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人居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于子佳 著  页数:305  字数:278000  

前言

  人文是一个城市的根和魂。对一个城市而言,高科技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人才也可以引进,唯独人文无法引进。当一座城市的人文区别于其他城市并以其独特的文化绽放时,其魅力是深层的,会使人在震撼之际被吸引、被感染、被折服。  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底蕴深厚,气象万千,处处透射着以“大气开放,诚信图强”为精神内核的城市人文。这种以“大气开放,诚信图强”为精神内核的城市人文,源自于南昌的人文荟萃。南昌有许多独具魅力的文化资源:以八大山人水墨写意画为代表的书画艺术,以绳金塔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万寿宫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滕王阁为代表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古色文化,等等。这些,为南昌“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人文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因子。比如,滕王阁,虽历经千年仍不失为大气之作;王勃写下的千古美文《滕王阁序》,既展现了初唐时期南昌“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盛世景象,也引领和孕育了南昌“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人文特色。这种以“大气开放,诚信图强”为精神内核的城市人文,铸造于南昌的英雄诗篇。80年前南昌城头的“八一”枪声,震惊了华夏——南昌从此成为军旗升起的地方;1938年南昌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被誉为“南方的延安”;“文化大革命”时期,南昌的一条“小平小道”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这种以“大气开放,诚信图强”为精神内核的城市人文,形成于南昌的开拓奋进。城市人文,不仅体现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之中,更体现在城市的发展之中。

内容概要

时代进入21世纪,南昌——作为一座千年文化古城,正在重新焕发它的光彩。但是,当滕王阁、绳金塔推倒重建,当青云谱逐渐被城市的喧嚣淹没,当书院街再也不闻书香,当百花洲被城市的水泥森林所包围,南昌似乎不再是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南昌,也不是地方史志和诗山词海中的南昌。在隆隆的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声中,文化意义上的南昌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应该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在重构我们的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失去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不能成为城市的精神流浪者。

作者简介

于子佳,中国房地产策划联盟核心专家,中国策划研究院特邀专家,易居(中国)研究员院特聘专家,现供职于江西人民出版社,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百余万字,部分作品入选《中国青年诗抄》《镌刻在焦土上的诗行》,《江西90年代文学作品选》,曾获多项文学创作奖,出版《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昌大南疆  一、一条内河与一段历史    1.千里赣江与八百里鄱湖    2.考古遗址与远古历史  二、一位乐臣与一个城名    1.山水传天籁.乐祖创音律    2.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还  三、一位将军与一座城池    1.渡江定郡地,灌婴始筑城    2.朝代几更替,南疆渐昌大  四、一位帝王与一个偏安梦    1.皇殿侧背后的故事    2.迁都南昌,北望金陵  五、一个传教士与一座东方城    1.西学东渐,传教南昌    2.第三只眼睛看南昌  六、一声枪晌与一种精神    1.南昌的机遇,历史的选择    2.八一精神与八一文化第二章 大气开放 一、向人居的本质意义回归   1.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   2.南昌城的漫漫归程 二、属于南昌的一次华丽转身   1.城市化与经营城市   2.从梦想到现实 三、南昌重新发现“赣江”   1.鸿鹄不知何处去   2.朝阳洲上起新城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再选择   1.做大南昌,开始“梦想之旅”   2.优化功能,打造“动感之都” 五、物化的南昌历史   1.从老七门到新七门   2.从一舟渡江到五桥飞架   3.八一大道和中山路   4.遥想书院街的书声   5.寻访南昌十大名人路第三章 桂殿兰宫 一、建筑与人类文明   1.城市建筑的人文精神   2.南昌建设的文明进程 二、江西民居与南昌人居   1.南昌民居的物理特征   2.南昌民居的文化内涵 三、南昌城市建筑记忆    1.南昌历史上的王府与衙门    2.那些永眠心中的南昌古迹 四、南昌民居建筑代表    1.安义古村:历史文化名村  ……第四章 秋水长天第五章 俊采星驰第六章 人杰地灵第七章 诗意栖居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距今约1.5 万年至5000年的上万年间,人类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江西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原始人群就是万年县仙人洞母系氏族部落,它像一颗璀璨夺目的原始文化明珠镶嵌在赣鄱大地上。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约6000年至4100年之间,江西境内的原始氏族聚落已广泛增多,人丁也日益繁衍,是赣境地区史前聚落快速发展和繁荣时期。有专家对这一时期的遗址进行了文化分类,如距今约6000年前的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偏西地区的新余拾年山一期文化;距今约4800年前的赣西北山区,即修河支流奉乡水两岸及其周边地区的山背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4500年的赣东北地区的广丰社山头文化;分布最广、最有代表性的是以赣江中、下游及其一些支流为中心的樟树筑卫城文化(有的称樊城堆文化),年代跨度为距今约5500至5000年左右;此外,还有距今约5000年至4500年的靖安郑家坳文化。这些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聚落,尽管分属不同的文化类型.谱系也不尽相同,但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和其他伴出的遗物以及相关的遗迹分析,它们除个别滨湖地区的原始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外。都普遍以农业为主,而且以栽种水稻为主要生产活动.当然也兼营狩猎和捕鱼。  距今约4100年至3600年,赣境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遗址以樟树筑卫城、樊城堆遗址为代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原始居民的聚落形态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逐渐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最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此时,中原地区开始步入阶级社会,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而随着夏王朝对江汉地区三苗族的征服,夏人开始南迁,夏文化随之南渐.从而大大促进了赣境地区原始氏族制的解体,开启了华夏民族与古越民族的融合。  南昌地区的历史进程也大致类似。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南昌人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