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出版时间:2009-0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赵一凡  页数:868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从卢卡奇到萨义德:西方文论讲稿续编》,是接续2007年三联版《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西方文论讲稿》所写,名为续编,或称下卷。说明一下: 首先,这两本书统称《西方文论讲稿》。只不过是前后两本,合成一套——这就好比上下咬合的齿轮,或左右勾连的套环。 从内容看,这两本《讲稿》的宗旨,是面对国内文科博士生与中青年教师,通讲20世纪西方人文学术变革,及其所催生的主要新学、新见、新方法。但凡热衷文史哲学、文艺批评,文化研究的师生,如有兴趣吸纳新学、比较中西,主动创新,皆可以本书为一套新版学术地图,或按图索骥,考察个案,做博士论文;或以此书为向导,爬山涉水,周游列国。从篇幅看,这两本《讲稿》各有30万字,厚薄均匀,等量齐观。作为20世纪西方新学的通讲教材,全书共分五编30讲,合计60万字。对于文科博士生,它不但编排有序,前后贯通,而且重点突出,方便检索。所以,一旦你拥有这两本《讲稿》,便可横跨百年,统揽全局。

内容概要

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惜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

赵一凡,1950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学时当过红卫兵,后下乡插队。1973年安徽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获文学硕士,同年公派留美,哈佛大学史学硕士、哲学博士,兼任哈佛中国同学会主席,1989年回国。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三编 西马英雄传        课前提示      第十八讲 卢卡奇:西马之起源  第十九讲 葛兰西:西马之战略  第二十讲 本雅明:西马之救赎  第二十一讲 阿多诺:西马之否定  第二十二讲 阿尔都塞:西马之重构  第二十三讲 西马在英国        第二十四讲 西马在美国    西方学术生态点评四  生于忧患 飞撤旅行第四编 后学面面观    课前提示            第二十五讲 福柯:知识考古学      第二十六讲 福柯:权力与主体  第二十七讲 哈贝马斯与交往理性  第二十八讲 布迪厄与象征资本  第二十九讲 萨义德:后殖民批评  第三十讲 詹姆逊:后现代再现 课后提示:钱锺书的通学方法附录 西方文论必读经典书目(续) 主要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三编 西马英雄传第十八讲 卢卡奇:西马之起源1965年,巴黎结构主义革命如火如荼。这一年,法共理论家阿尔都塞发表《保卫马克思》。此书以结构马克思主义为号召,公然挑战卢卡奇的革命主体论。以阿氏之见:马克思1845年后的革命思想,科学严谨、自成体系。而卢卡奇“只要一听到科学字眼,就大叫实证主义。所以我们在理论上有权、在政治上有义务,使用并保卫科学这一哲学范畴”。(阿尔都塞84,226)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非意识形态!历史乃一无主体过程!阿尔都塞登高大呼,新左派激动不已。此际,法国老左派领袖,那个倔强善辩的萨特在干啥?老爷子正埋头赶写《辩证理性批判》。这部巨著的导论《方法问题》,早于1960年发表。在其中,萨特秉承卢卡奇的人道精神,提倡其实践方法,并以大段热情文字,由衷赞美卢卡奇的贡献如下:“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潮汐一样吸引了我们、在清算了我们头脑中种种资产阶级范畴之后,它突然把我们丢弃了。”何以如此?原来是苏联人割裂理论与实践,将其“变成僵化知识”。更可悲的是:他们失去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总体把握。是卢卡奇,那个西马创始人,率先批判苏联教条:“二十年的实践,赋予他全部必要的权威,从而将那种假冒哲学,直呼为唯心主义。”

编辑推荐

《从卢卡奇到萨义德:西方文论讲稿续编》讲述了:20世纪是一个批评世纪,也是一个知识交叉、思想创新的世纪。从胡塞尔、索绪尔、卢卡奇开始,西方学人百年离乱,备受其苦。无论是现象学、阐释学,还是西马、后结构,每一路西方文论,都在说明变的道理,或提出应变方案。当下西方文论,早已突破文史哲学的传统范畴,造成一种天下学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这向中国学者提出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历史机遇。我们研究文论,就是要研究洋人的不通之苦、贯通之喜,以及各式转圜之法。现代中国的变通之学,始于1925年清华设立国学研究院。其代表者有陈寅恪、吴宓、钱锺书。陈先生说文言:“中体西用资循诱”,意思是以中国文化为本,吸纳外国新知。吴先生从哈佛大学白璧德处,带回了语言文化比较方法,所以他半文半白,提倡“择善而从,比较出新”。此法到了钱锺书手中,浓缩成一句白话,就是“打通”。钱锺书的“打通”包括三层: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人文各学科。“打通”二字概括清华治学原则,明确我国人文学术战略目标。钱锺书一生提倡觑巧通变、打通齐观。原因是他明白专业局限,更了解“唯变是通”的天理: “人文学科彼此系连,交互映发,不但跨越国界,衔接时代,而且贯穿不同学科。”他还告诫我们: “由于人类生命和智力的严酷局限,我们只能把专科学问分得愈来愈细。所以。成为某一门学问的专家,虽在主观上是得意之事,在客观上却是不得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西方文论讲稿续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7条)

 
 

  •   赵一凡老师在序言中强调该书“试以中国文科博士生为讲授对象。”但各章标题“后现代史话”、“现象学轶闻”、“后结构传奇”、“西马英雄传”、“后学面面观”云云,却绝不同于一般文论教材的刻板无趣。再一页页翻下来,又只觉是在读武打小说,但见各派学说你来我往,刀光剑影,一路打得热闹。而作者则在这亦庄亦谐的“戏说”之中,将西方现代文论各派的历史背景、生平事迹、学说渊源等和盘托出。不过,作者此番想帮助博士生读者们“减少困惑、增添乐趣”的苦心有时却不免”画蛇添足”。第三编“西马英雄传”开篇引起大段《西厢记》唱词,以暗指西马英雄们“头方命薄”的命运。虽不伦不类,倒还能接受。第二编“后结构传奇”中提到“拉康:主体与欲望的变奏”时,作者居然又现编了几句苏白:“奴家(即拉康)在伊身上,头一遭见着自家脸蛋。这段美好姻缘,原本以我为鉴。然而客官哪,你万万不可错判:伊是奴家甜心,我那不可或缺的一半。纵有如花容颜,青春无限,我活着的每一刻,只为博取伊的青睐。”这实在就莫名其妙,令人哭笑不得了。未必,当代中国文科博士们对于平淡乏味的学术著述已全然无法卒读,必得将插科打诨、趣闻轶事加插其中充做调料,方能哄着、喂着他们吃下一些“理论粮食”?未必,这就是所谓解读西方文论的中国视角?的确,该书所长即在于“将...文论文本的解读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联系”,或曰,将学说的理论性和史说的可读性巧妙结合。然而,读毕此书,除去走马观花之后的头晕目眩之外,对于西方文论本身的理解却未见有多少收获。作者花费了许多笔墨交代各派的历史背景、生平事迹、学说渊源,但对于学说本身的微言大义却仍仅停留于综合、归纳的阶段。尤其,作者试图将各家各派的大小理论统统囊括一书之中,结果反倒是为求论述的面面俱到、观点的四平八稳而失了分析的条理和挖掘的深度。相形之下,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 译)则更详略有当、简洁明了。对于各派学说的评析亦鞭辟入里,令人信服。如果说赵老师这里精心绘制的是一张错综复杂的西方文论“导引图”,虽并非无用,却仅限于那地面之上的“山岳态势,春秋景致”;而伊格尔顿提供的则是一幅西方文论“解剖图”,将这一有机体之内的筋骨构架,脉络交通一一展示出来,让人看明了它的病灶究竟为何。 阅读更多 ›
  •   此书正编与续编为一个整体,是作者几十年功力积淀之作,同时又经全国十几所高校的讲学实践检验、修改、补充与提高,质量上乘。此书既为西方文论、文学批评、文化批评、哲学与美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更是中西文论、文学批评等比较研究的经典之作。此书看似轻易,实则艰深,本身功力不够者只能看个热闹。
  •   喜欢很棒的书,教了我很多
  •   书是之前在图书馆看过就很喜欢的,内容语言不像一般的讲稿那么规矩枯燥。送货的速度很快~
  •   很好看,与一般的教材性质的文论史著作不同
  •   先卖的第一册,写得简明扼要,容易读懂。于是买了第二册,没有让我失望!
  •   设计得很悦眼,让人愿意捧起它来读。
  •   作者思路挺清楚的,不知道为什么在学界那么不受待见
  •   这本书很好,是指内容。但拿到的书比较旧。好在我不讲究太多。
  •   老师也推荐过几次,一直想看,比较厚,要努力看了~~
  •   研究西方文论很好的拓展本。
  •   质量很好,包装很用心。
  •   书的内容很充实,要认真看下去~
  •   很值得购买和阅读,风格简洁,幽默。
  •      读上此书完全是被封底钱钟书的“打通”二字吸引,20世纪西学变幻风起云涌,西马、结构、后结构、现象学、阐释学等各种主义、流派造就的”学术时尚”乱花迷眼,文史哲、社会学等学科交叉互渗,固守专业一隅常显局促狭隘,此更显”打通“与”不隔'之必要,而本书也正以此为治学之方法与根本追求,从”方法论“看,这是本书令我欣赏之处。老辈学人的告诫”成为某一门学问的专家,虽在主观上是得意之事,在客观上却是不得已“,我辈应时刻引为自我鞭策。
       如序言中澄清的那样,此处的“文论”,绝非传统文学理论,而是彰显20世纪时代精神,即批判意识的“critical theories".,杂糅哲学、文学、社会学等,很难具体归入某一学科。
       作为一本导图式的评介性书目,体量还是很大的,但似乎是出于归类的需要,作者有淡化个体思想差异和把人物标签化的倾向。这在后学面面观中是尤为突出的,后现代思想本身以”反本质“、”去中心“、注重差异和平等为精神气质,甚至有论者说”有多少后现代主义者就有多少种后现代主义“,所以是很难归类和定义的,将福柯这位“野狐禅”式的思想大师简单归为后学”代言人“之列似乎有欠妥当,尽管其思想有着鲜明的批判现代性色彩;另,哈贝马斯曾指出”现代性是一场远未完成的设计“,故而将其放入”后“学之类,恐怕哈氏自己也不会同意。
       毕竟本书不是对某一位学者的专门介绍,受课时和篇幅所限,对人物的介绍难免粗疏和有失系统,引证似乎也过于驳杂和碎片化,但对于人物思想概貌和源流发展变化的把握还是很准确的。(如讲福柯的两讲里,对其五部重要著作中关键词的提点和文脉的梳理,能够帮读者理清一定的线索并把握思想关键。)
       系因本书虽以西学介绍为本,却极人物品评之能事,其中不乏作者主观先入之见,故”小白们“若以此为入门之书,恐难形成客观深刻之印象,而对于有一定基础或读过些许原著的人,却可于其品评之中得“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之默契。
       最后,余窃以为,诸君不妨在读过一些人物的代表性文本,建立起码的了解而又对自己的“解读”心存疑问,亦或欲做深入研究时,将本书作为一本可以对照并与之对话的”检读“性作品来对待。
      
      
      
  •     几天时间读完这套讲稿,部分内容之前也有所涉及,所以读起来倒是不困难,当然融会贯通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是一本以介绍为主旨的书,作者所做大多为概括总结的活计,下一步就是找时间去读原著了。
      
      作为一部导游图,本书基本算是完成任务,这里不多说成就,只聊几点缺憾或者说可讨论的地方。
      
      1.江湖黑话,画蛇添足。作者那套“小某”“老某”之类的指代以及武侠小说用语实在多余,个别难点之处拿来作类比自然没有问题,但在本讲稿中却泛滥成灾,明显是为了适应本讲稿的江湖恩仇录风格而强加上去的,这种讨小孩子欢心的伎俩实属画蛇添足,毕竟序言中已写到这是面向博士生的讲稿。
      
      2.倾向明显,缺乏中立。作者对马克思推崇有加,但有时候明显过分了,比如对除马克思之外的学者是这类称呼“老海”(海德格尔)、“小马”(马尔库塞),而马克思则独享“马翁”的名号;作者对其他学者的言论经常冠以“疯话”、“狂言”、“诡辩”一类名头,到了马克思,就变成了“英明的预见”一类奉承话,如此滥用词汇,不免使本书在客观性上大打折扣;在下卷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我甚至读出了中学政治课本的味道,那种唯马独尊的口气,着实令人不快。作者似乎忘了自己所做是一份导游图,如果导游图缺乏中立,对各个景点都附上有倾向性的评论,那就不是导游图,而是一份广告。
      
      3.强引国学,牵强附会。不可否认一些类比确实有道理,但作者的问题仍是缺乏节制。中西哲学有共通之处,那是因为人类的本质有着共通之处,然而这几千年的政治文化差异,不是强行归纳文本可以弥合得了的,硬拿来进行类比不免让人心生困惑,尤其是在一本西学入门书中。至于作者经常用老庄之语做总结,以钱钟书所言来点评,在本书中更是俯身皆是了。
      
      
  •     1.赵先生对西方现代学术史的梳理真是有阔大气象,不论是对西方学术内在流变的爬梳,还是打通中外文史哲层面,毕竟在哈佛待了9年之久。不好说他已是大师,但或许值得假以时日。
      2.赵先生文风独特,文白兼采,风趣幽默。
      3.但此书依然太难,花了两个月才勉强完成,太损生命点数了——这是一本适合博士生的书
      4.本书体例出众,便于检索,抽时间要弄出一份详细的目录表。
  •     有《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在前作了质量保障,买这本书就毫不犹豫了。
      我承认赵一凡比起他老友北岛,学究气确实浓重了不少,但是人家的学究气很朴实很民间,不像如今的大多数学者、译者,不是把论文、译文矫饰成天书,就是动不动给文字扣上“后现代”,“亚文化”的流行帽子。
      虽然序言里说,本书主要是针对文科博士生和中青年教师的,但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加上边页详细的注释,已经为初级读者扫除了不少的阅读障碍。
      在我看来,全书最显著的优点有二:一是它与上卷的风格相承袭,不仅介绍理论,也将人物生平穿插其中,从而为文化弄潮儿们打造出一篇篇精悍的微型传记;二是讲稿涉及领域极为宽广,初看书名,好像只是讲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实里面包孕了多种学科大类的观点,比如讲解卢卡奇时提到了齐美尔,说明合法性危机时引出了涂尔干和帕森斯,讲着哲学史,却顺道把社会学,文学理论推出的人,非赵一凡莫属。
      如果一定要说不足,就是限于篇幅,有些方面阐释得过于简单粗暴:比如对于哈贝马斯,仅仅侧重对其交往行为理论的介绍,而忽视了其相对早期的观点(民族国家的起源,标志等等),又比如在阐释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的观点时,赵老不仅没有进一步说明“零星社会工程”的方法论,而且片面将波普尔定性为反马主义者,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就这一点来说,个人自认为未名讲坛书系比三联讲坛书系的理论纵切面更深(大家可以对照《曹卫东讲哈贝马斯》和《赵敦华讲波普尔》来看)。
      当然,作为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赵一凡长期从事的是总体研究而非个案解读,所以评价这本书,还是应该看其是否体系完备,一气呵成。既然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也不能强求它把一切细节都说得明白晓畅。换句话说,如果单单只想研究一个学术名人,这本讲稿就不是你的首选了,比如你要研究福柯,就去请教莫伟明,想知道萨义德,还得读读单德兴。总之,别与你的目的南辕北辙了。
      
      
  •   啊啊啊,今天读完了,同感啊!每次读到正常介绍时还罢了。。。读到牵强附会国学小马什么的时候就毛骨悚然。。这作者跟我居然还是老乡= =、
  •   他前不久才在外文学院做过讲座,你居然没来瞻仰大师,,可惜喽~~~
  •   此赵一凡非彼赵一凡,北岛文中的赵一凡,身前残疾,且早已谢世。故老友二字有欠考虑
  •   啊!是的,经求证确实不是同一人,我太草率了。谢谢R同学的指点!
  •   喜欢口语化的叙述方式。生动有趣,楼主说得很对。倾向于整体。
  •   “总体研究”是遁词
    明显赵一凡熟谙春秋笔法,喜欢筛选历史,自我感动,随性评点
    一旦去掉那些风趣幽默的修辞,这两本书的底部便充斥着个人偏见
    当激情的诗性取代了冷静书写,挤占了思考的空间,他的所谓“哲学”就难免有滑向宣传文案危险
    尤其卷二,反在平添我对西马的厌恶
    赵氏过分执着立场,这样的“鸟瞰图”是不合格的,建议批判性阅读
    3星
  •   活泼的语言为枯燥的阅读添了一些动力,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读起来还是辛苦。
  •   在你的“已读”里边挖掘到不少好书,thanks a million
  •   之前赵一凡来学校做讲座,讲的是胡塞尔到德里达,后来才知道大致内容都在这本书上,很多晦涩的概念用金庸的情节来解释的确易懂、诙谐,不过其中的确带有较明显的个人偏见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