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与高雅

出版时间:2007-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英] 劳伦斯·赖特  页数:366  译者:董爱国,黄建敏  
Tag标签:无  

前言

生活从来不按照计划进行。一般情况下,人们有时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一个正在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上骑自行车的普通公民会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战争。在头脑清醒的瞬间,他问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当我完成这本关于浴室和水厕的书时,正好也有那种“我是怎么扯到这件事情上来的?”感觉。这不是我的专业:我既不是管道工,也不是社会学家。我似乎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这个有点可笑的境地。正如瑟伯(Thurber)所言,事情发生了。  这一切始于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办建筑展览的蒙哥马利夫人。在时间很短,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我同意筹划并设计这个展览的“特色”。需要解释的是,所谓“特色”不仅是指展台,还指展出的主题,组织者要向观众提供一种乐趣,使观众从中受到启发,与任何具体的产品无关。展览的命题可以是“漂亮的厨房”或“何处的石器工艺”或“历代储藏室”。是蒙哥马利夫人当时选用了“浴室的历史”这一命题,而我也发现,自己在探讨一些很特别的事情。在研究不断进展的同时,我发现所研究的对象比原来想象的要有趣,资料很诱人,而且很丰富。有些事情令人十分惊奇。谁会想到,罗马人曾经用金属筒来加热水;伊丽莎

内容概要

谁会想到,罗马人曾经用金属筒来加热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曾经用过有冲水阀门的厕所、路易十四的浴盆里曾经放过浴垫、海绵的使用还有性别之分?尽管书中不时出现一些专业术语,但作者说,《清洁与高雅》的目的在于供读者消遣。  以“浴室和水厕趣史,以及许多习惯、流行习俗和卫生间用品”作为副标题,《清洁与高雅》带我们走进并游历了家中最为隐秘的房间。作者在提供丰富的资料信息与笑料的同时,提示我们:人们从浴室中学到的历史可能比从战场上学到的更多;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可能在洗澡水中得到反映,也可能在紧闭的厕所中被发现。

作者简介

作者:(英)劳伦斯·赖特 译者:董爱国 黄建敏

书籍目录

作者的话致谢第一章  人类开始安居乐业第二章  公共浴室(池)第三章  圣洁的气味第四章  每个周六的夜晚第五章  巴斯勋爵与妓院,水房与羽管第六章  肮脏的日子第七章  丰盛的泉水第八章  法国的英国式厕所第九章  脸盆、便盆、钵第十章  浴盆与臭虫第十一章  霍乱的年代第十二章  水疗法第十三章  为了健康这样做值得吗?第十四章  热水的祝福第十五章  问题很特殊第十六章  管道工人的进步第十七章  厕所杂物第十八章  浴室蔚然成风简要文献目录索引译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很多作家重复描绘着这样一个故事,即早期的教会反对沐浴。他们引用圣本尼狄克的指令:“对于那些好人,尤其是年轻人,应该基本上不允许他们沐浴。”在洗与不洗的问题上,持不同、观点的两方面均有很多证据。圣阿格尼斯13岁死亡,之前从来没有沐浴过。4世纪时一位赴耶路撒冷朝圣的女基督徒炫耀她18年中未曾洗过脸,因为怕洗掉洗礼时涂抹的圣油。有福的圣哲罗姆训斥他的追随者们太干净了。但伟大的格里高利是能够适应修道院日常卫生习惯的第一位修道士。他后来成为教皇,允许并建议星期日沐浴,只要沐浴不是那种“浪费时间的奢侈享受”。圣波尼法斯在公元745年禁止混合沐浴。公共浴所确实曾经被称为罪恶的温床(Seminaria venenata),但教会反对的是犯罪而不是搓洗。公元8世纪时,教皇阿德良一世建议牧师们每星期四去当时开放的浴池洗澡。公元10世纪时,科隆的大主教布鲁诺和公元11世纪的不来梅大主教阿德尔伯特均戒浴,但仅仅是作为自我克制的一种手段,如同法兰克贵族禁浴是以苦行赎罪一样。另一方面:阿西西(Assisi)的圣弗朗西斯虽然说过“我们的水姐(Sister Water)非常有用、恭顺、珍贵、洁净”,但仍将肮脏列入一系列具有神性的标志物之中。锡耶那(Siena)的圣凯瑟琳不仅戒洗,而且还进行另一种形式颇为小气的自我克制。    在“欧洲千年不洗”的那些肮脏的Et子里,修道院是文化的卫士,也是卫生的卫士。修道院是后罗马时期供水与排水设施方面的先驱。性情烦躁的修道士会被送入冷水浴池,这样可以冷却他的情绪。众所周知,奥尔德雷德记录了方廷修道院和科克斯托修道院的历史。当他产生世俗想法时,曾坐在齐脖子深的冷水里。但沐浴并不完全是苦行,表现好的修道士可以洗温水浴。    英国的修道院对这种沐浴有一整套规矩。内侍每年必须准备新鲜的麦草做浴垫,必须购买木柴以维持温室里的火不灭,必须准备每年两三次,甚至四次沐浴所要用的温水和肥皂,以及每三周一次的理发和每周六洗脚用的温水。理发的时候,修道士们在修道院的走廊里面对面静静地坐成两排,年长的修道士先理,年轻的修道士后理,轮到年轻者理时,水凉了,毛巾也湿了。浴室里有用橡木或核桃木制成的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浴盆,麦草用来做浴垫。有病的人可以多洗。    餐厅的附近有盥洗处,那里有一个石槽,供餐前餐后用冷水洗手。厨师负责确保其干净。盥洗处有的建在走廊上,被龛入墙壁,这样不影响行人往来,像诺里奇的一样。有的在走廊旁边的地窝里,像格洛斯特的一样。有的在花园中单独建造的棚子里,像坎特伯雷和达勒姆的一样,或像马奇温洛克的大理石盥洗处一样,虽然漂亮,但却被无情地毁坏。一个凹进处用来挂拭巾,拭巾“不许用来擤鼻,也不许用来搓身上的脏东西”。    P24-26

后记

我不是研究建筑的,更不是研究厕所建筑的,进入这个领域是热心和无奈杂交的结果。  自然法则是无法抗拒的。人吃了东西就必须排泄,而且每天吃与排的次数几乎相当。然而,中国人似乎更注重入口而不注意出口。满街的饭店、酒楼、小餐馆,却难得见到一个像样的厕所。中国的厕所太少,条件太差,而且还要收费。  本人1982年首次出国时就曾对外国舒适的厕所发过感叹。以后又出去过几次,每次归来之后,都希望中国的厕所能够进化得快一点儿。但多年以来,斥巨资建造的宾馆、饭店、写字楼总是比普通厕所的建造速度快得多,数量也多得多。难怪一些情急之下找不着北的人就在墙根、树下方便了。  近些年来政府开始关注厕所,据说建设部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厕所的课题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是在一次阅读中偶然发现作者提到《清洁与高雅》一书的,随即便托朋友从美国购回,开始翻译,目的有两个:  第一,文化这座庞然大厦是根根钢筋搭建、片片砖瓦累砌、粒粒泥沙搅拌浇注而成的,希望中国的学术界能够更多地研究小事。  第二,2008年奥运在即,希望此书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厕所的关注,不要让外国游客在前来观看奥运,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同时,凭嗅觉寻找厕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  生活从来不按照计划进行。一般情况下,人们有时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一个正在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上骑自行车的普通公民会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战争。在头脑清醒的瞬间,他问自己到底在做什么。当我完成这本关于浴室和水厕的书时,正好也有那种“我是怎么扯到这件事情上来的?”感觉。这不是我的专业:我既不是管道工,也不是社会学家。我似乎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这个有点可笑的境地。正如瑟伯(Thurber)所言,事情发生了。  这一切始于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办建筑展览的蒙哥马利夫人。在时间很短,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我同意筹划并设计这个展览的“特色”。需要解释的是,所谓“特色”不仅是指展台,还指展出的主题,组织者要向观众提供一种乐趣,使观众从中受到启发,与任何具体的产品无关。展览的命题可以是“漂亮的厨房”或“何处的石器工艺”或“历代储藏室”。是蒙哥马利夫人当时选用了“浴室的历史”这一命题,而我也发现,自己在探讨一些很特别的事情。在研究不断进展的同时,我发现所研究的对象比原来想象的要有趣,资料很诱人,而且很丰富。有些事情令人十分惊奇。谁会想到,罗马人曾经用金属筒来加热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曾经用过有冲水阀门的厕所;路易十四的浴盆里曾经放过垫子;也不会有人想到浴盆曾经被藏在沙发里,脸盆曾经被藏在钢琴里;威士忌酒可以倒在浴水里供人享用,羊排却不能在浴盆里吃;淋浴催生了浴帽,而且会引起窒息,海绵的使用还有性别之分?  为了展出,英国各地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浴盆:德文(Devon)的立式浴盆,麦克尔斯菲尔德(Maccles-field)的淋洒式浴盆(shower-spray-plunge bath)、利兹的带篷式浴盆,还有各式各样的洗盆和盆厕,均是美妙的陶制艺术品。上面的花纹很漂亮,使现代的同类产品相形见绌。维多利亚女王在火车上用的洗盆也送来了,木制的管道,会放音乐的便盆,罗马剃须刀,最早的加热器等等。当所有这一切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里程碑被摆放好之后,一种想要通过浴室而不是战场更多地了解过去的想法便油然而升。  展览在“清洁与高雅”的主题下成功地举办并结束。我的朋友们开始无休止地用一些恶毒的笑话来嘲笑我的工作。我在奥林匹亚时忙于接待皇室的参观者,同时也成为人们一个小小的话题。我从这种压力中逐步恢复过来。但还没等那些盆盆罐罐被打包完毕,事情又发生了。一位出版商对我说,如果写成书,《清洁与高雅》可能会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如此。  我必须向那些职业的或业余的记者们表示道歉。他们看到了奥林匹亚展览的书面介绍,而且不约而同地都想要自己写这一本书。他们向我提出请求,要免费借用我的笔记、藏书目录、书、图片以及照片。我拒绝了他们。我希望我的拒绝是温和的。  本书旨在反映社会历史的一个方面,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喜爱,因而不过分强调术语。只有在课程安排方面比较重视人文科学的建筑学校才有可能将本书作为教科书。本书尽管在学术上有所突破,但目的在于消遣。参考书目比较简短,但那些认真的学生在阅读了目录上所有的书籍之后会发现,除了一少部分,他们基本上可以掌握所有资料。一般读者可以不去理会那些参考书目。  本书所讲述的浴室与水厕的故事没有持续到今天,刻意让它停在了大约50年之前,只是为了完整起见,往后多写了几笔。这个领域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所发展,技术书籍和发行广泛的报纸对这些发展均有详述。本书没有必要去总结当今的技术书籍和报纸,因为不可能面面俱到。未写到的年代与整个发展过程相比是一个很短的时期。对于未来的历史学家们来说,今天的技术成就在他们看来也许并不十分重要。后记  我不是研究建筑的,更不是研究厕所建筑的,进入这个领域是热心和无奈杂交的结果。  自然法则是无法抗拒的。人吃了东西就必须排泄,而且每天吃与排的次数几乎相当。然而,中国人似乎更注重入口而不注意出口。满街的饭店、酒楼、小餐馆,却难得见到一个像样的厕所。中国的厕所太少,条件太差,而且还要收费。  本人1982年首次出国时就曾对外国舒适的厕所发过感叹。以后又出去过几次,每次归来之后,都希望中国的厕所能够进化得快一点儿。但多年以来,斥巨资建造的宾馆、饭店、写字楼总是比普通厕所的建造速度快得多,数量也多得多。难怪一些情急之下找不着北的人就在墙根、树下方便了。  近些年来政府开始关注厕所,据说建设部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厕所的课题组,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是在一次阅读中偶然发现作者提到《清洁与高雅》一书的,随即便托朋友从美国购回,开始翻译,目的有两个:  第一,文化这座庞然大厦是根根钢筋搭建、片片砖瓦累砌、粒粒泥沙搅拌浇注而成的,希望中国的学术界能够更多地研究小事。  第二,2008年奥运在即,希望此书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厕所的关注,不要让外国游客在前来观看奥运,感受五千年文化的同时,凭嗅觉寻找厕所。同时,也希望借奥运的东风,让中国的普通人能够轻松地找到厕所,愉悦地走进厕所,免费地使用厕所。  书中的注释是译者加的。索引中未出现的人名、地名均在正文中附上了英文。原作中一些德、法、意文的翻译得到小语种老师和研究生的帮助,古英语和拉丁文的翻译得到英国汉那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理查德·C.弗农夫妇(Richard Geoffrey Vernon and Mary Christine Vernon)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董爱国                           2006年1月8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清洁与高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以“浴室和水厕趣史,以及许多习惯、流行习俗和卫生间用品”作为副标题,《清洁与高雅》带我们走进并游历了家中最为隐秘的房间。作者在提供丰富的资料信息与笑料的同时,提示我们:人们从浴室中学到的历史可能比从战场上学到的更多;社会历史发展的模式可能在洗澡水中得到反映,也可能在紧闭的厕所中被发现。
  •   原来浴室和厕所是这么有意思哈!!!可以当去问给别人讲了!!!
  •   慢慢看浴室的演变...很有意思...
  •   果壳网的CEO推荐的科普书之一,买来试读,果然很好。外国人把一些枯燥的科学写的有趣。
  •   发货很快,书还没开始看
  •   值得推荐,精细挑选的书,呵呵呵
  •   一本很是学术的书了。
  •   多有趣的书啊
  •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原文本来就乏味,读得很没意思,没有感受到乐趣。
  •   gjgjgjgj
  •   正版满意
  •   十分有趣,了解到很多特别的东西!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果壳的书单里:“对想了解某个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最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名字就很有趣,原来我们日常的清洗用具也是值得深究的东西。还没有细读,拿到书翻了一下,里面配了很多插图,虽然是黑白的 应该不会闷吧~
  •   纸质不好,排版也不好,内容浅显
  •   译文缺乏文采,看着很无味.
  •   看了孔庆东的博文才买的这本书。原本以为会很有趣,可是看过之后很失望。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翻得有些生硬,而且有些有关浴室和水厕的用具术语翻译得纠缠不清。另外原文中插入了大量的图,居然中文译本中图中的英文标注仍然是英文,我觉得这个治学态度不太严谨,有糊弄读者的嫌疑。
  •   买回来看了看,觉得没啥意思,图片模糊也看不清,总之不想看下去了
  •   缺乏系统性,译文质量不敢恭维。没看完就失去兴趣了。
  •   还可以吧,内容还没怎么看,但书有点旧哦
  •   讲的内非常好,弥补了我在某些方面知识的模糊点,而且历史跨度也很大,真是一本非常好的普及读物!!!
  •   商务图书馆的书的内容是有质量保证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不过宅急送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留的单位收货地址,晚上7点半送到!包装只有薄薄一层塑料袋,没有任何其他缓冲,所以拿到的《清洁与高雅》书脊和书角都磨破了!强烈建议换物流!
  •   正版~服务很好~呃~书的评价好难写~哈哈~
  •   老外写的,看看“西方文明”
  •   无论是蹲在厕所,还是躺在沙发上,都适合阅读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