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心语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志林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劳动心语》主要收录的是我在不同研究领域和实际工作中的部分文稿,包括论文、科研课题和考察报告、讲座和其他形式的作品等。这些文稿的形成过程和结果,总结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感情处事。我是劳动者出身,所从事的工作也基本上是面对劳动者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办事还是从文,都是带着感情去做,一切都是从劳动者的利益出发,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谋利益,为他们出谋划策。不是刻意追求,而是天然使然。在党的领导下,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是没有矛盾。基础是劳动者的利益,只有维护了劳动者的利益,才能说是保护了国家的利益。我以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从劳动者的利益出发。我的文章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的,书名定为《劳动心语》,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书籍目录

序言读后感(代序)说在前面先进生产者运动与劳动竞赛东北三省城市职工扶贫考察报告论缩短劳动工时 人间永远需要真诚劳动协商谈判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静静的情丝论企业富余人员问题劳动和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职工疗休养事业的发展状况、改革思路与疗休养院管理“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建设十要深秋急令说疗养武汉职工疗养院有感初春残雪著华章轻风扶穗珠江齐和怎么做疗休养院院长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两大事业纳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序列谈命名“劳动模范疗休养基地”引发的思考词一首·红尘职工疗休养事业的发展战略和疗休养事业工作者的责任五古·度假日记七古·读史体会春的畅想劳动者、中国工会和职工疗休养事业

章节摘录

  1951年,当我国生产竞赛向纵深发展的时候,马恒昌小组向全国工人兄弟提出了五项竞赛条件,不到三个月就有200多万职工应战。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国民经济需要迅速恢复的时候,各地工人和干部在人人为四化立功的运动中很短的时间内进发出的劳动热情曾达到令人欢欣鼓舞的程度。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告诉人们,劳动者的积极性离不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但是这种积极性往往随着劳动竞赛的起伏而起伏,是我们决不可以忽视的。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斯大林曾指出:“竞赛是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基础上改造国家全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杠杆”,“几乎无须证明,工人对工厂、对企业的这种新的态度,对企业的这种深切的感情,就是我国工业的最大的推动力”。这是非常正确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劳动竞赛最根本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上。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爆发的军民大生产运动使生产自给能力大大增强,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毛泽东同志曾把这个运动与延安整风并列为促使抗战胜利的两个重要“环子”。四十年后,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许多地方和企业遇到了完不成财政上交任务的危险状况。如丹东市就有1200万元财政计划不能落实。这时,工人们以“国家有困难,我们来承担”的气概,努力开辟门路,增收节支,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但完成了上交任务,还超额上交228万元。安徽省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不快,1985年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业总产值增长20.8%,财政收入增长23.6%,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在分析原因时,省政府明确指出:“是全省人民劳动的结晶,也包含着各级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开展创最佳经济效益劳动竞赛的成果。”河北省在1985年开展的以合理化建议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创造了10亿元的可观价值。这些事实都说明,劳动竞赛对经济建设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假如,三十多年中,没有开展劳动竞赛,就很难想象社会生产力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文化大革命”中,劳动竞赛和先进人物被人为地压制、迫害,这种违反规律造成的恶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3)造就人才,造就新时代的新人。由于竞赛,就必然会有一大批走在时代前面的先进生产力的先驱——先进生产者,这些人不但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受到劳动竞赛协作精神的熏陶,思想觉悟也有极大提高,为了不断创造先进生产水平,他们的科学文化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实践中增长起来。所以,劳动竞赛是造就人才,造就时代新人的学校。1959年,声势浩大的先进生产者运动就曾涌现出300万名先进生产者,这个先进模范大军随着劳动竞赛的广泛深入不断壮大,到1985年达到了1100多万人。劳动竞赛给我们提供了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战场,各级党和政府中有许多优秀干部就是在劳动竞赛中成长起来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是推动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劳动竞赛的三大作用是由劳动竞赛的本质和它存在的社会基础决定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比学赶帮超”的结果自然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主人翁地位和劳动者的共同利益自然要使参加竞赛的人劳动热情高涨。因此,劳动竞赛的三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劳动竞赛的必然结果。衡量劳动竞赛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三大作用发挥的程度。当然,竞赛的作用远不止这些,但其他的都是从这里派生的。三大作用也不是平起平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是劳动竞赛最终的目的和结果,而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四)科学组织劳动竞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宏伟的事业要调动和发挥中央及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同心同德,稳步前进,劳动竞赛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有责任使其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从目前看,我国的劳动竞赛还存在很多问题,举一个简单例子,1985年,经过多方努力,全国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提出合理化建议975万条,实施299万条,大约十人提一条。这个数字不说与发达的苏联有差距,同我国历史最高水平也相差很远。困难时期的1960年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是8221万条,实施3673万条,人均提一条多,诚然,那时的水分可能大一些,单凭这一个数字对比也说明不了全部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劳动竞赛没有达到最佳程度是个事实,解决的办法是加强宣传和理论研究,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了解和懂得劳动竞赛,以求得他们的支持指导,有朝一目,劳动竞赛的成就能够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有一席之地将是对劳动者的极大鼓舞。同时,提高科学地组织劳动竞赛的水平,解决在劳动竞赛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体制改革和竞争形势下的劳动竞赛。竞赛与改革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各地遇到的紧迫问题。前一个时期,当企业转轨变型和经济承包责任制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曾有不少人对劳动竞赛提出质疑,实践给予了正确的回答:“承包加竞赛,效益上得快。”但事情并没有结束,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企业不再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而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再是封闭的单纯的生产型,而是开放的经营开拓型;不再是主要依靠行政指令组织生产,而是按照指令性、指导性和市场调节组织生产;不再是吃两个大锅饭,而是实行两个挂钩。企业的这些变化是为了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商品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而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竞争是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保护本企业利益的手段。商品经济产生竞争,企业相对独立而有不同利益,这些正是过去人们长期认为与竞赛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更何况,当前进行的劳动制度和以后政治体制的改革,给劳动竞赛增添了新的课题,这都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我们以现成答案的问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劳动心语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相关图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