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出版时间:2012-4-1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劳动报社  页数:63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劳动报》创建于1949年7月1日,是-份面向广大劳动者的综合性日报。《劳动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劳动者“鼓与呼”。江泽民同志曾为《劳动报》题词:“引导全体劳动者,同心协力为振兴上海励精图治。”

作者简介

《劳动报》创建于1949年7月1日,是一份面向广大劳动者的综合性日报。《劳动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为劳动者“鼓与呼”。江泽民同志曾为《劳动报》题词:“引导全体劳动者,同心协力为振兴上海励精图治。”

书籍目录

题词:报闻时代 书录辉煌 序一 序二 壹 一、兄弟——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蜗居都市 梦想人生 新生一代 打工岁月 维权之路 社会关爱 让关爱化作力量 专家点评:《兄弟》真实反映农民工状况 二、“劳动论坛”系列报道 让每一位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为职工权益维护“编织”法律体系 三方协调机制为维权建立制度保障 使企业与员工互爱员工与企业共赢 利益协调日渐合理诉求表达更趋理性 时代的命题共同的责任 劳动关系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工会要始终站在协调劳动关系第一线 加强劳动立法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上海的劳动关系处于较好水平 搭建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之桥” 劳动论坛,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了一起 体现媒体责任意识引领企业创建和谐 为千万人才搭建一座和谐之“桥” 不断创新发展创建活动筑牢劳动关系和谐基石 三、“工会创新社会管理”系列报道 600块工会铜牌“上墙”的故事 12幢商务楼是如何被“攻下”的 “捡芝麻”的选择告诉我们什么 12份“服务菜单”为何大家都说好 “幸福方程式”的N种解法 专家点评:“工会创新社全管理”立意高内涵深 四、“大型国企关爱劳务派遣工”系列报道 让派遣员工成为有家的“上汽人” 打破身份“围墙”实现快乐工作 像服务客户一样服务好雇员 他们也是企业的主人翁 他们的做法是一种引领和示范 专家点评:《劳动报》“记者走一线”系列报道引领企业规范用工 五、“建党90周年专题”系列报道 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圣地 专家点评:深刻解读上海“第一个圣地” 毛新宇上海之行 上海工运与建党伟业 专家点评:有声有色报道建党90周年 听党的同龄人向我们讲述革命 六、“建党先驱家人访谈”系列 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小儿子王杰访谈 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夫人谢缙云儿子包楚弓访谈 中共一大代表刘仁静子女刘文澜刘威立访谈 中共党团早期创建人之一俞秀松继子俞敏访谈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曾孙何盛明访谈 “建党先驱家人访谈系列”存目 专家点评:独家专访建党先驱家人弥足珍贵 七、“党旗下的劳模风采”系列报道 把每一位病人当作兄弟姐妹 闯过一个个“禁区”创造生命奇迹 把职业当事业来追求就是在为人民服务 心怀人民 平凡也能成就伟大事业 专家点评:长篇通讯展示“党旗下的劳模风采” 八、“畅想上海‘十二五’规划”系列报道 “创新之城” “魅力之城” “宜居之城” “和谐之城” 专家点评:以幸福感解读“十二五规划” 九、“建功十二五,当好主力军”系列报道 三天三夜感受三条城市生命线 追寻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 用钢筋水泥浇铸起城市的脊梁 每扇窗口都有我们的笑容 20亿张“小卡片”里藏着创新大智慧 警徽的承诺:早安,晚安,一路平安! 奏响“立足中国、装备世界”的凯歌 专家点评:“建功十二五”系列报道展示主力军风采 十、“闯荡世界的打工者”系列报道 德国篇 日本篇 意大利篇 新加坡篇 法国篇 域外随笔 闯荡世界的共同力量 专家点评:“闯荡世界的打工者”传递中国精神 十一、汶川地震三周年·映秀涅槃 映秀涅槃 十二、“钩沉辛亥”系列报道 丁亦飞——辛亥百年最最难忘孙中山 袁希洛——为孙中山大总统授印的“书生” 卢国纶——建设现代化国家是父亲的心愿 方铿——辛亥革命忠烈之家 专家点评:“钩沉辛亥”别出心裁 十三、“关注中小企业发展”系列报道 政府善喂“奶水”企业茁壮成长 “3个10亿”落地拓宽中小企业“钱途” 企业一份申请政府四天落实 张江中小企业靠创新“叩开”海外门 劳资齐心“造血”给力企业发展 专家点评:《劳动报》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十四、“创新求索社区之道”系列报道 一路绿灯下10家“小区店”等待准营证 新江湾城社区“开门七件事”调查报告 江川路街道:1165户居民分三期完成旧房改造 中远两湾城97弄8号:“晚8点议事厅”每晚准时开 三林镇归泾村探索外来人口社区管理和融合 专家点评:探索社区发展的“上海路往” 贰 工资12年“原地踏步” 六千员工无奈心伤 评论:家乐福的面包还是12年前的那个价吗? 专家点评:《劳动报》家乐福员工收入调查竭力为劳动者维权 赤手挖雪 地铁员工演绎感人一刻 “苹果”代工企业8名“中毒”女工遭遇维权难 评论:“苹果”不该“有毒” 专家点评:为“苹果”中毒女工维权有气势有力度 一线公交驾驶员遭遇“老龄化困境” 以“自愿”的名义交出我的权利 评论:请计算生命的尊严 追踪地沟油制售产业链 创刊于1929年的《劳动报》 嘉年华百余员工遭遇工资拖欠 吃饭不给发票 叩开世界造船强国之门 专家点评:热情讴歌中国造船人“精气神” 工资集体协商:“标准”就是意义 上海电信超八成基层工会主席直选 评论:工会主席直选体现会员意志 专家点评:《劳动报》电信工会主席直选报道体现会员意志 工作近19年无法退休无力养老 评论:道德良心永远不能“退休” 专家点评:为外来工维权强调道德良心不能“退体” 45年,上海阿婆书写感动人生 90分钟,他的守候为了自己的职责 专家点评:“上海故事”讴歌道德模范反响很好 叁 《劳动报》的内容差异化策略与发展空间探析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40多人“挤进”三室两厅——农民工最反对群租现象 既为节约成本,又为工作便利,不少农民工都选择了在市中心和黄金地段“廉价租房”——群租。记者经过多天探访后发现,群租现象目前在市中心小区愈演愈烈。但在所有的外来农民工“蜗居”方式中,群租是反对声最多的。 只要能睡个觉的房子就行 记者在沪上某大型租房网站发现,不少小区都打出了“无群租”的招牌吸引租房者,不过一旦点击“租金500元以下”的条件,大部分出现的则都是群租房源。在沪上群租现象最多的中远两湾城小区网页上,记者就找到了一个名为“求职驿站”的群租房源,380元每月、付一押一的房租非常诱人。记者随后联系了房东,房东表示,380元其实就是房间里面的一个铺位,一个房间能摆下8个这样的铺位。以该三室两厅房源计算,139平方米的房间里至少能住下40多人。 虽然打着“求职”和“面向大学生”的招牌,但房东也坦言,其实真正住的人大多都是外来打工族和农民工。“农民工身上没啥值钱的东西,每天只要睡个觉,这样的房子最适合他们了。” 100平方米隔成11间3天租完 在一位号称“独立经纪人”的带领下,记者也走进了位于静安区延平路上某小区内的一间群租房。 在该群租房里,仅辟出一条狭窄的过道供人行走,从外到里共有11个隔间,全部房门紧闭,让人顿生压抑感。从每个隔间门的设计位置,可以大致推断出每个隔间面积不超过5平方米。800元的房间没有窗,小木床和电视机柜之间需要侧过身来才能站得下,而两面顶着墙头置放的小床,其床尾和另一侧墙壁之间的距离也只够站下一个人。 中介告诉记者,这套房子有100平方米以上。“这个地段这样的房子特别好租,消息一挂出去,3天之内就全租出去了,现在只剩下这间800元的。” “鸽棚”暗藏诸多隐患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月租金在3000元以下的小区都会有群租的存在。在静安、卢湾、黄浦等市中心地段,一间使用面积约4平方米,且不带窗户的小隔间,月租需要800元。而像前面所述的按照铺位出租,房租可能更加便宜。 在采访中,不少经手过群租房源的中介都告诉记者,他们也非常同情群租的农民工。“他们一般工作环境都非常恶劣,劳动强度也很大,每天回家还只能住这样的‘鸽棚’。”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读者感受最深的,往往是身边的人和事。《劳动报》要求记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关注身边人物,发掘先进典型,写出了一批好作品,显现了报刊的社会责任与职业担当。如今,报社将优秀稿件汇集成山,以供读者典藏,是很在意义的。  ——金炳华    《劳动报》的文字,记录下时代的浪花和足迹,汇集成册是对有价值的报道的收藏,因为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是司鉴的。  ——钟燕群

编辑推荐

《兄弟:2011文萃典藏》是上海一张面向广大职工的综合性报纸,与共和国同龄。在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总工会领导下,《兄弟:2011文萃典藏》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生活中去,一直为广大劳动者所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兄弟:2011文萃典藏》拓宽了报道面,既保持原有特色,又着眼都市生活热点,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名人推荐

读者感受最深的,往往是身边的人和事。《劳动报》要求记者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关注身边人物,发掘先进典型,写出了一批好作品,显现了报刊的社会责任与职业担当。如今,报社将优秀稿件汇集成册,以供读者典藏,是很有意义的。 ——金炳华 《劳动报》的文字,记录下时代的浪花和足迹,汇集成册是对有价值的报道的收藏,因为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是可鉴的。 ——钟燕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兄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