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改进论

出版时间:1960-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荷兰] 斯宾诺莎  页数:69  译者:贺麟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知性改进论》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知性改进论》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作者简介

作者:(荷兰)斯宾诺莎 译者:贺麟

书籍目录

译者序言预告读者一 导言:论哲学的目的二 论知识的种类三 论知识性四 论想象五 论界说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初利用天然的工具”或“天然的力量”,可以获得真观念,但却不能看到,真观念最初开始于经验和实践,其后还须受到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理性主义者的斯宾诺莎,认为有了真观念后就可以抛弃天赋力量,用不着经验的印证和实验的检证了。斯宾诺莎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基础在于他承认“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伦理学》第一部分公则六),“真观念必定完全与它的形式的本质(即客观对象)符合”(第四二节),尽管“真观念与它的对象不相同”(第三三节),但是,例如“彼得这人是真实的;彼得的真观念就是彼得的客观本质,本身即是真的东西”(第三四节)。由于真观念是客观自然事物的反映,所以真观念愈多、一方面就愈多理解自然事物的法则,一方面自己的知性、认识能力也就愈完善,“所获得的工具也就愈多,……进行求知,就愈加容易。”(第三九节)这两方面的意义可以归结在如下一句话里:“心灵认识的事物愈多、便愈知道它自身的力量和自然的法则”(第四。节),换句话说,心灵认识自然事物愈多,具有真观念愈多,就愈足以改进自己的知性,自己的知性愈改进、愈完善,就愈有更多更好的工具以认识自然的法则。斯宾诺莎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出发的唯物主义观点,尤其表现在“凡是与他物有关系的东西——因自然万物没有不是互相关联的——都是可以认识的”(第四一节)这种明确的可知论上。他明白说出,“我们的心灵可以尽量完全地反映自然。因此心灵可以客观地包含自然的本质、秩序和联系。”

编辑推荐

《知性改进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性改进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2条)

 
 

  •   不是我的菜阿,买的后悔了
  •   看了若干遍,还是云里雾里.作者老儿死的太早,要不早发姨妹儿去问问了.
  •   喜欢斯宾诺莎可以读读,印刷没问题,就是纸张稍薄,毕竟只这个价钱。
  •   书很薄,但是内容很丰富,从知识的本质到如何学习知识,都有精辟的分析,推荐阅读。
  •   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薄。
  •   如果喜欢斯宾诺莎,这里是探望他的窗口.这些朴素的经典的书本,是我的最爱.
  •   不算太薄,有内容,质量高
  •   好文,希望更多年轻人多读
  •   非常好的哲学著作。呵呵
  •   喜欢斯宾诺莎喜欢他的书
  •   商务印书馆的书就是好啊!
  •   商务出品,必属精品,这个荷兰人很有意思
  •   知性改进论,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值得一看
  •   书不错,但介绍是否太长了?
  •   斯宾诺莎,最喜欢的哲学家。我们都爱自然
  •     斯宾诺莎谈到哲学追求真理的目标,对于人是否能认识上帝并人如何认识上帝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追求理性,探究世界本质规律的方法培养知性认识真观念,克服了笛卡尔的不可知论。然而,不论这样的结论看起来有多么振奋人心,在实践上往往令人陷入沮丧。迄今为止,尽管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进步惊人,但人类科学知识的总和远远不能让一个人哪怕是超人达到穷尽物理的程度。在中国有阳明子格竹的故事。王守仁格竹三天三夜,没能格出个道理,最后反而病倒了。人不是竹,如何能穷尽竹的道理?人对竹的认识不过是竹子观念的观念,如果人不能穷尽光的原理,如何能保证看到的竹子就是竹子本来的样子呢?更何况光相比竹对人来说更为陌生。阳明子借此创立心学,正如笛卡尔所说,人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心灵。心灵就像超级市场一样,摆满了人各种各样的观念,其中绝大多数的商品都是假货,唯有一样观念,被斯宾诺莎称作真观念的,便是需要我们甄别出来的。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很多情况下,我们一眼就可以找出真理,因为真理就像金子一样是自明的,我们运用直觉找出金子的过程就是知性运动的过程。
      当然,并非人人生来就拥有良好的知性(准确的说是直觉)。一般来说,相比较男子,女子的直觉要发达得多。因此,女子发现真理的可能性也就比男子来得高。很明显,知性直觉这些东西并不像理性那样可以用逻辑和语言演绎出来。智慧的女性往往不为人知。在女权运动兴盛的时代,女子喜欢做和男子一样的事,来显示她们的地位。抽烟、剪短发、穿长裤、工作、从政、率军打仗甚至对同性产生兴趣。这就是陷入了误区,哪怕是花木兰或者贞德这样的女英雄,人们也都是拿评价男人的标准来褒扬她们的不俗。而女子优秀的标准在于女性的美。不用多说,外表的俊俏和内心的善良构成了女性美的两个方面。作为上帝无数属性中的两个,前者的变数在出生后就显得有限,后者的变数则大得多。如何塑造女性的美,在前者就是着装打扮保养之类的了。在后者,培养善良品格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保持知性不灭。
      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四种。一是由听闻获得的知识,二是由经验获得的知识,三是由理性获得的知识,四是由信仰获得的知识。四种知识的可信度是不一样的,前两者获得的知识形成的观念是虚构观念的来源。后两者则不会形成虚构。我们虚构魔鬼的概念,认为魔鬼有一对蝙蝠的翅膀,可如果我们对蝙蝠有理性的认识就可以轻易破除。我们想象魔鬼虽不具有蝙蝠的形象,却是罪恶的极致,我们对上帝和善的观念则可以帮我们消除疑惑,正如世界上只有非常圆的圆而没有非常不圆的圆一样,世界上只有绝对的善,没有绝对的不善。蝙蝠翅膀的形象来自感官经验,绝对罪恶的观念更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在我们清楚地认识这些事物之后,我们可以确信,理性和知性不会骗我们。我们认识真理的途径就是追求理性,并保持知性不灭,方法就是排除一切错误观念。
      对于女性来说,追求理性和男性相比就显得不占优势。但女性拥有天生的良好知性。形象地说,和城墙下攻坚的男性不同,女子的地位处在城堡的天守阁上,只要守住城堡就可以达到最终的胜利。然而不利的是,女子的城堡是没有城墙的城堡,在刚出生时,人达到极善,因为人的经验不够多,头脑中的谬误还没有达到相当程度。在成长的过程中,相当多的不可避免的经验一下子涌进来,来不及加以分辨。在走上社会之前,这些经验绝大多数来自父母,书本,学校和身边的朋友。其中不排除有相当多的观念是正确而符合真理的,但也有部分观念是虚构而错误的,这些谬误对女子的知性是有害的。然而女子利用理智武器的能力不如男性,如果没有男性的保护,女子能做的就只有两件事:一是培养坚定的信仰,二是自觉与可能造成谬误的途径保持距离。
      信仰是什么?信仰的本质是对存在的爱恋。基督教信仰的本质是对三位一体的爱恋,自由信仰的本质是对自由的爱恋。尽管对男友的爱恋不可以构成信仰,但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女子对男友的爱恋构成女子对理性的信仰。然而不论是三位一体、自由、还是理性主义,统统都是知性反映绝对存在形成的观念,这个存在被斯宾诺莎称为上帝,被中国的理学家称作天命。
      信仰对于知性本身无疑是必要的,因为知性必须借着信仰的对象显明出来。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但宗教一定是信仰,只要信仰的对象符合真理。很多人一听到宗教就会产生惧怕的心理,因为他们总把宗教和迷信等同起来,也不懂得宗教和邪教的区别。我可以明确的说,不但像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这样的独神宗教不是迷信,甚至被我国当局打压的那个也不一定是邪教。因为他们信仰的对象,真理、善良、美、自由都与绝对存在没有什么本质的矛盾。很多打着科学旗号,却宣传追求利益、罪恶思想的教倒是和邪教挺有几分相似。
      尽管宗教与真理并无本质矛盾,宗教显然也不是真理本身。比如《圣经》里说蝙蝠是一种鸟,就很明显是谬误的。如果人坚信三位一体上帝从而相信《圣经》,他也很容易陷入谬误之中,因为圣经不是别的什么,正是先知们和使徒这些人记下的经验。在圣经中,人对三位一体上帝的信仰,应只限于三位一体上帝和由祂派生的道德律法。很显然,基督教不是最符合真理的宗教。在我们中国,儒家思想,在伦理层面我认为比其他宗教要高明的多,我个人对佛教的评价是比较低的。作为儒家思想哲学化的理学,基本上可以作为中国最为宝贵的文化成果奠定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价值地位。对于女子来说,培养自己的信仰,当属儒家思想最优。
      选择信仰之后如何表达信仰感情,培养一两门艺术爱好是必要的。音乐、美术、文学之类的,可以作为读书思考之外认识真理的方式。当然推荐的是古典的艺术。
      第二个方法就是远离有可能产生谬误的认识来源,少接触诸如新闻联播、《环球时报》之类的新闻媒体,不但因为它们是听闻经验来源的直接途径,事实证明,它们是造成中国人无知的祸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东西也是非常可怕的。我们可以发现,在专制国家,女性的政治观念都是最最保守的,因为她们偏听偏信的弱点,在国家宣传机器面前毫无抵抗力。这也是我对中国女性最为担心的一点。
      无论怎样,女性在专制国家面前都是受害者。我们前面提到,女性依靠自身的努力培养知性有两个途径。在专制集权国家没有信仰自由,也不可能独身于国家强制灌输的错误观念之外。这两条路似乎都被截断了。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找个好男朋友。爱恋他如同爱恋上帝,相信他如同相信自己。前提是他是一个男人,并且是一个好人。
      
  •     【按语:Spinoza(1632-1677)的《知性改进论》类似于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的《谈谈方法》,给出了Spinoza对哲学和知识的一般理解,是一部中途放弃,未曾写完的短小作品,死后方出版。相对培根和笛卡尔而言,Spinoza表现出强烈的伦理关切,其知识论等同于是伦理学。如《伦理学》一般,Spinoza的主导观念是:认知就是一个泛神论的意识的自我认知,这有点预示着黑格尔了。本文观念很简单:人有知性和感觉(想象),知性通达真理,而想象则是幻想和谬误之源。并提供了一些程序建议避免谬误。第一节导言很动人很个性化。】
      
      1.导言:论哲学的目的
      
      日常习见都是虚幻的,一切令我恐惧的东西无所谓善恶,“我决意探究是否有一个人人都可以分享的真正的善,它可以排除其他的东西,单独地支配心灵。”【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9页,下同】Spinoza决意放弃财富、荣誉和肉体快乐三种不确定的善,追求真正的善,“所有心灵的烦扰都起于贪爱前面所说过的那种变幻无常的东西。…爱好永恒无限的东西,却可以培养我们的心灵。它最值得我们全心去追求,去探寻…这种私欲消散、心安理得的境界,起初是很稀少而短促的;但是我愈益明确见到真正的善所在,这种境界显现在我心中,也就愈加经常,愈加持久。”【22】而这时,若财富、荣誉及快乐仅仅作为手段而有节制地追求,也是有帮助的。
      
      至善不是一种物,万物的生成变化皆遵循自然永恒的秩序及固定的法则。“至善乃是这样一种东西,人一经获得之后,凡是具有这种品质的其他个人也都可以同样分享。…简单地说,它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the supreme good is to arrive at the enjoyment of such a nature, together with other individuals, if possible. What that nature is we shall show in its proper place; namely, the knowledge of the union which the mind has with the whole of nature)。”【23】斯宾诺莎致力于达到至善的品格,也试图让别人一起达到。这首先要“寻求一种办法来医治知性,并且尽可能于开始时纯化知性(purifying intellect),以便使知性可以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完善地认识事物。”【24】
      
      2. 论知识的种类
      
      区分认识的各种方式,分为四项:1.传闻的知识;2.泛泛的经验的知识;3.推理的知识,但并不必然正确,因为对“cause”未必有确切了解;4.纯从认识事物的本质,或认识到其最近因(proximate cause)而得来的知识。“唯有第四种知识才可直接认识一物的正确本质而不至于陷于错误。”【29】
      
      3. 论知性(intellect)
      
      真观念本身是可理解的东西。“确定性不是别的,只是客观本质自身。”【32】“真的方法乃是教人依适当次序去寻求真理本身,事物的客观本质或事物的真观念的一种途径。”【33】正确的方法在于认识什么是真观念,并将真观念从其余表象中区分开来。“真理是自明的。”【35】
      
      4. 论想象
      
      需要将真观念与别的表象(perception)区分开来,使心灵不至于混淆。讨论虚构的、错误的和可疑的表象或观念的性质,以及免除这些perception的方法。虚构的观念是关于可能事物的,虚构并不涉及永恒真理。“心灵所知愈少,而所感觉愈多,则它虚构的可能性必定愈大。”【43】只要有了明白的认识,就不担心虚构的观念;加以分析也可以瓦解虚构观念。
      
      错误的观念或表象。无异于醒着做梦,与虚构的观念相同。真思想与错误思想的区别在于内在的标志。“真的或正确的观念之形成乃基于能思维的存在的本性,那么,无疑的,不正确的观念只发生,乃是因为我们是一个能思维的存在的一部分。”【51】 “本源就是唯一无限的存在,换言之,这就是整个存在,在它以外,更没有存在。”【52】
      
      可疑的观念。引起怀疑的观念必定是不够清晰的观念。应当依照正当次序,不要割裂事物的联系,这样就不会导致怀疑。
      
      “已经指出虚构的观念、错误的观念等等,如何起源于想象(imagination),换言之,如何起源于某种,可以说是偶然的不相连属的感觉,而感觉又并不是出于理智的力量,乃是起于外界的原因,即按照身体、在醒着或睡着时,受不同的刺激而起。…必须承认想象与理智不同,而且必须承认心灵由于有了想象便处于受动地位。”【56】对理智与想象不加精确区分,就容易陷入极大的错误。
      
      5.论界说(definition)
      
      研究的正当途径在于依据一定的界说而形成思想。对一物的界说决定了思想的进展。完善的界说“必须揭示一物的最内在的本质。”【60】对被创造物的界说必须包括它的最近因;对非被创造物的界说:须排除原因,不可为存在问题留下余地,不可用抽象的概念,一切特质必须从界说中推出。
      
      总结知性的特质:“知性自身具有确定性,它知道事物形式地存在于实在界中,正如事物客观地包含在知性中。”【65】;“知性绝对地形成的观念表示无限性;而有限的观念则是知性从别的东西推论出来的。”【65】“知性观察事物并不怎么从时间的观念,而是在某种限度内从永恒的和无限数量的观点。”【66】
  •     斯宾诺莎的三本书都翻了一下,这个著名的“泛神论者”一生的主题都围绕着上帝,其实他是用迂回曲折的方式来说明宗教信仰的客观必然性,论证“上帝”、“神”并非相互排斥的某个绝对权威,而是一种无限 存在,我理解就是人生而追求的终极意义。斯宾诺莎实际上是个研究宗教意义的无神论者。哲学就是这样慢慢地走出了神学的限制,宗教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独特意 义,摆脱了科学论证的纠缠。在那个神权合一的混沌时代,斯宾诺莎的思想也真算是拨开云雾的风暴了,怪不得在出版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的书都被禁。
      
      但他的书真的是很难看明白啊。
  •   无限就是数学
  •   很有用 谢谢分享
  •   你的评论让我受益匪浅
  •   “我的朋友,当你不懂一门科学的时候,你对谁谈论这门科学能比懂得它的人谈得更好呢?是向懂得它的人还是向不懂的人?应该承认是向不懂的人。好了!你给予这些无知者的惟一的帮助是把他们的无知变为三重的无知。首先,他们将继续无知;其次,他们认为你知道,对你的无知毫无所知;最后,他们认为你教会了他们,于是对自己的无知也毫无所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