9.1  引言 ……10 基于Logit模型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11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参考文献附录后记

章节摘录

  2 《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新资本协议》内容比较丰富,但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最低资本要求的确定、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而其中尤以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的确定为重。因此,本章主要介绍第一支柱,主要目的是介绍有关资本要求的计算及相关内容,同时考察我国银行业在《新资本协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实践。  2.1 最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  最低资本要求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资本的最低要求,它的大小依赖于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加权资产的确定。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a)在《新资本协议》中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为监管资本除以风险加权资产,总的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且二级资本限定在一级资本的100%以内。  商业银行资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包括会计资本、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会计资本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认识资本,它是商业银行的资产减去负债,即所有者权益。经济资本是银行根据实际承担的风险计算的用以吸收相应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未来利润和部分准备金,其关心的是银行破产的私人成本,服务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以促使商业银行更准确地计量和管理风险,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监管资本则是监管当局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促进银行审慎经营、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持有的最低资本,其不仅考虑银行破产带来的私人成本,而且包括公共成本。根据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及1998年的修订案,监管资本分为三级:一级资本由股本和公开储备组成;二级资本包括呆账准备、混合债务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工具;三级资本包括短期次级债务工具(刘明康,2004)。

编辑推荐

  《新资本协议》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有助于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和推动业务创新。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时间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从2007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我国银监会也根据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设定了于2010-2013年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时间表,但同时强调实施《新资本协议》要质量优先。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始终蕴涵着大量的理论问题值得研究,急需解决。本书作者是我国学术界长期研究《新资本协议》的学者之一,本书集中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体系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具有前瞻性,相信本书在此方面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培训中心主任 罗平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施理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国内就发现3本这类的书
  •   结合新资本协议,来阐述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实施理论,理论性、学术性书籍。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