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死亡

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霍韬晦  页数:22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建国六十年,人间一甲子。中国走过了漫长的革命斗争的道路,如今正在开放,经济生活正在改善,国际地位正在上升,百年宏愿逐渐得成。中国文化则来迟一步,现在仍未得到全面复苏;她的通透的历史智慧与对生命意义的寻求尚未为国人所悉,大家仍然挤着登上由西方开出的全球化列车。但令人宽慰的是,中国文化复苏的条件已经出现:随着西方霸权没落,金融体系崩溃,人类在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轨道上迷失之后,必然要对自己的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由石器时代到今天的科技社会,由争夺猎物到今天的争夺市场,由以物易物到今天的竞相消费,人类究竟要往何处去?在地球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应付资本主义的高速运转?更严重的,为了产品的销售,必须鼓吹享受和拥有,成功以财富衡量。背后的推动力,就是人类无限的贪欲和自我。这样下去,就不只是经济危机,而是文化危机和人类生存的危机。

作者简介

  霍韬晦,当代思想家、儒者、教育家、文化学者。现任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新加坡东亚人文研究所所长,并被北京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亦为北京中国文化书院海外导师。

书籍目录

自序死亡——人类永恒的思索 死亡的惶惑与孤独 永恒的探索 秘密在我们身上 死亡的突发性与虚无性 对死亡的忌讳 宗教、哲学探讨死亡 梁漱溟与方东美之死 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服药求仙的虚妄 不死的意义 死亡的主体 深化对死亡之思考苏格拉底受审与耶稣受难 死亡不只是认知问题 热爱青年,热爱雅典 浅陋民主制度下的悲剧英雄 希腊流行文化的激情与肤浅 为真理而死的精神与西方文化 神之子耶稣 历史的耶稣 基督教信仰的本质 为自己所爱的同胞而死孔子自主与佛陀平静 生命的强度与深度 流离里的贞定 君子固穷的教学与孔子精神 颜渊之死 子路之死 对死亡的预感 春秋大义与历史信念 孔子的生命进境 对天命的体会 自主与超越 佛陀成道 提婆达多的叛逆 故国覆亡 最后之旅与最后之教 精进之义 佛陀的平静道家游方 老子与庄子 死亡是回归自然 游方之外 人有“死地” 以物伤性 茫昧的人生 透视死亡的秘密 大化的宇宙论挑战死亡的英雄葬礼的深层意义附录一 尽心知性,何问生死?附录二 我们为何而死

章节摘录

记得1987年,我到北京参加“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第二年他便去世了,享年95岁。梁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早年学佛,并发誓不结婚,不过,后来他还是结了婚.早年他信奉佛教,中期转而谈论孔子,但终其一生都是佛教徒.而在他的思想中,儒家的成分恐怕要比佛教的多,这与他本身的成长背景有关。他出身于儒门,父亲(梁巨川先生)更是儒家忠孝观念的实践者。虽然他自己思想之归宿是佛教,到了晚年仍坚称自己是佛教徒,但他写了数十年的巨著《人心与人生》,一再肯定心灵之觉悟与向上超升,则基本上仍是儒,所以美国学者艾恺(G.Alitt0)称他为“最后的儒家”(TheLastConfucian,1986),良有以也。在学问上,梁先生的成就也许不及后来的新儒学大师,但人格上,他是统一的,即“表里如一”。他最为人所称颂的地方,在于他的身体力行,亦即他的实践精神.早年他一看佛教书便深深地爱上了,并立即奉行之、实践之。但另一方面,他对孔子的忠诚,亦至死不渝。在“文化大革命”时,他被迫批孔,但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原为孔子语,见《论语.子罕》)就是说,以三军之兵力,可拔其主帅,但要拿来改变一个人的志愿却是不可能的。“士可杀不可辱”,这种人格的确十分了不起。梁先生的伟大之处就在这里。据说他临终前,医生或家人皆欲救之,但被他拒绝了。他说自己生命大约要完了,他的寿数亦大约是这样了,因此不要再耗费人力、财力去勉强延长他的生命。梁先生说话时心平气和,然后他的家人问他是否有遗言,梁漱溟只回答了两个字:“火化。”这显示了他面对死亡时的平静与安然,这全靠他平日的修养才能如此——很多人说,真要看一个人的修养就要看他的临终,很有道理。看一个人的临终并不是要看他“好死”或“恶死”,有些人认为,一个人临死时拖延愈久,看到自己果报的机会愈大。中国人认为,死无痛苦是一种福气,若久久不能气绝,的确是一种很大的折磨,所以现在有安乐死的问题出现。不过,这个话题留待以后再讨论。现在要说的是,我们不能以一个人临终时死得快不快、痛苦不痛苦来决定他生前做人的好坏。这没有道理。如当代哲学大师方东美教授,他得了肺癌,在1977年逝世。他的生命意志很顽强,一直与癌细胞搏斗,直至生命完全被蚕食,筋肉消磨到最后一刻。他这么辛苦,我绝不相信方东美教授曾做过什么大孽,要受此罪。他死前的挣扎,只是表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而已,正是这顽强的生命力,才促使他搏斗到最后一刻。人生永不言败,因此应该赞赏和佩服他有这股生存意志。及时行乐的人生观由于死亡不可逃避,有时人在转念之间亦可能变得肤浅:死亡既然不能逃避,只管悲哀是于事无补的,何不把握有限的人生,享乐一番?所以一转念便会“且趣当生,奚遑死后”,这是杨朱的话。杨朱是一位享乐主义者,他认为最实际的便是现世的享受。“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列子.杨未》)因此便要把握今天的欢乐,勿念身后之名。唐诗中亦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之句,劝人及时行乐。及时行乐是一套很流行的哲学,很多人都会接受这种观念。因为眼前的事是最近的、是最现实的,死后的事情太遥远,何能关注呢?不如把握眼前的东西。李白的豁达,亦变成狂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编辑推荐

《走出死亡》:人对生存的执著,其实是源自对死后的无知只有超越生死,超越无常,才是绝对的快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出死亡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8条)

 
 

  •   这次买了霍韬晦先生在人大出版社出版的全套6本图书,整体感觉良好,目前正在看人生的平台。
  •   霍韬晦先生的书,还没看,应该不错
  •   霍教授的书就是会让人思考以及找到理想,明白死亡的意义
  •   未知生,焉知死?其实,知生,也未必知死。
    人到中年,想了解有关死亡的话题。
  •   可惜当时没记下来,现在书本不在身边了
  •   其实蛮深奥的,但是却是人生必修课。
  •   书很好哦,喜欢!
  •   来的及时,服务很好
  •   非常好,很好的一本书,建议大家都看看
  •   很好。没啥可说
  •   书写的不错,看了也挺有收获的。
  •   书还没看,物流超级慢
  •   Goody old
  •   走出死亡,这个系列都买了!!1
  •   书的印刷还不错。只是内容还没看,看过有关作者的视频,其实有读白字的情况,比如把“楷模“读成“jie mo”,呵呵呵~~~~~
  •   不错,不过还没看,找天慢慢看
  •   这次购物不错,顶当当网购。
  •   封面被弄烂了,其他一切还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