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发展研究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刘晓鹰  页数:509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西部地区令世人瞩目,神奇、独特,有难以计数的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就世界而言,对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区域经久不衰、如此高的关注度,并不太多。因此,中国的西部应该说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他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更有富集的自然资源,还有可供世界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各类学者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文化遗产等。历史上就有不少国家的知名学者到中国西部进行了成果卓著的研究,有的外国学者甚至毕其一生,在中国西部的热土上做出了流芳百世的研究成果。  然而,中国西部又由于其区位的独特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使其在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显得缓慢滞后。究其原因,近年来,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是其根本原因,尤其是加速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方,的确是近些年来才得出较为准确的认识。其间,中国政府和中国学者们付出了无比的艰辛,对实践和理论的探索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至今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效显著,从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广大学者探索、争论、再探索、再争论,逐步形成了一些切合中国西部实际的观点、方略和共识。不同学科的学者对西部问题的研究视角是不一样的,研究重点也有很大差异。西部问题也是世界的,包括我们的友邻俄罗斯和经济大国美国,都曾为其西部的发展进行过大量的工作。因此西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内容概要

本著运用相关的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西部大开发”和西部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重新审视。从城镇化问题人手,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发展不平等问题以及消除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本途径,充实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理论。以这个全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为地区的社会、经济多目标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指导。我们希望这个研究具有准确的针对性,也希望研究成果能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理论和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启示。

作者简介

刘晓鹰教授,1955年5月生,成都市彭州人,现任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博士点博士导师组导师,区域经济学硕士点领衔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外聘专家,西华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7年被评选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9年被评选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多项研究成果被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出版学术著作18部。主持和参与完成28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部省级等科研项目。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8项,省厅级科技进步奖26项。在国际学术会议、权威核心刊物《经济学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等国家重大学术著作。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怒江流域水电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国家重大项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推进的背景研究  1.1 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国际背景  1.2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国内背景第二章 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规律  2.1 世界城镇化进程  2.2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的城镇化  2.3 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第三章 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  3.1 城镇化的三种模式  3.2 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于中国城镇化模式的实证分析  3.3 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研究第四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  4.1 城镇化的一般动力机制  4.2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滞后现状  4.3 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第五章 我国城镇化进程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  5.1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5.2 中国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  5.3 中国城镇化的地区差异研究第六章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现状及城镇化进程  6.1 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6.2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第七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7.1 关于城镇化道路  7.2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第八章 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  8.1 集群化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趋势  8.2 西部地区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与迫切性  8.3 西部地区城市群分类及其发展调控策略第九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三分”构想  9.1 西部城镇化发展的分区研究  9.2 西部城镇化发展“三分”的依据  9.3 建立“西三角”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9.4 区域内的产业选择第十章 西南重点区域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实证研究  10.1 成都平原都市带  10.2 重庆城市群  10.3 成渝城市集群的总体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10.4 成渝城市集群网络化发展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发展与城镇化  11.1 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是小城镇发展的重点  11.2 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的特征  11.3 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的发展模式  11.4 城镇型建制镇、中心镇的发展对策第十二章 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及其后发优势  12.1 加速发展小城镇的重要意义  12.2 小城镇发展分区概述  12.3 不同类型小城镇发展的产业选择  12.4 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后发优势与跨越式发展第十三章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选择及其产业支撑第十四章 旅游业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推进的研究第十五章 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及其实证研究——成都市双流县城镇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第十六章 西部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发展的实证研究——民族地区:以九寨沟县城镇化发展为例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1.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发展快,大城市化是其城市化的主流。大城市地区是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人才济济,各种服务机构健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好,市场容量大,投资效益高,加之政府和各种社会团体的首脑机关、各大企业的总部大都设在大城市,就业机会多,因而吸引了众多乡村人口进入城市。  (1)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7世纪末发轫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飞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吸引了大量人口向新兴工业城市集中。到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19世纪末城市人口比例已达到72%,20世纪中叶达到809/6,至今一直大体保持在这一水平上(杜建人,1996)。英国属于大城市占主导的国家,1990年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5座(伦敦674万、伯明翰99万、利兹71万、格拉斯哥70万、舍菲尔德53万),计967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7%。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城市组成了英格兰大都市带,是世界上的大都市带之一,人口1900万人,约占英格兰总人口的45%,占全国的33%。  (2)美国  美国是城市化起步较早和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南北战争(1812—1814)后开始工业革命,从此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程。到20世纪70年代,城市化水平已超过70%并趋于稳定,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从80年代起部分大城市进入再城市化阶段(崔功豪等,1992),城乡人口迁移已不显著了。到1980年,城市数量达到8765个,平均每万平方千米8.9 4个。城市化水平高和大都市带发育完善是目前美国城市化的突出特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发展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于学习和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问题很有帮助!
  •   这个商品不错的,我很喜欢啊
  •   买了好多书都挺好的的的
  •   很实用的一本教材;地图印刷不错
  •   内容全面,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研究是很好的补充!
  •   适用于区域性研究,只是好象旧了一些,再新一点就更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