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张耀南 商务印书馆 (2009-12出版)  作者:张耀南  页数:282  
Tag标签:无  

前言

张耀南先生的《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是一部探索性、开创性的著作。“批评”一词本无贬义,本来指的是评论、分析、弄清是非,指出一种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就学术和科学而言,学者的自我批评和学者间的相互批评乃是学术和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批评的对立面是独断和怀疑一切,这些都是不利于学术和科学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和科学的发展迟缓是与文化上的独断独行分不开的。写一部《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有其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哲学无非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近现代学术和科学的落后,除了制度的和政治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落后。例如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没有权利、自由、民主、平等、正义和人权的概念。而没有这些概念和将这些概念内化为公民政治行为和外化为政治制度,中国就不可能进入现代社会。虽然中国儒家学术中有“义”(righteousness)的概念,但是它与西方人正义(justice)的概念有本质不同。前者只适用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后者却适用于公民间的平等自由关系;前者只适用于道德领域,而后者还适用于政治学、法学、经济学领域。

内容概要

  张耀南先生的《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是一部探索性、开创性的著作。“批评”一词本无贬义,本来指的是评论、分析、弄清是非,指出一种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划清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就学术和科学而言,学者的自我批评和学者间的相互批评乃是学术和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批评的对立面是独断和怀疑一切,这些都是不利于学术和科学发展的。中国近现代学术和科学的发展迟缓是与文化上的独断独行分不开的。

作者简介

张耀南,湖南石门人,1963年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及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近年来,倡导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中国哲学史学史及中国俗哲学史。曾在海内外出版《第六种命运》、《张东荪知识论研究》、《文人临水》、《实在论在中国》(合著)、《命在左运在右》、《大人论——中国传统中的理想人格》等著作近10部,发表论文80余篇。所撰论文多次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

书籍目录

序论:关于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的设想——一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一、为什么要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二、如何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三、“中国哲学批评史”之地位的安排卷一:论“原创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再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一、《庄子·天下》之批评格式二、《墨子·非儒》之批评格式三、孟子“辟杨墨”之批评格式四、《荀子·非十二子》之批评格式五、《韩非子·显学》之批评格式六、《韩非子·解老》之批评格式七、《礼记·经解》之批评格式八、《吕氏春秋·不二》之批评格式九、《淮南子·要略》之批评格式十、《论六家之要指》之批评格式十一、《盐铁论·论儒》之批评格式十二、《扬子法言·五百》之批评格式十三、《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之批评格式十四、“效用优先”格式之使用限度十五、《白虎通义》之批评格式卷二:论“佛禅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三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一、“佛禅格式”之起点二、《论衡·问孔》之批评格式三、《理惑论》之批评格式四、人物品评之格式的转换五、《人物志》之批评格式六、《沙门不敬王者论》之批评格式七、《复性书》之批评格式八、《原人论》之批评格式九、“三教论争”中批评格式的乖戾十、“判教”之格式十一、《碧岩录》使“佛禅格式”取得压倒优势十二、《伊洛渊源录》之批评格式十三、《圣学宗传》之批评格式十四、《理学宗传》之批评格式十五、《明儒学案》之批评格式十六、“佛禅格式”之局限卷三:论“西学格式”期的中国哲学批评——四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一、“西学格式”之起点二、《天主实义》之批评格式三、《三山论学纪》之批评格式四、《主制群征》之批评格式五、《性理真诠》之批评格式六、“西学格式”之内涵七、“西学格式”之最早使用者八、明末清初的“四教论争九、清代学术与“西学格式十、吴虞反孔非儒之格式十一、谢著《中国哲学史》之批评格式及其影响十二、《新理学》之批评格式十三、“张氏解读”的反驳十四、两种解读之得失十五、现代哲学史上历次“论战”之格式十六、蔡、郭、贺诸先生之哲学批评十七、20世纪哲学批评之主导格式:“本体论居先”十八、“尚强”、“尚力”格式之一个例证十九、未来哲学批评的一个可能方向:“知识论居先”二十、“西学格式”之限度及其可能转换结语:走出中国哲学批评的“连类”时代——五论创建“中国哲学批评史”一、我们正处在“连类”中二、走出“连类”的一种可能性三、走出以“本体论”比附中国哲学的误区四、走出以“实在论”比附中国哲学的误区五、走出以“主谓式句辞”比附中国哲学的误区六、走出“连类”不是不要“西学格式”附录:简论“西方哲学批评史”之创建一、创建“西方哲学批评史”之理由二、创建“西方哲学批评史”之方式三、“西方哲学批评史”之位置安排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离于天下”(即背离天下人)等方面,总之是效用方面。总之《庄子·天下》批评墨家是学理上肯定,效用上否定;学理上承认,效用上不承认。用其原话表达就是“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①,即主张很好,但做法太过分。由于《庄子·天下》采用的是“效用优先”,即“效用压倒学理”的批评格式,故其对墨家的总体评价是“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即扰乱天下之罪多,治理天下之功少(宣颖说)。《庄子·天下》批评名家(宋钎、尹文)同样采用“效用优先”之格式。如说他们“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②,是从肯定的、积极的方面讲其效用。说他们“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也是从肯定的、积极的方面讲其效用。在这方面,《庄子·天下》盛赞名家是“救世之士哉”!由于救世心太强,所以其“弟子虽饥,不忘天下”;由于救世心太强,所以他们根本不去做“无益于天下”的事;由于救世心太强,所以他们以“禁攻寝兵”为对外活动,以“情欲寡浅”为内在修养。他们唯一的缺陷是“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不仅导致宋、尹本人“恐不得饱”,且使弟子亦经常处在饥饿中。这是《庄子·天下》对名家提出的主要批评意见,这意见显然亦是基于效用立场。不同之处只在它是从否定的、消极的方面讲针对名家个人的效用。《庄子·天下》肯定彭蒙、田骈、慎到等人之学说的积极效用是“笑天下之尚贤”、“非天下之大圣”,且能做到“终身无誉”;消极方面则批评他们“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批评他们“常反人,不见欢”,即常反天下之心,不为天下所欢(蒋锡昌说)。这当然指的是效用而非学理。

后记

此书主体部分之撰写,起于2003年6月,迄于2003年8月,整个暑假没有休息一天。此后三年多时间里,就是不断地增补与修改。书稿在出版社与著者之间往返四次,可说是四易其稿。朱绛君也因此仔细地读过拙稿至少四遍,每遍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建议。这样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是著者不曾见到的。著者的举棋不定或粗心大意,耗去了朱君许多宝贵光阴,这是不能不向朱君致歉的。著者感谢朱君,同时以能结识朱君,为人生之大幸。吾妻小云以瘦弱之肩,担起家事、工作两副重担,腾出许多时间让著者来写这些“无用”之书,著者一直心存感激。得识朱君,有杨美艳女士为“媒”,著者特别感谢她。著者的博士导师汤一介教授给本书提出批评意见,硕士导师王守昌教授为本书作序,著者也真诚地感谢他们。著者相信佛教所说的“因缘”,一切取决于缘聚缘散、缘起缘灭。此书能出版,不正因得了某种特定“因缘”?!刚好就有那么多热心而无私的“同志”,偶然中聚到一起,从而成就了这段“故事”。著者感激这样的“同志”,也感激种种“因缘”背后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份“命运”。此书是一种新的尝试,缺点、错误肯定不少,祈望方家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哲学批评史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