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地区构造变形分析及成矿预测

出版时间:1996-03  出版社:地质出版社  作者:刘文灿  页数:130  字数:20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安徽铜陵是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铁,铜,金等内生多金属成矿带中部一个著名的铜,铁,硫,金聚矿区,具有悠久的探,采和研究历史。本书以系统科学的级序理论和构造变形复合分析的思想为指导,在分析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对铜陵地区构造变形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构造变形及其复合效应与成岩,成矿作用的关系,提出了本区中比例尺的矿床预测意见;其次在铜官山,狮子山,凤凰山和新桥等几个重点矿田,针对不同的重要地质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分析了构造变形复合作用的控岩,控矿特征,并预测了矿田内的有利成矿地段。这对指导本区隐伏矿床预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构造地质,矿田构造及矿床预测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以及地质院校高年级学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区域成矿构造背景 第一节 区域构造格架  一、大别山构造带  二、下扬子褶断带  三、江南褶皱系  四、郯庐断裂带及新华夏系  五、南北向构造带 第二节 地球物理场与地壳结构  一、地球物理场特征  二、区域地壳结构特征 第三节 区域构造演化及成矿构造环境  一、下扬子地区构造演化特征  二、成矿区域构造环境第二章 铜陵地区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第一节 构造变形序列 第二节 构造变形系统  一、北东向S状隔档式褶皱带  二、东西向隐伏基底断裂及盖层叠加褶皱  三、北北东向压剪性构造  四、南北向隐伏基底断裂带及挤压构造带  五、北西向构造 第三节 构造演化史  一、古构造应力场反演  二、构造演化历史第三章 铜陵地区构造控岩、控矿分析 第一节 构造控岩分析  一、浅部岩体的构造控制  二、深部岩体的构造控制  三、深部岩浆房的构造控制 第二节 构造控矿分析  一、矿床分布规律  二、构造控矿分析 第三节 成矿变形系统及构造成矿预测  一、成矿变形系统的确定  二、构造成矿预测第四章 铜官山矿田构造分析 第一节 矿田构造变形特征  一、北东向变形系统  二、东西向变形系统  三、北北东向变形系统  四、南北向变形系统  五、北西向构造变形系统 第二节 铜官山S状背斜变形机制  一、形态特征  二、变形特征  三、变形机制 第三节 矿田构造变形复合分析  一、构造复合时序  二、构造复合效应 第四节 矿田构造控岩、控矿分析  一、构造控岩分析  二、构造控矿分析  三、矿床分布规律及构造成矿预测第五章 狮子山矿田构造分析 第一节 矿田构造变形系统及其复合效应  一、北东向变形系统  二、东西向变形系统  三、南北向变形系统  四、北北东向变形系统  五、北西向变形系统 第二节 顺层滑脱构造  一、多层顺层滑脱现象  二、多重顺层滑脱现象  三、顺层滑脱构造的形成机制 第三节 构造控岩、控矿分析  一、控岩、控矿构造发展阶段  二、构造控岩分析  三、构造控矿分析  三、矿床空间分布规律及构造成矿预测第六章 凤凰山矿田构造分析 第一节 矿田构造变形特征  一、成矿前变形系统  二、成岩、成矿期变形系统  三、成矿后变形系统 第二节 凤凰山岩体内部构造  一、凤凰山岩体地质特征  二、凤凰山岩体的岩石磁组构特征 第三节 凤凰山岩体接触带构造  一、岩体接触热变质作用  二、岩体接触带构造变形特征 第四节 凤凰山岩体侵位机制及构造控矿分析  一、岩体侵位动力模式  二、岩体侵位方式与成岩、成矿的关系  三、构造控矿分析第七章 新桥矿田构造分析 第一节 矿田构造格局  一、北东向变形系统  二、东西向变形系统  三、北北东向变形系统  四、南北向变形系统 第二节 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体特征  二、成矿岩体特征  三、矿床成因 第三节 构造控矿分析结束语参考文献图版说明图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安徽铜陵地区构造变形分析及成矿预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