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狮场的故事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朱凌飞  页数:35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河西乡玉狮场村是一个典型的普米族村寨,据考证,普米族在此定居已逾500年,现已繁衍为一个360多人的村庄。历经建国60年的巨大变迁,玉狮场村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相对完好的普米族传统文化,但其变迁仍然不可避免地持续着,并在全国性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加速的现象。朱凌飞的《玉狮场的故事——1949-2009地方国家的过程与选择》对玉狮场村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企望通过一个微观的视角窥见少数民族地区在这60年间所走过的道路。

书籍目录

前言:史与志——地方国家的过程研究
一、“非历史主义”的人类学
二、“微观历史”与“特殊历史”
三、个人生活史与民族志
四、“地方国家”的整体观
第一章 民间记忆与历史建构:60年之前
第一节 民族迂徙之路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早期的生活
第二章 地方国家的发端:大集体时期
第一节 过渡阶段与土改
第二节 “大跃进”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第三章 社会的重建:改革开放之后
第一节 生产的发展与经济的复苏
第二节 生活的多样化与文化的回归
第三节 外部力量的介入与乡村的调适
第四章 社会过程与网络:个人的选择
第一节 生于60年前的一代
第二节 生于大集体时期的一代
第三节 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一代
第五章 乡村的命运:道路与方向
第一节 村社的裂变与统合
第二节 文化认同与主体间性
第三节 利益主体与话语权之争
附录 普米族经典《指路经》
普米族丧俗给羊子祭词《指路经》
参考文献
后记 生活与文本

章节摘录

  据学者考证,普米族源出我国古代西部的羌戎族群,普米族属氐羌支系,历史上与吐蕃较为接近。《说文·羊》释文:“羌,西戎牧羊人也,从羊从人。”西戎指西羌,而古代戎羌互称,故西戎乃族称。羌人。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为牧业”,或“射猎为事”。。杨金茂老人说到,普米族祖先。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在高山上放牧,喜欢骑马、打猎,吃青稞、喝黄酒”,至今在玉狮场人的生活中仍可看到这种传统的残余延续。  新石器时代后期,氐羌族群沿着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等天然通道不断南迁。秦汉之际,他们的分布范围已达到了广大川西地区,过着游牧生活。据考证,普米族历史上曾进行过三次大迁徙,由青海玉树、果洛迁入四川甘孜、阿坝和凉山是普米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第二次迂徙到达金沙江南北两岸的宁蒗、永胜和丽江等地。普米族历史上的第三次大迁徙,起自公元13世纪中叶,以普米族游牧户进入兰坪境内为第三次大迁徙结束的标志。兰坪由此成为旧“西番”分布区域的南端。第三次迁徙是普米族人口迁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云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时期。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兵分两路南征大理,西番所居之地是必经之路。拥有良马、善骑射的西番人,自然成为南征蒙古军的补充力量。元兵征调大批西番随军征战进入云南,《维西闻见录》说: “巴苴,又名西番,亦无姓氏。不知其为蒙古何部落也。”。指的就是中途加入蒙古军队的西番人。元灭之后,留居在滇西北地区的西番各部,就是今普米族的主要组成部分。  玉狮场普米族的历史记忆也与历史记载有相合之处,在其民间传说中,元朝蒙古族皇帝成吉思汗、忽必烈是自己民族的祖先,骁勇善战,带领自己的祖先南征大理国,统一了中国,普米族人逐渐在滇西北地区定居下来。  至今,普米人对蒙古族仍有较深的情感认同。杨金茂老人讲到,后来在明朝推翻元朝的战争中,普米人曾有。月饼送情报”的传说。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个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徐达很快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庆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但玉狮场人说“八月十五是纪念明朝杀普米族祖先的节日”,因此普米族至今不过中秋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玉狮场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