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学60年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白永秀、 任保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7出版)  作者:白永秀,任保平 编  页数:366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经济学起源于近代变法图强的过程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经济思想,但却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西学东渐的结果。”①严格来讲,“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②,自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原富》以来,现代经济学传入中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经济史决定经济思想史,作为一门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鸦片战争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的发展差距,从此以后,向西方学习、重振中华成为一股越来越强大的社会潮流。在辛亥革命之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逐渐传播开来,中国出现了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热潮,经济学也随之在中国得以扩散开来。从1898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严复作为首任校长主持开设了经济学课,到严复翻译的《原富》出版,中国经济学科的近代化进程加速。北京大学于1912年就在商科设立之初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学系,与此同时西北大学也在西部首设了商科。伴随西方经济学说的引进和传播,围绕中国的变法图强问题,也有不少经济学的著述问世。但是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学仍然处于引进和学习阶段。

内容概要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全面、系统地梳理了1949-200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到伴随外国经济学理论的引进发展,从前29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到改革开放31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中国经济学在对改革(转型)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等研究探索中,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脉络、经济思想,采用总体考察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与经济理论发展相统一的视角,以丰富的文献事实为佐证,总结和归纳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变迁与实践道路。《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适合经济理论研究者、高校经济管理类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研读参考。

作者简介

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国家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政治经济学负责人,教育部首批教育质量工程项目“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负责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建设点主持人,国家社会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围绕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与西部大开发等三个方向,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任保平,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主持人。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和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等职。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6年到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做访问学者。围绕着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等问题,他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和《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摘、复印2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4部,合著、参编著作与教材13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第1章 导言1.1 本书的研究对象、框架结构与研究方法1.1.1 本书的研究对象1.1.2 本书的研究框架1.1.3 本书的研究目的1.1.4 本书的研究方法1.2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1.2.1 前29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划分1.2.2 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线索及其阶段划分第2章 总体考察2.1 前29年中国经济学的总体考察2.1.1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背景2.1.2 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围2.1.3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特征2.1.4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成就2.2 改革开放31年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总体考察2.2.1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背景2.2.2 中国经济学的新发展2.2.3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特征2.2.4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成就2.2.5 中国经济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篇 基础理论研究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3.1 前29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3.1.1 研究的主要问题3.1.2 研究的主要特点3.1.3 研究的主要成果3.2 改革开放31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3.2.1 研究的主要问题3.2.2 研究的主要特征第4章 外国经济学的引进与研究4.1 前29年外国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4.1.1 外国经济学引进与研究的内容4.1.2 外国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主要特点4.1.3 外国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主要成果4.2 改革开放31年外国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4.2.1 外国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主要问题4.2.2 外国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主要特征4.2.3 外国经济学引进和研究的主要成果第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总体考察5.1 前29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5.1.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背景5.1.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主题5.1.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5.1.4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5.2 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5.2.1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题5.2.2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5.2.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第6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6.1 前29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研究6.1.1 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研究6.1.2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6.1.3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研究6.1.4 社会主义再生产研究6.2 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探索6.2.1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研究6.2.2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6.2.3 社会主义分配体制改革研究6.2.4 “三农”问题研究6.2.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6.2.6 中国特色宏观经济理论研究6.2.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研究6.2.8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第7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7.1 前29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7.1.1 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7.1.2 农业组织形式问题研究7.1.3 工业组织形式问题研究7.2 改革开放3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经济理论探索7.2.1 国有企业改革研究7.2.2 现代企业制度研究7.2.3 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研究7.2.4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第8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8.1 前29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索8.1.1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索8.1.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8.2 改革开放3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8.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探索8.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8.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8.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第四篇 理论经济学分支研究第9章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9.1 前29年当代资本主义研究9.1.1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背景9.1.2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主要问题9.2 改革开放31年当代资本主义研究9.2.1 改革开放初期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9.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9.2.3 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最新认识9.3 当代资本主义若干规律和特点研究9.3.1 对当代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认识9.3.2 对当代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识9.3.3 对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模式和类型的认识9.3.4 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认识第10章 改革(转型)经济学研究10.1 前29年经济改革思想10.1.1 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经济改革思想10.1.2 经济改革理论概述10.2 改革开放31年改革(转型)经济学的发展10.2.1 中国改革经济学的兴起10.2.2 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发展第11章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11.1 前29年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1.1.1 社会主义工业化问题研究11.1.2 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研究11.1.3 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研究11.1.4 四个现代化问题研究11.2 改革开放31年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11.2.1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11.2.2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11.2.3 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第12章 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12.1 前29年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12.1.1 国家理论问题研究12.1.2 社会制度演变研究12.2 改革开放31年中国制度经济学研究12.2.1 中国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12.2.2 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12.3 中国制度经济学60年研究的特征12.3.1 研究范式从一元化向二元化的转变12.3.2 研究问题从理论向理论与现实并重的演变12.3.3 研究方法从以规范为主向实证与规范并重的转变第五篇 总结与展望第13章 新中国经济学60年总结13.1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轨迹13.1.1 理论基础的转换13.1.2 研究主题的转换13.1.3 研究范式的转换13.1.4 研究主线的转换13.1.5 研究内容的转换13.1.6 研究方法的转换13.2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13.2.1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成就13.2.2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经验13.3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3.3.1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特征13.3.2 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的问题第14章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展望14.1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特征与转型机遇14.1.1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特征14.1.2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转型机遇14.2 中国经济学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趋势分析14.2.1 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14.2.2 中国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分析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5)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按照经典作家的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或融合,二者一起参与社会资本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以加强垄断资本集团的经济实力,调节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以获取垄断利润,并减少经济危机给垄断资本所造成的损失。虽然经典作家不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但这种意见的主要依据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主要经济成分仍然是私人垄断资本,国家所有企业只占少数,而且国家的一切经济职能是被私人垄断组织所操纵的,只是为私人垄断组织服务的。其实,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实际情况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国家垄断,而不是私人垄断。(6)关于跨国公司输出过剩产业资本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实际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到的汇回利润大于其对外投资,所以不存在过剩资本。而过剩资本是指追求高利润率的资本,这种过剩资本只能是输往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因此,经典作家所说的资本输出,是指输出到殖民地国家的资本,这种资本输出已成为历史,现在应以商品与资本的对向流动这一概念代替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另外,国际投资与资本输出不同,国际投资并不是资本,而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是商品经济国际化的一种形式,而国际投资的诱因主要来自投资主体外部。对跨国公司是不是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有不同的看法。按照经典作家的论证,跨国公司是国际康采恩式的当代私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实际情况看,有些跨国公司实际上是民族垄断组织,不是国际垄断组织,因为国际垄断组织的核心必须是由两个国家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垄断资本共同组织的。

编辑推荐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归纳与总结新中国理论经济学60年发展轨迹的一《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以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为背景,以去粗取精和去伪存真的理念为指导,在60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梳理中国理论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主线,系统地回顾新中国经济学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吸纳国内经济学百家之言,攫取新中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精华,捕捉新中国经济思想的闪光点以浩瀚的文献史料为佐证,在提炼、升华中,展望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未来趋向。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60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不错,是自己想要的。但此书的编排体系不太好。
  •   他不仅帮我扩展了知识面,更完善了我看事的方式,角度
  •   书很好,物流很快,很感谢
  •   不错的,资料丰富,有学术价值。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