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解释学

出版时间:2007-1  出版社:山东人民  作者:曹明海  页数:413  字数:4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部《语文教学解释学》主要是研究教学文本特别是文学课文的理解与解释,所以,它主要借鉴和运用的文学解释学的理论方法。而在当代影响很大的文学解释学,与西方源远流长的哲学解释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近年以来,解释学经历了以施莱尔马赫为代表的“认识论解释学”,狄尔泰为代表的“方法论解释学”和海德格尔、加达默尔为代表的“本体论解释学”的发展过程,即解释学从一种认识论、方法论迈进到本体论的层次。由于解释学过了这种哲学层次的跨越,才拓展出了它的各个分支领域,也催生了富有交叉性、边缘性的文学解释学。我们所着力研究的语文教学解释学,就是用这种文学解释学的理论方法探讨语文教学文本解释的原理,把理解本体视为文本意义的审美生成过程,将读者的解读作为寻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活动,即既建构文本意义又建构自我世界。

作者简介

曹明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生。从80年代初即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文学解读学与鉴赏理论、散文评论与鉴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现为山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山东省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等职。从90年代

书籍目录

序言引言:理论前沿的考察、警醒与沉思第一篇  解释本体:文本意义的审美生成  一、解释学轨迹:从方法论到本体论  二、视界转移:从作品本体到读者本体  三、新的景观:文学接受的主体性建立  四、解释形态、文学意义的多元取向第二篇  作品解读观念与方法的操作性问题  一、解读文学经典的价值观念问题  二、通过还原和比较进入分析第三篇  解读: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  一、解读的本质与特征  二、解读的主体与对象  三、解读的方法学规律第四篇  视野融合:阅读教学解释学原理  一、“视野融合”的解释学原理与历史发展  二、“视野融合”的教学原理与理论建构  三、“视野融合”的对话本质与理论探讨  四、“视野融合”与阅读教学的对话策略  五、“视野融合”与阅读课程的建构策略第五篇  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  一、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教学阐释  二、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对话教学透视  三、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中的阅读对话教学原则第六篇  接受美学理论与阅读教学创新实践  一、接受美学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二、召唤结构与阅读教学探索  三、斯待视野与主体性阅读教学的建构第七篇  走向理解与对话的阅读教学探索  一、走向理解的阅读教学  二、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第八篇  伊瑟尔的阅读活动反应理论透视  一、处于潜势中的文本:等待读者的开启  二、读者视野中的文本:内心形象的构建  三、文本与读者的交互作用:彼此交流的敞开第九篇  金元浦的文学解释学理论描述  一、文学意义论:解释学真理观的新探索  二、阅读过程观:文学的本体存在方式  三、间性的凸现:文学阅读方法论阐述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语文教学解释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3条)

 
 

  •   解释学阐述语文教学,一个别致的观点
  •   已经阅读了两遍啦,这本书对于一个从事语文教育的人来说,无论如何需要认真阅读的。
  •   有深度,有广度,语文教育的指路明灯.
  •   导师推荐的书,理论性太强了。
  •   老师研究生毕业用的
  •   书有点难啃,可是读下来还是受益匪浅呢
  •   曹老师书非常好!
  •   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刚刚读完第一遍,计划至少再读两遍.
  •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文本做出全新的合乎人心的解读,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许多课文的教参解读,还是我上学时候的观点,如今,自己站上三尺讲台已有好几年,却仍然还是灌输给学生同样的观点。有些观点连我自己都不能信服,又如何能教给学生呢?视野的狭窄,解读的单一化,与现实的脱节,这些都造成语文课越来越难上,学生越来越不感兴趣,教师越来越痛苦。曹先生的书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例子,通俗易懂而又令人掩卷沉思,对语文教学工作很有启发。
  •   这本书很有理论深度,值得中学语文教师,大中专教学论教师,语文教学论研究生阅读
  •   《语文解释学》是我看得第一本理论性很强的书,由于自己的文学底蕴差的缘故,自己感觉内容很深奥,不好理解!至今还未看完。我认为比较适合搞语文教学研究的人研读。
  •   有一定启发性,但各编作者不同,水平不一,所以有的好有的不好。张曙光写的最晦涩。
  •   这本著作很有难度,不好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