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温树田  页数:138  

内容概要

  本书为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在第一、二版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汲取最新的资料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保留原有的特色和闪光点,进行再创新。在遵循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原则下,努力贴近卫生医疗机构的要求,贴近就业岗位的要求,贴近实际工作的能力等方面需要。全书编写形式较为活泼。正文前的典型病例,各章节中的相关链接和大量的图片、表格,都使全书更适于阅读。本书在文字表述上逻辑清晰、语言精练。在选图上病例典型,达到了看图识病的教学目的。教材图片丰富,表格清晰,案例经典。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医护专业临床课使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皮肤的解剖组织学及生理功能
 第1节 皮肤的解剖组织学
 第2节 皮肤生理功能
第2章 皮肤性病诊断学
 第1节 皮肤性病的病因
 第2节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第3节 皮肤性病的诊断
 第4节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技术
第3章 皮肤性病的防治
 第1节 皮肤性病的药物治疗
 第2节 皮肤病的物理治疗
 第3节 皮肤外科治疗
 第4节 皮肤性病的护理
 第5节 皮肤性病的预防
第4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1节 脓疱疮
 第2节 毛囊炎、疖和疖病
 第3节 皮肤结核病
第5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1节 疣
 第2节 传染性软疣
 第3节 单纯疱疹
 第4节 带状疱疹
 第5节 手足口病
第6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1节 头癣
 第2节 手癣和足癣
 第3节 甲真菌病
 第4节 体癣和股癣
 第5节 花斑癣
 第6节 念珠菌病
 第7节 孢子丝菌病
第7章 节 肢动物性皮肤病
 第1节 疥疮
 第2节 毛虫皮炎
 第3节 隐翅虫皮炎
 第4节 虱病
第8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1节 接触性皮炎
 第2节 湿疹
 第3节 异位性皮炎
 第4节 荨麻疹
 第5节 丘疹性荨麻疹
 第6节 药疹
第9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1节 多形性日光疹
 第2节 痱子
 第3节 冻疮
 第4节 鸡眼
 第5节 胼胝
 第6节 手足皲裂
第10章 瘙痒性皮肤病
 第1节 瘙痒症
 第2节 慢性单纯性苔藓
 第3节 痒疹
 第4节 结节性痒疹
第11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1节 多形红斑
 第2节 银屑病
 第3节 白色糠疹
 第4节 玫瑰糠疹
 第5节 扁平苔藓
第12章 结缔组织病
 第1节 盘状红斑狼疮
 第2节 皮肌炎
 第3节 硬皮病
第13章 大疱性皮肤病
 第1节 天疱疮
 第2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14章 血管性皮肤病
 第1节 过敏性紫癜
 第2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第3节 结节性红斑
第15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1节 寻常痤疮
 第2节 脂溢性皮炎
 第3节 酒渣鼻
 第4节 斑秃
 第5节 多汗症
第16章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第1节 白癜风
 第2节 黄褐斑
 第3节 雀斑
 第4节 黑变病
第17章 皮肤肿瘤
 第1节 良性皮肤肿瘤
 第2节 癌前期皮肤病
 第3节 恶性皮肤肿瘤
第18章 遗传性皮肤病
 第1节 鱼鳞病
 第2节 毛周角化病
 第3节 掌跖角化病
 第4节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第5节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第19章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第1节 维生素缺乏病
 第2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第3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第4节 皮肤黄色瘤病
第20章 性传播疾病
 第1节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第2节 梅毒
 第3节 淋病
 第4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
 第5节 尖锐湿疣
 第6节 生殖器疱疹
皮肤性病学(高专、高职)教学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目标检测参考答案

章节摘录

第1章 皮肤的解剖组织学及生理功能 学习目标 1.掌握皮肤的正常结构 2.理解皮肤的生理功能 3.了解表皮的各类细胞及特点,表皮细胞的联结 皮肤被覆于体表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口等处,皮肤与体内各种管腔黏膜相移行。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和附属器、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肌肉组成。皮肤不仅有保护、分泌、排泄、吸收、感觉、代谢及免疫等功能,而且是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器官和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案例1-1 患者,女,70岁。1个月前,在额部、躯干、四肢陆续出现花生米至豌豆大小的灰褐色皮下结节。皮损活动度差,无粘连,质稍硬,无压痛。皮肤病理显示:表皮上部可见成群黑素细胞,表皮和真皮交界处的痣细胞呈不典型性增生。黑素细胞不规则分布于基底细胞层,细胞核增大,形态不规则,呈非典型性核分裂象。 问题: 1.根据提供的临床资料,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请列出诊断依据? 3.试述治疗方法。 第1节皮肤的解剖组织学 一、皮肤的解剖学特点 皮肤(skin)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皮肤的面积是1.5~2.0m2,新生儿约为0.21m2;皮肤(表皮和真皮)的重量占体重的5%~8%,若包括皮下组织可达体重的16%;皮肤的厚度是0.5~4mm,但因个体、年龄和部位的不同而差异很大;皮肤的颜色因种族、色素多少、真皮的血流量而异;皮肤的表面有皮沟、皮嵴、皮纹、毛发。真皮内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有序的排列,在皮肤的表面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张力线,又称为Langer线。沿皮肤的张力线、皱纹、皱褶向曲折线做手术切口形成的瘢痕不明显。 根据皮肤的厚度和有无毛发、皮脂腺可将皮肤分为两种类型:有毛皮肤和无毛皮肤。 考点:皮肤的结构 二、皮肤的组织学 (一)表皮 表皮(epidermis)来源于外胚叶,属于复层鳞状上皮。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组织,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其次是树突状细胞。 1.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由深至浅可以分为五层: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1)基底层(stratumbasale):又称生发层,是表皮细胞最下面的一层,位于波浪形的基膜上,由一列圆柱状细胞构成。其中约30%基底细胞处于核分裂期,形成棘细胞,并逐渐向上移动形成表皮其他各层。从棘细胞层下部达到颗粒层的最上部约需14天,再通过角质层脱落下来,又需要14天,共约28天,这个时间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棘细胞层(stratumspinosum):有4~8列棘细胞,呈多角形,细胞表面的许多细小突起相互连接,形成桥粒。 (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位于棘细胞层上方,2~4列呈扁平或菱形的颗粒细胞,胞浆内充满透明角质颗粒。角质薄的部位仅有1~3列细胞,厚的部位可多达10列细胞。 (4)透明层(stratumlucidum):位于颗粒层和角质层之间,由2~3列梭形、扁平无核细胞构成。 (5)角质层(stratumcorneum):由5~20列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是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最后形成的一层保护性物质。 (6)表皮细胞的联结:表皮各层细胞之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基底细胞借半桥粒和基膜相连,半桥粒仅具有桥粒的一侧结构。 考点:皮肤的来源、表皮的更替时间 2.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 (1)黑素细胞(melanocyte):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黑素细胞夹杂在基底细胞之间,约占基底细胞的10%,它能产生黑色素,防止光线对皮肤的损伤。皮肤颜色深浅在于黑色素的多少。每个黑素细胞向周围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输送黑素颗粒,构成表皮黑素单元。 (2)其他的树突状细胞:表皮中有少量的其他树突状细胞,如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和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一般认为,朗格汉斯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免疫活性细胞,梅克尔细胞是一种有突触结构、能感受触觉的细胞。 (二)真皮 真皮(dermis)来源于中胚叶,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由纤维、细胞、基质组成,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真皮的浅层呈乳头状称乳头层,表皮向下突入真皮的部分称表皮突,乳头层中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乳头层下为网状层,两层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真皮不仅能储备水分、电解质及血液,还是各种物质的代谢交换场所。真皮含有以下成分。 1.纤维(fiber)真皮中纤维主要包括三种:①胶原纤维(collagenfibers);②弹力纤维(elasticfibers);③网状纤维(reticularfibers)。 2.细胞(cell)真皮中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白细胞、朗格汉斯细胞等。 3.基质(matrix)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结合的大分子物质――蛋白多糖,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满于纤维、细胞、附属器、血管和神经之间。 (三)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tissue)来源于中胚叶,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含有大量的大血管、淋巴管、神经、毛囊、汗腺。皮下组织的下面是肌膜组织。皮下组织具有储存脂肪、防止热的散失、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作用。 (四)皮肤的附属器 皮肤的附属器(skinappendage)是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 1.毛发(hair)分为毳毛和终毛两种,遍布面颈、躯干、四肢。指(趾)伸侧面,掌跖和黏膜处无毛发。毛发位于皮面外的部分称为毛干,在皮肤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包含在由上皮和结缔组织形成的毛囊(hairfollicle)内。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分内毛根鞘、外毛根鞘、纤维鞘。毛囊上端称为漏斗,即皮脂腺开口处以上部分,下段称为峡部,即皮脂腺开口以下部分至竖毛肌附着处。毛囊的末端膨大的球状部分称为毛球,毛球下端向内凹入部分称为毛乳头。毛发长短根据毛发的生长周期(3年)、退行期(3周)、休止期(3个月)的时间不同而不同。毛发的生长受遗传、健康、营养、激素、精神等多种因素影响。 立毛肌又称竖毛肌,属平滑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2.汗腺(sweatglands)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毛发与毛囊结构两者均为管状腺,由腺体和导管构成。小汗腺(smallsweatglands)位于真皮的深层和皮下组织,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大汗腺(largesweatglands)又称顶泌汗腺(apocrinesweatglands),位于皮下脂肪层,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脐周、会阴、肛门周围,其分泌受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考点:汗腺的种类 3.皮脂腺(sebaceousglands)属泡状腺体,为全浆分泌腺,位于真皮内,由腺泡和短的导管构成。它开口于毛囊口上部,竖毛肌与毛囊夹角之间,竖毛肌收缩促进皮脂的排泄。皮肤黏膜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表面,不与毛囊相连。皮脂腺分布于除掌跖、指(趾)屈侧外的全身。头皮、面、胸背上部和外阴等处皮脂腺较多,故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4.甲(nailcell由角质细胞构成。分为甲板(nailplate)、甲根(nailroot)两部分,前者露出皮肤表面,后者伸入皮肤内。甲板下的皮肤为甲床(nailbed),甲根下的甲床称为甲母质(nailmaris),是甲的生长区。近甲根处有半月状淡色区称为甲半月(maidlunula)。甲板周缘的皮肤称为甲皱襞。甲的生长速度、性状与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五)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1.皮肤的神经(nervous)皮肤中有感觉神经(无髓)和运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感觉神经有神经小体(麦氏小体、环层小体、克劳小体、鲁菲尼小体等)和游离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有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支配竖毛肌、血管、大汗腺和小汗腺的肌上皮细胞,胆碱能神经纤维支配小汗腺的分泌细胞。 链接 瘙痒是怎样发生的? 瘙痒可由机械性和热刺激直接激发或通过化学介质间接引起,还可以不依赖于外周刺激而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 2.皮肤的血管(bloodvessel)皮肤自下而上主要有三个血管丛,分别为乳头下血管丛、真皮下血管丛和皮下血管丛。真皮中有许多动、静脉吻合,称为血管球,是调节体温的血管结构。 3.皮肤的淋巴管(lymphvessel)皮肤的毛细淋巴管盲端始于真皮乳头层,逐渐汇合为有瓣膜的淋巴管,形成乳头下淋巴管网和真皮下淋巴管网,与血管网伴行,再连接深部淋巴管。淋巴液经淋巴结到大淋巴管,然后进入体循环。 4.皮肤的肌肉(muscle)除面部表情肌是横纹肌外,大都是为平滑肌,如竖毛肌、阴囊肌膜、乳晕平滑肌、血管平滑肌等。汗腺周围的肌上皮细胞也有平滑肌功能。 考点:皮肤肌肉的类型 第2节皮肤生理功能 一、皮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是人体的一个完整的屏障,对外、对内有着多方面的保护作用。 (1)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皮肤对外来的牵拉、冲撞、挤压和摩擦等损伤有保护作用。 (2)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皮肤对电、光等有防护作用。 (3)对化学性损伤的防护: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和皮面弱酸(pH5.5~7.0)脂膜对化学物质损伤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4)对微生物损伤的防护:表皮角质层的屏障和角质形成细胞不断脱落排泄部分微生物;皮肤干燥和弱酸环境也能阻碍微生物生长;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对真菌和细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5)对体内物质的防护:皮肤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的营养物质、水分、电解质丢失,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考点:皮肤的保护作用 二、皮肤的吸收功能 皮肤吸收作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如下。 (1)各部位皮肤吸收能力有明显差异: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2)角质层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凡在脂及水中都能溶解的物质吸收最好,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容易吸收,亲水性油脂比疏水性油脂容易吸收,如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蜡。婴儿和老年人皮肤吸收能力比成年人强,皮肤破损也能增加吸收能力。 三、皮肤的感觉功能 皮肤的感觉按性质分可为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两类。 1.单一感觉皮肤内多种感觉神经末梢和感受器将单一的刺激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传入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和冷温觉。 2.复合感觉皮肤内不同类型感觉神经末梢共同感受的刺激传入中枢,经大脑皮质分析综合的感觉,如干燥、潮湿、平滑、粗糙、坚硬、柔软、质地等。 考点:皮肤的感觉分类和基本感觉 四、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是由汗腺和皮脂腺来完成的。 (1)小汗腺的分泌排泄:汗液呈酸性(pH4.5~5.5),汗液无色透明,水分占99.0%~99.5%,固体成分无机盐、有机物、乳酸、尿素等占1%~0.5%。汗液与皮脂形成乳状脂膜,对皮肤有保护作用。 (2)大汗腺的分泌排泄:大汗腺分泌晨间稍多,夜间较低。成分除水分外,还有脂肪酸、中性脂肪、胆固醇和类脂质。 (3)皮脂腺的分泌排泄:皮脂腺分泌的产物是皮脂,它是多种脂类的混合物,包括甘油酯、蜡脂、鲨烯、胆固醇脂、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皮脂有润泽毛发,防止皮肤干裂和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真菌作用。其分泌受内分泌系统调控。 链接 人体是怎样出汗的? 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皮肤不断有水分渗出而被蒸发,无出汗的感觉,称为不显性出汗。可是当你在安静状态下,环境温度在30℃左右时,皮肤会明显出汗,称为显性出汗。人体在24小时内可以产生1L汗液,或在1小时内产生3L汗液。如果由于恐惧、恍惚、兴奋等原因引起掌、跖、颈等部位出汗,称为精神性出汗。因为吃辛辣、热、烫食物会引起口周、鼻、面、颈、背等部位出汗,称为味觉性出汗。 五、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 皮肤对机体的体温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皮肤主要是以毛细血管的舒缩和发汗等形式调节体温。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散热加速。当外界温度降低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防止散热。发汗是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汗液蒸发消耗大量的热量,1g水蒸发可带走2436J(585cal)热量。辐射、传导、对流等散热方式在外界温度高于或等于皮肤温度时均不起作用。 考点:皮肤调节体温的方式 六、皮肤的代谢功能 皮肤内除大量水分和脂肪外,还有蛋白质、糖、电解质、维生素等,它们均参与全身的新陈代谢过程。 七、皮肤的免疫功能 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器官,皮肤的免疫系统由细胞成分及分子成分构成。皮肤内的角质形成细胞、淋巴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皮肤免疫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皮肤是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 案例1-1分析 1.诊断恶性黑色素瘤。 2.鉴别诊断内脏恶性肿瘤的皮肤转移。 3.治疗①放线菌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甲氧蝶呤、氟尿嘧啶等是治疗该病的药物;②对此患者以上治疗方法均不适合,应以支持治疗为主。 目标检测 1.皮肤病皮损湿敷时,一次湿敷面积不宜超过体表面积的() A.80%B.60% C.50%D.33% E.20% 2.皮肤最薄的部位是() A.臀部B.眼睑 C.乳房D.腋窝 E.腹部 3.皮肤的生发层是() A.角质层B.基底层 C.棘细胞层D.颗粒层 E.透明层 4.人体最大的器官是() A.心B.肝 C.肾D.肺 E.皮肤 5.下列哪项是皮肤的附属器() A.毛发B.皮脂腺 C.汗腺D.指(趾)甲 E.以上均正确 6.关于皮肤的生理功能,下列叙述哪项正确() A.保护作用B.感觉、吸收作用 C.分泌和排泄作用D.调节体温 E.以上均正确 7.在皮肤的保护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基底层B.棘细胞层 C.颗粒层D.透明层 E.角质层 8.关于皮肤病的预防措施,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经常保持皮肤的清洁 B.避免过度热水烫洗 C.合理营养 D.保持情绪稳定,有充足睡眠 E.以上均正确 9.在指印鉴定和遗传学上有一定意义的是() A.指甲B.毛发 C.指纹和掌纹D.肤色 E.皮脂腺 10.患者,男,19岁。在生态植物园游玩时,不慎皮肤被树枝刮伤,表面有少许渗血。请指出伤口在皮肤的哪层() A.表皮B.真皮 C.皮下组织D.真皮乳头层 E.真皮网状层 (11、12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23岁。3天前在美容中心做面部美白祛斑护理,次日面部皮肤有烧灼感,出现潮红、肿胀,双眼睑水肿,伴有明显的瘙痒和刺痛感。 11.这位患者的情况是() A.化妆品接触性皮炎B.丹毒 C.晒斑D.系统性红斑狼疮 E.皮肌炎 12.对患者的处理措施首先是() A.湿敷方法清除残留致敏物质 B.抗组胺药 C.糖皮质激素 D.脱敏疗法 E.雷公藤多苷 (13~17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49岁。患银屑病20年,经过多次中西药治疗,时好时坏。近日复发,全身出现银白色鳞屑,皮损逐渐增多,伴有微痒。 13.患者可以做哪些检查项目有助于诊断() A.真菌检查B.皮屑直接镜检 C.梅毒血清学检查D.奥斯皮茨征 E.以上都正确 14.根据上述判断患者还会有哪些表现() A.红色斑丘疹B.银白色鳞屑 C.薄膜现象D.点状出血 E.以上都正确 15.如果确诊为银屑病在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A.可以使用刺激性的药物B.不能使用刺激性的药物 C.5%水杨酸酒精D.高浓度的蒽林软膏 E.以上都不对 16.患者皮肤吸收能力强弱顺序是() A.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部 B.掌跖部>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阴囊 C.前额>阴囊>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部 D.掌跖部>前额>大腿屈侧>阴囊>前臂>上臂屈侧 E.以上都不对 17.患者皮损吸收能力比正常皮肤的吸收能力() A.弱B.强 C.没差别D.都不对 E.都对

编辑推荐

温树田主编的这本《皮肤性病学》是“面向21世纪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系列教改教材”之一。全书共20章,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全书内容流畅、图文并茂、构思新颖,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皮肤性病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文章内容还是比较全滴,有案例有图片,看起来比较生动简明,就是有点薄唉
  •   发货等了一整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