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不禁真爱国

出版时间:2005-12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百纳/国别:中国大陆  页数:13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热血不禁真爱国:读唐继尧诗 忆云南往事》是为了纪念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这一护国首义的光辉而伟大的日子,特从护国首义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唐继尧所遗100多首诗作中,遴出具有代表性的25首,加以注释、解析,以资纪念。书中不仅对唐继尧所著诗进行了点评,而且还加入了不同的追忆唐公的文章,还原了一段云南的历史。  唐氏诗作,继承了我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国风》及其以后的著名诗人屈原、杜甫、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龚自珍等的爱国主义传统,殷忧天下,关心民瘼,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但唐氏受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影响至深,崇尚自由平等,追求民主共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大同,是他诗歌中的主旨和灵魂。所以,他的爱国主义诗作具有极强烈、极鲜明、极高亢激越的民主主义思想。他除了对远古时代选贤任能、禅让天下的尧舜表示崇敬和敬佩以外,对历代帝王都表示了极大的轻蔑和憎恶,认为这些帝王不过都是窃取国家权力,把整个国家当作一家一姓私产的窃国大盗。作者以高亢激昂的歌声高唱到“君肥民瘠悲千载,鼠斗蛙争误几朝。满眼疮痍生意尽,声声愁听卖笙箫。狂笑城夸万里长,何教列国拜冠裳。胸襟欲化今欧亚,眼孔直卑古帝王。”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书籍目录

序言唐继尧诗选解析引言狂歌——乙巳夏日偶成大同歌有感自由花奉天车中少年松雪仲春大雪海棠菊花刘琨剑涤净身心中秋忆硕权九日步友人韵赠别协和苍黎苦过越南相忆一语蛟龙宝剑解情登大观楼直卑古帝王有龙鸣精卫真城恤民热血真爱国肝胆照苍生问天歌——悼念黄毓英长松傲寒——南巡感情相州夜泊我的舅父唐继尧唐继尧与近代云南教育圆通山唐墓怀唐陵大观楼唐继尧纪念铜像唐继尧故居晨草军书夜放歌唐继尧督滇大事记附录一唐继尧遗嘱二歃血为盟誓词

章节摘录

  晨草军书夜放歌  百纳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中华大地悠久的文化传统,精忠报国、忧国忧民、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一直是华夏子孙所称道的崇高精神。高亢激昂、浩气凛然、满腔热血抒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诗词,光照千秋,传诵后世;创作这些诗词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则成为后世的人生楷模。  爱国诗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精神之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屹立世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江泽民指出:“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建设当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这一指导思想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更更不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党中央《十六大报告》将民族精神这一概念正式写入,并在报告中进行全面而科学的阐释,这在历届党代会上还是首次,可见其何等重要而现实。“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要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爱祖国”放在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首位,强调“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人为主体,以文化为传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唐继尧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莫对青天唤奈何,扫开忧愤且狂歌”、“铸造苍生新楷模,安排黄种旧山河”、“豪情欲把滇池水,涤尽中华万里山”、“男儿若遂生平愿,以应从容并八荒”,这些掷地铿锵的诗句,一次次撞击我们的心灵,挑动我们的神经,点燃我们的激情,不断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热血澎湃,自强不息。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辞自华”,“其蕴蓄愈深者,则其成就愈益大”,唐继尧自幼便博览群书,孔、孟、老、庄、墨的经典著作无所不看,诸子百家的书无所不读,王阳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的著作和行为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他曾表示要“以阳明之学充实内体,以曾、左之行立定事业”,“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在家乡长期的传统文化浸泡、近代商业文化和日本西方文化的影响,才使得他底蕴充盈,底气十足,文才飞扬。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热血不禁真爱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