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周成明,弓晓杰 著  页数:681  字数:555000  

前言

  周成明博士历时20年的巨著《甘草》即将付梓,作为共事多年的朋友,更是作为一个专业从事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甚感欣慰,因此,欣然应约为此书作序。  我与周成明曾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辖下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中心”)共事近5年,1988年我们各自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一起进入刚成立不久的“中心”,从事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研究。尽管他的专业是中药栽培,而我的专业是植物化学,但我们那时朝夕相处,出入均同室(单身宿舍、研究室),两人遂成为挚友直到现在。周成明是属于那类有别于传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属于“珍稀”的科学家型企业家。一到“中心”工作,我们都对中草药的规模种植和产业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包括科研体系的限制和资金的短缺)开始了实践,这作为科学家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内容概要

本书将2008年以前国内外研究开发利用甘草的成果作了一个总结,是甘草研究开发的一个集大成。本书对甘草的文化、种类、分布、区划、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优良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甘草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利用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根据笔者研究种植甘草17年的经验,精选了约1000幅图片,详细描述了各主产区甘草栽培规程及注意事项,以便各主产区种植户在种植甘草时参考使用。这部分是笔者投资数百万元采集到的图片,是本书最珍贵的部分,望种植户灵活运用。此外,本书还编辑了国内外中药材市场资料,内容完整详实,有利于种植户及时了解我国传统道地药材市场情况,便于加工销售甘草。

作者简介

  周成明,男,196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1978年毕业于茶陵一中,1981-1985年在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学习药用植物栽培,获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8-1995年在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从事中草药及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2004年获博士学位。
  1995年,周成明博士自筹资金在北京市大兴区生物医药开发区创建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任法人。17年来,在全国建立连锁乌拉尔甘草基地500余个,种植面积达20万亩,培训基层中草药种植员3000余名,每年为国家生产数千吨甘草。从2001年开始在甘肃民勤、新疆等地开展乌拉尔甘草优良品系选育研究,发现乌拉尔甘草优良新品系“民勤一号”、“阿勒泰一号”,该品系栽培三年,亩产鲜根可达2.500千克,甘草酸含量达3%以上。此外,周成明博士还不间断地从中国民间中草药中挖掘具有抗癌作用的天然药物,与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终于从一种中草药中发现了一个具有全新抗癌机制的天然药物NSC-736517,经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药理实验,该药物的抗癌效果是紫杉醇Taxol的6倍,可以灭杀60种人体癌细胞,对肾癌、乳腺癌、肺癌有特效,该药物如开发成功,将给全世界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周成明博士特别重视学术研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多次出访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草药论文50余篇,出版中草药专著6本,是国内知名中草药专家。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甘草概论 第一节 甘草的历史文化记载  一、国外历史文献对甘草的记载  二、国内历史文献对甘草的记载 第二节 甘草属植物的分类、分布及区划  一、甘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  二、甘草属植物的种类  三、甘草属植物的分布  四、国际上甘草属植物的区划  五、中国野生甘草属植物区划 第三节 甘草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一、乌拉尔甘草  二、胀果甘草  三、光果甘草 第四节 甘草属植物的生态学特性  一、影响甘草生长的生态因子  二、群落生态学研究 第五节 甘草的生长发育特性  一、甘草的物候期  二、甘草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  三、甘草地下部分生长发育特性 第六节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测定  一、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研究现状  二、甘草主要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三、甘草化学成分的测定方法 第七节 甘草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一、药用方面的研究  二、食用及日用化工方面的研究 第八节 野生甘草的采挖现状与保护  一、野生甘草的采挖现状  二、野生甘草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二章 乌拉尔甘草优良品系选育研究 第一节 甘草属植物种质资源  一、甘草属植物种类  二、不同种甘草比较研究 第二节 甘草属植物繁殖方式  一、无性繁殖  二、有性繁殖 第三节 甘草育种研究  一、影响栽培甘草品质的重要因子  二、甘草育种的目标  三、甘草育种研究进展 第四节 乌拉尔甘草优良品系选育研究  一、四种乌拉尔甘草栽培新品系的遗传基础研究  二、甘草属几种不同植物的遗传基础研究 第五节 乌拉尔甘草进化到光果甘草的推论第三章 乌拉尔甘草野生变家种和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以前甘草栽培研究推广概况  一、国内外甘草栽培研究概况  二、“七五”、“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对甘草资源开发与研究 第二节 乌拉尔甘草小面积栽培试验结果  一、甘草种子硬实的处理技术  二、人工种植甘草的选地和整地  三、甘草的人工播种技术及保苗技术  四、甘草的育苗移栽技术  五、田间管理对人工种植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六、人工种植甘草田的杂草防除  七、甘草机械化播种采收技术 第三节 乌拉尔甘草大面积栽培技术规程  一、乌拉尔甘草大面积种植基地选择评估  二、乌拉尔甘草大面积栽培技术规程 第四节 乌拉尔甘草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地整地  二、播种技术  三、田间管理程序 第五节 中药材乌拉尔甘草栽培技术质量标准 第六节 家种及野生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比较 第七节 家种乌拉尔甘草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一、内蒙古杭锦旗15000亩推广项目  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沿黄河24000亩推广项目  三、宁夏地区人工种植甘草经济效益分析  四、大型家种乌拉尔甘草基地情况简介  五、北京时珍中草药技术有限公司20万亩连锁乌拉尔甘草基地效益情况汇总 第八节 主产区乌拉尔甘草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一、东北地区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二、华北地区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三、坝上地区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四、内蒙古中西部、宁夏、甘肃东南部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五、甘肃河西走廊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六、新疆北疆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七、新疆南疆栽培模式注意事项 第九节 甘草初加工技术  一、乌拉尔甘草出口斜片加工技术  二、乌拉尔甘草圆片加工技术第四章 栽培甘草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第一节 甘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甘草锈病  二、甘草白粉病  三、甘草点斑病  四、甘草褐斑病  五、甘草根腐病 第三节 主要虫害与防治  一、宁夏胭珠蚧  二、蚜虫  三、甘草跳甲  四、甘草萤叶甲  五、叶蝉  六、短毛草象  七、盲蝽  八、甘草豆象  九、甘草透翅蛾  十、地下害虫 第四节 甘草害虫的主要天敌  一、草蛉  二、猎蝽  ……第五章 中国药用甘草商品质量标准第六章 乌拉尔甘草规范化栽培技术与加工全过程黑白图附录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来传统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 中药材“GAP”认证和产业的思考与建议附录三 国内外中药材市场和北方地区传统中药材种植现状

章节摘录

  2.西草分布区主要包括内蒙古中西部(呼和浩特以西),甘肃全境,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境,新疆全境,陕西、山西、青海、西藏等地。主产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杭锦旗、鄂托克前旗,巴彦淖尔盟的磴口县。“西草”分布面积大,蕴藏量多,不但供内销,而且外销创汇。由于缺乏科学的利用和管理,采挖量负荷大,野生资源急剧减少,20世纪70年代几乎近于枯竭。80年代初开始大面积人工管护,并和草原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和推广人工种植,资源得以较快恢复。  由于西草生境的气候土壤类别不同,其产出的商品草质量有明显差异,因而西草又被区分为“梁地草”、“沙地草”、“滩地草”等类别。  一是“梁地草”。梁地草皮呈棕黄色至暗棕色,体形和表面状况与沙地草相似,口面平坦少外翻,质地致密沉实,放入水中可没于水面之下,粉性不及沙地草大,甜味纯正浓厚、不带苦味。梁地草根茎不发达,数量少,支株少,延伸范围小,主根发达,但不均匀,一般呈上粗下细形状,根头距地面20~30厘米。商品草以主根为主。以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白音乌素、西北沟、六队壕、红酿菜壕生长的甘草为代表,其品质优良,国内、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甘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十分详细,方便对照操作。遗憾的是缺少有关机械化栽培、收获技术方面的资料。
  •   图书质量不错,就是内容不够全面.权威性有质疑..好多内容都只是猜测和臆断.嗯,总体来说不错.
  •   快递不给力,书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