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世纪的陈翰笙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田森  页数:261  字数:25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给读者奉上的《三个世纪的陈翰笙》,它的初稿完成于1983年初。翰老当时已几近失明,故他请人三次为他读过。他认为写得不错,可以考虑出版的问题了。    作为同翰老相交近半个世纪的忘年交,我深切地感到1983年的初稿远未能深刻地刻画出中国当代这位革命的大学问家的光辉形象,便把继续改改的想法告诉了翰老。善解人意的翰老理解我的好意,也支持我再多改改的愿望,同时建议我不要搞得太长了。    就这样,我把原稿拿了回来一改再改,也一拖再拖。此刻奉上的已是第七稿了,这期间我在英国度过了八年,回国后翰老已仙化,连最后一面都未能见到,更不要说请他对第七稿再审定了,这不能不令我感到深深的遗憾。第七稿保留了当年翰老审定过的初稿的框架和许多内容,但由于时间的延伸,改动和补充的地方的确不少。凡是已发现的对史实叙述上的差异,也不断地做了核实。为了行文的方便,我在书中更多地把本传的主人公称为“翰老”,尽管早期这样称呼他并不确切。    记不清是哪位名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一辈子能在一个领域内真正有所建树,就很了不起了。”翰老在很多领域内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难怪他有那么许许多多的头衔: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学家、国际问题专家、社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等。更何况,翰老不仅是一位学问家,而且是一位革命家,他在地下工作领域内就做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也许它将永世都不被人知晓。我了解翰老,要让他自己去说,他是绝对不会的,我也不便去勉强他。在学术研究领域内,他一贯遵照李大钊同志的指示,始终以开明学者的身份出现,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对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更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而他在1996年由卡拉奇牛津出版社出版的用英文写的《南亚的生态和农业区域》,是他早年在印度调研时花了许多时间搜集大量资料并于美国最后完成的,书一问世便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好评。它是翰老此生就南亚问题写的一部经典著作。那年书问世时,翰老已是99岁的老人呐。人生苦短啊!    翰老毕生著述等身,学生万千,他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奉献给了人民,像他这样的民族精英,在中国又能有几人,真乃国之宝也!    薛暮桥在一篇题为《陈翰笙与中国农村调查》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评说:“陈翰老的学术活动,是与党的政治运动分不开的……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不容易的,宣传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也是困难的……毛主席也是很重视农村调查的,但调查范围仅限于中央苏区,范围小,只在苏区发展。陈翰老的调查从华北、华中、华南广泛收集材料,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表,用大量事实说明党的革命路线的正确,当时起了很大政治影响。”    在25年的地下工作中,他比较突出的贡献是与史沫特莱和佐尔格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他是最早从佐尔格那里得知,日本已决定南进向英美开战的中国人,也是最早把佐尔格获悉的国民党军队将围剿中国红军的战略计划传送给中国红军的人。相信随着机密历史档案的不断解密,将来会有更多有关翰老当年地下工作的史实陆续公之于世。    翰老的性格是外向的,他的许多情感每每形之于色,晚年更是如此。在翰老103岁的时候,当第四次无锡保定农村调查报告的作者把刚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题为《中国村庄经济》的书送给他时,这位70年前开创了中国社会调查研究的大学者,无法掩饰他内心的欣慰之情,于是一面用那双布满黑斑的手抚摸着书的封面,一面竟情不自禁地哼起儿时喜欢唱的无锡小调来,这就是陈翰老的本色。他就是这样一位无比纯真而又无比可爱的人。深知他的人都了解,翰老一辈子都无私地把自己的全部才华和智慧统统奉献给了人民的事业,毕生淡泊于名利。1972年9月10日他在《秋日书怀》一诗中有四句写得很好:“求知当宏硕,无心争显赫;处世贵明哲,翼翼保晚节。”看来,这首诗很能说明他的心境,也是他此生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翰老生于19世纪,战斗在20世纪,离世于2l世纪,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知名学者和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的老人在为中国人民的事业作了大量贡献后,在他茶寿之年(108岁称作茶寿)走了、永远地走了,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几百万字的著作和数不清的有作为的学生而外,还有他那永放光芒、充满正气的无私奉献精神。

内容概要

  本书精心刻画出中国当代一位跨越三个世纪的伟人罕见的光辉形象。陈翰笙(1897~200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农村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曾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工作,并为人民革命事业秘密奋斗25年;他曾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顾问,协助政府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他曾协助宋庆龄重振工业合作运动,93岁高龄还创办了国际文化书院并任院长;他27岁任北京大学教授,并誉为“娃娃教授”;他学贯中外古今,是中国当代寿命最长的大学者。

作者简介

  田森,著名社会学家,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教授

书籍目录

当代中国跨越三个世纪的伟人
前 言
第一章 “一个真正的人”
第二章 满怀报国壮志
第三章 海外十载寒窗苦
第四章 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殿堂
第五章 早年进步思想的引路人格里涅维奇
第六章 进一步走近蔡元培
第七章 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
第八章 与蔡和森同志一席谈
第九章 在第三国际度过的难忘时光
第十章 与宋庆龄长达半个世纪的莫逆之交
第十一章 不畏艰险的史沫特莱
第十二章 同佐尔格战斗在一起
第十三章 在中央研究院的日子里
第十四章 再度流亡苏联
第十五章 与拉铁摩尔毕生真诚的友谊
第十六章 在主持《太平洋事务》杂志的岁月里
第十七章 奉周恩来指示协助孙夫人重振工业合作运动
第十八章 活跃在大后方的桂林
第十九章 蒋介石的缉杀令
第二十章 李济深抗命救翰老
第二十一章 杰出的印度问题大师
第二十二章 奉周恩来之命赴美工作
第二十三章 广交天下朋友,积极影响美国政治
第二十四章 将军与秀才的友谊
第二十五章 创办对外宣传刊物《中国建设》杂志
第二十六章 出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第二十七章 初识翰老
第二十八章 公开对反右派斗争说“不”
第二十九章 在批斗会上公开为陈洪进辩护
第三十章 用小字报回敬大字报
第三十一章 他会写一部从反右到“文革”的历史书吗?
第三十二章 做官观
第三十三章 为自己找到了工作
第三十四章 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
第三十五章 晚年继续关注中国农村调查
第三十六章 王光美的双重感谢
第三十七章 漫话婚恋
第三十八章 一个聪明人的聪明主意
第三十九章 无与伦比的记忆力
第四十章 胡耀邦赞赏陈翰笙
第四十一章 创建国际文化书院
第四十二章 从“娃娃教授”到“茶寿教授”
第四十三章 待人与治学之道
第四十四章 简朴的生活,高尚的情操
作者后记
附录一 斩不断的思念——写给陈翰笙老
附录二 陈翰笙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一个真正的人”    那是1975年1月19日的下午,我正在家中伏案写作,忽然一阵强有力的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位年高德劭的忘年交来访。他中等身材,高度近视,走起路来,不得不慢悠悠的,我赶忙请他快进来。虽然我们常见面,但每次总有说不完的话,他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吸引力的人物。那年头,即使他这样身居高位的部长级干部,家中也没有电话,打电话要到公共电话站去,而且一般只能传话。好在我同他住得很近,所以彼此走动很少事先约定时间。在,便聊;不在,权当作散一次步。他的到来,我虽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但却兴奋异常,因为同他的每次交谈都必然会给我带来许多新的启发,能同他谈天说地,从来都是一件极大的快事。    当我们正聊得热烈的时候,忽然他用尽了全部的力量往痰盂吐了一口唾沫,连声地说:“呸!呸!呸!好一个臭妖婆江青!”    那年头,环境是险恶的,“四人帮”还未被打倒,我劝他压低一下嗓门,可他并未听从我的意见,依然骂个不停。我理解他的性格,也只好由他骂个痛快。就在不久前,正是这位可敬的忘年交在他所属的党小组会上公开批评江青。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敢于这样做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冒的政治风险实在是太大。可他不怕,同恶势力对抗,成了他改变不了的天性。为了说真话做真人,他不知为此付出过多少代价,可始终不改。他不止一次地说,偌大的中国,总得有人说真话吧!    深知他的人都了解,他既是一位国际知名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战士。我很喜欢爱泼斯坦对他的一番评说。爱泼斯坦赞扬他“是一位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出现在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而且是个敢于将自己的先进思想付诸行动的人”。是的,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他不仅用笔,也用剑在战斗。他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令所有知情的人无不为之敬佩!在他看来,没有比真理更珍贵的东西了。真理、气节都是他素来奉为神圣的东西,并毕生加以坚持。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亲兼外长,召他从美国归来,要他担任副外长,可他谢绝了。但总理始终都非常看重他,对他尊重有加。他同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是相交了半个世纪无话不谈的好友,宋庆龄很推崇他的足智多谋和毕生埋头苦干的精神。不少外国同志和朋友对他更是佩服有加,如美国罗斯福总统亲自推荐给蒋介石去做政治顾问的美国著名学者拉铁摩尔视其为毕生的好友,而享誉世界的大情报家佐尔格同他在一起共同战斗过三年,称他是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他真是交遍了天下友朋。    窗外寒风呼啸,然而只要同他在一起,你会感到他身上有一种奇异的精神力量,足以驱散阵阵寒意。我看,这正是他坚持真理、崇尚气节的硬骨头精神所赋予的,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他的一位老相识说的一句名言:“他是一位真正的人。”    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他在漫长的108年的日子里,不仅以其无所畏惧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教育着人民,而且为人类做了大量工作,很少有人能在一生中做出他那么多的成就来。你看,他一踏上工作岗位就出任北京大学教授,从27岁开始做“娃娃教授”,一直做到108岁“茶寿教授”,从国内大学一直做到外国大学,为国内外培养出多少杰出的人才。他以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在国内外负责编辑多家举足轻重的重要刊物,深受各方好评。他以有力的言论不知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赢得了多少朋友!他协助孙夫人重振工业合作运动,展现了他在组织工作方面的才干。他奉周恩来同志之命,赴美加强同美国共产党的关系,并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对外宣传工作,为中国在国外赢得了多少支持。作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为加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年过九十之后仍然创建国际文化书院,亲任院长,并以充沛的精力亲临第一线指挥,领导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令不少人为之叹服。更不要说在他这一生中,写了几百万字的著作,有些著作还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赞扬,这是多么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啊!    我也非常欣赏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同志对陈翰老做过的一番概括,称他是当时活着的中国年龄最大的知名人士、最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年长的学者,此即所谓的“三个最”;他不仅是著名的社会科学家、卓有成效的外交家,还是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此即所谓的“三个家”;他还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视取得第一手资料为第二天性的人,能将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同世界现代道德加以结合并大无畏地发出真理呼唤的人,他也是力求使自己的行为更为完美的人,此即所谓的“三个人”。在中国能在上述三个大方面都做到如此境界的,又能有几人?他的确是一位“真正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宝贵的国魂。    听他侃侃而谈,早已忘记了流光的飞逝,冬日的夜幕降临得早。他看了一下表,连声说“该走了”。    那天分手前,他紧握着拳头对我说:    “我真想在天安门广场上献出我的身躯……只要它能唤起人们的觉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死不足惜,只要死得有意义……”    话没说完,他就起身告辞。我知道他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我懂得他那未说完的话语,看得出他的心被愤怒压抑得很紧很紧了。同他多年的忘年交使我完全了解,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他将心甘情愿地献出自己的一切,让他的忠魂在祖国大地游荡,在天安门广场仰望黎明。因为他始终坚信“四人帮”再嚣张,由于它丧尽民心,也终将倒台!他无时无刻不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我把他一直送到南河沿的大路上,目送他离去,他走得越来越远了,我的思路也越伸越远一…中国人民的事业有他这样一心为它献身的坚强战士,它将永远不会被战胜!    他是谁?他的生活道路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P4-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三个世纪的陈翰笙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