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外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一格  
Tag标签:无  

前言

摘绘青春的绿与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    2012年12月15日,我的好朋友包明德教授送来李一格的诗歌散文集《格外》(样书)。他对我说,“这部作品宛若一座小花园,里面有七彩的鸟,有芬芳的花;又像一个小世界,其中跳跃着灵动的生命,游走着优美的诗情,充溢着丰富的想象,蕴含着省人的理趣。”他建议我抽时间读一读,并值得以适当方式推荐给青少年读者。    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位清纯、文雅、明朗而又自信的女孩儿肖像,这正是作者李一格。《格外》这个书名看起来挺别致,但它和作品的五个章节“意外”、“身外”、“窗外”、“课外”和“言外”,和作者的人生追求乃至名字,臻于完美地和谐。粗略地阅读后,除了认同包先生的感受而外,更感叹于作者积极的人生姿态、敏锐的感受、丰富的积累、活跃的思维和对文学的知识。    唐代诗人白居易《邻女》诗有著名的两句: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这也可说是李一格的写照。李一格虽正处于这样的豆蔻年华,而由于她的聪颖与勤奋,做出了超常的成绩。她从八岁到十岁坚持写日记,建构起三十万字的《格格日记》。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她勤于学,敏于思,善于行。她善于自我激励,为人真率透朗,更善于表达。她善于对生活的体验、过滤和提炼,善于跟着美丽、快乐和值得礼敬热爱的事物走,并且按着美的规律构思写作。所以,她的作品不仅焕发着青春的绿意,而且对所经历的人和事能琢句抽思,进行形而上的描绘与赞美,体现着生活、诗意、想象和向往的有机融合。    我尤为赞赏的是李一格作品所透射的人文精神。如在《读》中,她坚信心中有浩然之气的人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壮语。并且说:“我想,今天的时代不缺乏文人墨客,不缺乏军中豪杰,缺乏的是更多有浩然之气的人;不缺乏内涵深厚的文章,不缺乏辞藻丰盈的诗篇,缺乏的是一份正直开怀的胸襟”。直抒胸臆,尽怀尽志,这是李一格作品的又一鲜明特色。    由于这本书马上要付印,我也急着出差,就匆草地写这些吧。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里说:“无论这些理由有多冠冕堂皇,都与作者的动机无关。这本书已经够厚了,无须再可以增加些什么。”在我为《格外》写这个序言之际,想起来这位伟大作家的话。是啊,青年读者朋友们,还是自己去阅读原作吧,相信大家会在阅读中感受到力与美的。    “新松恨不高千尺”。相信一格小朋友一定会如你的知己诤友所希望的那样,无论什么阻力、什么挫折、什么坎坷,都无法摧毁你生命的热情与活力、自信与奋发,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爱祖国,爱父母,爱师长,爱亲友,爱人类,爱文学,爱思考,爱自己所认定的事业。期待你更大的进步和成功!    高洪波    2012年12月    著名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诗刊》主编

内容概要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充满正能量和大气场的90后形象,向读者描绘了一幅17岁中学生的人生地图,包含了一个青少年对生命、人生的看法,有感悟、思考,有探讨、追问,有一个女孩对生命精彩的体验,不平凡中体现出一代人特有的个性与思想。

作者简介

李一格是不拘一格的领导者,是北京四中模拟联合国协会秘书长、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活动总策划、志愿者队队长;曾任北京四中团支书、首师大附中班长、中关村三小少先队大队长、舞蹈团团长。    她是别具一格的主持人,承担校内外重要活动主持工作已10年,曾与朱军、鞠萍、郎永淳等共同主持。    她是自成一格的小作家,获全国“春蕾杯”一等奖、“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北京四中“流石文学奖”。    她的故事丰富、动人。她的体验比年龄更大气、更宽怀。她8岁到10岁写成近30万字的《格格日记》,第一句便是:    我很小,但我有想法。

书籍目录

意外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  16岁,致爱情  屁股都坐烂了  表白  七年  8月8日  等  海岛子民  夜色地坛  爸爸的字身外  心湖  小旅·天籁·使者  跟进  关系  遇见  问梦想  有女如茶窗外  南湖东风  乐·人·乐  焰火  沼泽地里的植物  小不点儿与大校长  给同窗的信  DIY  荆棘的光荣路——说道元  开学信  我的校长  容颜课外  课外的同学  说一不二  中学生对话女科学家——第八届“中国  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采访  小益而大公  心动  来到军营必做的事  一泊春华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你  飞扬顾拜旦言外  再读《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经典常谈——有文字相伴的路  读《岳阳楼记》  书话  美衣清扬  读一读,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读书推荐:三本小书  大家说跋:成人之美

章节摘录

海岛子民    晚上近七点,我们在台湾花莲慈济大学开始聆听海洋文学讲座。讲座者:廖鸿基老师。    他说,自己小时候有语言障碍,很怕与别人讲话。逃,去海里,开始与大海说话。    他说,生命的答案在黑潮里。    他说,三千年的老树,生命伫立在一点之上。    他说,山就站在海的边上,一横一竖,大山大海。    他说,直线是人的路,不如大自然的曲线漂亮。    他说,和海接触,不能站在甲板上,那样还是有距离。得跳下去,这样就融入了大海。那是改变一生的瞬间。    他说,要看宽的,不要看窄的。在船上,要是看近处就会很快晕船。    他说,第一现场具有最伟大的力量。    他说,文学是特定舞台上的故事。文学的素养和能力就是看见他人看不上眼的风景。要让心灵优雅、柔软并善于表达。    他说,没读过什么书,海也读不够。看山看海看台湾,要好好地与自己的家乡相处。    他说,他会一直这样下去。每一个地方都如此吸引着他。    ……    听你讲座,不,是讲故事。你把一张张拍摄的照片配上加注的文字,你和着照片的味道轻轻淡淡地念着,一边温温地讲着自己的故事……这不是海洋知识讲座,不是海洋文学创作展示,不是写作课堂,而是一个人与大海的故事会。偏瘦的身材,灰白的头发,湿热而带着海的润性的脸色和毫不修饰的安静的神态。    十几岁,你逃避了人群,找到了海的世界。我们生来可能都带着无法规避的某种状态和困局,人称其为“障碍”,可海不会这么解释。你一个瘦小的孩子,逃到哪里是好?你流浪流浪,到海里。抬头一望,便是天地。不是你选择了海洋,而是海洋选择了你。不会沟通的孩子,在心底留有纯净、广阔如海洋的空间,你足以听见海的哭喊,听见海的申诉,听见海的告白。你还没长大,没有经历繁杂的人世太久,没沾染谄媚与虚伪,你坐在海前,就是海的孩子,海的天使。    从渔夫,到作家;从清瘦男童,到将至花甲:从紧闭的嘴唇,到丰富的语言,你跨越了一大片心海啊j我仿佛看见,你光着脚丫,空着双手,咬紧嘴唇,第一次与大海对视的眼睛;我仿佛看见,黎明将至,你拎着鱼篓,装着夜色,独自出海的背影;我仿佛看见,你多少次站在甲板上,无所依托、无所顾忌地如海豚跃入大海时的身姿。别人不懂你的孤僻和寂寞,可我知道你有多甜蜜。再苦,再痛,都让海水抚平。    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颗感知的心。写作的源泉千千万,而你——独一无二。因为你的笔下是真实、是天然、是柔情万般、是情谊万丈。跳下海,你是铁骨硬汉,在海上,你是柔情儿郎。你的那些文字如此纤细,入微至大干世界的根须。男人中,少见的感性的双眸啊,少见的沉沉的深情啊!我喜欢你灵魂上兼具两种生命质感,储存两种生的能量。    听你叙述笔下的《鲸世鲸生》,才知道几条鱼的一生一世可以伟大到令人自惭形秽;一面海,竞能与人交心;一个人的生命,竟能以生的意象充分地伸展、延续在大自然中。因为你用自己海的属性记述海,用悬在海里的生命眷恋海的生命,你自己也得以久久地存在,久久地遨游在海里,久久地静坐在山前,久久地注视着天空,久久地让声带浸润在自然间。听你现在讲话,已是如此流利,我想,这是海,偿还了你的“障碍”吧。    你的寻鲸小组与政府打交道,这是你第一次真正与“社会”打交道。不懂事、糊弄事的官员们一劲儿对你说“不”,可是一位处长起身,拿起你的《鲸生鲸世》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感动了全场。这也是你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文学的力量。你讲到政府的不作为,我在这一刻掉泪。一个有志气和才情的人,一个深深了解海洋、深深关怀土地的人,怎么能让热情被他们打败!?之前在四中听建筑师李虎先生讲座,他说了至少五次“现在不缺好的建筑师,缺好的政治家啊!”再听你讲这个故事,我心里多难过。我也开始重新思考,一个好的政治家应该是怎样的?什么是政府职能?……    你离开的时候,林校长让我单独送你。你关心我的学业和对未来发展的想法,我们又谈到今天的讲座,当我说到政府一点时,你却说,不要期待,不要抱有希望。这是看“透”了吧,抑或是台湾给你的惯性?我依然敬重你,依然热爱你,可是我还不能在年纪轻轻时答应你不去抱希望。试试就有希望,对吗?    我牢牢地抱着的希望里,还有,海洋的岁月可以多长久?自然的概念可以多广大?生的旨意可以多简单?    多少人可以慢慢地,静静地,真真正正地看大地苍劲,看山川满目,看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多少人,还有“逃”的路?    “一定会有机会和您一起出海去!”    “好,好!”    浩浩大大的三个字:出海去!就这么敲在我心上,成为我的诺言!    目送你走远,再走远一步。    再见,再见!海岛子民,请让我目送你,像你目送鲸一样。    2011年12月    P50-54

后记

成人之美    《格外》是一番美意的成全。    那是我第一次用邮件联络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学教授,请求面谈答疑解惑。多么幸运,我得到了及时、友好的回复。后来这位英美文学专家在两个小时内,引经据典为我解读几点文学要素、了解我的状态与经历,鼓励我更多尝试英文写作。这位先生的学识、修养、气度令我十分敬佩。    一周后他打来电话,为我引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杜俊红编辑。我想,他不仅记着一个孩子用中文书写的文章,更记得我真诚的听、热情的问与积极的寻。    与杜老师一见,我立刻感到这是位了不起的资深编辑,她明亮、和气、宽容,面对我这个孩子,她不仅读我,更是听我、问我、寻我。《格外》一年精心酿造,我在书写中长大了点儿,却在编辑那学习了很多。她的人格、眼光和能力和谐统一,才有了《格外》的风格。    《格外》,来自欣赏的眼和善良的心,来自长者对孩子的无条件相信。他们启迪着我“良知”与“善行”,而这,正是《格外》生命的开启、通行与追求。    《格外》有一点故事,而支撑它的,是更多故事。也许文字的刻度单位是无量与无尽。我想用字雕刻情,我想书写无言,就像一年间,我无时不惦念他们的成人之美。    “格外”是3秒钟跃出脑海的词语。    想到这个书名,只是有股莫名的熟悉感。我钟情“格外”,为她常常用于赞美与感谢,为她默默勾勒精彩与特别,为她带给我联想翩跹。    这一词印在心里,我走了些地,见了些人,读了些书,做了些事。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格外”的陌生感,因为那地那人那书那事无不充实着新的“格外”涵量,正如这本书中长者、师者、友者对它的不同理解。《格外》是共写、共读,是“各如其意”,是“其义自现”。    “格外”的丰富,让我更深地感到学习的重要。内心有印象与印刻,常怀好奇与尊敬,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系统,锤炼独立的想法和通达的气质。我感谢读者们给我如此优厚的学习机会,大家让“格外”有生长的空间,正如我们自己。    “格”外,是一朝夕、百世师、千里目。    我在时光、历史和遥远处常感渺小,而在另一处,却无刻不感到大写的“在”。    这一处,是父母亲情比天长的家庭;是保护我天真、给予我知识、滋养我精神、锤炼我品质的校园;是百姓众生千般模样的社会:是五味俱全、目迷五色的生活;是陡然残酷而始终纯真烂漫的自然……    我用书写的方式沉默地呼喊“我在”——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意外。我相信,那些意外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我相信,那些偶遇的人们都是意中人。    身外。我希望心问的意念与身外的景象和睦相容,乘兴而来,不兴不归!    窗外。窗外的时代,窗内的人,一起变迁与守望,彼此所属,彼此钟情。我要陪着窗外慢慢长大。    课外。是三寸时光、七彩梦想,是我延展的青春记忆。    言外。爸爸的家书说,你若能言善道,就更要听听别人怎么说,看看别人怎么写;老师的讲书说,要辨弦外之音,要品言外之味,但更要知其就里;世上的好书说,语言能尽,其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格外》帮我找到一种连结内外的方式,介质是心灵,途径是写作,目的是分享。    我“在”,在外界,在内心。    格外,感谢。    感谢爸爸妈妈陪《格外》成长,陪我长大;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倾力支持;感谢刘长铭、何石明、连中国、黄春等很多四中老师们给我的极大鼓励;感谢卢青青、张怀民等首师附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感谢路喻心、陈文琦、刘俊阳、江旻谚、晏云、赵文丹、栾思飞、熊铮、周家伟等好朋友从各地带来祝福;感谢周有光、余光中、高洪波、涂猛、杨澜、于丹、张延平、漆永祥、廖辉英等诸位长辈的无私勉励与温暖期待……    感谢我手机无情的“倒计时”软件:    距离成人生日还有1天。    距离成人礼还有10天。    成人了,该给别人送礼了,礼是尊重、是敬谢、是感恩。十八岁,时光扶起我的样貌,太多人支起我的骨脉。成人礼,就把《格外》倾心倾情献给大家吧。    送给你,一格。你成熟了,敢于记下自己的稚嫩,勉励、警醒自己。    献给世界上的爸爸妈妈们,献给关心教育的长辈们,献给曾是孩子、童心不减的大人们。    献给你们,与年龄无关,与经历无关,与身份无关。只要我们都在听、都在问、都在寻,都在积极地展开生命的画卷,都在以某种方式呼喊“我在”,都在感谢成人之美。  《格外》没什么“格外”,直到遇见“格”外——格外的你。    李一格    2012年12月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与一格接触、读一格作品,我能体会到她发自内心的表达。她用真诚的语言打动人,用优美的文字影响人;而她更深长的表达则是将语言、文字中的理想与关怀化作积极的有力行动,不断帮助、激励人。这位心怀家国天下的优秀高中生,她和她的作品都值得推荐!    ——涂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在李一格这代人的视野中,世界是小的,心是大的。虽然她的名字只有“一格”,但她看到的是“格外”。能够看到“格外”的一代人,让我们充满期待……    ——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    作者冰雪聪明,又在特别栽培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所有的成果展现在其灵慧的文字之间,值得期待。    ——廖辉英,台湾著名作家

编辑推荐

《格外》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正能量”,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引以为豪的学生,海内外学生喜欢的阳光女孩李一格的代表作。她用真诚的语言打动人,用优美的文字影响人;而她更深长的表达则是将语言、文字中的理想与关怀化作积极的有力行动,不断帮助、激励人。由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台湾诗人余光中、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人情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格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条)

 
 

  •   中午拿到书下午就看完了 真的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看完后一格的经历 感触 思考 会有莫名的感动啊真的!!!
  •   封面的照片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的感觉~拿到书以后就忍不住翻看,本来想先读一点第二天再接着读,结果完全放不下啊~~~经历很丰富很精彩,好羡慕有这么多彩的生活!一格学姐主持很棒,要继续下去哦~~~~没错你就属于舞台,适合舞台~~
  •   年轻一代不应在喧嚣的社会,浮躁的时代中随波逐流。我们希望社会中能涌现出更多这样不名一格的年轻人,去演绎出他们独具一格的精彩人生。 作者在文章中的所感所思,自然源于她丰富的知识和经历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更是不可或缺的,但若没有她的勤勉、笃思,绝不会有这样令人惊喜的作品。 书中清新的行文、旷达的笔触,传递出的不仅是作者的开朗乐观,更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思想积淀出的厚重。 此书不仅能对同龄人有所助益,在作者的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值得家长们借鉴之处,建议大家有机会都读一读。
  •   内容超出预期的好!作为家长,感触很深,特别是里面描写父女间的对话,让人感动。建议中小学生父母都看一下。点点滴滴,充满关爱和温馨,又能体会到李一格父母对她培养的用心之处。作为父母,她的家长是成功和令人敬佩的。值得家长们学习!
  •   没法想象这是一个中学生的书,对人生对成长的见解了得,文笔很美很美很美。读到一半,很感动!!!!!!
  •   一开始以为是写一格的成长史,买了才发现不是的,是一格写的文章,小姑娘很有才气,文笔确实不错,不过我更想知道一格这么棒,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   很不错,很喜欢,物美价廉
  •   送货很快。刚看了一半,作者是我在紧张的学习下居然能有如此丰富的课余生活。给我了十足的动力。
  •   质量倒是不错 但内容不太适合我看 这个看个人
  •   不喜欢,感觉没介绍的那么
  •   还可以吧,有些地方看不下去。。。
  •   书很有看头..很值得一读。
  •   非常满意 不论是自己卖给自己充实知识还是买来送人都是很优质的选择
  •   送人家的礼物,感觉应该很不错吧!
  •   书质很好,彩页附有图片,作者文笔非常好,美丽的文字和作者独有的对人生的诠释。
  •   作者的经历很丰富、很独特、很积极,的确称得上“正能量”,值得一读。书不算厚,300多页,纸张和排版都很好。送货也很快,晚上七点定的,第二天上午就送到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