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困难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周鹏生  页数:396  字数:332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推理困难机制研究——一个发展与信息加工的视角》首次引入“困难推理”概念,对前人有关推理困难原因与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基于详细的研究设计,作者揭示了困难推理的发展特征,接着通过实验对分布在不同推理类型中的困难推理加工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形成解释推理困难的模型——虚拟任务的竞争与评估模型。
第一,作者周鹏生提出“困难推理”概念,把它界定为那些客观上有一定难度并且推出的结论与预期答案有一定偏差的推理。困难推理本质上是一种问题分布,这种问题分布来自于主体自身的有限性和推理文本的开放性。基于本原和存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作者认为推理困难及偏差是客观的存在物,是发生在特定关系中的困难和偏差,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研究困难推理既要重视推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也要重视因果关系分析,不能忽视个体的动力因素。
第二,作者不仅探索了困难推理的发展特点,还考察了困难推理的外显效应和内隐效应。结果发现,分布在演绎推理中的困难推理成绩基本不具备发展特征,低难度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成绩呈现出发展趋势,而不同类型的高难度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成绩在年级之间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分布在不同类型推理中的困难推理存在着外显效应和内隐效应,但这些效应尚未表现出预期的发展特征。
第三,探讨了分布在各推理类型中困难推理的加工机制。研究表明,当明确标明规则之后,个体对演绎推理中规则部分更多地侧重于后期加工。不同难度情况下归纳推理各部分加工具有不同特点。在限定结论的类比推理中,对前提加工时投入了较多的认知资源。不同难度水平情况下词语结构类比推理前提倾向于后期加工,而事实结构类比推理前提更倾向于早期加_丁。
第四,在对困难推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理论——虚拟任务的竞争与评估模型。认知结构中存在着启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面对推理事件,个体认知结构中两个系统被激活;当启发式系统更多地被激活时,会形成关系直觉,而当分析式系统更多地被激活时,推理内容被按重要性分解成几部分,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随后对各项进行整合后产生若干个近似的虚拟任务。这几项虚拟任务将彼此进行竞争,个体将感到最满意的虚拟任务与推理选项进行比较、作出反应,同时对虚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总体上说,《推理困难机制研究——一个发展与信息加工的视角》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推理心理学的理论认识,为理解认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实证材料。不仅如此,研究困难推理机制及发展特征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了解了出现偏差和困难的原因或机制,将对改进学习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为学习困难学生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益的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推理困难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困难推理概述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推理困难研究的方法学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案
三、具体研究设计
第三章 推理困难研究的哲学思考
一、本原和存在的观点
二、联系的观点
三、发展的观点
第四章 困难推理的发展研究
一、分布在演绎推理中困难推理的发展研究
二、分布在归纳推理中困难推理的发展研究
三、分布在类比推理中困难推理的发展研究
四、困难推理发展研究总讨论
第五章 困难推理的加工机制研究
一、不同类型困难推理的前期眼动研究
二、分布在演绎推理中困难推理的眼动研究
三、分布在归纳推理中困难推理的眼动研究
四、分布在类比推理中困难推理的眼动研究
五、困难推理眼动研究总讨论
六、不同类型困难推理的事件相关电位(ERP)初探
第六章 困难推理加工机制——虚拟任务竞争与评估模型
一、当前推理理论对推理困难和偏差的解释
二、目前推理理论对推理困难和偏差解释的不足之处
三、虚拟任务竞争与评估模型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本研究对教育教学的建议
四、本研究的不足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推理材料(部分)
附录二:不同类型困难推理眼动热图(部分)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类比推理中困难推理及其发展研究 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或一类)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该特定属性为结论的推理。它的逻辑形式可以表示为:对象A具有属性a、b、c、d;对象B具有属性a、b、c,所以对象B也具有属性d。基于逻辑定义,心理学家进而提出:类比推理是在理解成对事物间关系的相似性的基础上作出关于事物、事件或概念的结论的推理。由此可见,不论形式逻辑还是心理学,都强调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客观事物的相似性。相似性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普遍性,因此类比推理不仅用于同类事物之间,也可以用于不同类的或不同发展阶段的事物之间。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类比推理可以划分为经典类比推理和问题类比推理。经典类比推理是Piaget等人研究类比所采用的范型,即采用“A:B::C:? (D)”的形式,例如“大:小::长:?(短)”。心理测量学家曾运用这种经典类比问题来测量IQ,把它们作为推理能力发展的测验。问题类比推理的范型是:先提供一个问题解决的故事,然后再呈现一个相同关系结构的问题,让被试解决该问题。相对而言,问题类比推理是后期才发展起来的研究范型,它主要涉及的是关系结构。在认知水平和认知难度上,问题类比推理都明显高于经典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过程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类比推理理论。其中一种研究取向是探讨类比推理的过程,如Holyoak的多重限制理论和Markman的高水平知觉理论(Holyoak①;Markman@)。另一种取向则是研究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其代表性理论主要有Piaget的结构理论、Steinberg的成分理论和Gentner的结构映射理论(Piaget,Sternberg,Gentner)。

编辑推荐

《推理困难机制研究:一个发展与信息加工的视角》围绕困难推理的发展与加工的主题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概括出了该领域研究的总体趋势,指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推理困难机制研究:一个发展与信息加工的视角》遵循心理学论著规范写作,层次清楚,条理清晰;所采用的实验设计科学严谨,数据资料可靠,研究程序操作性强;推论和论证思路严密、科学准确。《推理困难机制研究:一个发展与信息加工的视角》反映出作者在本学科专业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反映出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推理困难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