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村

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湖北人民  作者:王炎松,何滔  页数:165  
Tag标签:无  

前言

  建筑是浓缩的历史和文化。世界上属于艺术范畴的建筑,从形式上讲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石构建筑”,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木构建筑”。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社会的产物,似乎更接近于自然,更亲近于人性,正如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建筑精神》一书中所言:中国建筑贯穿着一种精神,即“人不能离开自然”。中国古民居是在文化观念的驱动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从自然环境中分割出来的人文空间,直接显示出人类的一种艺术创造,并展示出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  湖北作为楚文化的腹地,古民居占有重要位置。湖北民居从自然村落视角来划分,较典型的不外乎三种类型:单一家族村落、姻亲联合体村落和杂姓移民聚居村落,其中典型而富有代表性的为第一种类型。这种“聚族而居”的形式,最初为一家一户,继之发展成为大家庭,进而分成若干户若干房并组成一个自然村,最后形成了宗族群居。从村落中民居特点来分析,湖北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鄂西土家吊脚楼式吉民居和鄂东南带有徽式特征的古民居,而阳新民居既在鄂东南地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又契合于湖北民居的总体特征:聚族而居,一姓数庄,围绕宗祠,大屋凸显。  阳新地处吴头楚尾,有两千多年历史,其历史文化兼具湘鄂赣三地文化之特征,遍布于全县村落的古民居是其历史文化最好的印证。本书作者研究阳新民居,从学术和文化的双重维度切人,彰显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主旨精当,从历史的探源出发,确定其移民建筑的历史方位,以消除学术上的盲点,填补此项研究的空白:从价值的讨论出发,揭示阳新民居的基本特征,为更深的研究和更新的发展投石探路。二是方法独特,围绕地缘和人脉展开关于民居的四个关系即历史传承关系、地缘山水关系、宗法社会关系和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三是见解新颖,阳新民居系徽派传风——粉墙黛瓦马头墙,族祠家祠支祠聚族而居,“朴野而守礼”;阳新民居有湘鄂赣文化圈的典型特征,是湖北移民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四是提示津粱,把阳新民居作为湖北乡土文化和传统民居文化的“源”来重视和研究,以拓展关乎湖北民居“流”的更深更广的范畴。  房子是人造的,是各个年代历史文化白勺遗存。研究阳新民居,揭开历史的尘封,不仅仅是为我们展示古代平民生活的印记,更多的是从中发现古人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美学,探索古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渊源,从而为当下的和谐社会构建与民居建筑的推陈出新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感谢作者对阳新民居所作的有益探索,相信热心的读者能通过这部书领略到鄂东南民居迷人的风采!  (作者系著名楚文化学者、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研究阳新民居,从学术和文化的双重维度切人,彰显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主旨精当,从历史的探源出发,确定其移民建筑的历史方位,以消除学术上的盲点,填补此项研究的空白:从价值的讨论出发,揭示阳新民居的基本特征,为更深的研究和更新的发展投石探路。二是方法独特,围绕地缘和人脉展开关于民居的四个关系即历史传承关系、地缘山水关系、宗法社会关系和建筑空间关系的研究。三是见解新颖,阳新民居系徽派传风——粉墙黛瓦马头墙,族祠家祠支祠聚族而居,“朴野而守礼”;阳新民居有湘鄂赣文化圈的典型特征,是湖北移民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四是提示津粱,把阳新民居作为湖北乡土文化和传统民居文化的“源”来重视和研究,以拓展关乎湖北民居“流”的更深更广的范畴。

作者简介

王炎松,男,1969年生,上海人,武汉大学建筑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副系主任,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专家。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以及建筑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863”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者。主持和参加多项规划与建筑设计项目,曾获湖北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建筑画获全国三等奖。

书籍目录

下雉古郡  一 概述  二 山水环境和文化名胜  三 县城  四 古城风物赣乡族源  一 移民历史  二 县内姓氏主体与基本分布  三 独特的题匾文化现象  四 乡土民俗肇基钩沉  一 村落地名特色  二 古村落实例鄂东佳构  一 祠堂  二 民居  三 其他构筑与人工景观现状与出路

章节摘录

  下雉古郡:  阳新县目前文化与民俗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定位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区域地理环境,二是明清时期的移民文化。阳新县在大的地理环境上属于“吴头楚尾”,阳新县的设立和命名即出自当年东吴皇帝孙权。特别是沿江一带,对三国吴文化历史十分追崇和追缅。  《阳新县志》大事记记载: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4月24日,苏东坡由黄州赴江西,被知军杨绘迎至兴国,先后畅游银山寺、桃花尖、石田驿、飞云洞、碧云山等地。在银山右峡口书“铁壁”二字,在桃花尖、碧云山写有《乞茶栽雪堂》、《扫壁歌》等诗。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掌故还有元末明初的朱元璋、陈友谅之争。据明代;麦濛初《二刻拍案惊奋》卷二十七“伪汉裔夺妾山中假将军还姝江上”中记述:“国初时伪汉陈友谅据楚称王,后为太祖所灭。今其子孙住居瑞昌、兴国之间,号为柯陈,颇称蕃衍。”书中“兴国”即指阳新。这在历史上是有依据的,反映的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当战事尘埃落定后,朱元璋自然要想办法安置陈友谅的手下兵众。这则联系到明代初期的移民历史的故事实际又可以理解为该地域移民运动之肇始。  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竹青”一则记载故事:湖南的穷秀才鱼容,途经湖北富池,饿死在吴王庙内,变成了吴王的黑衣卫士——乌鸦,与吴王许配的雌乌鸦竹青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其中湖北富池吴王庙,指的就是阳新县富池镇祭祀三国东吴大将甘宁的昭勇祠,因宋高宗皇帝曾赐以“昭毅武惠遗爱吴显王”谥号,俗称吴王庙。

编辑推荐

  本研究的思路,不单以记录所谓名胜名家为要,而是希望整理出真正的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的“阳新民居谱系”,完整真实地反映阳新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居住的理想和创造。如何定位该研究的性质与重要意义?阳新是湖北重要的民居文化区。阳新民居是具有鲜明湘鄂赣文化圈特征的鄂东南历史民居的代表。是湖北移民历史的见证,是中国民居建筑园中独特的明清移民民居建筑类型的重要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老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中国老村——阳新民居 好东西。
  •   精致,有用
  •   遗憾!一切都未能保存,撕裂了现代与传统!造孽!
  •   很多东西都保存不下来,即使修旧也是胶合板、密度板之类。。。。
  •   涉面较广,难免对于建筑的历史和底蕴挖掘得还不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