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作者: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页数:568  译者:钦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正如作者所说,这部传记是“热爱哲学的宣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家的传记,而且是将传主放在了那个“哲学的狂野年代”的背景之中,在叙述叔本华平淡而不乎凡的一生的同时,也将其哲学与其他的前辈或同时代哲学家一如康德、费希特、谢林、浪漫派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的思想放在一起考量。叔本华作为历史理性的怀疑者、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与乐观向上、高歌猛进的“狂野年代”格格不入,因而注定了默默无闻、知音难觅。《叔本华传及哲学的率性年代》中既有生动的叙述、饶有情趣的逸事穿插,又有纵横捭阖的哲学比较、严谨的思辨。因此《叔本华传及哲学的率性年代》不仅仅是一本单纯的记述生平的传记,面且还是一本思想的传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本哲学史著作,它的价值也正在于此。正是由于这本《叔本华传及哲学的率性年代》,作者一举成名,也正因作者的生花妙笔,叔本华再一次赢得了读者的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译者:钦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第一章但泽——阿图尔出生前的故事——得不到疼爱的孩子——对哲学的首次核心体验——仓库岛:黑暗的心脏第二章汉堡——人生的第一本读物:勒阿弗尔——与安蒂姆的友谊——阿图尔的学商之途第三章艰难的选择:走向世界还是进入书本?——漫长的欧洲之旅是与魔鬼的契约:再次阅读生活之书以及随之而来的诅咒——山上的经历与跌入账房——谁能登临而一语不发?第四章父亲的权威挥之不去,超越生死——抑郁的阿图尔找寻没有父亲的彼岸——青春期的神正之辨难题——通过马蒂亚斯·克劳狄乌斯投向浪漫派——第一个哲学场景:浪漫派的夜幕升天之旅——阿图尔对坠落的恐惧:“哦,情欲;哦,地狱。”第五章魏玛——政治上的灾难和母亲在社交上的成功——处于困境之中的歌德——母亲将阿图尔从汉堡的账房中解救出来——阿图尔喜极而泣第六章告别汉堡和安蒂姆——对友谊的剖析——哥达,再一次坐在课堂上——招人讨厌的阿图尔——母子之间的口角——阿图尔在魏玛:一个不速之客——母亲之道——无法回避的歌德——阿图尔的恋爱——假面舞会第七章哥廷根——钻研自然科学——父亲的阴影:对坚实感的爱好——徘徊在柏拉图和康德、渴望迷醉和怀疑之间第二个哲学场景:从笛卡尔到康德,从神性的理性到神圣的理性,从形而上学到德性,“自在之物”的平步青云——地狱譬喻中的阿图尔第八章柏林的生活——学术暴动——施莱尔马赫与费希特之争第三个哲学场景:费希特。革命浪漫派以及成为自我的乐趣:“在人类那里,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发现内心之中的荒野——阿图尔期待着费希特的“电击”第九章阿图尔手稿本中的秘密哲学:“优良意识”——圣灵降临——没有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加入的心醉神迷状态第十章阿图尔听费希特讲课——解放战争中的柏林——政治的无上权威——武器中的哲学——阿图尔的逃亡第二部第十一章没有舞台施展才华的思想家——阿图尔在鲁道尔施塔特——第一个哲学避难所——博士论文:《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论理由本身和诸多具体的理由——理性的界限——阿图尔有意遮掩第十二章回到魏玛——与母亲反目成仇——夹缝之中的阿黛拉——阿黛拉隐秘的浪漫插曲第十三章非凡聚首:歌德与叔本华——两位与黑暗的强势进行斗争的色彩学家——一段棘手关系的来龙去脉——歌德:“最终不免分道扬镳”第十四章德累斯顿——阿图尔不与同行交往——“非凡构思”的时代——女管家:“您真是芬芳吐艳,博士先生”——稿本中的哲学独语——阿图尔为“优良意识”找到一种语言——发现了作为“自在之物”的意识第十五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阿图尔的没有天国的形而上学——认识论批判的弯路之必要性——不是对世界的解释,而是对世界的理解——对存有的阐释——接近真理——万物归一——敌对的统一体——出路——艺术——以静观沉思的生活对抗劳作有为的世界精神第十六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身体的哲学:愉悦在此止步——自我实现与自我消解——利己主义的力量——国家与法——财产——同情之神奇统一——大大的“不”——音乐二否定的旁观者视角——次后和最后第十七章与布罗克豪斯的激烈争执——首次意大利之行——艳遇——格雷科咖啡馆内的争吵:“让我们把这家伙扔出去!”——返回德国——财务危机,家庭内的争吵——阿图尔和阿黛拉第十八章在柏林当讲师——“复仇者”,没有人愿意听他的——第四个哲学场景:黑格尔的一系列胜利和毕德迈耶尔精神——阿图尔为何没有成功第十九章对抗失望的哲学策略——对手稿本的修订——情人卡罗琳娜·梅冬——玛尔奎事件——再度游历意大利——患病——迷途——返回柏林——闹剧收场第二十章从柏林出逃——叔本华敲打家具——法兰克福——对抗恐惧的仪式——生活方式与语言风格——母亲之死和阿黛拉的悲剧命运第二十一章《论自然中的意志》——确认存在和忘却存在——第五个哲学场景:实践哲学——创造的哲学和现实的现实性哲学——三月革命前的时代精神: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竞相揭露第二十二章第六个哲学场景:自由之神秘及这一神秘的由来——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个体化之痛苦和罪责——四八年革命期间的叔本华:食利者的命运第二十三章大山向先知走来——门徒、传播福音者、广大的听众——叔本华“献给世界的哲学”:《人生智慧箴言》——唯实论的精神——“似乎”——为“不彻底”唱赞歌——第七个哲学场景:叔本华及其后果第二十四章“人类从我这里学到了一些他们将永世不忘的东西”——风烛残年——成名之喜剧——死亡:尼罗河流到了开罗引用文献缩略语凡例年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阿图尔·叔本华差一点儿就出生在英国。这是父亲的意愿,母亲也就顺从了。之前父母二人已经来到英国,孩子本该就在伦敦出世的。父亲对英国的生活方式赞叹不已,因而指望生个儿子,并借此使这个孩子获得英国的国籍。在浓雾弥漫、等待分娩的日子里,父亲突然害怕起来,于是拖着身怀六甲的妻子一路颠簸回到了但泽。就在1788年2月22日,阿图尔来到了人间。对于公众而言,作为哲学家的阿图尔·叔本华的的确确是在英国诞生的。在他64岁的时候,而此时他早就完成了平生的杰作,却一直为公众所漠视,就在那一年(1853年)的四月间,一家英国的报纸《威斯敏斯特及域外观察季刊》终于将这位德国哲学界的卡斯帕尔·豪泽尔’推到了公众面前。德国人对哲学思辨的狂热在英国的公众看来简直是咄咄怪事。对于叔本华这样一位至今籍籍无名的哲学家,这篇报道作了如下介绍:“我们英国的读者中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叔本华这个名字,或许知道以下这点的人就更少了:就是这样一个神秘的人物,他正在颠覆自康德去世以来由大学教授们建构起来的整个德国哲学体系。他的经历正是声学定律(根据这一定律,炮弹离膛之后许久才能发出巨响)的一个奇怪证明,这位神秘人物直到现在才为人所知。”这篇文章发出的巨响立即有了回音,德国的《福斯报》刊载了这篇文章的译文。从海峡彼岸的岛国传来的赞美之辞简直过于刺耳:“只有极少的人知道,叔本华是世界上最别具一格、最值得阅读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学识渊博,具有无限的洞察力、骇人的辨析能力、不容分辩的逻辑推断力。他的这些特征令人为之心仪,当然对手们除外,因为他们被无情地击中了要害。”正是这篇来自英伦的文章导致了一出被叔本华尖刻地称为“成名之喜剧”的上演,随之而来的是络绎不绝的拜访者涌向他在法兰克福的居所,而他的谢客之辞是:“尼罗河流到了开罗。”现在让我们从法兰克福和尼罗河人海口回到伦敦。此时,阿图尔还没有出世,父母还在等待着。1787年的施洗约翰节那天,阿图尔的父母起程离开但泽。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此行含有双重目的。他要带着比他年轻20岁、从未见过世面的年轻妻子出门散散心。两年前,他迎娶了约翰娜·特罗西纳,这是一桩理智的婚姻,他们至今还没有孩子。无论是在但泽城中的华屋高檐之下,还是在奥利瓦乡间的田园景致之中,约翰娜都无法排遣百无聊赖的心绪,本就有限的新婚燕尔之乐正渐渐被愁绪和伤感蒙上阴影。对于约翰娜而言,这次旅行不啻天赐的礼物。约翰娜在她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我要旅行,旅行!亲睹英国!……我因为兴奋而晕眩,当我的丈夫将这一打算告诉我的时候,我简直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份幸福是想也没有想到过的。”海因里希·弗洛里斯所想的不仅仅是给妻子一个礼物,他心里正盘算着移居英国,所以此行的目的还包括了解与移民有关的情况。经营大宗贸易的叔本华家族定居但泽已数代之久,在本地享有很高的声望,然而这座城市已今非昔比。在17世纪,但泽是老汉萨同盟中的重要贸易城市,波罗的海贸易总额中的60%是在但泽进行交易的。在波兰的保护下,但泽保持了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然而波兰王国在18世纪逐渐衰落,沦为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普鲁士之间利益角逐的玩物,随之但泽的独立地位也岌岌可危。虽然也有其他的邻国表示愿意充当保护伞,然而但泽人心里明白,得到的不会是什么保护,等待他们的只是敲诈。但泽人不得不面对并逐渐接受这个事实:这座历史悠久、人们引以为豪的贸易城市现如今已经成为欧洲列强之间做交易的商品。还在几十年以前,那时阿图尔尚未出世,但泽市政府在递交给荷兰国会的求援书中还曾经表示过独立自强的意愿:“我们就如同海中的沙洲,海水在四周咆哮翻滚,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海浪在转瞬之间就要向我们袭来,将我们无情地埋葬。”即将埋葬但泽人的海浪已经迫在眉睫,但泽人用不着等太久了。借着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普鲁士就来到了家门口,扼住了但泽的咽喉。普鲁士的军队占领了但泽四周的波兰领土,饮马维斯拉河口。但泽城中的某些大户在乡间的地产实际上已经处于普鲁士的领地之内了。从维斯拉河上游来的俄罗斯和波兰的粮运船队在经过普鲁士所设立的关卡时必须缴纳关税。腓特烈大帝手下的密探居然在但泽城中露面,其中的一个被群情激愤的百姓抓个正着,活活打死。这件事发生的时候,约翰娜还是个小姑娘。一天早上,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与往日不同。船员、手工业者、仆佣们聚在一起,大声、激烈地辩论着,其间也夹杂着一些穿着丝质长袜的体面市民。左邻右舍的女眷们则站在自家的平台上,身上还穿着睡袍和拖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小约翰娜便向来自克什本的保姆打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是祸事,而且是大祸,’她答道,‘你们小孩子哪里懂得,一夜之间普鲁士人就来了——乖乖的,听话’。”可是海因里希·弗洛里斯此时的举动一点儿也不安分。他崇尚市民自治的共和主义,读了不少卢梭和伏尔泰的书,还订阅了伦敦的《泰晤士报》。叔本华家族世代定居于但泽市,他深受自由市传统的熏陶,这也使他与普鲁士强权势不两立。他甚至有幸曾与腓特烈大帝平起平坐,这事发生在1773年。长途旅行的归途之中,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在柏林逗留了几日。在一次阅兵仪式上,国王在人群之中发现了他,因为他那典雅而自得的举止颇为引人注目。于是国王召见了他,在此期间国王要求这位来自但泽的商人在普鲁士定居,因为——国王向他暗示——但泽的自由也许没有什么前途了。“这就是但泽的不幸,”国王指着挂在房间一隅的地图不无嘲弄地说道。而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并不领情,他就是这么个独立的人,从来不会对强权感恩戴德。此事在但泽口口相传,除此而外,人们还添上了些其他的逸事,这些都被待字闺中的约翰娜——听在耳里。例如以下的这个故事:1783年,在普鲁士封锁但泽城期间,阿图尔的祖父正居住在城外乡间的别墅中,不得已只能接纳普鲁士军队驻扎在自家的庄园里。为了感谢他的盛情款待(虽说这是强迫之下的无奈之举),普鲁士将军给予他某种优惠,准许东道主的儿子,就是那位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免缴进口草料关税。这位家藏良驹的少主人干脆利落地让人捎回话说:“非常感谢普鲁士将军的美意,我的马厩里草料充足,如果储存的饲料消耗殆尽!我就让人把马匹一一刺死。”

编辑推荐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是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叔本华及哲学的狂野年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导师推荐的叔本华传记,非常值得一看,内容详实,对叔本华思想的介绍也很全面。
  •   书的内容不错。作者哲学功底比较深
  •   一本优秀的传记,仿佛让人回到了19世纪,那是个思想光辉灿烂的年代
  •   在写叔本华的传记中还可以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