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内心的恐惧

出版时间:2007-10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弗里兹·李曼  页数:247  字数:150000  译者:杨梦茹  
Tag标签:无  

前言

多年前,当我坐在法兰克福大学总图书馆阅读《恐惧的原型》,埘,心中有很强烈的惊艳之感,书中分裂与忧郁人格的故事让我惘然惆怅;强迫人格的征象字字浸透着森然的凉意;而且,我不可置信地迷恋上歇斯底里人格的优点。读着读着,往往忘了这是一本专书。当时我就想,希望有一天有机会翻译这本学术扎实、文笔流畅、引人入胜的好书。《恐惧的原型》出版已届46年,畅销35版。是德文心理学论著中经过岁月洗礼,以及广大读者考验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曼从天体运行的离心与向心力之中,厘析出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四种人格;以分裂人格为例,再区分为健康但倾向孤寂独立、轻微分裂、严重分裂,以至病态式的分裂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继而探究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与侵略性,辅以他行医多年收集到的真实案例,借此深入患者自幼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弗洛伊德认为童年时期的心灵创伤是形成神经官能症的主因。1906年11月3日在德国杜宾根(Tubingen)举行的南德精神医师第37次集会上,他的学说遭到自认被心理分析拒于门外的主席侯赫(F.Hoche)的大加挞伐:“对于这种差劲,以医师的立场而言危机四伏的时髦玩意儿,我们不跟着起舞。”坐在台下的荣格(C.G.Jung)起而捍卫,在现场点起了雄辩的烽火。同一场会议上被冷落的还有阿兹海默症的发现者阿兹海默医师(A.Alzheimer)。科技与医学的进步延长了人类的寿命,20世纪末,阿兹海默症异军突起,不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无独有偶,21世纪初,被科学主流边缘化了的精神分析疗法,在神经学者运用现代先进的脑部造影术进一步深究脑部实体结构之后,发现弗洛伊德有关意识的看法与当代神经科学观点完全吻合。处于人生巅峰时期的歌德曾经写过一首小诗,大意是说当他行经一座座喷泉与一棵棵盛开花朵的大树时,常有奇妙的感应,他的心扉因而开启,硬壳被抛却,所以能与神交会。此处的“神”可解释为造物主,因为歌德是泛神论者。翻译这本书时,这首诗中的“硬壳”说不时浮上我的心头,当我译到“毕竟我们每个人的过往都有一个模糊地带,有些人对早年的坎坷心存感激,将之转化为助力,因此成就斐然。难道不该更同情且包容那些没有这么幸运的人吗?”时,由衷佩服作者李曼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我们有勇气一探心田上郁黯角落的究竟,那些伪装矫饰与浮夸将变得一文不值;褪却硬壳,豁然开朗,坦荡荡无所惧,人生才不虚此行。我相信是那个“模糊地带”让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谨以此译作献给我亲爱的老师Thomas Rogowski。当初我带着单薄的行囊与依稀的梦想远赴德国,十年之间,我不时茫茫然踩在深山栈道上,脚下的悬崖令我惴惴不安;有的时候我勇气十足,在幽深的榛莽中找寻一线天光;也有一口气想探访春花与秋月的浪漫。感谢他传授我正确、优雅且犀利的德文,以满满的关爱缓和我迷糊的奔闯;那是错失了的童年重现。我从此步履稳健,装备齐全,心情和美。我知道穷山恶水之后必定有一座明丽的村落,狂暴的风雨终将过去,而且还会再来。崎岖的天涯路上,我看到了漫山遍开的鲜花。

内容概要

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就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本书要探讨这四种恐惧,从另一角度来看,假使我们放弃基本动力中的任何一种,就会失衡,把我们导向其中一种人格。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一种人格,并且详述每个人个性中,或多或少的倾向。若明显地偏向某一种人格类型,表示与幼年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活在这四种基本动力中,处处和谐均衡的人,就能够远离四大恐惧原型。  一开始这四种人格只是有些微的偏向,若片面性明显且突兀,就超过了极限值,成为四种基本人格的变体,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分裂、忧郁、强迫与歇斯底里人格。当然,这并不表示大部分人都得了神经官能症{1}。  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极端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性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其次要提醒读者,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我要谈的与此略有出入。  本书也介绍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追求永恒与多变,因而要克服对消逝以及既定的规律与事实的恐惧。  根据上述,我们认识了四个恐惧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二、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三、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以宇宙为例,可以类推出四种基本的挑战,人类在自己身上也找得到相互抵触、同时互补的动力。它们千变万化,与我们形影不离,不断向我们索讨新的答案。  第一项挑战,譬喻中的“自转”,我们要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汲汲营营追求与众不同,疏离感日增,午夜梦回,寂寥的大浪打过来,恐惧便如潮涌,对我们造成威胁。种族、家庭与民族,年龄、性别与信仰,职业或社团,使我们与别人相关联,互为生命共同体,但“我”仍然是一个独立、具有特质,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例如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绝对不会混淆,这实在很有意思。我们的存在有若一座金字塔,具有所有建筑物的基础与共同性,但越是接近塔尖,就越特别、越异于其他建筑物。在个人化的过程之中,荣格如此称呼成长的程序,接受以及发展自己的特色之时,我们会渐失归属的安全感,不再“与别人一样”,继而在彷徨不安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人的寂寞况味。我们越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了解、被拒,甚至被排挤。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不敢探险,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把自己藏在群体的规格之中,如此一来,我们的人与人格就不臻完整。  第二项挑战,譬喻中的“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就是兴冲冲地活着。但有的人因此害怕失去自己,变得依赖,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担心自己只会顺着别人的意思、不考虑自己。害怕变得依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但这又让我们有施展不开的无力感,忸怩不安。鼓不起勇气突破困境时,我们变成孤立无援的个体户,不与人来往,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人我皆不识。

作者简介

弗里兹·李曼(1902-1979),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
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现为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该处心理分析讲师,同时是心理治疗诊所的开业医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本书是他最有名的一本著作

书籍目录

译序 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 第1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距离   猜疑   避风港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爱与被爱   责任与情感   性与爱   奉献与猜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争取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困   不被照顾   不被关爱   过多刺激   特定环境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局外人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淹没   自闭   敏感而脆弱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第2章 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的侵略性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3章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永远到底有多远:强迫人格之诊断  握在掌心里的情感:强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狡猾的愤怒:强迫人格的侵略性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强迫人格的故事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4章 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天生情种: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先下手为强: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性  榜样的阴影:歇斯底里人格的成果  他们恐惧什么:歇斯底里人格的故事  谎言筑成的城堡: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结语

章节摘录

独立自主、自给自足、理性主义者、坚强、独具个性、冷静、客观、自信、批评家、革命家、无政府主义者、矜持、冷漠、好猜疑、喜怒无常、古怪、奇特、令人费解、与世隔绝、自我中心、社交困难、敏感、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孤僻……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在分裂人格者看来,生活的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中的魔帽,终其一生隐形于帽子下面。这一章我们要从恐惧和基本动力两个层面进行观察,来探讨害怕付出、有“自转”倾向的病态人格——这种人过度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过度地划定自我的界线。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人格分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当别人把我们的名字弄错时,我们会有多么不高兴;没有人被叫错了名字还兴高采烈。显而易见,我们把属于个人的东西例如姓名,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我”当然和千千万万的别人不一样,但是“我”同时是某个团体中的一分子或共同体;这跟我们按照自己的好恶过日子,建立亲密的伴侣关系,与他人产生互动以及负责任一样,途径虽殊,但不造成冲突。如果有一个人省略了为别人付出的那一面,把自己完全藏起来,结果会怎么样呢?人格分裂的人费尽心思独立生活,尽可能自给自足。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因此,他远离人群,他需要这种距离,不让别人有亲近的机会,只开放一点点缝隙。一旦距离被跨越,他的感受如同生存空间遭到侵犯,独立自主遭受危害,他不再完好如初,于是很粗暴地反抗。害怕别人亲近,这是他典型的恐惧。但事实上,他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排拒在外,于是他只好四下搜寻保护措施,以便自己能躲在其中,避开一切。对他而言,绝对要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绝不容许与人有亲密的关系。不论与人邂逅,还是认识未来的配偶,都会让他左右为难,于是,他只好把人际关系通通公事化。不得不与人相处时,处于团体或小组之中最让他感到自在,因为他可以隐姓埋名,基于共同利益的名义归属于某个社团。在他看来,上上之策就是戴着一顶童话中的魔帽,终其一生隐形地躲在帽子下,像不记名投票一样与别人共同生活;身在其中,却不必有所付出。这类人若即若离、矜持、遥不可及,别人很难和他们攀谈。他们似乎没有个人色彩,甚至有些冷漠。形诸于外的他们,古怪、奇特,对人、事、物的反应很令人费解。认识经年,我们却不了解真正的他;今天与他相谈甚欢,明天看到他时,却好像没那回事。是的,我们越是靠近,他就越可能拂袖离去。他不贴心,经常没来由地发怒或露出敌意,让我们深觉受挫、受伤。出于害怕,人格分裂的人闪躲我们的亲近,不肯回馈朋友的情谊,这使得他们越来越孤单寂寞;尤其是当别人有意接近,或是他们有意亲近某人时,都会令他陷入害怕的情境。随着交往更进一步而产生好感,觉得对方迷人,产生亲密行为,以及表露情爱,对他而言都极其危险。这足以解释为什么他往往在重要时刻不见踪影,态度转为敌对、峻拒;或者突然把自己关起来,切断联系,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大家遍寻不着。横亘在他与周遭环境之间的,是一道联系上的鸿沟,沟渠一年比一年宽,他也变得越来越与世隔绝。这引起一连串的问题:他因缺乏经验,不甚了解别人的世界,以至于在人群之中时常没有安全感。别人到底怎么回事,他永远无法正确得知,因为唯有密切相处,而且彼此欣赏喜欢,人们才能累积出与人交往的心得;而他对亲密接触非常排拒,只好靠着猜想臆测来调整人际关系的方针,总是处于惴惴不安中,不晓得自己给别人的印象和观感。以至于自己的举手投足,是否与事实相符,是幻想或投影,或者属实?他都没有把握。让我们借用舒兹汉克(Schultz-Hencke)形容分裂人格的一个图像,来说明他们所处的世界。你我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坐在火车站的一列车厢里,旁边的铁轨上也停着一列火车,火车开动时很缓慢,几乎感觉不到震动或摇晃,一时之间肉眼很难判断,究竟哪列火车在缓缓开动?直到我们能够确定自己的火车还停留在原处,而旁边铁轨上的火车持续向前行驶时,或者二者相反,才明白过来。这幅画面很恰当地表达了人格分裂者的内心世界:他永远不能确切地明白,是否一般人面临同样情境时,不安全感也会如此一拳打过来;他的感觉、知觉、想法与想象,是否仅为一人所有,抑或大家皆然?由于他的人际往来可有可无,在人群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的经验与印象游移在怀疑的边界,不清楚自己的判断是出于事实,还是出于胡思乱想。“别人看我的眼光究竟充满嘲讽呢,还是我又乱想了?”“今天上司对我特别冷淡,他不满意我什么,他平常不会这样的,还是我多心了?”“我是否引人侧目,哪里不对劲儿,难道我搞错了,要不然别人干嘛这样瞅着我?”这种不安全感会使人猜疑、病态地对号入座,风马牛不相及地臆想以及知觉混淆,以至于内心与外在都是非不分;但人格分裂者不认为他是非不分,因为他把自己的投影视为真实情况。当他因欠缺与别人的密切关系,无从改善心中的不安,而导致这种忧惧演变成经常性的心理状况时,不难想象这会多折腾他,引起他多么焦虑。想找人倾诉自己的不安与恐惧,但他一向欠缺值得信赖的朋友,不被人了解,而被人讥笑,甚至被视为疯子,想到这些他必定坐立难安。

编辑推荐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畅销半个世纪的心理学经典·风靡德国的心理健康读物,畅销46年·再版35次。消除恐惧的影响,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时刻困扰着我们,却又无法摆脱。本书把这些困扰归因于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并让读者认识恐惧,帮助你消除恐惧的影响,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它源自每个人的童年,又控制着我们的现在。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讯。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他们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我们以四种基本概念与行为入门,探究生命的条件与附属性;宇宙方面,乍看之下是一种对立现象,事实上运行有序也均衡。我们沿用神经官能症学理中的定义来称呼这四种人格类型,这并不影响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我们在运用这些概念的同时,都会介绍患者个人的经历,以及神经官能症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定义已为大家所熟知并接受,所以没有必要重新命名。读者看到分裂、忧郁等定义时,会从书中的叙述得到清晰生动的概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直面内心的恐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9条)

 
 

  •   “一本惊艳的书”!!!是对该书非常恰如其分的评价。波特曼说过“人类都是早产儿”。想要一个小孩好好长大,必须培养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不会有任何被吞噬的恐惧。否则,所有的创伤都将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的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不良的人格。十分庆幸自己在准备成为母亲前阅读完此书,它提示我要给孩子适当的爱,除了给他(她)健康的体魄,培养生存的技能,更关键的是:给他一个健全的人格!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当初为何会与伴侣相爱?为何在人际交往中力不从心,没有融入另一个人个性与感觉之中的能力?为何会不断的发怒,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为何自怨自艾,不断的失望或绝望?为何害怕自由受到束缚,追求新鲜、刺激和惊险?为何如水仙花一样自恋,需要伴侣不断的肯定?——阅读此书,你会有满意而通向性格本质的答案。该书出版已届46年,畅销35版,是德文心理论著中经过岁月洗礼的经典之作,加之流畅通俗的译文,即使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也能通过此书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对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的人格类型有清晰的了解,更为难得的是透过每种人格的行为表征,深入分析了成长的环境原因及自我重新构建。此书适合每一个想多了解自己与别人,想要和谐快乐生活的人。
  •   本书已经看完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有些内容在记忆中有些模糊了,但是看到网页上的介绍,又骤然回想起了诸多要素,因此重新作以评论,聊表对此书的一点品评。本书正如大家所评价的,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心理分析的书。李曼本人对人的人格的划分确实在现实生活中是相当的对应和契合。因为,理论观点的成熟与否,无非都需要大家的接受,而这个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大家来评判,有些人通过个人的普遍的认识水平去加以评论,而有些人则从专业的视角来分析理论观点的正确性、论证的合理性和理论观点的可接受性等。但是,一本书只所以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畅销书,说明她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这更是一种证明。李曼用物理学的力学理论结构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学科之间的一种耦合和碰撞。就我个人角度来说,其实大学里面的各门课程实际上都遵循同样的存在“逻辑”,即遵循一些基本的自然法则,不管是人文学科,或者是自然科学,在某些思考路向上都能找到共同点,虽然自然科学家总是对人文学者不懈一顾。我很同意作者的交叉结合之产生的观点,即物理学上的实践论往往与人的心理学的“形上论”具有某些共同之处。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李曼对人的人格的分析说明了人的不完美性和有限性。任何人都可能是分裂人格、忧郁人格、强迫人格和歇斯底里四种人格之中的某型人格特征,或者是同时兼有几种。这些对人性的分类方法对于自我正确的认识自己,以一种正常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是另一种参考。虽然对某些人格的行为特点有些可能略显牵强,不容易让人有对号入座之感,但是作为一种对人性心理结构的解析也算是迎合了人的一种心理:人类总要对自己的思想、意识或观念进行分类汇总或概括,以企找到某种“合理性”的解释。透过四型人格的理论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任何一种人格特征都有完美之处,也有瑕疵。所以,从一种健康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四种人格都不是“完全”健康的,或者“完全”是不健康的。作者在对四型人格进行归类的前期工作中已经有所解释和阐明,这四种人格不是以社会上典型的“非健康”的依据为标准来划分的。而是不得已采用了一种“中性”的人格分类法。所以,我们不能一看到分裂型人格就以为这种人格肯定是不健康的,而忧郁型人格则肯定就是“懦弱的”、“压抑的”“沉闷的”“被动的”,等等。这种认识方法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所以,说到此,又让我想到了马期洛的人本心理学理论,他之所以创立了一种健康的心理学分析体系,来支持一种全新的观念系统,就是他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精神分析和行为分析学派在基本的实验依据和参照对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那就是精神分析学派总是以“不健康”人作为实验和参照的对象,把他们的行为当作不合乎当下社会规范和伦理的,因而是不健康的,所以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学总是以一种“非健康”的眼光来看待人性,而他一反其看待人类的态度和方法,转变为一种“健康”的心理分析态度,以健康人,以成功人士,以社会上普遍认可的依据“自我实现”而发展起来的人作为研究的对象,所以他对人性“美”的东西给予了关照,认为人的意志和行为总是趋向一种“较好”的目标,即追求“自我实现”,追求成功。这样其心理学理论就影响了哲学流派,从其观点中延生出“人本哲学”认识论!阅读该书时,我们也不妨用人本学派的“健康”观点来看待自己,当然也来品评“四型人格“,以一种正确的、正常的思路和态度看待自己和他人。所以,说来说去,我们认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而是一个永远趋向于“完美”使者的“过程人”,我们企图在生命的有限性里边成就自我,克服自身的“盲点”,用知识理性和高尚美德来造就自己,以求得临死时的“快慰”和“自满”。本书值得一切爱自己、爱别人的人阅读,通过该书我们对自己的本性给予了更多的关照,当然也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   合上这本书,正如译者所说,强烈的惊艳之感,再贴切不过。的确,我们从诞生直到死亡,恐惧都会以不同地面貌伴随着我们,如影随形,寸步不离。人活着一天,就在劫难逃。而我们是否成长成熟与它们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若试着逃避,焦虑忧愁便不断来侵扰。本书所探讨的四大恐惧原型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我们都应该深入了解。当我们与爱人相处,每一次打开心扉,彻底地交出自己,是否心里千回百转?害怕失去自己的恐惧油然而生?越是我们独立自主的时候,害怕做自己,追求自我的感觉与大家有了距离,倍感孤寂,只身处在荒岛上的感觉就越强烈?尤其是当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上,无论我们是不是称职的父母,打心眼里疼爱孩子,给儿女源源不断的爱,儿女也回报我们一样多的爱吗?姑且不论我们把自己的愿望转移到孩子身上,若孩子很有个性,怪模怪样,我们能够不计前嫌爱个如昔吗?当孩子有所坚持,我们是否心生难以接受的感觉?因而百般责难儿女。人到中年,我们会发现又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只是层次提高了一些,必须再度克服随之而来的恐惧:我们认清了未来有时而尽,所有的愿望也不可能逐一实现,已成定局的恐惧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造访。这四种恐惧的基本形态,亦即四种基本动力或挑战,适用于每一个人,属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从这四种恐惧原型中找到人生各种处境的解答。同时,有四个目标值得我们努力:诚实面对自己、保有个人特质、不依赖他人、吸收新知认识世界,勇敢地活出自我。我们可以尝试放开自我,与别人相融合,与人相爱,无私,跨越界限、奉献自己,完成自定的任务。我们觉得自己真诚、善良又美丽,始终如一,为了永久保持这个最佳状态,我们要试着对抗那些时而兴起,会动摇破坏我们完美的东西,遵守既有的规律与事实。我们可以追求自由,肯定生命中不断翻新的变化,像酒神一样纵情享乐,也在自己身上找到清心寡欲的一面。每一个人的“完整性”都受到限制,我们既不完美也不完整,但是,我们狭隘的本质因向往完整而得到不少启发。如果我们厘清了自己为什么害怕交出自己,因而对生命与周遭的人敞开心灵,有勇气让个性自由发展,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再因缺乏安全感而害怕;接着,接受生命事物终将消逝的事实,活得有声有色有意义。
  •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就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   当我看到第一部分人格分裂,我觉得原来我不高兴是因为这个。看到第二部分我觉得原来是忧郁人格。看完才发现,原来这四种恐惧每个人都有。只是轻和重的区别。但是当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太严重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的时候。希望能正确看待自己。我觉得一个坚强和聪明的人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因为对自己你才能完全敞开心扉,自己也最了解自己。我猜测可能看这本书的人大多都是感觉自己心理有需要调整的人,就像最优秀的心理医生很多都是从医自己开始的一样。只有感觉心理不舒服了才会去接触心理学,希望从这本书大家能更了解自己。
    这本书最经典的是结语部分吧。 可以先看结语。
  •   弗里兹.李曼在本书中所描述的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事实清楚,论证清晰,用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我们人格形成的原因,重点强调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性。该书最终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直面内心的恐惧,勇于去挑战曾经令我们望而却步的人、事、物,跨过内心的障碍,获得新的自由,勇于发展自我,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者,不去回避既定的事实,也不惧怕自由被剥夺,接受终将消逝的定律,目的是成为一名真正的强者!同时也感谢本书的翻译杨梦茹先生,能够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本意,用通顺的语言和华丽的文采让我们阅读到一本心理学的饕餮盛宴!
  •   分析细致入微,而且深入内心。讲解清楚明了,真的有一种把人透视的感觉。当然“人”只是一些内心确实充满恐惧的人。但平常人内心也会有些恐惧,对于书中所介绍的这四种恐惧,每一种恐惧都是源自内心的一些对自我的过度保护和对他人的过度防卫造成的。尤其是总结出的四种恐惧的原型,更是具有学习和参考价值的。
    一,我们害怕失去自我,会避免与人来往。
    二,我们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地依赖他人。
    三,我们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我们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   四型人格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交错纵横,初读此书是在学校图书馆里突然就被书的封面吸引,橙、蓝、绿、紫恰好对应了书中所介绍的四型人格——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而封底的概要介绍更是引人入胜,让我迫不及待的翻开目录表一览无余。
    读罢全书,忽觉酣畅淋漓,首先是被德国人如此严谨的学术作风震撼和清晰的逻辑思维震撼,其次是对于这四型人格的体会颇深,既符合每点细节又与另一些完全相反。
    作者将四型人格加以物理化解析,配以图解,直观而又清晰,每章之前还会加上一个简明扼要的小标题以高度概括其最显著的特征,让人一眼就能明了。
    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仿佛重获新生一般。
  •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很不错的一本书。
  •   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   可以真切地照出内心的恐惧,以及恐惧的原型。每读到一个人格特征时便忙着自己或者他人对号入座,跟随作者一起认识4种人格的行为方式,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却总发现里面总有自己的影子。没有人是完全心理健康的,但是对这种完美的向往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很佩服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及无限的包容,同时每读完一种病态人格形成的原因都会感叹儿时的时光的重要。

    每当抓狂的时候都知道是为什么了,是身体里哪种病态人格在作祟,从而坦然面对。
  •   在这,真的很感谢作者.这本书让我看清了隐藏在内心的恐惧,变无形为有形;看清了问题,才能很好的去解决.当然,每位大家都有自己对于某种成因的解释,但是,对于作者提出的四大人格,确实震撼,很惊艳!!!这里得明白,不是针对严重的疾病患者才看的书,而是适合每一位内心有恐惧的人!!!
    再次感谢作者,我想说从未有一本书给我如此大的震撼,因为它让我看清了自己----往往最难的就是看清自己!!!我想他对我的影响不只是人际关系的思考,对我而言,我的职业选择也起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于我一直逃避的爱情也让我敢于去面对.----只是因为,我找到了症结所在.当然,这些需要每个人自己去体会.
    个人觉得作者的影响可以直追弗洛伊德了.历经46年经久不衰,足见作者的智慧!希望更过的人看到这本书,然后开始自己新的人生篇章!
    这本书,可能改变我的后半生.......
  •   目前市场几乎都是针对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形态而做解说。
    在偶然情况接触PDF版本的这本文字总觉得对恐惧人格有更深步认识。
    虽说这本书总结的过于清楚让人不禁有对号入座后,过于真实的毛骨悚然感。
    但我主张是认清事物正视事物才可有对付或预防的手段。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曼在书中对于各个恐惧源头分析明确。
    不枉是本值得推荐的好书。从而对心理人格也有多方面认识。
  •   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   这真的是一本好书,我强烈推荐。正如本书的介绍中说的,它是一本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首先翻译的特别好,读着不仅没有其他译文那样生涩、别扭,而且很有文采。最重要的是此书对几种心理分析的入木三分,有的文字读来甚至让人觉得无所遁形,无法回避,因为分析的太透彻了。这真的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分析人心理的书了。所以,我强烈推荐。当然,有一点我想说,就是这本书主要是分析这四种心理,而且也只是分析,并没有提出如何避免不恐惧,也就是说它不是一本操作性的书。感谢当当,让我读到这么好的书。
  •   以前很少看心理方面的书,在市场上有,也看不懂,真的不知道什么意思。而这本书写的很好,容易看懂,发生在身边的事例不脱离生活,有的还深有体会,它里面的推理也很明确。这四种人格心理分析能写到这样浅入深,深刻的分析,再浅出,能写的这样真的很不错,我们读者既能分析自己的内心缺陷,接受自己的然后试着改变。更重要的,又可很好的教育下一代。有一点点不足的是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去克服这样的恐惧发生,有的话怎么很好的改变。
  •   三种人格,直观透析的讲解。似乎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也会有书中的某些行为。原来是这样的心理造就了这样的行为。原来人是可以这样理解。刨开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中的缺憾,或是童年或是成长过程中,暗藏下来,成为今天的我们。这本书就是这样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学会审视,以避免真的走入内心的恐惧!
  •   对照着书我才发现,我的一些性格,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不是我的错。是环境种下的因,造就现在性格的果。我一直反感自己的依赖性,软弱性,现在发现,这是鲜明的忧郁人格的恐惧。当一切明了的时候,改变变的容易多了。我接触心理方面的书太少太晚了,很遗憾,因为这类书对我来说却是是非常非常非常有用。
  •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

    这是一本震撼人心的著作。读完不禁令人直冒冷汗,因为许许多多的征兆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和。读者总是能在这些人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或是说只要是人类都免不了具备作者所述说的特征!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   欣赏分裂人格的优点,同情忧郁人格的执着。看到歇斯底里的成长过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此书推荐给喜爱心理学的门外汉。
  •   本书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真实、形象的分析人类的性格特点,是对每一个想了解自己及了解他人性格有帮助的一门“性格心理学”的书。
  •   这本书里面不时看到自己的影子与描述,当然还有身边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的描述,真的就像对着她讲的一样,分析得很是到位与透彻, 这本书所罗列的几种人格可能是其中一种,也可能是兼而有之,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如何克服心中的恐惧与困惑,更懂得与不同的人如何相处,真是一本不错的书,这本书也给到心里学的爱好者和入门者一个通俗易懂的读本.
  •   对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得很详细,很深入,很易懂,帮助认识自己及人际关系。刚开始翻阅时,以为是讲精神类疾病的,看了之后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具有这四种人格心理。虽然这本书面世已久,但一点都不过时,很有价值。
  •   直面内心的恐惧,我们会更加明白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性格。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只有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更好的生活。
  •   这本书是和社会心理学一起买回来的,可是一直都没有阅读这本,最近闲了下来,看了,还没看完,但觉得书的价值很高,作者把人的心理中恐惧的原型用大自然中的现象比喻,很生动,而且把每种恐惧原型的原因都分析的很透彻,我认为每个人阅读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一定会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本好书。
  •   拿到书爱不释手,细细品读。书中对人分为四种人格,分析精准透彻全面通俗易懂。一直想找到一本了解自己、分析为什么自己会产生诸多恐惧的书,就像手被划破想立即寻到云南白药一般,终于如愿以偿。
  •   我相当的喜欢,分裂人格、抑郁人格、强迫人格、歇斯底里每一种都分析的很透彻,易懂,好书
  •   觉得自己在与人沟通上总有障碍,看了很多沟通方面的书,但总差强人意,这本书就像一个专业而有爱心的心理医生,透过一些实际的案例和翔实的论述,让我轻松找到自己心理障碍的结症,非常幸运地阅读体验,而且在现实生活中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家庭出现摩擦,人际关系碰到困难,对家长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有切实的帮助,不仅看懂自己的障碍更透析了很多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背后的隐患。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心理书籍。
  •   浏览了很多评语才买的,评语互相矛盾的多,但还是买了。昨天看完后,我认为还是一本好书。该书对四大人格的特性及形成原因有很详细的描述和解答。我觉得对我分析自己性格的一些方面,以及形成我自己今天性格的原因,有了更深入和新的认识。但是这书必须要在变态人格的大框架下来理解,如果没有变态人格总体的知识框架,很容易以为世界就这四种人格。该书值得一看, 我看完后已推荐给同事看,同事刚生小孩,对小孩童年的教育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最根本的剖析,为自己打开心结。书里很深入地探讨了四种人格心里,用的却是最简单的生活用语,让不懂心理学专业的人士也能容易进入作者的思想。如果你将自己对应于这四种人格特征之一,可以放心的购买此书。强烈推荐。
  •   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看过不少心理学的书,如《心理学与生活》《社会心理学》,《九型人格》等。这些书对我的生活都有帮助,但是,毫不夸张地讲,《直面内心的恐惧》才是让我彻底茅塞顿开的大功臣。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是九型人格中的3号,又是为什么选择晚婚,为什么脾气很好对感情投入多却在分手时义无反顾。。。
  •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无法重新选择我们的童年,虽然童年的一切对我们的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至少我们可以找寻我们内心的恐惧,合理的解决我们一直以来不良的情绪,直面内心的恐惧,不断的完善自己.本书没有很生涩的词汇,文笔流畅,而且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从一个治疗师的角度客观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实用,而且非常适合阅读的心理学丛书.
  •   对于四类人格特质分析精准,浅显易读。多少会从中看到自己和周遭人的影子。非常有助于了解事物表象下潜藏的真正原因。

    译者翻的行云流水,只可惜遣词造句的能力太强盛了!无需句句都要出彩儿,有时平实的语句更真切和直达人心。

    非常喜欢作者所说的:我们看到很多早年历经磨难的人后天通过自己不断的完善和努力走出阴影,而那些无法正确面对和迷失自已的人不是更值得我们给予更大的同情,理解和宽容吗?!大爱,悲天悯人!恩慈仁让!
  •   第一次看这样的书,觉得很震撼啊。当时心情很黯淡,就想看看心理书疏解下,看到这本书觉得惊奇啊,我哪种人格都有的,书的也很准确。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吧,看看不错的,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你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她\他,也会让自己免受一些伤害。值得买~!
  •   书中的四种人格,第一眼看起来似乎是病态的,但那只是典型的形象。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许多自己的影子。每个人的过去都有一些伤痛,而这本书则是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那些过往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一本好书。
  •   首先书价很平民,朴实的装帧让人即便捧在床上看,手臂也不酸。比起目前市面上充斥的心理学研究“伪书”,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德国人严谨的治学方式让这本书无论是对大众读者还是有一定专业常识的读者都很值得一看。譬如我的朋友就认为读了这本书对于今后如何教育孩子有借鉴意义。四种人格特征按照表现、成因、特点、案例这样的脉络来阐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容易理解,非常棒!
  •   很难得的心理学好书。很详细地分析了各种人格的恐惧心理,成因、经历等等,觉得受益匪浅吧。
  •   每个人都有这四种人格的一些特点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心理不正常看这本书有助于理解人性但是不要把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对号入座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会产生心理暗示或者刻板效应……
  •   这本书我前后看了两遍,真的受益匪浅,用来分析了周围的一些人的行为,那些典型实在是很准确,对自己和他人也有了另一个层次的了解。后来看了九型人格,两者虽然异曲同工,但这本书绝对是经典。没有九型感觉那么散。而是从好几个方面分析了我们当中的四种人格。很易懂,也比较专业。强烈推荐。
  •   书到的时间很快,自己很高兴。这本书主要还是关于对自己心理方面的领导,通过书中的分析和一些具体的案例,自己充分认识了分裂症,忧郁症,强迫症还有歇斯底里这些症状,书写的不枯燥,很喜欢读对心理调节很有帮助。
  •   你了解他们吗——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爱人......乃至你自己?!是的,我不是优秀的心理学专家,我无从了解,唯有相处的直觉在我耳边萦语,教会我判断似是而非。本书将人性心理分为四个大类,并把每一类的‘自我’设立为中心主体,列举说明当这些主体与其本身单纯的周边环境相溶时,以及当其与多个主体及这多个主体之间复杂的周边环境相溶时,所表现出这四个类型各自的独有特质,和他们之间的相溶特质及一部分的浸润特质......这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读物,帮助我们更透彻的分析自己,分析人性。由于书中特例都是作者多年从医生涯的临床实例,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教会我们怎样更好的为人处事。我们都是凡人,所以请了解人性;尊重人性;宽恕人性;释放人性!这样,世界才会更美!推荐再读读刘墉所作的《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精简犀利,一气呵成,小故事大道理,很贴近生活。
  •   这本书客观地讲述了这四种人格的特点,以及举例讲述形成这种特征的家庭因素及环境因素,让我们更好地深入了解了自己,从而也能了解身边的人,从而体谅和包容他们的过失,客观的认识人的本质。。。。。。
  •   读了这本书才真正开始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原来很多情绪都是有原因的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拜托一些不必要的恐惧,修正自己的人格,获得轻松些,我会认真读、分析的。但尽信书不如无书,希望认识到这一点,别倍数带走了,回不来就是了
  •   喜欢心理学的人应该都会喜欢,很详尽的分析四种人格,让人找到自己所可能倾向的某些种。
  •   将四种人格从稍具特色到极端都描述得清楚,让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到很有道理,不过不知道为啥,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很多地方四种人格都有符合,挺好的书。
    翻译的有些地方有点拗口,稍稍有些困难去懂。
  •   对于恐惧的发生与人格的特征描写到位,个人有出于心灵的共振。与其他心理书有联系吾交叉。值得一看,了解自己的好书··
  •   我看这本书的速度是最快的,因为它不停地吸引我看下去。可以说书中讲述的四种人格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只是轻重不同,在了解各自症状后我们会更懂得怎样去做,怎样去生活,怎样去爱人和爱己。建议在都市里匆匆忙忙生活的人,闲来无事的人,都看看。
  •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人格分裂并不是解离症,忧郁人格并不是忧郁。。。多看些学识类的书籍是没有坏处的,
  •   刚读了第一部分——分裂人格,作者分析的很到位,许多问题,在他的分析下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受益匪浅。
    另外翻译工作做得很好。
    是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唯一不足之处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估计该问题要因人而异,而不能一概而论了。
  •   我一边看书一边感叹,太像了,太像了!书中描述的歇斯底里人格完全就是在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我一边读书,一边回忆,一边观察,更充分的了解了他,也更充分的了解了我自己。
  •   很不错,四种人格类型分析的很深入。如作者书中所说,似乎每种人格中都能找到自己得影子。读过一遍了,有时间还得细读一遍。
  •   一直以为自己是自闭,看了书才知道原来是人格分裂,很多经历都和书上写的一样,包括幼儿和童年时期都比较符合,不过幸好不太严重~哈哈哈~后面的还没看,感觉写的还是蛮通俗的,同时也比较专业。
  •   浅显易懂的概念 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有所了解 这四种人格你或许会在其中几种中都找到共鸣 但怎么样认识它 认识自己 安然若素地对待它 这本书将很有帮助
  •   对四种心理人格写得非常详细,分析的非常透彻,很不错的一本书。
  •   希望可以在自己需要启发时 有这样一本书 ,虽然还没有看完 ,但是觉得人只要克服了恐惧,充满勇气就可以战胜很多事,不断地向上!
    有些人说,该书没有给出解决方式,但是我觉得书名已经告诉我们了,直面它,正视它,我当时也是看到书名激起我内心的波澜才买的,因为这段时间我也意识到自己会莫名的恐惧!
  •   将人的性格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分析了每种类型的特征和成因。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会是一到两种主要性格的综合体,可以从中看到,我们的内心深处每种类型是如何形成的,和小时候父母的教育有哪些潜在的因果;也可以思考下,自己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性格(未直接写,需要自己思考)。
    总结:性格没有好坏,只需要直面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够认识自己、控制住性格、快乐的生活,就是好的。
    附注:书本身写的有点晦涩,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但是译者翻译得很不错,很多地方都尽可能按照中文的习惯翻译了。为译者致敬!
  •   之前看了电子书,但只有前面的一半,还是很喜欢的,就买书过来继续,看从天体运动中离析出的四种人格,作者确实善于观察分析,总结的很好,只是翻译差点。
  •   这是我最喜欢的心理学书,对四种人格的定义、解释相当到位。但不知道为什么,书中有几页没印上字。。。。(美中不足啊)
  •   认为自己内心有点小问题的,这本书值得一读,它对这四种人格分析把握得很准,看后我明白了我的弱点氏哪里。
  •   根据书中的分析,我想,我不但患有分裂症、忧郁症,我的强迫症状也很明显,只有一个歇斯底里,我还是初级阶段,可以忽略。
  •   非常值得一读的心理学书籍。语言流畅,读起来很舒服。对于四种人格的描述和剖析很透彻,总能看到自己和周围其他人的影子。这次一共买了3本心理学方面的书,只有这一本最好看。
  •   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四种人格中找到或多或少的自己的影子
  •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的!对四种心里做出了很详尽的分析,用了一些很有力的例子,看着很舒服,也帮自己分析啦!忧郁+强迫,如果对自己想有了解,完善自己的性格的朋友可以选择!!另外还可以用这本书去帮帮别的朋友走出来!!
  •   看完之后有很大的收获,感觉非常不错,译者翻译的也很不错,文笔优美,语言流畅,分析入情入理,而且很准确地指出了深藏于我们每个人内心中的恐惧,只有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才能够让自己不断完善,不断成长。
  •   我是个心理学爱好者,这本书让我对人格有个整体的认识。这本书会比乐嘉的色彩aa要深入的多了,对人格形成的全因后果分析的比较好,当然是比较学究的,也没有乐嘉那么多精彩的案例,对于各种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多分析。个人认为可以先看这本,再看乐嘉的。
  •   买了很久了,这本书读了四分之三,感觉值得一看;这本书是本人遇到实际问题,觉得有必要了解这方面才买的,我读书比较慢,哈哈,不过,确实值得一读,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也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人,我们如何了解他们,了解自己,帮助他人,帮助自己走出心灵上的脆弱点;这本书将让我们认识人内心各种各样的恐惧以及恐惧来源,至于方法,我相信,我们找到来源,便很好找到解决方法了。
  •   一直不清楚强迫型人格是什么类型的,通过看此书逐渐了解。如果你想知道各个类型性格特征形成原因,可以慢慢品读。但也许有些枯燥乏味,因为毕竟以介绍了解为主
  •   本人很少做书评,这次书评,真心实意,发自肺腑!这是一本剖析人性及人格的经典心理学书籍,翻译的相当精彩!当然当当网的书质量也不错!人性中有天堂也有地狱,认识自己邪恶的一面,接纳它,并与之抗争,这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投射到魔鬼和敌人身上;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善良、圣洁的一面,寻找以及试着按照上帝和我们的意志付诸实践,而不仅仅为了求来生的福报。我喜欢,希望和大家分享!
  •   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恐惧可以用细微到连自己都无法察觉的茎脉密密地编制每个人的心情和行为,让它们看似无意且孤立,这本身似乎就很让人感到惧怕,这本书平静细致地剖析我们避开彼便归于此的内心恐惧之根本,给我们一个找到并和其平等对话的机会
  •   很长一个时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害怕得想自杀。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恐惧无限量的加大,于是在最后关头拿出本书,再看了一回,仔仔细细的看,于是面对自己的困难。
  •   这本书写了四种人格的一些特征和表现,看了很有感触,里面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童年经历对成年后人格的影响,可以让很多当家长从中明白很多道理。
  •   心理学的好书。让你认清自己到底因为什么恐惧,小时候的父母错误教育引导,导致了你今天的某种恐惧。即将做父母和刚刚做父母或者已经感觉自己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深刻阅读,仔细体会。从现在改变自己,还来得及。
  •   这个书个人而言很喜欢。因为自己是典型的歇斯底里人格。有的时候自己根本不了解自己。度过这本书之后。我开始了解自己。同时也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
  •   内容比较好懂,阐述也很详尽,把常常听说的这几种人格加以很好区分,个人认为是心理入门级读物,值得推荐。
  •   直面面对内心的恐惧,原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问题。
  •   第一次拿来的书印刷有问题,换了一本。看了这书,知道我是正常人。因为里面的四种人格都蛮极端化的。
  •   千万别买,强烈要求退货。举例:19页,人“格分裂的费劲心思独立生活,他不依赖任何人,不需要任何人,尤其重要的是,不需要为任何人负责……”。咱们平时教育孩子尽量独立,不依赖任何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要学习。争取做好每一件事情,难道错了吗?关于负责一事,要看事情、看情况,并不能一概而论。我不知这本书有问题把它,还是翻译有问题,很多地方用词不当,我本想坚持看下去,下了多次决心,还是看不下去了。我要扔到**桶里去了。
  •   说实话,我开始要看这些书的时候,是因为我家的亲戚,我当时怀疑他的症状是:精神分裂,后来我不断的看书,不断的想能够帮助他的方法。
    但是很遗憾,我不能为他做什么,但是这本书让我对内心的欲望,内心的需求,甚至童年的回忆,童年的任何影像都让我历历在目。

    我对我的家庭也有不满,但是我开始学着不去怪他们,因为他们的本意是爱我的,只是方式是不对的,我现在的某些行为就是在纵容他们的爱,我这么做的原因还没有想到合适的解释,但是我至少已经不去怨恨他们了。
  •   书写的很好,全面的分析了四大人格的特质,让人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不同的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   四种人格从轻到重,内容很丰富,值得一看
  •   当时买这本书就是因为自己有很多时候都恐惧,忧郁,觉得没人理解,这本书真的很好,我喜欢~
  •   这本书很真实的再现了人的四种性格,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自己符合那种性格,看完后,感觉对自己更明朗化,是一本很不错的心理书籍。
  •   恐惧是什么,害怕,但害怕什么,为什么害怕,我们怎么才能面对并不害怕。直面内心的恐惧,需要我们找出问题。
  •   很喜欢,书中讲了4种人格特质,便于发现自我及进行自我矫正。
  •   本书应该算得上一本比较适合大众阅读的心理学经典读物,对四种性格分析的比较准确,可以帮助读者分析自己和身边的一些人,蛮有帮助的。
  •   一本经典的通俗心理学读物,特别是译者杨梦茹用非常流畅温润的文笔道出恐惧的一个个来龙去脉言之成理言之可信,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醒悟。此书非常好,非常值得一读!
  •   很喜欢李曼的语言。
    可是对于这四型人格,感觉自己有不同人格的不同部分,纳闷了- -
  •   细致精致地描述了四种人格,对咨询很有帮助。
  •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备一些四大人格特质
  •   仔细阅读,仔细研究。但只有最后的结语让我有些许收获。懂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会让我们变得更宽容些。但是仅仅宽容是不够的,心里的伤怎样才能治愈。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伤害我的人是因为曾经被别人伤害过,而伤害他的人又是被其他人伤害过。我们不能怪伤害我们的人,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有从现在开始避免对下一代对其他人心灵上的伤害了吧……而我们的伤却永久的存在,在阅读和剖析书中事件的时候,自己曾努力回避的过往伤害也逐渐重现……但是只有我们正视曾经的伤害,找到原因,才能知道将来的避免方法。所以请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即使是你最信任最珍爱的人……
  •   经典呀,果然是好书。四个恐惧原型描述得很深入很准确,说进我心里面了,感触很深,学到很多。
  •   超级好书。作者不仅心理学理论造诣很高,看得出实际经验也很丰富。翻译非常流畅,译者不是那种纯粹的英语专业者,而本身就是从事心理、精神专业的,多处译文使用了本土化语言,很好地表达了原作者的用意,通俗易懂毫无晦涩之处。看了下别人的评论,说翻译存在问题的,想来多是对心理学毫无兴趣只想当快餐书籍一读之人。
  •   把人类性格分成四种,然后再区别各性格的健康到病态,很受用.个人建议读这本书,看前言后再看下结束语,然后再读内容.要不你会对书中内容分析有误解.
  •   这本书通俗易懂。作者阐述了人在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原因,论述了儿童时期所经历的事情将伴随人的一生,读者可对号入座进行心理分析,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
  •   直面人内心深处,了解人性的弱点,恐惧,矛盾~~这本书可以!
  •   对情绪的本身分析比较到位,使人了解来自内心的恐惧起源、过程
  •   现今社会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这本书就教别人怎样直面你自己内心的恐惧 推荐!
  •   啊。。。自己是忧郁人格,得好好克服啦很棒的书!
  •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和躁动,我们不知道他哪个时候会窜出来,所以我们要了解直击的内心,正视的恐惧,然后我们才能有效的把控自己的情绪,这样我们才能在痛过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和希望......
  •   这本书将人性恐惧分两个维度进行剖析,进而将两个维度各分成两种极端情况,对病因和表现分析的十分到位。不过这是本成因和现象分析的书,而非解决方案类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