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禅的边缘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作者:安雷  页数:364  
Tag标签:无  

前言

  禅是“禅那”的简称,意为静虑思修。禅源于佛教,是一种修持方式,主张不依佛典,摆脱梏桎,崇尚心灵感受和顿悟。  禅是一种人生哲学,它栖息于大自然之中,使人感受和领悟淡远的心境和瞬间的永恒,使心灵呈现虚空澄明的状态,空故纳万境。禅善于即色谈空,在万法诸相中发现“真我”、品味“真我”,在一花一叶中触及宇宙脉息,在一山一水中展现审美情结。  禅有着心灵的自由,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禅的目的是除去一切表象和非本质的东西,获得那种靠直觉领悟到的真理,通过体验和心悟的神奇会合,得到对“我”、“真实”的充分觉醒,是自性的返照、发掘和开拓。  禅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禅可以帮助我们唤回迷失的本源。  禅热衷于虚空、大小、动静、盈空,对审美有着本质的引导和启发。  安雷  2010年6月

内容概要

  《行走在禅的边缘》介绍:  禅是一种人生哲学,栖息自然,使人感受和领悟淡远心境和瞬间永恒,使心灵呈现虚空澄明的状态,空故纳万境。禅善于即色谈空,在诸相中发现品味“真我”在一花一叶中触及宇宙脉息,在一山一水中展现审美情结。

书籍目录

心灯见山是山仁者心动忘却来时路庭前柏树放下心中这个一片闲田地直指人心怎样才能避免别离庐山这头高那头低来时无迹去无踪无生灭无去来不如小丑你就是佛仰山破镜无位真人空不自生卧如来沩仰采茶为止小儿啼禅心无滞境自居易问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鲜花开放通身无影像狗有佛性吗孤峰顶上寻找羚羊不知最亲切云归山谷静离家舍不在途中金佛不渡炉提起放下独坐大雄峰开悟之眼无我相心中无崖心即佛又挂上了禅师的兰花一任莓苔满地侵万物一体银碗盛雪痛并快乐着妙音古镜已磨百尺竿头心舍于有无万法归一凡圣两忘莫向身外求不著相本来面目自然禅除去闲名关照内心一村菊香满了何来层次堪听偃溪流水意敲罄拨智牧童横笛望源归天堂乎地狱乎魅力施主送一轮明月机敏的鱼梅子熟了空费草鞋钱无事是好事夜静春山空性相一如落花啼鸟犀牛扇投子照顾脚下依然叫它作香匙静谁在井中无心之茶拨破湘江月打坐非禅雨霁长空静一与二无事是贵人卖饼人家镜清的雨滴画饼成禅月莹池塘静南泉赏花锁虚空一口吸尽西江水倩女离魂嫌什么?陇上写春柑桔之分一切皆禅杯中月多捡一些淡妆浓抹总相宜观心归鸟尽迷巢吃茶去水如天善自珍重春风未放百花舒我的相貌放下得道盐的味道本来成现不须参无风起浪罢钓归来不系船避寒暑竹篦触背无缝塔好雪不落别处法演的“空”灵照桥流水不流清心好见性如刀划水吾心见境尽为非平常心是道荣者枯者云在青天水在瓶万里无云万里天修竹引风来桶底脱心安适然日面佛月面佛无所牵挂正反雨过清苔润八风吹不动莲花我不是众生借住与你拨火悟道芭蕉径本来无一物承担度人度己宽容马上剃度香严击竹磨砖成镜谁束缚汝放下提着为己所迷心无挂碍江上秋夜天堂与地狱寸丝不挂喧哗声里共忘机眼横鼻直落花啼鸟一般春咸淡有味南泉救鹅慧可安心青山覆白云诗偈论道无道心公开地爱大千为床解脱不信是真谛一与十凡圣两忘禅茶以心传心廓然无圣石烂松枯不记年我自调心月下披云笑一声无姓是祖没时间老茶禅一味我是侍者有无之别弄花香满衣梅子熟了得指忘月饥来吃饭困来眠影落澄潭几个知如何是真月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吹折门前一枝松青山面目依然在方丈与乞丐色即是空心性本同唤我旧时名还好,有我在鹏鸟与麻雀古镜汝心明净思量自在自得行恶与修善草木即佛须弥藏芥子从心流出惠泉妙语心眼一树春风有两般返照无处更留心万法唯识山高怎阻野云飞镇州萝卜布袋和尚一宿觉只许佳人独自知水车原理千年钻故纸提起放下敬钟如佛棋理禅机是邪是正空泡茶的心正受烧书禅家能自静佛与魔鬼春到花便开禅师的宝座行看流水坐看云不曾空过服从海月无影禅与牛背柴走江湖月亮的样子通身是眼缠缚且喜天下太平解铃人牵缠冰壶含宝月自家宝贝五随心即是佛日日是好日善昭的诗心无外物啐啄之机我不是佛澄心万虑忘一尊佛体露金风云水随缘谁共澄潭照影寒禅也要分胜负吗滞句者迷了然尼师冰霜不自寒纯洁的心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唯有清风明月知你点的是哪个心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觉道钦你我无别只这个无我之境悬挂凭君仔细看佛不曾迷老僧半间云半间知解宗徒默契自如野鸭飞了寒山与拾得南岳怀让思即心即佛天上有星皆拱北净瓶与古佛幻化身心若春雪空廓之音问者不近吾名惠寂无处不周婆子的神通黄庭坚闻香诸法如义泯除拣择禅师的学问鹭入芦花纵横自在捉虚空庭前嫩竹如水归水

章节摘录

  别离庐山  慧南在庐山归宗寺当了两任住持,又受僧众迎请,到黄檗寺任住持。慧南作诗《退院别庐山》云:  十年庐岳僧,一旦出岩层。  旧友临江别,孤舟带鹤登。  水流随岸曲,帆势任风腾。  去住本无著,禅家绝爱憎。  在庐山一住十年,离别旖旎秀美的庐山和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僧众,恋恋不舍,流露出依恋的情怀。离开之时,旧友一直送到江边,慧南志趣高逸,携鹤登舟。江水依岸弯曲,自然流淌,毫无滞碍;帆势得风,随意舒展。自己就是水是帆,与流水风帆合而为一。在离别时仍然将整个身心投入其中,才是“随处作主,立处皆真”。从佛教的立场上看,“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禅者对离别持“一期一会”的庄严态度。人们聚散之间,珍惜人生,而又超乎人生。  这头高那头低  一日沩山指着一片田问慧寂禅师:“你看那片田野,那头高,这头低。”  慧寂禅师说:“却是这头高,那头低。”  沩山说:“你若不信,可以站在中间,看两头。”  慧寂禅师说:“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  沩山说:“若如是,看水流的方向,便可以判定高低。”  慧寂说:“水也没有固定的准则,但高处有高处的平,低处有低处的平。”  在这则公案中,沩山故意用承认差别性的存在这种常识性的观念,来勘验慧寂对于佛性的证悟程度。慧寂否定差别性的客观存在,否认有衡量差别性存在的客观标准。万事万物本性自足,没有分别,体现各住自位而圆融无碍的思想。延寿禅师诗云:  欲识永明旨,门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  人人门前皆有一湖水,这就是清纯无染的自性。彻底的清除差异,清除知见之后,观照主体泯除了心念意识,水月身心,通体澄明。此时豁开慧眼,洞观万象,所见所闻悉是真如自性的流露。  来时无迹去无踪  杭州西湖喜鹊寺的鸟窠禅师,本名道林,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后来独自到泰望山,在一棵枝叶非常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  自居易非常敬仰鸟窠禅师,有一次特地来请示禅师,并用诗偈问道: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  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也用诗偈回答道: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人生如幻,短暂无踪,但是如果体悟到“无生”,来去无迹,来去同一,趣越“去”、“来”的限制和对峙,生命就能在无尽的空间中不断的绵延扩展,不生亦不灭。  后来,白居易在佛法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成了佛家弟子,遍访名山高僧,舍宅为寺,定名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醉心于念佛,时常吟诗作偈,表达他信佛有得之心境,如:  爱风岩上攀松盖,  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  他日当作此山僧。  无生灭无去来  六祖慧能召集门人,当众宣布说:“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你们有何疑问,我可为你们解答。如果我走后,就没办法教导你们了。”  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流泪哭泣起来,只有神会一人,神情自然,也不哭泣。  六祖见后对大家说:“只有神会一人,他受具足戒还不到十年,却已悟得善与非善的平等,不为赞美与毁谤所动,到达没有悲喜的最高境界。而其他人均未悟得,你们如此悲泣是为了什么?又是为谁?如果是为了不知道我将去何处,那么我自己知道将要去的地方。如果我不知道去何处,就不能预告你们我将离去。如果知道我的去处,就不会如此悲泣!法性本体是无生无灭无去无来的。你们听我诵一真假动静偈,如照此修行,就不会忘失禅的宗趣。”  此后,徒众们都向六祖作礼,并体会师父的法要,依法修行,再无争事。  此偈大意是:一切的法都没有真实的体性,所见的真实,实际上都受到认识者本身的局限,只有自性本源的真实是离相的真实,才是真实不虚的。凡是有知觉的就会生起动的作用,而没有知觉的也就不会生起动的作用;只修不动的禅定,与没有知觉的事物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寻求真正的不动,在动的上面有不动的功用。不动的就是不动,即是无有知觉的事物与木石一般,永远不是成佛的种子。要能够区分诸事表相,但第一义永远是不动摇的,即是自性本源,一但有如此高深见解,也就是真的妙用。告诉诸位求道之人要努力用心意,不要身在大乘门下,却执着生死的知见!如与人谈法,言下相应,就共同探究佛法义理;如果语言不相契合,就合掌表示欠意,不让对方起争论的心。我们的教法本来是不与他人争高下的,争论本身就失去了大法的道义,如执着争执的法门,你的本源自性即已流入生死之门了。  不如小丑  白云守端在杨岐禅师处参禅时,久不能悟。杨岐很想开导他。  有一天,杨岐禅师问守端以前拜过谁为老师,守端回答:“茶陵郁山主。”  杨岐又问道:“我听说茶陵郁山主是因为跌了一跤而大悟的,还写了一首偈,你知道吗?”  白云守端:“知道!那诗偈是这样的。”随即诵: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听了之后,却发出怪声,嘲笑着走了。守端因杨岐禅师的嘲笑,饭食不思,整夜失眠。  第二天至法堂请示杨岐禅师,为何一听到茶陵郁山主的诗偈便发笑不已。  杨岐:“昨天下午你可看到寺院前马戏班玩猴把戏的小丑吗?”  守端:“看到了。”  杨岐:“你在某方面实在不如一个小丑。”  守端:“为什么呢?”  杨岐:“因为小丑的种种动作,就是希望自己博得别人一笑,而你却怕别人笑。”  一个人的自我认识不够,心中不能自主,就会经常受外境的影响。因别人一句赞美而洋洋得意,因别人一句谤言而怨恨嗔怒,自己的喜乐忧苦,全为别人左右,也就失去了自己。反之,如能够肯定自我,悦纳自我,笑骂由人,与我何损,自可像茶陵郁山主一般,有“明珠一颗”便能“照破山河万朵”,生得自在快乐。  你就是佛  一天,灵训禅师前来参访归宗禅师。灵训请问归宗:“禅师,什么是佛?”  归宗十分为难地望着灵训:“这不可以告诉你,告诉你,你也是不会相信的。”  灵训听后马上说:“不!禅师!我是诚诚恳恳地来向您请教的,您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归宗点点头说:“好!你既然肯相信,你靠过来,我告诉你!”  归宗把嘴巴贴在灵训的耳朵上,轻声说:“你就是佛啊!”灵训听后,先是一愣,然后放声大笑说:“我就是佛!哈!哈!我就是佛!”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佛”不必向外界去追求、寻觅,心外求法,就好比骑驴寻驴,缘木求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佛性,“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对于我们来讲,开悟就是认知自心的灵山,修行就是向自我内心去提炼自性无尽的宝藏。  佛就在每个人的内心。

编辑推荐

  禅是一种人生哲学,栖息自然,使人感受和领悟淡远心境和瞬间永恒。在诸相中发现品味“真我”,在一花一叶中触及宇宙脉息,在一山一水中展现审美情结。《行走在禅的边缘》以优美简约的笔触写故事,深入浅出,揭示生活哲学,让人能产生很多联想和思索。  书中行文简约,故事短小精悍,共有305篇。《仁者见心》、《春到花便开》、《放下》、《无我之境》等文章,讲的都是禅的故事,看得出来,作者十分珍惜笔墨,不肯多着一个闲字,更不卖弄思想,只把故事讲出来,放在那里,任你去读、去品、去悟,因而每一个小故事都显得意味深长。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行走在禅的边缘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都是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之前在书城以了解此书后下的单。
    个人认为只有自己能看懂的感兴趣的才是适合自己的好书,虽故事简短浅显但对于我这就够了。精髓就是——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