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非常通道

出版时间:2011-1-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曾渊沧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曾渊沧博士坚信:“散户也可战胜大市场”。他的这本精辟著作,就是写给所有在投资路上摸索和前行的个人投资者。  他以自己的创富历程为明证,披露自己如何在股海一夜间输光积蓄之后,痛下苦功,学习投资智能,掌握有效的投资策略,更自创分析图表“曾氏通道”,结合理论与实战经验,15年间达到财务自由,从容安排无忧生活。他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媒体撰写专栏,与散户分享心得,被尊称为“散户明灯”。  曾博士深刻体会到了散户在面临市场波动时的无助,在本书中首次详释自刨的“曾氏通道”——以对数直线回归法,测量牛市熊市之转折点,捕捉股市“捞底”讯号及大型股灾先兆;再辅以改良过的最有效技术分析法——2天和19天移动平均线,令读者可洞悉先机,掌握出市入市之获利时间。  他还具体指出其选股的实战法则,帮助读者了解何时可搭顺风车,何时要逆市而行,更明了挑选长线龙头股,逆市买“捞底”股及炒潮流股之奥妙。他亦总结出投资者终身受用的5S、EQ自我训练六堂课,教导如何战胜贪婪与恐惧的投资“心魔”。

作者简介

曾渊沧博士,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南洋大学数学系,后获得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运筹学硕士和曼彻斯特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学位。  目前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主任、管理科学副教授。  曾博士曾获邀为中国国务院国家退休保障计划提供咨询。他也先后担任多家企业

书籍目录


 沈一慧
 张志峰
自序 我的创富路
第一章 曾氏测市利器
 苦寻投资之道
 曾氏独创:2天和l9天移动平均线
 移动平均线的最佳应用:指数型基金
 “曾氏通道”聆听大市主旋律
 “曾氏通道”捕捉牛熊转折点
第二章 洞悉先机心法
 基本分析 历久弥坚
 不可忽视的起手三式
 避不开的经济周期
 向股神巴菲特偷师
 技术分析 切勿墨守成规
第三章 独门选股智慧
 买股要买龙头股
 牛熊难辨长持好股必胜
 跳船三大原则
 顺势拣股法
第四章 逆流而上 火中寻宝
 寻找暴跌股
 等待坏消息尽出
 与大股东坐一条船
 大股东增持 A股效果更明显
 不要做“短炒王”
 另辟蹊径炒新股
第五章 驾驭经势大激荡
 成也美国 败也美国
 中国 大势所趋
 提防恶性通胀
 机会在两岸三地
第六章 迎战下一次危机
第七章 战胜贪婪与恐惧
第八章 从小富到无忧

编辑推荐

  他教小投资者智斗大市场,被香港股民尊称为“散户明灯”,他独创的“曾氏通道”,助你准确测量牛熊市之转折点。他改良的“移动平均线分析法”,令你掌握出市入市之获利时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财富非常通道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书很好,包装很精美,快递也很快.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对这句话比较普遍的解释是:“道是可以被阐述的,但可以阐述的道不是真正的道。”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发现并阐述万物的道,但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真正的道是什么。也有人以为道是可以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例如庄子。如此一来,道就变成不可知的了。所以,看到《财富非常通道》这本书名,觉得比较有意思。财富的正常通道就比较难说清楚了,因此想看看,这位“散户明灯”曾渊沧博士是如何阐述财富的非常通道。

    拿到书之后,觉得有非常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翻开看了几页之后,这种熟悉的感觉终于让我想起了原因。原来,之前我已经买过香港股坛权威曹仁超的《论势--曹仁超创富启示录》《论战--曹仁超创富战国策》《论性--曹仁超创富三部曲之完结篇》,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财智”系列书籍,从封面设计到内容排版的风格都非常一致,也都是介绍香港的投资理财资深人士,代表广大小股民散户,所以难怪让我感觉如此熟悉。现阶段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情况与1980、90年代的香港地区很相似,所以如果确实觉得想了解和学习香港投资理财资深人士对于投资特别是股市方面的资讯,作为借鉴,不妨也读读曹仁超系列的书。

    曾渊沧和曹仁超的早年人生经历有所相似,都是少年时期父亲早逝,所以要早早懂事要很努力地需找赚钱的机会来帮助母亲分担经济重担。他们的财商觉醒得很早,对数字、投资理财等等有非常敏锐的感觉。曾渊沧从小就数学学得很好,日后是南洋大学数学系毕业,还获得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的运筹学硕士和曼彻斯特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学位。所以曾渊沧的强项数学成为他在股票投资上最重要的成功条件,他利用对书、直线回归、移动平均线等数学方法成功地创造出一套股市预测方法,并利用这套方法成功避开多次金融风暴,获得投资利润。

    当然,曾渊沧也遇到香港股灾,导致多年的储蓄全部付之东流,失败的案例他也毫不隐瞒。他也说不会自夸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达到“明灯”级别,但是他发掘的重要技术“曾氏通道”,能够成功捕捉到股市大周期的顶部和底部。

    不管是技术分析,还是心法修炼,财富通道总得自己去走,多看多学多思考,总会有收获。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了投资的道路,投资理财行业更是成为经济危机之后一个新兴的且受追捧的行业,但是作为散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赚钱,但散户投资者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真正找到创富门道的却并不多。

    股民,已经成了社会的主流,甚至是一种职业趋势,更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从类似“赌博”的模式转化成了一种正大光明的投资模式,收到推崇,让一些人享受硕果的同时也让另外一些人饱受了煎熬,炒股,血拼的不是财力的多寡,这场头脑经济风暴的来袭,更多考验的是投资持股者的智慧和心态。

    一个被誉为是“撒户明灯”的作者,一本告诉散户如何投资创富的启示录,以曾氏独创的方法帮助散户掌握出市入市的获利时机。凭借自己对数字的高智商以及对股市的兴趣,以自己在股市多年的身经百战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入手,用平常的实战方法来告诉散户如何在动荡的经济形式和股海大潮中选股,选择获利股,用自创的方法来教人运作,对于初入股市的散户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指导,也是极可信服的方法,但作为散户,也许看到过很多的理论指导,甚至不同的获利者都会有不一样的选股方法,有人根据形势买绩优股,有人根据一些普遍方法画K线当依据进行分析,也有人根据敏锐的触觉买涨停,大多经常混迹其中的人都摸到了自己的赚钱门道,但这并非就是说,这些方法就适合每一个股民,尤其对于利用炒股来赚钱的投资客而言更应谨记。

    在进行外功修炼,补充炒股知识、提供技巧和技术指导的的同时,总结了投资者终身受用的5S、EQ自我训练六堂课。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摆脱恐慌、应对贪婪,从心理等多维度给股民散户以指导,让散户投资者思路变得清晰,技术变得专业,这种作者在股市中大起大落的传记式的心得分享,也能让股民信心倍增。

    中国股市中有这样一句话“散户总是一赚,二平,七亏。”这是一种常态,也是一种可以在冷静分析和实战经验中实现过渡的姿态。炒股赚钱不是不可能,散户赚钱也不是不可能,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来选择和运作,相信对于这些方法一定散户投资有所借鉴。
  •   我的名字叫财富
    《非常财富道》的实战和《想成为百万富翁,请吃透三句话》的理念性结合起来总结出一句话:我的名字叫财富!看看理念,再看看《非常财富道》的技术实战,你会发现自己有用的很多财富知识!
    第一个理财概念:
    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富有的人是“小钱糊涂,大钱聪明”,一般的人是“小钱精明,大钱糊涂”。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
    “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
    “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一般人错误的理财观念:挣得多,所以富有
    很多人认为,甲收入每月1.5万元,乙收入每月8000元,甲便应该比乙富有,这观念在社会上很普遍。但这是错的观念,错得很离谱。错在哪里?富有的定义,并不是你每月工资挣得多,而是你每月“剩下多少”——剩下的才是财富。请看例子:
    美国人每月工资高中国二、三倍,照一般的观念看,一般的美国人应比中国人富有。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一般美国人都有几张信用卡,他们喜欢消费,每月不单只是“月光一族”,更普遍是欠下信用卡不少的债。在美国,理财规划师的理财讲座,一般时间花在讲“如何减少你的债务”。
    一般美国人,银行的储蓄都不够美金几千元。在中国,没有这种情况,中国人善于储蓄,一般人在银行都有存款,超过十几万元的,人数还不少。
    所以,不要以为老美每月挣钱多就富有。其实,一般老美的白领比中国人的白领穷得多。当然,在北京见到的很多外派到北京工作的老美,是美国的精英,不是一般的美国白领,有钱人占多数。

    北京的初级工程师,每月工资8000元,减去交税1000元,减去房租1500元,交通费300元,吃饭1000元,娱乐1000元,“每月剩下3200元”。
    请问:是台湾人每月工资15000元,每月只剩下1000元的人富有,还是北京工程师,每月工资只有8000元,但每月剩下3200元的人富有呢?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已经造就了富有的一批人,请看《财富》杂志一年前的“富有”的人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手头上持有“现金100万美元存款的人”,在亚洲区有多少人拥有这种财富。
    答案是:香港4万人,台湾8万人,日本12万,中国30万。中国每年增长率远远超出其他亚洲国家。所以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外资银行到北京开业,老是在推广“理财服务”,因为中国这个地方,正是比较欠缺这一块的知识。
  •   投资港股的朋友值得一读...
  •   三天到货,收到货发现,整个封面快掉下来了。不知道是寄送的过程中弄得还是本身就这样。
  •   就是作者本人的发家史,没有任务作用和意义对于股民朋友,不建议赎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