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死亡和时间

出版时间:1997-11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法]勒维纳斯  页数:299  字数:176000  译者:余中先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勒维纳斯在与两位同代智者海德格尔、布洛赫以及传统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特别是康德有关死亡与时间的对话中,发展,深化了连接死亡与时间关系的思考:从死亡出发考虑时间,而不是在时间的网面上铭刻死亡。随后,他反用海德格尔的判断:如果哲学一开始就混淆了上帝与存在,那不是因为后者被遗忘,而首先是因为前者被遮蔽了,因此,思想的任务就是要把上帝从本体神学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作者简介

勒维纳斯(E.lev inas1905-1995):法国著名哲学家。

书籍目录

告读者死亡与时间  最初的疑问   1975年11月7日  对死亡,我们知道些什么?   1975年11月14日  他人之死与我之死   1975年11月21日  一个不得已的过渡:海德格尔   1975年11月28日  此在之分析   1975年12月5日  此在与死亡   1975年12月12日  死亡与此在的整体性   1975年12月19日  作为时间之起源的向死而生   1976年1月9日  死亡、忧虑与恐惧   1976年1月16日  从死亡出发所设想的时间   1976年1月23日  在海德格尔之内:柏格森   1976年1月30日  根本性的问题,在海德格尔对立面上的康德   1976年2月6日  康德之阅读(续)   1976年2月13日  如何设想虚无   1976年2月20日  黑格尔的回答:《逻辑学》   1976年2月27日  《逻辑学》的阅读(续)   1976年3月5日  从《逻辑学》到《现象学》   1976年3月12日  《现象学》的阅读(续)   1976年3月19日  死亡的轰动,从黑格尔到芬克   1976年4月9日  关于死亡的另一思想:从布洛赫出发   1976年4月23日  对布洛赫的阅读(续)   1976年4月30日  对布洛赫的阅读(续完)走向总结   1976年5月7日  从时间出发设想死亡   1976年5月14日  作为结论:依然提问   1976年5月21日上帝与本体论神学  从海德格尔开始   1975年11月7日  存在与意义   1975年11月14日  存在与世界   1975年11月21日  从伦理学出发想到上帝   1975年12月5日  同一个与另一个   1975年12月12日  主体—客体之相应关系   1975年12月19日  主观性的问题   1976年1月9日  康德和超验理想   1976年1月16日  作为言说的涵义   1976年1月23日  伦理学上的主观性   1976年1月30日  超验性,偶像崇拜与世俗化   1976年2月6日  堂吉诃德,中魔与饥饿   1976年2月13日  如同无序的主观性   1976年2月20日  自由与责任   1976年2月27日  作为本体论之出路的伦理关系   1976年3月5日  责任心的不寻常   1976年3月12日  言说的真诚性   1976年3月19日  无限之荣耀与见证   1976年4月9日  见证与伦理学   1976年4月23日  从意识到先知先觉   1976年4月30日  失眠之礼赞   1976年5月7日  经验之外:笛卡儿的无限之概念   1976年5月14日  一个“超群到不在场”的上帝   1976年5月21日后 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上帝·死亡和时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在海德格尔那里,
      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神学特征的主题是与某种时代的特征相辅而行的。
      时代,这并不意味着一段时间上的延展,而是对于存在物来说显示自身的某种方式。
      正是依照这“某种方式”,时间被分割,历史在流动。
      
      海德格尔看到了,存在于存在者之间的差别,而整个的西方思想就是对这一差别的遗忘。
      在,与在者的根本区别,是著名的本体论上的差别,它是“在”一词的动词音响和它的名词音响之间的一种根本性的差别。
      忘却是存在的一种时代。
      西方思想坚持只把存在作为“存在物之基础”来理解。
      于是这个“存在”的动词义被包含在了对诸在者的普遍基础,诸在者的创立中去了。
      于是有了一个最高的在者,一个创造者,一个上帝。
      于是关于存在的欧洲哲学变成了对上帝的知和领会,变成了一种神学。
      
      那么黑格尔把哲学当作了一种进步来读,而海德格尔却读出了一种后退。
      
      以本体论神学来代替对某种存在之思的领会,在经过一系列遗忘之后,达到了科学。
      科学是西方思想在追求上帝的途中的一个隐喻。
      科学的注意力在存在物上,它寻求加之于它们之上的一种强权。
      由此通向了技术。
      形而上学的终结,技术世界的危机,导致了上帝之死,但实际上这是本体论神学的一种延续。
      
      这里有一个新时代,以上帝之死和本体论神学的终结为标志。
      
      读到这里,终于知道了海德格尔在说些什么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