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

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晓华  页数:220  

内容概要

  《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系统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两次转型的过程,分析了转型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为地理学研究乡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全书内容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评述了国内外乡村地理学以及与本文研究有关的乡村社区变迁、城乡关系以及城乡空间规划等方面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以苏南乡村发展模式变迁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乡村转型过程、空间特征以及动力机制等问题,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发展和城乡空间演变的时空规律;第三部分在乡村转型过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南未来城乡空间关系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城乡空间融合,以及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选择及其调控手段和城乡空间融合的主要策略。

作者简介

  陈晓华,l964年生,安徽贵池人。l988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03年12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副教授,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精品课程《区域地理》主持人,池州学院青年教师导师,《池州学院学报》副主编。    先后主持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课题1项、教育厅研究课题3项、校级研究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l项、省厅及横向研究课题10多项。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世界地理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特区经济》《现代经济探讨》《农业经济问题》《南京师大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1部,参编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l部。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进展第一节 国外乡村发展研究进展第二节 我国乡村发展研究进展第三节 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评述第二章  “苏南模式”与乡村工业化转型第一节 “苏南模式”:二元结构下苏南乡村发展道路选择第二节 乡村工业化:苏南地域结构转换的主导力量第三节 分散化:“苏南模式”乡村发展的空间特征第四节 内发型发展:乡村发展空间分散化机制分析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新苏南模式”与城乡一体化转型第一节 “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创新第二节 内发型转向开放型:“新苏南模式”下的乡村发展格局第三节 分散走向集聚:乡村城市化的空间转向第四节 城市主导型发展:乡村城市化空间转向机制分析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当前苏南城乡空间整合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城市化进程滞后第二节 “城市偏向”式发展产生的空间结构性问题第三节 发展与环境冲突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城乡空间融合与苏南城乡空间整合第一节 城乡空间融合:城乡空间演进的理想状态和目标模式第二节 城乡空间整合:城乡空间融合的路径第三节 城乡整体规划:调控城乡空间融合的手段第四节 制度创新:城乡空间融合的保障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城乡融合目标下的城乡空间整合策略第一节 南京郊县城乡发展空间特征第二节 郊县镇村发展的机遇和趋向第三节 南京郊县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整合的策略第四节 本章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图表索引后记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三章 “新苏南模式"与城乡一体化转型  “苏南模式”下,苏南传统的乡村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全面的改造,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结构均不断优化,为苏南乡村新一轮转型——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的深入影响、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区域城市化战略的转变,又为苏南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乡村经济形态由内发型转向开放型,并带动了县域经济迅速崛起、乡村空间由分散走向集中,从而促进了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成长和中心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传统乡村向城市化乡村转变,进而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  第一节“新苏南模式":“苏南模式”的演进与创新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以及经济全球化引发的外资大举进人包括苏南在内的长三角地  区,苏南乡镇企业进入了新一轮的制度变迁和创新阶段,“苏南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逐步向“新苏南模式”演进。  一、“苏南模式”的终结:苏南模式乡村发展面临困境与挑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冲击,经济多元化产生的巨大竞争压力,以及苏南模式发展自身制度上的缺陷等,使得“苏南模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其优势相伴而生的不足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乡村转型与城乡空间整合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