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出版时间:2006-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王小甫  页数:309  字数:33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和各学科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大学课堂系统地讲授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也显得更为重要。让青年学生广泛了解我国古代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历史进程,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本国文化的性质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对外交往中的健康精神和良好心态。本教材是为适应新世纪对新型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编写的,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全面,按时代顺序,尽可能分地域和类别介绍相关内容,要言不烦;二是资料新,尽量用新的考古文物资料来说明问题,既摆脱了排比罗列文献资料的窠臼,又增强了说服力,使叙述更加生动;三是观点新,本书尽可能吸收采用学术界的较新研究成果,尤其注意反映近年的学术发展;四是有别于同类专著,纲目清楚,各章附列重点难点、复习思考题和主要参考文献,既适合课堂讲授,亦便于个人自学。

书籍目录

导论
 一、文化交流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二、交通网络——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空间平台
第一章 传说与考古材料中先秦时期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第一节 中国古籍关于远古西方的记载
 第二节 西方古籍关于早期东西方交往记载的追溯
 第三节 关于“中国文化西来说”
 第四节 中国同朝鲜、日本的早期文化联系
 第五节 中国同东南亚的早期文化联系
 第六节 亚历山大东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中外接触和交流
 第一节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对立和交流
  一、匈奴兴起前欧亚草原上的文化
  二、由带具服饰看文化交流
  三、匈奴与东、西交流的草原之路
 第二节 月氏西迁与贵霜文化
  一、月氏西迁
  二、贵霜文化
 第三节 两汉通西域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东汉经营西域
  三、匈奴西迁与民族大迁徙
 第四节 丝绸之路上斑斓多彩的西域文明
 第五节 佛教传入中国
 第六节 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一、秦汉时代与朝鲜半岛的交往
  二、秦汉时代与日本的交流联系
 第七节 秦汉中国同东南亚各国的文化联系
 第八节 南海之路初通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中西陆路交流的发展
  一、丝绸之路上的东罗马文物
  二、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开通与交流
  三、南北朝中国与萨珊波斯的交流往来
  四、中外技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第二节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第三节 中亚粟特商胡来华
 第四节 拜火教与祆神
 第五节 东亚的汉字文化圈
  一、魏晋南北朝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三、汉字汉文在越南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海交通
 第七节 纵横驰骋的骑马游牧民族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一、国际环境的新变化
  二、隋朝中外关系的发展
  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
  四、唐末五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低迷
 第二节 隋唐时期中外交通的主要路线
  一、中外陆路交通的发展
  二、中外海上交通的发展
 第三节 隋唐时期中外人员流动与文化传播
  一、隋、唐时期的外国侨民
  二、中国人到海外
  三、唐末五代西北民族迁徙及其历史影响
 第四节 外来文明与隋唐社会生活
  一、“三夷教”与外来宗教的大发展
  二、域外科学技术的传人
  三、外来艺术的流行
  四、外来货币
  五、外来植物与动物
  六、外来文明影响下的唐代社会生活
 第五节 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
  一、唐代文化西传
  二、造纸术的西传
  三、隋唐时代东亚文化交流的新发展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中外陆路交通
  一、宋朝的中西陆路交通
  二、辽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西夏对外关系的发展
  四、金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五、蒙元时期的中西陆路交通
 第二节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二、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三、宋元时期的诸蕃水道
  四、考古发现的环中国海宋元沉船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外人员流动
  一、宋元时代中国人的国外游历
  二、蒙古西征与大规模的移民运动
  三、“住蕃”与“唐人”
  四、宋元时代外国人人华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外来文明
  一、外来物质文明
  二、中国的犹太人和犹太教
  三、宋元时代的外来科技
  四、宋元时代的外来工艺技术
  五、宋元时代的外来艺术
 第五节 宋元时期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
  一、瓷器外销
  二、丝绸的外销
  三、三大发明的西传
  四、中国书籍在东亚的传播
  五、程朱理学在东亚的传播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节 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一、明初的中西陆路交通
  二、朝贡贸易与郑和下西洋
  三、华人下南洋
  四、明朝后期的开闭关之争与清前期的闭关锁国
 第二节 中西初识与礼仪之争
  一、西方航海贸易势力的东进
  二、清代来华的西方使团
  三、西方教士来华及其活动
  四、中西初识
  五、礼仪之争
 第三节 明清时期传人中国的西学
  一、天文历法
  二、数学
  三、物理学与机械工程学
  四、地理学
  五、生物学
  六、医药学
  七、西洋建筑
  八、绘画
  九、音乐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
  一、汉籍西传欧洲
  二、欧洲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欧洲
  四、明清时期中国典籍的东传
 第五节 明清时期的中外物质文明交流
  一、丝绸、瓷器的外销
  二、茶叶远销欧美
  三、明清时期输入中国的“西洋奇器”
  四、来自美洲的农作物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从百济的寺院建筑上也可以看出中国对百济的影响。百济的寺院多为单塔式寺院。就其坐北向南者而论,一般将南门、塔、法堂、讲堂依次安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四周用回廊与外部隔开,形成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整体。扶余军守里的百济寺院遗址正是如此:南北向回廊的长度等于以东西宽度为边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而以寺院南边线为底边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却是寺内法堂的中心点。法堂处于寺院中心点或稍偏南处。这一布局与北魏灵太后胡氏于熙平元年(510)在洛阳兴建的永宁寺有十分相似之处,也与隋长安城的大兴善寺、禅定寺很相似。 百济的佛雕与中国佛雕有着密切关系。1959年汉城(今首尔)郊外纛岛发现5厘米的小铜坐佛,是400年左右的中国作品。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佛雕在朝鲜半岛最早的范本。百济佛的显著特征是佛像的面部有所谓“百济的微笑”。这种微笑与北魏太和二年(478)由河间乐成张卖所造的弥勒像(今在日本)的柔和含笑的童子状面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像扶余军守里寺院遗址出土的金铜观音立像(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高11.5厘米,天衣成斜十字形交叉在身前,衣襟左右展开,与六朝的造像一致,其圆而温和的面庞浮现出“百济的微笑”,也与中国成都万佛寺中齐梁时期的石佛极为相似。扶余军守里出土的蜡制如来坐像(首尔国立中央博物馆藏),高13.5厘米,其覆盖在台座前的衣褶形状,也忠实地保留了中国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式样。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是为了能让青年学生广泛了解我国古代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历史进程而编写的,内容翔实,讲解全面。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本国文化的性质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对外交往中的健康精神和良好心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我是买的教科书,老师上课用的,就是知识点有点散,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
  •   **上买了一本尽是缺页。果断退了 当当的质量很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