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建设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作者:宋洪远  页数:279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和我国实践推进新农村建设等理论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分别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公共服务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通过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通过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等相关问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乡村治理和村民自治制度等改革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乡村建设到新农村建设: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一、旧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危机与乡村建设
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路线和建设实践
三、全球的现代化进程与农村发展
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一、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与要求
二、“十一五”以来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四、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三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国外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二、我国台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
三、新农村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国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案例
 一、2005年时的大皇后村
 二、新农村建设历程
 三、主要建设成就
 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
 附录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大皇后村规划
第五章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二、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政策措施
第六章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改革以来的农民收人增长态势分析
三、农民收人增长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途径和主要措施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问题研究
一、引言
二、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属性与其供给体制的关系
三、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现状的基本判断
四、农村基础设施最优供给体制选择
第八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研究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
 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三、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的若干问题
第九章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问题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地方实践与经验
 三、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与对策
第十章 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问题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
 三、我国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四、对新形势下提高农民素质的认识和探讨
 五、提高农民素质的政策建议
 附录发达国家提高农民素质的做法和经验
第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一、财政支农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演变历程
三、财政支农政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四、财政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
五、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六、未来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第十二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问题研究
一、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与实践
二、改革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影响
三、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第十三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土地制度问题研究
一、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
三、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四、小结
第十四章  乡村治理中的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研究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三、乡村考核机制分析
四、总体判断和基本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不矛盾,规模经营也可以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我国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5公顷,不仅低于欧美一些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低于日韩等农业资源短缺的国家。在这一格局下,家庭承包经营虽然可以解决土地的产出效率问题,但却无法解决农户的规模收益问题。进入新阶段以来,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整体素质趋于下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农业增长的客观要求。因此,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如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下一步土地制度创新的重点。如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需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坚持流转以不改变农地用途为前提,严格控制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也不能以农地资源的流失为代价;二是必须明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有条件,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农业经营方式;三是必须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是否流转以及如何流转必须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由农民自主选择;四是明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立足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发展水平,选择规模经营的途径、步骤和方法;五是必须坚持流转要以尊重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核心,土地流转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经营收益,更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第四,土地资本化。在多数地区,农户承包的土地还只是一种资源,虽然国家提出鼓励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使用权,但土地的资本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土地的资本化离不开农地产权制度、农地金融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安排,需要大胆探索。2009年初,浙江省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允许农户直接以承包地的经营权作价出资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并按股分红,让土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的目标,同时土地由“分”到“合”,以统一布局、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带动了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培育了一批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了农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利用,形成了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流转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长远看,我国农民土地的资本化不止作价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这一种形式,将来的农地金融制度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探索以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为抵押,通过发行土地证券筹集资金,即通过土地证券化把非流动性土地财富变成可流动性债券以融通资金,同时农地资源的稀缺性、增殖性和土地证券的高流动性,加之土地证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土地证券在证券市场上具有硬通货的特性(罗剑朝等,2005)。从促进土地证券化的角度出发,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强化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是十分必要的。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新农村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