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自然,陈新仁 编  页数:230  

前言

  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70年代被确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1977年,《语用学学刊》(Journal DfPragmatics)在荷兰出版发行。该刊对推动语用学在全世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在中国语用学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里程碑:  1980年,胡壮麟先生发表“语用学”一文第一次把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介绍给中国学人;  1988年,何自然先生编著的中国第一本语用学教材《语用学概论》问世,极大地推动了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普及和发展,1989年,首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前身——广州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  2004年,在中国修辞学会的支持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的工作网站也随即开启。  在当今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语用学占据重要的地位。语用学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类语言学刊物以及综合性学报。我们认为,为了给增量迅猛的语用学研究成果提供更多的平台,提升中国语用学研究成果的交流效果,中国语用学迫切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平台。《语用学研究》便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诞生的。  《语用学研究》有着庞大的作者群。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国内拥有语用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点逾十个,拥有语用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点数十个,全国范围内从事语用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博士、硕士数以千计,且在不断增长,他们将会把《语用学研究》当作自己与同行切磋语用研究心得的平台。当然,国外语用学专家以及国内其他相邻学科的专家也将成为《语用学研究》的潜在撰稿人。  《语用学研究》有着广阔的读者群。语用学是一个带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语用学又是关注语言生活的学科,对各类语言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可以相信,凡是对语言哲学、语言逻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社会心理、人际交往、语言教育、语言应用、儿童发展、跨文化交际等感兴趣的读者都可以从《语用学研究》中读到自己关心的研究成果。  作为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业文集,《语用学研究》的目标是高远而明确的,那就是前沿性、专业性、学术性和本土性。我们特别欢迎本国学者在本土语料上做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成果。

内容概要

  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用学之所以能够在上世纪70年代被确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因为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1977年,《语用学学刊》(Journal DfPragmatics)在荷兰出版发行。该刊对推动语用学在全世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在中国语用学迅猛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里程碑:1980年,胡壮麟先生发表“语用学”一文第一次把语用学作为一门学科比较系统地介绍给中国学人;1988年,何自然先生编著的中国第一本语用学教材《语用学概论》问世,极大地推动了语用学研究在中国的开展、普及和发展,1989年,首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前身——广州外国语学院隆重召开;2004年,在中国修辞学会的支持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正式成立,研究会的工作网站也随即开启。

书籍目录

语用学研究综述顺应理论研究在中国——近二十年来我国语用学顺应理论研究的回顾与评述语用学理论研究On Face and Politeness:CHESS:a New Model Based 0n Duallity,Reflexivity and Reciprocity论等级数量含意可撤消性的级差打破荷恩等级的定式推论——论等级会话含意的不确定性戏剧文体语用阐释之理据说略对谎言交际有效性的探讨礼貌策略:权势与欺骗一电视剧《星火》实例分析回指、中心优选理论和修辞结构——以“篇章”为导向的回指优选解析预设专题研究认知参照点与语用预设——预设的认知研究命题、空间和预设论语用预设的性质“预设”刍议语用学与外语教学研宄面子、关联及中国英语课堂的沉默TEM-8翻译中的关联一顺应构思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测试中的语用分析模因论与语言模因教学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听力语用能力的对比研究同指的可及度研究语用学应用研究源文本对译者主体制约的语用学解释反讽交际的认知与理解:理论研究电视访谈中结构隐喻的顺应性研究幽默言语行为:美国情景剧《老友记》的语用研究文学话语中的隐性交际:文学语用学视角国外语用学研究信息日本近十年来语用学研究概述——基于日本语用学学会的调查分析

章节摘录

  这种思路突破了二值逻辑的束缚,以更全面细致的眼光来审视可撤消性这个特点,体现了次相容逻辑,并且扩大了荷恩等级词项的研究范围。同时,这种思路也更适合在Levinson的常规语境下操作。那么,这种思路是否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呢?其他等级词项是否在可撤消性上也存在类似级差?这种级差是否与等级词项包含信息的强弱或语义表达力度成正比关系?诸如此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回答,而这正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至此,笔者正式提出本研究的假设:在常规语境下,等级数量含意在可撤消性上可能存在级差,且级差与相关等级词项的强弱或语义表达力度可能成正比。但在运用关联理论构造的非常规语境下,无论哪个等级词项产生的等级数量含意都会被抑制或撤消,所以级差很可能无从谈起。考虑到此研究的逻辑背景与人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受试者的逻辑学习背景与性别、专业等变量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反应。根据假设,笔者设计了两组研究问题。第一组:(1)等级数量含意在可撤消性上是否存在级差?(2)如果存在,其与等级词项包含信息的强弱或语义表达力度是否相关?如果不存在或不相关,又有何干扰因素?(3)不同词性的荷恩等级词项是否会在可撤消性上表现出相同的级差?也就是说,词性会对这个特点有何影响?第二组:(1)在体现关联理论的非常规语境下,可撤消性的级差是会继续存在还是消失?(2)在这种非常规语境下,不同词性的荷恩等级词项是否还会表现出相同的级差?原因为何?(3)常规语境与非常规语境,到底哪一种思路更符合人们的思维方式?(4)受试者的性别、专业和逻辑学习背景对他们的回答会产生什么影响?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用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