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敖讲学问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墨卿  页数:264  字数:258000  

内容概要

  本书以语录、述评、小传的形式,从处世、两性、文章、文化等视角向读者展示这位文化狂人的傲骨与个性,揭示并审视他的各种思想和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朋友们更深刻、全面地理解李敖先生的为人和学问。除此之外,本书还有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通过李敖先生幽默、犀利的态度以及对生命的顿悟与达观,鼓励更多的人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人生。

书籍目录

前 言
语妙天下——李敖语录精萃
第一章 关于为人的学问
 ◎第一流的人
 ◎大丈夫的标准
 ◎所谓“智者”
 ◎乐字当头
第二章 关于爱情的学问
 ◎中国式爱情
 ◎智者之爱
 ◎闲话婚姻这回事
 ◎灵与肉
第三章 关于女人的学问
 ◎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哀
 ◎女人的“难养”
 ◎女人爱“作”
 ◎“选美”杂谈
 ◎够水准的女人
第四章 关于作文的学问
 ◎中国文学简谈
 ◎文章怎么写
 ◎“杂文”?杂!
第五章 关于生死的学问
 ◎质疑命定
 ◎洒脱看生死
 ◎下一个死的就是你
 ◎死于安乐
 ◎所谓“不老不死”
附 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李敖小传
 ◎李敖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流的人  李清照有诗云:“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这句诗中被形容为“第一流”的就是被称为“冠中秋”的桂花。只要是在桂花盛开的季节里,无论你是悠闲,还是奋进,抑或是苦闷,都能感觉到一种“情疏迹远只香留”的畅快。那么,第一流的人又是怎样的呢?李敖曾描述过第一流的人的境界:  第一流的人会忍辱、会含冤、会受谤、会遭非常之变,不动于色,会“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他志趣高迈,“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一流的人认定Lifeistooshorttobelittle.(人生短得不够扯鸡毛蒜皮)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能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  第一流的人过的生活,一定不是常人的生活,一定是非常人所能堪的生活,一定是常人不肯、也不能过的生活。  第一流的人一定是个珍惜时间、不浪费生命的人。他不会浪费时间去做一些无意义的事,他只知道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时间对他来说极为宝贵,他的目标通常是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一流的人也一定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古往今来,善战者、善治国者莫不以大局为重、为要、为上、为本。所以第一流的人也应该是做大事且不拘小节之人。他善于从整体出发,善于从长远计量,然后全力以赴,最终改变大局。  第一流的人也是无情的人,他只站在真理一方,为了捍卫真理他可以抛弃各种人情。他也是一个讲究原则的人,为了原则他也可以不要所谓的“良心”,他不会“良心上过意不去”,他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所以第一流的人做事都力求做到问心无愧。  第一流的人也是能保持本色以及真性情的人。他不会溜须拍马、不会曲意逢迎,也不会勉为其难。他按照自己的“心”来生活,不隐瞒自己的真实需要,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性格,不为别人而活,他是非分明,待人接物公正公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他的人生信条。  总之,第一流的人做第一流的事,他有高远志向,他乐观,他宽容,他有智慧,他只做实事,他正直,他谨慎……这些标准,你又能做到几条?第一流的人不易做,但却不是不能做,先从做第一流的事开始,日积月累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也在向“第一流”的道路迈进。  以大为重  有一种人,他们很注意“细行”,在小的行为上,小心翼翼,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好好先生、好丈夫、好老师、好兄弟、好公务员,甚至是爱国者,但以大的行为、大的规迹来看他,他就不及格。以日本的广田弘毅为例,他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条件,但他却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他在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叫人不敢领教的。最后,在东京大审时被绞死。死前他的太太先自杀殉情,他真是好丈夫。但好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服,所以这种人,要上断头台。  —李敖  这句话中李敖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光注意细行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自己的大德,甚至可以说大德比细行要重要。中国人一直以来在道德问题的看法上似乎都有些矛盾。看法之一是“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注意小问题,那么在道德上也是不足取。另一种看法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意思是只要把道德上的大的方面把握住,小的方面也就可以不必苛求了。李敖在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用日本战犯广田弘毅作为例子,先阐明在他上绞架以前,他的太太先行为他自杀殉情,这说明在“细行”上广田弘毅完全符合作为一个好先生或是好丈夫的条件。但他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这一点也是不可否定的,他对中国人民乃至亚洲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使他在“大德”上是不及格的,也是不足取的。这里再举另一个例子,明朝有一个破山和尚,有感生灵涂炭,于是为民请命,请求张献忠不要再滥杀无辜。而张献忠命令他的手下拿出牛羊猪肉,然后对破山和尚说:“你只要吃了这些肉我就封刀。”破山和尚大义凛然道:“老僧是为百万生灵,何惜如来一戒。”毫不犹豫地就把那些肉吃了。从和尚戒肉这样的“细行”来看,破山毫无疑问是有瑕疵,但是从为了百万生灵这方面来看,破山可以被称为“大德”方面的楷模。  李敖想要表达的这种大德重于小德的想法颇有一番道理。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生而为人是不可能完全尽善尽美的,因此有了“人无完人”这一说法。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区别看似很明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两者之间似乎也不存在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就是说两者的界限并不分明。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影响很坏的坏事,而因为这件坏事引出了许多世人所不能容忍的恶果,那么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把这个好人当做坏人来对待,这就是所谓的“失大德”。由此可见,好人与坏人之间的差别只有一步,要跨过这一步,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上文中提到的“小德出入可也”是想说明那些时不时有所出入的小节是不影响一些君子或是有德之人的为人。比如,精忠报国的岳飞,颠沛流离却至死不屈的文天祥等,这些人在少年时代都做过一些被道学家划分为“离经叛道”的事,但这些事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不失大德的君子。相比之下,有许多古代的君王,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唐玄宗李隆基、明朝崇祯帝等,这些都是极有才华之人,李煜的词,唐玄宗对音律的贡献,崇祯帝在画工以及陶瓷方面的才华,都由于他们的亡国或统治不力而完全被抹杀。许多帝王将相都是如此,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仅限制了他们施展才华的空间,还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身份虽然富贵但是福是祸谁也说不清。再看看另一种类型的帝王,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都可以被称为一代名君,说其名垂千史也不为过,然而他们也有兄弟相杀的“玄武门之变”以及“背信弃义,杀戮功臣”的名声,这些可以用“坏”来形容的名声并没有遮掩了他们的“日月之明”,反而更能显得他们光明磊落,有帝王风范。这样想来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如果当上皇帝的是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当时的秦王李世民,那么还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吗?说不定大好的江山会完全毁在李建成的手里。汉高祖和明太祖都有诛杀功臣之名,清朝的傅以渐就说过这样的话:“汉有韩信,明有蓝玉,读史至此,诚可感叹。然以国家全体而论,当开创伊始,若无约束元勋宿将之力,人人挟其马上功劳,骄纵横暴,民生凋蔽,也不能立国长久。明太祖,汉高祖,诛杀功臣,虽千古叹为寡恩,其实也是明,汉开国之功,所以能够速就的原因。”说到这里就能看出,“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可谓极有道理。而为了能更进一步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以及重要性,李敖再次显示出了自己善于考据的特点,又再接再厉地举出了更多的例子:  再以德国的史匹尔为例。他也符合好好先生等每一样条件,但他却是帮助希特勒侵略的元凶。纽伦堡大审时,他看到集中营犹太人惨死的照片,他自认有罪。他在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上是错误的、狭小的、叫人不敢领教的。最后,被判了二十年。他的太太一直等他出狱,他真是好丈夫。但好丈夫等“小德”并不能使他的“大德”正确、伟大、令人佩服,所以这种人,要坐二十年牢。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统治之下,在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统治之下,像广田弘毅、史匹尔这样的知识分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他们都只知“小德”而不知“大德”,只重小的行为而忽略大的行为、大的规迹。他们自以为在精忠报国,自以为卖命的对象是苦难的国家,因而做孤臣、做循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殊不知他们做的,只是对一党一家一姓的愚忠,对一党一家一姓的扶同为恶而已,他们在“大德’上,是“逾闲”的。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李敖在自己的母校新鲜胡同小学写下:“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可觅这个人是特别地会审时度势的聪明人。他很会经营自己,他说白话文的前三名都是李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这句话被很多人记住了。  ——鄢烈山  李敖是一个玩世不恭、性格直爽的人。由于他有着广博的知识文化支撵,他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同时,他作为一个政治人,又表现得冷眼、热情。  ——张颐武  李敖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但我想,这个社会需要李敖,所以他才这么受欢迎、这么狂妄。  ——刘军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听李敖讲学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本书在几个月前就看完了,里面的语句读起来酣畅淋漓,作者的观点很独到。当时是借的学校图书馆的,这么好的书一定要买下来放在家里才甘心。
  •   大师手笔,不同凡响,值得阅读,看后回味无穷。
  •   以為是李敖原著,買回來發現原來是解讀,靠,李敖文章又不是文言文,用得著你解讀,相當懊悔選書不慎,不過紙張不錯。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