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三味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四川人民  作者:徐芳  页数:301  

前言

  《红楼梦》这本书,我正正经经读它,是从初中时开始的。虽然里面不少内容很吸引我,也知道这本书不同寻常,但坦率地说,还是边读边跳,尽管看了几遍,真正把它从头到尾连贯地读完,还是进了大学中文系之后。为什么呢?障碍太多:文字上的,常识上的,情节上的,就说那些不时都会遇到的诗词曲赋、对联谜语,乃至“金陵十二钗”的什么“正册”、“副册”、“又副册”,都不是我们这些中学生静得下心来、耐得下性子逐字逐句读完的。连查字典都来不及、跟不上,因为要查的内容太多了,而有些内容字典里也查不到。  当时我就想,能有个什么人给我们讲讲,带我们看看,给我们指点指点,该多好啊。估计有这种想法的也许不止我一个人。  待到前不久徐芳老师把她写的这部《红楼三味》书稿拿给我,我饶有兴趣地看完了之后,真的觉得数十年前的愿望实现了。我真羡慕徐老师的学生,当年如果有他们今天这样的机会,我在《红楼梦》的阅读上,一定会比现在有长进得多。  怎么说呢?我觉得,徐老师这本书如同在《红楼梦》(包括作品和作者)和广大中学生之间架了一座桥,一座沟通的桥,沟通心灵的桥。  这座桥宽阔平坦,四通八达。桥面上铺就的砖石钢材,涉及广泛,类别繁多,大凡《红楼梦》里的人物、情节、百科知识以及最让学生们头疼的版本、续书、“红学”研究等等,条分缕析,娓娓道来,使读者既能从总体框架上对作品有较全面的了解,又紧紧围绕着作品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立意宗旨,撒得开,收得拢,反映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论著饱满的容量。以“人物篇”为例,一开头就抓住了黛玉、宝玉和宝钗这三个主要人物,并用一个“情”字把他们串起来,使人物理解上可能出现的疑惑迎刃而解。在这几个人物的背景上,作者又把众多的人物精心归类,从丫鬟、小厮到“裙钗”、“浊物”,直到三进荣国府的刘姥姥,都有详略得当的介绍,这样编就的人物网,怎能不让读者感兴趣呢?至于“百科篇”里谈到的饮食、服饰、风俗、医药、园林直至诗词曲赋的内容,更是给读者推开了一扇又一扇大门,引你登堂入室。

内容概要

  《红楼三味》是一本关于《红楼梦》的辅导读物,它分别从人物、服饰、饮食、诗词曲赋、未解之谜、续作及版本等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讲解,内容深入浅出,可帮助中学生及广大具有中学水平的农民及农民工较好地阅读和鉴赏《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作者简介

  徐芳,出生于上海,高中语文教师。1997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上海市徐汇区教育系统2008——2010度中青年骨干教师。开设“高中经典文学《红楼梦》解读”选修课8年有余,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书籍目录

一 人物篇第一讲 林黛玉真是小心眼吗?第二讲 贾宝玉的“情不情”第三讲 “蘅芜君子”薛宝钗第四讲 从丫鬟、小厮的名字说起第五讲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第六讲 情天情海幻情“深”--红楼“裙钗”总说第七讲 漫言不肖皆自“宁”--红楼“浊物”总说二 百科篇第八讲 《红楼梦》“饮食文化”上第九讲 《红楼梦》“饮食文化”下第十讲 《红楼梦》“服饰文化”第十一讲 《红楼梦》“风俗游艺”第十二讲 《红楼梦》“诗词曲赋”上第十三讲 《红楼梦》“诗词曲赋”下第十四讲 《红楼梦》“生物医药”第十五讲 《红楼梦》“园林建筑”第十六讲 “一字千金”辨版本高下三 谜团篇第十七讲 “脂砚斋”之谜第十八讲 “真假”宝玉之谜第十九讲 薛宝琴未能“入册”之谜第二十讲 “狱神庙”文字迷失之谜第二十一讲 贾琏为什么叫“琏二爷”?第二十二讲 黛玉之死四 续评篇第二十三讲 良莠不齐话“续书”第二十四讲 我来续写我来评附录一、大观园平面图二、荣国府立体图三、《红楼梦》荣宁二府人物关系表

章节摘录

  林黛玉真是小心眼吗  说到林黛玉,你的第一印象或许就是小心眼吧。  其实我告诉你:黛玉的心眼一点儿不小,甚至比宝钗还大度!你相信吗?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香菱向谁学诗?黛玉。为什么不是宝钗呢?按理说,宝钗是香菱丈夫的妹妹,嫡亲的“小姑子”,而且宝钗的诗才并不在黛玉之下,她要学诗,跟宝钗学那是“近水楼台”,为什么偏偏“舍近求远”,绕远路走到潇湘馆去向黛玉请教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黛玉是一位不厌其烦的好老师,香菱尽可以放心地向她请教。而宝钗就不同了,香菱反倒“不敢十分罗唣”她,因为宝钗曾经这样说过(第四十九回):“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同宝钗相比,黛玉的思想更加开放,她没有宝钗那么多的顾虑和规矩。但是即便如此,黛玉身体单薄,一年里头统共睡不了几个安稳觉,就是偶尔做个香袋什么的,时间一长也会头痛。香菱这么没日没夜地前去“罗唣”,黛玉为什么不心生厌烦呢?因为,黛玉不仅思想开放,而且心胸宽广。  好几次黛玉才刚梳洗完毕,香菱就兴冲冲地赶来求教了。黛玉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对于香菱的求教,她不仅是“有问必答”,而且“答之甚详”。你可以仔细阅读第四十九回的原文,黛玉同香菱交谈时,几乎句句“带笑”,比香菱都高兴!这样诲人不倦、热情负责的老师,你还能说她小心眼吗?  私底下,我倒是有点替黛玉担心:香菱没日没夜地向她求教,宝钗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呢?宝钗是香菱的小姑子,关系比黛玉更近,香菱只管没早晚地往潇湘馆跑,宝钗会不会吃醋呢?果然,第四十八回写道:宝钗见香菱为了学诗,目不旁视,茶饭不思,就责怪起黛玉来了:“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但是对于宝钗这样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责备,黛玉仍然一点没有放在心上,还笑着说:“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  黛玉不仅没有生气,还幽默大度地用圣人自比,两相比较,反倒显出宝钗的小气。  对于“学生”是这样,对于“情敌”竟然也是这样!  第四十二回,宝钗叫黛玉前往蘅芜苑,一进房宝钗就对黛玉说:“你跪下,我要审你。”原来前一天行牙牌令的时候,黛玉不小心将《牡丹亭》、《西厢记》上的两句诗“良辰关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说了出来。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红楼三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