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话

出版时间:2007-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平原 凌云岚 编  页数:36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位列开门七件事之一,既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又在文人墨客笔下逸兴遄飞。本书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联手凌云岚博士合编,精选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题。内分四辑:辑一“茶雅 ”,闲情雅致,泛谈历史与文化;辑二“茶俗”,纵览江山,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辑三“茶话”,知茶论事,意在生活点滴体悟;辑四“茶事”,寻常人生,更多逸闻趣事。  对茶赋文,萧散冲淡之中,流露出几多人生况味;精致细微之下,蕴藏着如许文化精义。茶味醇厚,文辞隽永,两相激荡,读来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编者坚信“日用起居以及饮食男女中,蕴藏着大智慧、好文章”,进而断言,“卸下盔甲,抖落尘埃,清茶一壶,知己三两,于刹那间体会永恒,此乃生活的艺术,也是文章的真谛”。  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全书共分四辑:“茶雅”,泛谈历史与文化;“茶俗”,品味各地风俗人情;“茶话”,知茶论事;辑四“茶事”,生活点滴体悟,具体收录了:《关于苦茶》、《吃茶颂》、《茶诗四题》、《陆羽茶山寺》、《苏州的茶食店》、《茶坊哲学》、《泡茶馆》等文章。

书籍目录

小引辑一 茶雅关于苦茶《茶之书》序茶汤茗饮说茶中国人与茶外国人与茶品茶吃茶颂吃茶《金瓶梅》里的饮茶风俗茶诗四题茶禅闲话茶禅续语辑二 茶俗上海的茶楼茶馆喝茶陆羽茶山寺茶在英国茶馆中山公园的茶座洞庭碧螺春苏州的茶食店英茶小史茶坊哲学茶馆阿婆茶考泡茶馆喝茶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门前的茶馆大理茶忆香港茶事细说中国茶道潮州功夫茶水乡茶居西湖茶事辑三 茶话喝茶茶和交友《古今茶事》序戒茶喝茶吃茶文学论喝茶茶话俗客谈茶茶茶喝茶我和茶清风小引嗜茶者说茶话泡沫红茶我们吃下午茶去!辑四 茶事再论吃茶茶淘饭茶之幸运与厄运谈喝茶寻常茶话品茶说茶我和茶神台湾饮乌龙一杯一壶风庐茶事粗饮茶漫说茶文化龙井寺品茶坐茶馆孵茶馆

章节摘录

  关于苦茶 周作人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 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 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罢了。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 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 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 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其次有 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 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 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 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问 ,日本名日唐茶(Tocha),一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赵学敏《本 草拾遗》卷六云: “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 叶日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 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案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 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 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再查类书关于皋 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 “皋芦,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又《茶经》有类似的话 云: “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南 越志》则云: “茗苦涩,亦谓之过罗。”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芦云云本系 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 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仔细看 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枸朴树的就是,叶长二 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原来这可以泡茶吃 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 求泡别的茶吃了。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 子可以当茶?《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 “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 《五杂俎》卷十一云: “以荣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 茗不得者可以此代。”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 “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 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卷十《记孔林楷木》 条下云: “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干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孔林吾未 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 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 “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荑,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汪谢城此 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 大靠得住也。 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 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 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口渴 了要喝水,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对于茶有 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 喝么?这也未必然。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 话么?那也未必然。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诳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 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日《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彻 鱼模自古读歌麻 眼前一例君须记荼苦原来即苦茶 二十四年二月 (原载《益世报》,1935年3月13日) 《茶之书》序 周作人 方纪生君译冈仓氏所著《茶之书》为汉文,属写小序。余曾读《茶之书 》英文原本,嗣又得见村冈氏日本文译本,心颇欢喜,哩引之役亦所甚愿, 但是如何写法呢。关于人与书之解释,虽然是十分的想用心力,一定是挂一 漏万,不能讨好,唯有藏拙乃是上策,所以就搁下来了。近日得方君电信, 知稿已付印,又来催序文,觉得不能再推托了,只好设法来写,这回却改换 了方法,将那古旧的不切题法来应用,似乎可以希望对付过去。我把冈仓氏 的关系书类都收了起来,书几上只摆着一部陆羽的《茶经》,陆廷灿的《续 茶经》,以及刘源长的《茶史》。我将这些书本胡乱的翻了一阵之后,忽然 的似有所悟。这自然并不真是什么的悟,只是想到了一件事,茶事起于中国 ,有这么一部《茶经》,却是不曾发生茶道,正如虽有《瓶史》而不曾发生 花道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中国人不大热心于道,因为他缺少宗教情绪, 这恐怕是真的,但是因此对于道教与禅也就不容易有甚深了解了罢。这里我 想起中国平民的吃茶来。吃茶的地方普通有茶楼茶园等名称,此只是说村市 的茶店,盖茶楼等处大抵是苏杭式的吃茶点的所在,茶店则但有清茶可吃而 已。茹敦和《越言释》中店字条下云: 古所谓坫者,盖垒土为之,以代今人卓子之用。北方山桥野市,凡卖酒 浆不托者,大都不设卓子而有坫,因而酒曰酒店,饭曰饭店。即今京师自高 梁桥以至圆明园一带,盖犹见古俗,是店之为店,实因坫得名。 吾乡多树木,店头不设坫而用板桌长凳,但其素朴亦不相上下,茶具则 一盖碗,不必带托,中泡清茶,吃之历时颇长,日坐茶店,为平民悦乐之一 。士大夫摆架子不肯去,则在家泡茶而吃之,虽独乐之趣有殊,而非以疗渴 ,又与外国人蔗糖牛乳如吃点心然者异,殆亦意在赏其苦甘味外之味欤。红 茶加糖,可谓俗已。茶道有宗教气,超越矣,其源盖本出于禅僧。中国的吃 茶是凡人法,殆可称为儒家的,《茶经》云:“啜苦咽甘,茶也。”此语尽 之。中国昔有四民之目,实则只是一团,无甚分别,捂绅之间反多俗物,可 为实例。日本旧日阶级俨然,风雅所寄多在僧侣以及武士,此中同异正大有 考索之价值。中国人未尝不嗜饮茶,而茶道独发生于日本,窃意禅与武士之 为用盖甚大。西洋人读茶之书固多闻所未闻,在中国人则心知其意而未能行 ,犹读语录者看人坐禅,亦当觉得欣然有会。一口说东洋文化,其间正复多 歧,有全然一致者,亦有同而异,异而同者,关于茶事今得方君译此书,可 以知其同中有异之迹,至可忻感,若更进而考其意义特异者,于了解民族文 化上亦更有力,有如关于粢与酒之书,方君其亦有意于斯乎。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原载《立春以前》,太平书局1945年版)P3-9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人茶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