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鸡产业经济研究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中国农业  作者:朱信凯  页数:245  

内容概要

  《中国肉鸡产业经济研究》是《中国肉鸡产业经济研究》课题的核心成果,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也是国内第一本肉鸡产业专项研究的经济学学术著作。课题由山东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朱信凯副教授、山东民和牧业的张东明先生担任课题组组长,华中农业大学张俊飚教授、南华大学陈国民院长担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海洋大学的颜廷武博士担任课题组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南华大学强强结合的学术资源优势加上山东民和牧业的支持和保障,注定了这是一个校企合作联合课题攻关的典范。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导言一、肉鸡:一个生机勃发的朝阳产业二、代际种鸡与鸡肉产业三、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第二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概述一、中国畜牧产业的发展历程二、中国肉鸡产业的发展历程三、鸡肉产品的消费误区与理性回归四、中国肉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五、障碍判断第三章 肉鸡产业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一、世界肉鸡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二、主要国家肉鸡产业发展模式三、比较与借鉴第四章 中国肉鸡产业竞争力分析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简述二、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三、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第五章 政府、企业与中国肉鸡产业化一、政府、企业与中国肉鸡产业化:基于博弈理论的分析二、政策取向、政府行为与中国肉鸡产业化发展三、市场定位、企业组织与中国肉鸡产业化发展第六章 肉鸡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实践经验与理论价值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二、肉鸡产业化经营模式比较三、基于组织制度的案例分析:以山东民和牧业为例第七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战略一、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二、中国肉鸡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三、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的政府扶持四、中国肉鸡产业“走出去”战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盟肉鸡产业发展迅速,生产量已由1995年的616.7 万吨增至2006年的784.5 万吨,增幅达27%。欧盟的肉鸡贸易量增长显著,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第三大肉鸡出口国和仅次于俄罗斯、日本的第三大肉鸡进口国。欧盟在扩大肉鸡生产和出口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同时也有欧盟国家农业组织所起的作用。  (1)各具特色的农业协会和合作社,在肉鸡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改善农民的实际收入状况,欧盟通过各种农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中小农户(中小农场)同现代化的大型工商企业相结合,组建农工商联合体,在农业技术、经营管理上帮扶农户扩大农业生产。  在肉鸡产业方面,欧盟国家具有社会经济特征的农业协会和合作社主要有合作社、农业加工社团、农业生产者组织等。这些组织构成了欧盟国家肉鸡养殖业与食品加工业的基石,在肉鸡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班牙,农业合作社组织遍布于农业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领域。根据西班牙农业合作社联盟的统计,2000年,有3902个农业合作社,共983000名农场主和畜禽饲养者参加了农业合作社组织,农业合作社组织的总产出占全国农业最终产品的42%。合作社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扩大经营规模,减少中间环节,增强竞争能力;在融资方面互助合  (2)政策扶持在肉鸡产业规模扩大的进程中,欧盟各国政府的扶持作用非常重要,其中对肉鸡产业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在欧盟的农业扶持政策框架内进行的。这些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首先是提供优惠贷款,从信贷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日益成为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农业投入的增加使农业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德国,政府对农贷方面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减息措施实现的。其次是实行价格补贴,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保护。价格补贴主要有两种形式,最普遍的形式是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框架下实施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当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农民可以以“保证价格”向政府出卖自己的农产品。政府有关机构把收进来的农产品存人国家仓库,在农产品歉收时再投入市场。价格补贴的另一种形式是对农民购买的生产资料给予补贴。  欧盟成员国补贴制度是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框架下运行的。1992和2000年,共同农业政策经过两次大幅度改革之后,欧盟各成员国对农业的主要补贴形式不再与产量挂钩,改为依据不同作物的面积补贴和对牲畜的头数补贴,其绿箱政策的属性越来越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肉鸡产业经济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