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章文钦  页数:407  
Tag标签:无  

前言

  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外关系,从双边互动的格局中感悟异质文化会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种超越胡汉、华夷之分的历史认识,是与近代的社会变迁相伴而来的。  西学东渐和边疆危机,在晚清学人中激发深沉的反思,催生出探索中外交流往事的先驱者。戊戌变法失败后亡命日本的文廷式,于穷愁孤愤中治学不辍,遗稿《纯常子枝语》四十卷,广涉域外见闻和塞表殊俗,虽囿于环境和学力而识见未精,其学术视野毕竟是别开生面的。更具卓识的王国维,学贯中西,在清末撰作组诗《咏史》二十首,讴歌了汉唐盛世的中华形象:  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  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十二)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  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十七)“西域”和“南海”,是中外交流的两大通道,汇聚着不同类型的古代文明,因内涵丰富多彩而成为中外交流的两大研究领域。《咏史》诗发其端绪,功不可没。饮水思源,后辈对先驱应有所敬畏,才可避免传统的断裂,从古色古香中辨认出前瞻性。正是观堂先生王国维,既开创一代学术风气,又孤明先发地提示了整套治学轨则。按陈寅恪先生所作的概括,共有三项:“一日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日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

内容概要

本书将立足于前辈学者和笔者本人在文献整理方面所建立的资料基础,以中国文献为主,与外国文献相互印证。并以陈寅恪所揭示的“格义”之法,以及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和国际学术界范式转变的新趋向的结合为立论依据,力图从历史、文学、宗教、艺术诸领域来研究吴渔山生平及其华化天学。以求教于海内外学者。作者研究吴渔山多年,其今年在我局出版的《吴渔山集笺注》使其研究更具有坚实的资料基础。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吴渔山及其时代研究;下编为吴渔山的华化天学研究。其关于华化天学的阐释,广涉哲理诗艺、画论和乐章,从社会变革中探寻心理历程,知人论世,提供了新的历史认识。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明清之际的中西会通   二 吴渔山研究的学术史   三 本书立论依据和资料基础上编 吴渔山生平及其时代 第一章 家世及早年经历    一 名贤后裔    二 儒学之师承    三 诗画琴书之师承    四 潦倒生涯    五 北京之行 第二章 遗民身世    一 新一代遗民    二 遗民志节    三 遗民心声    四 与南明的关系    五 体恤民艰 第三章 人生信仰的转折   一 师友与佛道   二 游于佛道   三 专注天学   四 学道三巴   五 天君泰然 第四章 天学之师    一 晋铎金陵    二 十年海上    三 秉铎疁城上    四 秉铎醪城下    五 最后岁月下编 吴渔山的华化天学 第五章 天学与儒学    一 伦理之间    二 概念之间    三 词义之间 第六章 天学与佛道   一 天学与佛教   二 天学与道教   三 天学与民间宗教 第七章 天学与中国文学    一 天学诗    二 天学散曲 ……结论参考文献图版后记

章节摘录

  上编 吴渔山生平及其时代  第一章 家世及早年经历  一 名贤后裔  明崇祯五年六月十六日(1632年8月1日),吴渔山诞生于虞山南麓常熟城北文学桥子游东巷言子故宅之侧墨井草堂。  虞山为江南名山,因虞仲而得名。虞仲即仲雍,为周太王次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而及圣子昌,仲雍乃与兄太伯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后立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自号句吴,荆蛮义之,立为吴太伯。太伯卒,无子,仲雍继立,是为吴仲雍。虞山南麓有仲雍墓,距墨井草堂不远。故吴姓以太伯、仲雍为始祖,复以让国之德,称其为古逸民。从太伯至寿梦历十九世,而吴始称王。王寿梦有四子,幼子季札贤,多次推让君位。以封于延陵(即毗陵,今常州),号延陵季子。《礼记?檀弓》载,孔子以延陵季子葬其长子有合于古礼,称为“吴之习于礼者”。延陵季子曾解宝剑挂亡友徐君墓树而去,徐人歌云:“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世用为对朋友生死不渝之典。延陵季子应为渔山的远祖,“延陵吴历”后来成为渔山题画一个常用的名款。  在季札之后,有言偃,字子游,北学于鲁,为孔子弟子,长于文学。仕鲁为武城宰,孔子过而闻弦歌之声。江淮以南游于孔子之门者,言子一人而已,故历代以言子为吴地人文化育的先贤。虞山之南,有子游墓,与仲雍墓并列。言子故宅有墨井,以水如墨汁而得名。渔山号墨井道人,所居名墨井草堂,皆与墨井有关。渔山《七十自咏》诗云:“堂前墨井水依在,屋后桃溪花自妍。”堂前墨井,屋后桃溪,与渔山画作《墨井草堂消夏图》相应证,情景历历在目。笔者曾游虞山,留连墨井旁,苔痕斑驳的井台上,井口的石圈被引汲的瓶绠磨勒出道道绳痕,变得像太湖石那样残缺而富有美感。明高启《言公井》诗云:“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艺圃自可灌,道源谁复寻?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常熟为江南名邑,德业忠义,文章道艺,代出传人。渊源所自,盖以墨井为道源。这看似平常的墨井,应为古老而发达的江南文化一个重要源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不错的书。是一部吴渔山的评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