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信时代

出版时间:2010-5  出版社:童晓渝、吴钢、 张云勇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05出版)  作者:童晓渝,吴钢,张云勇 著  页数:268  
Tag标签:无  

前言

“电信”在中国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名词,一提起“电信”,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业务遍布全国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和华为、中兴等为国人争气的跨国企业。人们在谈论本土的信息产业时,感到欣慰的也是通信产业基本与国际同步。我国的电话(特别是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一,市场规模巨大。“电信”在中国也是一个具有浓厚行业色彩的名词。国际电联给“电信(telecommunication)”下的定义是:“使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或其他电磁系统的通信”。即电信就是通信,对通信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做任何限制,也没有行业的含义。我国习惯上将“电信”认为是原邮电部管辖的行业。当互联网在全世界蓬勃发展时,我国给互联网定义为“电信增值业务”;当视频等流媒体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时,我国人为地设置了电信和电视广播“井水不犯河水”的禁令。由于政策的约束,长期以来,我国电信运营商的思维在较大程度上被局限在传统电信的范围内。电信业的发展有赖于从业人员的思想解放,特别是科技和管理人员对未来网络发展的高瞻远瞩。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电信界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对整个信息产业(电信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产业生态变革和商业模式转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童晓渝和他的两位同事吴钢、张云勇所著的这本《后电信时代》就是这种远见卓识的代表之一。

内容概要

  《后电信时代:产业生态变革与商业模式转型》是结合目前的商业模式与技术演进而全面系统研究此类热点问题的专著,从产业生态变革期相关行业发展态势到变革中成功企业的分析,从探讨电信运营商应对产业生态系统变革的思路到未来转型、变革涉及的关键技术领域等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后电信时代:产业生态变革与商业模式转型》融通俗性、完整性、实用性、丰富性于一体,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脉络、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后电信时代:产业生态变革与商业模式转型》既可作为研究生和本科高年级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IT、电信运营管理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童晓渝,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95年加入中国联通公司,曾任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和集团总部增值业务部总经理.计划部总经理等职。现任中国联通集团研究院院长,对信息与通信技术、业务运营和经营管理有着深厚的实践与研究。曾参与多项重大项目,并获多项科技进步奖、管理创新奖和发明专利。率先研究和部署基于软交换架构的“新纪网”,所研究、推广的“天府农业信息网”项目获得联合国信息峰会大奖,编著有《软交换技术与实现》、《第五媒体原理》、《信息化与农村发展》、《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平台》、《3G终端软件技术与开发》等图书。吴钢,管理学硕士,中国联通研究院战略与市场研究部副经理。2002年加入中国联通,关注通信市场、互联网、金融等研究领域,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著图书两部。张云勇,博士后,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高级会员。现任中国联通研究院研发部副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下一代网络、3G核心网、WiMAX和无线互联网。曾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总装备部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863I页目、973I页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编著图书多部。

书籍目录

第1章 互联网进化之旅及其对“后电信时代”的影响1.1 互联网为“后电信时代”创造了全新的产业形态1.1.1 互联网开创了“后电信时代”的新型商业精神1.1.2 “后电信时代”步入应用服务新时代1.2 互联网的演进及“后电信时代”服务模式的转变1.2.1 互联网第一次进化——以搜索为代表的“内容中心化”1.2.2 互联网第二次进化——“去内容中心化”与“个人中心化”重构1.2.3 “后电信时代”服务模式从“大众入口”到“个人入口”1.3 移动互联网——“后电信时代”的催化剂1.3.1 移动互联网成为新技术周期1.3.2 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的重要变化第2章 “泛媒体”产业生态2.1 “泛媒体时代”的媒体新规则2.1.1 媒介数量激增,出现渗透性竞争态势2.1.2 信息传播由“去中心化”向“再中心化”转型2.1.3 “把关人”边界模糊,个性化、互动性传播成为主流2.1.4 数字终端向多功能、可寻址媒体转型2.1.5 数字技术互联互通,富媒体传播趋于主流2.1.6 垂直搜索建立“意向数据库”2.2 “泛媒体”平台价值及产业生态结构2.2.1 “泛媒体”产业的平台价值2.2.2 “泛媒体”产业生态系统2.2.3 “泛媒体”产业生态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3 我国“泛媒体”产业转型现状2.3.1 电信产业ICT转型2.3.2 广电产业数字化及增值业务发展2.3.3 互联网新媒体产业新军2.3.4 构建“泛媒体”产业生态的几大核心问题第3章 “后电信时代”终端演进趋势3.1 终端的本质与价值3.1.1 终端的本质与分类3.1.2 终端的价值3.2 “后电信时代”终端演进趋势——硬件端多样化,软件端统一化3.2.1 硬终端的多样化与极端化发展3.2.2 软终端日趋统一,“个人门户”即将浮出水面第4章 IT资源从企业私有到云公共服务4.1 云服务的运营模式4.1.1 基础设施云服务4.1.2 平台云服务4.1.3 软件云服务4.2 云服务对信息产业的影响4.2.1 信息产业面临重新洗牌4.2.2 软件产业结构面临调整4.2.3 软件生产组织方式面临变革4.2.4 大众普遍参与形成群体智慧4.2.5 网络端设备多元化个性化4.2.6 商业模式转型成为可能4.2.7 信息产业生态优化及挑战第5章 产业生态系统成功企业分析5.1 互联网企业成功分析5.1.1 免费模式的价值发掘5.1.2 渠道创新的价值创造5.2 终端成功要素分析5.2.1 终端的功能性与体验性是吸引用户的利器5.2.2 终端的渠道效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5.3 成功媒体企业案例分析5.3.1 PCCW的“四网融合”与泛媒体运营5.3.2 湖南卫视的超女经济与泛媒体整合传播营销案例第6章 电信运营商转型途径——构建平台型运营商6.1 构建统一管理、多方共赢的渠道服务平台6.1.1 线上渠道平台构建设想6.1.2 线下渠道构建设想6.1.3 构建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支撑性平台6.2 构建互动规范、精准分众的媒体服务平台6.2.1 社区网聚——互联网经济的圈地运动6.2.2 音乐分销——唱片业数字化生存及免费收费的博弈6.2.3 视频分享——富媒体传播在后电信产业生态中的主流化趋势6.2.4 数字出版——技术与需求相互影响下的产业生态成长6.2.5 分众定向——海量+精准的互联网广告媒体平台6.3 构建动态开放、按需供给的云服务平台6.3.1 基础设施云服务6.3.2 平台云服务6.3.3 软件云服务6.4 构建后电信时代的个性互动、标准统一的服务入口——个人随身门户6.4.1 后电信时代终端选型的四因素模型6.4.2 后电信时代个人随身门户展望第7章 转型中的关键业务与技术领域7.1 数据中心、用户行为分析和公共运算技术7.1.1 融合数据中心技术7.1.2 海量数据挖掘技术7.1.3 大规模分布式公共运算技术7.2 网络宽带化和结构扁平化技术7.2.1 无缝的网络覆盖与高速用户接入7.2.2 扁平化、高带宽、高可用的骨干网7.2.3 高可信的、完备的信息安全技术7.3 通道资源均衡、通道信息插入和广播技术7.3.1 资源均衡和闲时下载技术7.3.2 信令分析与协议解析7.3.3 广播式通道技术7.3.4 通道数据推送技术7.4 终端及业务体验技术7.4.1 可定制的、业务体验好的浏览器技术7.4.2 手机操作系统定制技术7.4.3 用户体验和仿真技术第8章 用户数据中心与公共计算技术8.1 数据融合技术8.2 海量数据挖掘技术8.2.1 应用背景8.2.2 技术概述8.2.3 数据挖掘类型8.2.4 挖掘方法及算法8.2.5 挖掘工具的评价标准8.2.6 数据挖掘需关注的问题8.3 虚拟化及云计算技术8.3.1 虚拟化8.3.2 云计算与公共计算技术8.3.3 云计算体系架构8.3.4 后电信运营商的云服务8.4 基于云计算的用户行为数据中心第9章 网络宽带化、结构扁平化技术9.1 无缝的网络覆盖与高速用户接入9.1.1 HSPA+9.1.2 LTE9.1.3 下一代光接入网9.1.4 高速光传输9.1.5 泛在网9.2 网络宽带化与结构扁平化技术9.2.1 IMS及相关技术9.2.2 EPC及相关技术9.3 内容分发网络9.4 高可信的、完备的信息安全技术第10章 通道资源均衡、通道信息插入和广播技术10.1 资源均衡和闲时下载技术10.2 信令分析与协议解析10.2.1 业务需求10.2.2 分析和解析的方法10.3 通道数据推送技术10.3.1 业务需求10.3.2 数据推送技术分类10.3.3 数据推送运营模式10.3.4 基于通道的数据推送理念10.4 服务交付平台(SDP)10.4.1 业务需求10.4.2 服务交付平台的体系架构10.4.3 服务交付平台的核心功能第11章 终端软件技术11.1 终端软件体系架构11.1.1 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设计原则11.1.2 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逻辑功能结构11.2 终端操作系统11.2.1 操作系统概述11.2.2 操作系统现状11.2.3 操作系统发展趋势11.3 终端中间件11.3.1 终端中间件概述11.3.2 终端中间件现状11.3.3 终端中间件发展趋势11.4 终端浏览器11.4.1 浏览器的市场现状11.4.2 浏览器的实现模式11.4.3 主流的浏览器引擎11.4.4 主流浏览器的架构11.4.5 浏览器面临的问题11.4.6 浏览器的发展趋势11.5 终端微件(Widget)11.5.1 移动Widget概述11.5.2 移动Widget架构11.5.3 移动Widget现状11.5.4 移动Widget面临的问题11.5.5 移动Widget发展趋势11.6 业务引擎11.6.1 业务引擎概述11.6.2 业务引擎现状11.6.3 业务引擎发展趋势

章节摘录

插图:如何使商业模式的转型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种探索精神值得赞扬。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他们的门淘视野和管理人员(不是纯技术人员)的视角。这本书的内容不但涉及电信运营业务,还囊括了互联网、泛媒体、云服务、宽带网和信息终端等各个方面。当代的电信行业从业者非常需要这种“大电信”的思维模式。所谓“三网融合”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国外几乎没有这种说法。实现三网融合首先要消除行业背景造成的思维定势,这本书充分阐述了三网融合的理念和思想。近几年,信息领域的学者们很喜欢用“POST”这个前缀,后摩尔时代、后PC、后IP等常见于网络与报刊文章。POST成为常用词说明人们已经看到,只靠延续现有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本书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电信运营商未来若干年的转型途径,明智地提出了向平台型运营商发展的大方向,包括渠道服务平台、媒体服务平台、云服务平台等,号召电信运营商做自然界的蜜蜂、海藻一样的核心物种,使整个生态系统的众多成员受益。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是我国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本书的观点对读者会有所启发。所谓“平台”就是一层一层水平式的“舞台”,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层次的舞台上“演出”。过去的电信运营商较少搭建让众多“演员”登台表演的平台,而是习惯于构建烟囱式的脚手架,上一个新应用就自底向上搭一个新脚手架,形成“烟囱”林立的垂直集成的局面,应用服务的成本很高,筹备新业务的时间较长。从计算机学者的角度来看,技术平台的本质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庞大的软件栈(Stack)。但凡在市场上处于支配地位的平台,无不拥有千万行代码以上的软件栈。因此,我们可以说,构建平台基本上是做计算机的活。在国外的通信企业中,许多技术人员都有计算机专业的背景,可以说,计算机专业人员已经渗透到通信产业的各个角落。我国的情况比较特殊,通信领域的发言权较大,相对而言,计算机专家在通信领域的声音较弱。造成这种局面可能与我国过分独立的专业设置有关——至今我国还没有一所名牌大学设有包含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系或学院。《后电信时代》这本书讨论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传统电信的范围,作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不与计算机专业人员合作,构建云服务平台就是一句空话。但愿我国信息领域的科研人员打破行业的壁垒,实现更深层次的大协作。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值得电信运营业高管研读,对ICT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所启迪与借鉴,对从事网络经济研究的人员和行业监管部门的管理者也有参考价值。相信本书对电信运营业的转型探索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电信界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他们对整个信息产业的产业生态变革和商业模式转型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本书的作者就是这种远见卓识的代表。这本书的内容不但涉及电信运营业务,还囊括了互联网、泛媒体。云服务、宽带网、信息终端以及三网融合的理念和思想等方面。当代的电信行业从业者非常需要这种“大电信”的思维模式。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   本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内容全面,叙述清楚,具有易读性和实用性,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既适合电信管理人员,也适合工程技术人员。我认为此书会对中国运营商的后电信时代转型起到一定的指导、推动和参考作用。     ——中国联通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韵洁

编辑推荐

《后电信时代:产业生态变革与商业模式转型》:从电信行业的视角,一个全新的“后电信时代”正在到来。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IT、互联网、传媒,电信、零售行业正在加速融合与渗透,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正逐步演变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以电信行业作为社会经济信息化核心的时代正在发生改变,作者试图用“后电信时代”来形容这一变化的趋势,并用笔尖写下对这一变革的思索。在后电信时代,电信市场出现了包括新兴互联网公司、终端制造商、广电运营商等在内的诸多新的竞争主体,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运营商如何在变革中拓展生存空间、创新业务模式、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这正是《后电信时代:产业生态变革与商业模式转型》要讨论的问题。答案就在书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电信时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关键举措就是发挥全程全网的网络和客户优势,转向对业务、平台、客户、界面等商业资源运营。并且整合网络与客户资源,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书写出了很多电信从业者的迷惑。非常推荐。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