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的结构(经典版)

出版时间:2013-7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译者:沈致隆  
Tag标签:无  

前言

中文版序言我的多部重要著作的中译本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此,我感到很高兴。自从1980年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我始终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有特殊的兴趣,一直与中国的一些朋友和单位有着特别的联系。20 世纪80 年代,作为中美艺术教育跨文化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我曾经数次访问中国。在我1989 年出版的《打开视野:中国对美国教育困境的启示》(To Open Minds: Chinese Clues to the Dilemma of American Education) 一书中,记录了以上研究项目和我与中国文化之间的联系。从我最初访问中国到现在,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令人吃惊的变化。进入21 世纪以后,整个世界都期待着中国成为世界的领头国家(如果不是领导国家的话)。如果说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 世纪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世纪。许多中国读者并不熟悉我的履历和我的学术生涯,所以我在这里首先想对此说几句。我1943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名叫斯克兰顿,我的父母是来自德国的移民。虽然他们幸运地逃脱了纳粹大屠杀,但是我们家的很多亲戚都惨遭杀害。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侥幸逃脱死亡的经历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它给予我的明确信息,就是我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有所成就。对于我一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我在1961 年被哈佛学院录取。我因此从“小池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极大池塘里一条非常小的鱼”。幸运的是,我高兴地尽情享受在哈佛这个大池塘里游泳的乐趣,并且在剑桥市一直居住了46 年。在这期间,我曾先后是哈佛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全职的科研人员,然后又当了20 年的哈佛大学教授直到今天。1965— 1966 年,我曾经在英国度过一年时间,从事学术研究进修活动。因此除了美国和英国之外,中国是我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我有四个孩子,他们都已经成年。我最小的儿子本杰明,是我1986 年在中国台湾领养的。我带着他以及我的妻子埃伦于1987 年初访问中国大陆,并生活了几个月时间。我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是心理学,对于人的心理(mind)、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和思维(thinking),保持着长期的兴趣。在心理学领域内,我研究和著述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我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为扩展智能的概念所做的努力:即智能不仅是科学思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逻辑和推理的能力,还包括了创造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从事艺术活动、手工艺制作和在职业场所工作的能力。我在其他学术领域内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对艺术、领导能力、多种门类的教育以及职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在主要作为科研人员和学者的同时,我还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断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上露面,履行我作为公众评论员的职责。在完成教师、研究人员和作家等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喜欢和我的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我还十分热心于艺术,曾经认真地学习和演奏过钢琴,也曾当过钢琴教师。现在,弹奏钢琴仍然能给我带来快乐。同时我还热衷于听音乐会,观看剧院的演出,参观艺术馆。最近,我成了纽约现代艺术馆的董事会成员。2007 年新年前夜,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合唱团的公开演出。我在心理学领域内的第一部著作,是有关艺术发展心理和艺术教育的,这反映了我对艺术的长期兴趣。在《艺术• 心理• 大脑》(Arts,Mind,and Brain)这本书中,我收集了多篇描述艺术认知的论文。我这么说,并不意味我否认艺术包含着情感、神秘性、想象和精神的因素。当然,这些都是艺术认知的途径。但是我的同事和我所做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却是艺术和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其他科学一样,在其思维过程中同样严格地存在着对问题的思考、发现、解决等过程以及其他心理活动。同样,虽然心理学不是“硬科学”(hard science),但心理学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艺术思维的本质。如果没有对艺术长期的兴趣和研究工作,我是绝对不可能提出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的。我曾经注意到,在美国心理学的学术界,特别是在大学范围内,受到重视的思维种类,就仅仅是逻辑分析思维。但是当我开始研究正常的和天资优异的儿童,研究大脑受到损伤的成年人时,我发现了人类拥有一定数量完全不同的能力,我决定将它们命名为“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这些智能是音乐、绘画、舞蹈、雕塑、诗歌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思维基础。我最初的理论,以及提出这个理论的依据,发表于我1983 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这是使我成名的最重要的著作。后来,我有机会在《重构多元智能》(Intelligence Reframed)中重新思考并补充了这个理论。而在《多元智能新视野》(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Horizons)这本书里,我讨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未来智能研究的途径。我关于智能所做的工作,导致我还研究过人类的其他能力,如领导能力。对于领导能力的分析,写进了我的书《领导智慧》(Leading Minds)之中。关于领导能力的研究,引起了我对自己学术生涯第一年所承担的研究工作的回忆。因为像当时研究艺术心理的情况一样,我对于领导能力的认知观点也与众不同。我心目中的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心理与他的下属的心理之间的沟通。而这种心理之间沟通的方式,是叙述性的或者像讲故事一样,其形式更准确地说是属于艺术的而不是科学的。近来,作为将注意力转向公共政策的一个标志,我与哈佛大学商学院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我的书《改变思维》(Changing Minds)。在这本书中,我说明了思维更新的难度,特别是那些长期信奉并公开宣布某些理念,进而从感情上难以与其割舍的成年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我认为仍有多种方法,能够帮助领导人和教师们转变其他人的思维定势。这项工作使我被《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选为全世界最具公众影响力的100 名知识分子之一。我希望读者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对我个人以及我的思想脉络,能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将以上思想和理念介绍到中国的过程中,我对沈致隆教授在此表示特殊的和永远的感谢。他是中国最早对我的以上思想和理念产生兴趣的学者之一。为使中国的广大学者、教育工作者和读者关注多元智能理论,他所做的工作,比其他任何人都多。对他在翻译和指导其他人翻译我的上述著作过程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我也要表示感谢。沈致隆作为哈佛大学的访问教授,曾经两次来访,并就中国的艺术教育以及中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做了数次令人难忘的演讲。为了他在哈佛期间给予我和我的学生们的教育,为了他对我们的工作持之以恒的支持,我也想在此表示感谢。

内容概要

《智能的结构》一书于1983年出版后,多元智能理论风靡全球,成为21世纪全球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在全世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也促进了中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它标志着多元智能理论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加德纳首次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人类具有的七种智能,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向传统的心理学观点和流行的智商测试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这是一本心理学、教育学从业者不可不读的经典,也是用心的父母应当了解的基本教育心理理论。
在这本《智能的结构》(经典版)的20周年导言里,作者回顾了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介绍了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一理论未来的发展思路。
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区推广人沈致隆先生积累多年经验,再次审校《智能的结构》(经典版)译文,使之更加准确清晰;“经典版”还隆重呈现了大师小传,带领读者走近加德纳。

作者简介

[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和教育学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零点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智能理论、创造能力、领导能力、艺术教育等研究。被世界各国二十多所大学授予心理学、教育学荣誉博士学位。出版二十多部专著,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并广受赞誉。

书籍目录

20周年纪念版导言 20周年纪念版导言 第—部分·背景 第1章多元智能的理念 第2章早期的智能观 传统心理学的观点 让·皮亚杰 信息处理的方法 “符号系统”的方法 第3章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现象的解释 遗传学基础 神经生物学的视角 从大脑组织出发的观点 结论 第4章什么是智能 智能入选的先决条件 智能的判据 智能概念的界定 结论 第二部分 多元智能理论 第5章语言智能 诗:语言智能的范例 语言的核心操作 语言技巧的发展 作家的发展 大脑和语言 跨文化的语言变异 作为工具的语言 结论 第6章音乐智能 作曲 音乐智能的组成 音乐智能的发展 音乐智能的进化和神经系统 超常的音乐天才 音乐智能与其他智能的关系 第7章逻辑一数学智能 皮亚杰对逻辑一数学思维的描述 数学家的工作 科学实践 孤独的数学天才 …… 第三部分意义与应用 附录110周年纪念版导言 附录2“人类潜能项目”的说明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多元智能的理念 一个小姑娘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回答测验者问到的许多问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她掌握的信息量(如谁发现了美洲?胃的功能是什么?)、词汇量(如“胡言乱语”的意思是什么?“钟楼”的意思是什么?)、算术技能(买一块糖8分钱,买三块糖要多少钱?)、记忆一系列数字的能力(5,1,7,4,2,3,8),以及找出两种因素(如肘与膝盖、山峰与湖泊)之间相似性的能力。另外可能还要她完成一些其他任务,比如解决走出一个迷宫的问题,或者将一组画排列顺序,让它们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过些时候,测验者便宣布测验的结果:他得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字,也就是这个小姑娘的智商。这个智商得分(小姑娘被告知的仅此而已)可能会对她的未来产生完全想象得到的影响。她的智商将影响到老师对她的看法,也将决定她是否有资格享受教育的某种特权等。要说这种测验所得到的数据重要,也并非完全不恰当。无论如何,这类智力测验的结果,虽然并不能预示接受测验者今后生活能否成功,但它的确表明了一个人掌握学校课程的能力。 上述情节每天都在全世界无数次地上演。人们都把看简单的一个智商分数看得十分重要。当然,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使用的考卷并不相同。有些时候,这种测验不以面试的方式,而是以纸笔答卷的方式进行。但是测验的大致轮廓,也就是通过一小时左右的问答,得出一个智商的 正整数,在全世界的智力测验中都是一样的。许多研究者对这种状况并不满意。他们的观点是:虽然测验者认为,这种简短的回答预示了一个人的学业成就,但对于判断一个人的智能来说,必定还有比这种对简短问题的简短答案更多的东西。然而,在没有对智能的概念做出更全面的思考,在没有发明更好地评估人的能力的方法之前,这种测验的方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在全世界被持续地使用下去。 但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思考一下范围更广的、实际上全世界都珍视的行为,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打个比方,想一想卡罗林群岛12岁的普鲁瓦部落男孩,他被那里的长者们挑选出来,学习怎样成为一名船长。他在领航员的指导下,必须学会关于行船、星象和地理方面的知识,以便在 几百个岛屿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想一想某个15岁的伊朗年轻人,他能把全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背诵下来,而且还精通阿拉伯语。现在,人们正要把他送到圣城去和一名阿亚图拉一起工作数年,以便将他培养成一名教师和宗教领袖。或者再考虑一下法国巴黎一名14岁少女的情况吧,她已经学会了怎样编制计算机程序,而且正开始借助于电子合成器作曲。只要对以上事实进行简单地思考就能明白,这些儿童或少年在极具挑战性领域中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无论如何下定义,他们的行为都应当被认为表现出了很高的智能。 然而同样很明显的是,我们当前评估智能的方法对于借助星象知识航海,学习外语时口语的运用,或者在计算机上作曲来说,却无法充分地评估人的潜能或成就。问题的要害与其说是出于测试的技术手段,还不如说是出于我们所习惯的认识智能的方法,出于我们对智能根深蒂固的观点。只有扩展并重新形成对人类智能的认识,我们才能设计出更恰当的评估智能的方式,也才能提出更有效的方法去培育它。 全世界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对此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新的方法(有些很出色),去发展人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的智能,用那种称为“预见型学习”(anticipatorylearning)的普遍适用的方法来训练人,以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人们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从小提琴的铃木教学法(详见本书第14章),到介绍计算机编程基础的LOGO法,都试图在儿童身上挖掘出多才多艺的表现。有些实验是成功的,而有些实验却还在探索阶段。这些实验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对智能这个问题的认识上,都缺少一种恰当的框架。当然,并不存在一种智能的观念,能使以上我所列举的能力都一一具体化。但对这些能力加以系统的归纳,的确是本书的目的。 在下面的几章里,我将概述一种关于人类智能的新理论。对于过去智能的传统观念,这个理论对它们发起了挑战。我所说的传统观念,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从心理学或教育学教材中,口服心服地接受了的,或者是不由自主地就接受了的观念(我们都生活在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之中,智能的观念可能受到这个文化背景的制约)。所以说这一新理论的特征,能够很容易地被辨别出来。我在如下几页的简述中,将首先考虑传统观点的几个方面:这种传统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它能如此牢固地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在这种观念之中,哪些是有待于解决的明显的问题?讨论完这些问题之后,我再开始介绍本书所提出的这一修正理论的特征。

编辑推荐

★全球最具影响力思想家 霍华德•加德纳 开山之作作者霍华德•加德纳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是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首席科学家。★名符其实的名著,不可不读的经典多元智能理论的奠基之作,标志着多元智能的诞生,被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使加德纳在世界上一举成名。★经典再现,亮点纷呈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国区推广人沈致隆先生重新校译,更原汁原味,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大师小传隆重呈现,展现当代大家风范。★湛庐文化出品

名人推荐

无论霍华德•加德纳将自己综合性的头脑和广博的学问聚焦于什么议题,我们都确信将是一次令人激动的对智能的探索。如果他的理论受到关注,我们的孩子将因此而极大地受益。——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心流之父”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给人印象深刻。加德纳摆脱了心理测量学理论及其信息处理的狭隘模式,提出了许多领域内人类能力的新概念。——乌尔里克•奈瑟 认知心理学之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在这本使人着迷的著作中,霍华德•加德纳巧妙地综合了智能测量和智能概念的历史进展,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精髓。他对自己学术道路的回顾引人入胜,他对诠释多元智能理论的方法剖析深见、见解独到。——莎拉•劳伦斯•莱福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如果说通过一次智力测验得出一个简单的数字——智商IQ,就能判断智能这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是值得怀疑的。加德纳的这本书更新了我们的知识,为人类深入认识自己,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艾萨克•阿西莫夫  世界顶级科幻小说巨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智能的结构(经典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书中有关智能的入选条件写道:必须伴随一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人创造出有效的产品;必定还能调动人的潜能以发现或提出问题。书中接着写道:例如,识别人面孔的能力……眼下也没有找到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机会。从而将其排除在智能之外。这让人联想到吹糖葫芦艺人的话题,他们为谋生而表现出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为多少人的童年带来了欢乐。但其间的艺人不可能成就为艺术大师,为什么呢?近代中国以前对工匠能力不公正的评价——奇巧淫技,似乎是社会态度压制了职业角色的成长。究其内在原因,还是因为将能力停留在“技巧”阶段,谁说“糖葫芦”不能成为艺术品,谁说“吹糖葫芦”不能发展成吹玻璃器皿的工艺。在这里笔者不是意图反对作者的观点——“吹糖葫芦”终究不可能发展成为人类智能的一种,不过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启示:智能需要能力,能力需要技巧,但技巧永远不会等于能力,能力永远不会等于智能。
  •   相比其他国外编的书,这本书如果少点前言,加上导读(如何使用这本书)就好了
  •   好书,往往开创性的思想慢慢才为世人了解
  •   << frames of mind>> is a book worthy reading,really!
  •   对内容没有发言权,kindle书买着方便
  •   智能分很多种,不仅仅是原来认识的智商那种,估计这书就说的这个了,现在当然是常识。。。。但现在提出了情商、性商、商商等,又确实无序,作者提出了8个半相互有明显区分的智能,而且对应大脑的不同范围。个人认为,跟光谱一样,所有的智能都是连续的,其分类可以大概看看,也可以对应不同脑区来研究,但不用过于执着机械的分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