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编  页数:228  

前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推动的工业现代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教育要在克服传统的学科导向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探索能力导向高职课程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职业竞争力为导向,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  在这种新的改革目标和方向的指引下,在《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CVC 2007)的基础上,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中国铁道出版社再度联手,邀请了有关的知名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教师参加,吸取了CVC 2007的成功经验,并紧密结合新的改革步伐和思想,推出CVC 2010。新版本贯彻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步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方法,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CVC 2010主要着力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新形势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吸取各种课程设计方法之所长,以实践-理论-体化课程为主导,以工学结合为途径,建构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开发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应该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要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竞争力为导向,以“职业分析”为课程设计的起点,明确专业的职业要求,构建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3)新形势下高职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开发原则。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是使高职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作为信息社会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信息素养;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要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应该使学生初步具备在信息社会环境中生活、工作与持续发展的能力。

内容概要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并应广大一线教师的迫切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与中国铁道出版社再度联手,在《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07》(CVC 2007)的基础上,推出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CVC 2010)。  新版本邀请了有关的知名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教师以及行业企业专家参加,在CVC 2007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开发方法和计算机教育的课程方案,为高职院校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第1章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历程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1.1.1 办学规模扩大1.1.2 基本能力提升1.1.3 内涵建设加强1.1.4 教学质量提高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1.2.1 加强实践教学的第——次课程改革1.2.2 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第二次改革1.2.3 以职业竞争力培养为导向的第三次改革1.2.4 高等职业教育三次课程改革的回顾与总结1.3 高职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4 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1.5 课程开发方法创新1.5.1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1.5.2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1.6 本书结构说明及基本概念界定1.6.1 本书结构1.6.2 基本概念界定第2章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2.1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业现状2.2 我国计算机类教育与培训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2.3 计算机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分析2.3.1 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人才需求分析2.3.2 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分析2.4 计算机类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2.5 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第3章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3.1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要求3.2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3.3 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步骤3.3.1 课程开发的原则3.3.2 课程体系框架3.3.3 课程开发的步骤第二部分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第4章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4.1 职业岗位分析指导思想及其工作流程4.1.1 职业岗位分析指导思想4.1.2 职业岗位分析工作流程4.2 职业岗位分析方法及其作业规范4.2.1 职业岗位划分及其作业规范4.2.2 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分析及其作业规范4.2.3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及其作业规范4.2.4 职业岗位工作人员要求分析及其作业规范4.3 确定专业名称及专业培养目标4.3.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因素分析4.3.2 确定专业名称4.3.3 专业培养目标描述4.4 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指导思想及其工作流程4.4.1 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指导思想4.4.2 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4.5 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及其作业规范4.5.1 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素质、技能、知识和评价标准要求的分析4.5.2 职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素质、技能和知识要求的分类汇总4.5.3 学期项目主导课程整合的课程体系开发方法及作业规范4.6 专业课程体系链路4.6.1 专业课程体系链路概念4.6.2 专业课程体系链路描述4.7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4.8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4.8.1 实训基地4.8.2 师资队伍4.9 典型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第5章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学期项目主导的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1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1.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1.2 专业课程体系5.1.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5.1.4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5.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2.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2.2 专业课程体系5.2.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5.2.4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5.3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3.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3.2 专业课程体系5.3.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5.3.4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5.4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4.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4.2 专业课程体系5.4.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5.4.4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5.5 “软件技术”(欧美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参考方案5.5.1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5.5.2 专业课程体系5.5.3 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5.5.4 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条件第三部分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第6章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方法6.1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架6.1.1 搭建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构架6.1.2 课程体系构架16.1.3 课程体系构架26.2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流程6.2.1 课程体系构架1开发流程6.2.2 课程体系构架2开发流程6.3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规范6.3.1 以高技能为主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规范”6.3.2 技术为主专业开发规范6.4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规范6.4.1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流程6.4.2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第7章 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体系参考方案7.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7.1.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7.1.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技术7.1.3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和支撑平台课程学习链路7.1.4 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图7.1.5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和支撑平台主干课程7.1.6 编制学习领域课程和支撑平台课程教学计划7.1.7 制订专业教学计划7.1.8 开发“公文流转系统实现”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7.2 “软件技术”专业7.2.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7.2.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7.2.3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要求7.2.4 开发“数据库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7.2.5 编制学习领域课程和支撑平台课程教学计划7.2.6 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图7.2.7 制订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7.3 “电子商务”专业7.3.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7.3.2 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等级7.3.3 设计学习领域课程和支撑平台主干课程7.3.4 确定课程体系结构图7.3.5 制订专业教学计划7.3.6 开发“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大纲第四部分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参考方案第8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参考方案8.1 指导思想8.2 课程目标设计8.2.1 课程目标8.2.2 基本能力与任务8.3 课程内容8.4 教学实施建议8.5 考核方式第9章 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参考方案9.1 “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课程方案9.1.1 指导思想9.1.2 课程目标设计9.1.3 课程内容9.1.4 教学实施建议9.1.5 考核方式9.2 “数据处理与应用(基于MS Excel)”课程方案9.2.1 指导思想9.2.2 课程目标设计9.2.3 课程内容9.2.4 教学方法建议9.2.5 考核方式9.3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方案9.3.1 指导思想9.3.2 课程目标设计9.3.3 课程内容9.3.4 教学实施建议9.3.5 考核方式9.4 “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方案9.4.1 指导思想9.4.2 课程目标设计9.4.3 课程内容9.4.4 教学实施建议9.4.5 考核方式9.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方案9.5.1 指导思想9.5.2 课程目标设计9.5.3 课程内容9.5.4 教学实施建议9.5.5 考核方式第五部分 计算机教育教材建设第10章 高职计算机教育教材建设10.1 关于教材建设的理念更新10.2 职业竞争力导向课程模式中的三类课程的教材建设10.2.1 课程的类型10.2.2 三类课程教材的特征10.3 教材开发的要求与队伍建设10.3.1 教材开发的要求10.3.2 教材开发的队伍建设10.4 教材开发的模式10.4.1 校企合作10.4.2 区域合作10.4.3 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协调

章节摘录

  2.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明显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很多职业岗位都需要从业者具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技术技能,还应该让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完成本岗位工作的能力。而这部分要求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3.高等教育的属性体现不足  目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一些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有与中等职业教育趋同的倾向。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种倾向更明显。课程内容全部由案例构成,学生的学习只是掌握这些案例的操作。但对相关技术的体系或整个软件没有整体的了解和掌握,对一些概念和常识更缺乏了解。这些将阻碍学生的持续发展。  4.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相当一批院校将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课程作为公共课程。这种安排的优点是集中一批教师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利于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计算机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师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但在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各行业、专业工作的情况下,这些教师若不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内容和教学方法,仍停留在讲授基本操作的层面,难以胜任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工作。  5.学生基础有很大差异  国家实施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案,教育部已经制订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和教学大纲。但是由于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城市与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经济发达地区,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很高,许多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计算机。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计算机的普及程度比较低,计算机教育也相对落后,有些学生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些差异给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许多学校因此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定位于零起点的操作课程。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使用职业分析的方法对高职各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从各专业的教学和工作需求出发,提出对计算机技术及知识的要求,确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建立适合各自专业需求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非计算机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需求特点如下:  ①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不仅是一种工具,而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从业者所置身其中且不得不面对的工作、生活和发展的环境,是完成本职工作、提升职业素养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