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论基础

出版时间:2008-8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徐继存//赵昌木  页数:298  

内容概要

  要真正地把握和理解教学论,对教学论形成明确的观点并非易事。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越来越复杂,人们对教学的理解的差异性就越大。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性质各不相同的教学理论从来没有如此多样和丰富,人们关于教学论的彼此分歧与冲突的看法和观点从来没有如此众多。在这些纷繁复杂、观点各异的教学论思想和观念中,我们可以相信谁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又应当依凭哪种教学论观念去认识和把握教学论,从而去理解和对待教学论?这些问题直接关涉我们对待教学论的立场、态度和方法,影响着我们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犹如我们对“教学论是什么”这种追问方式的置疑,我们的确难以确切地回答“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是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基于我们自身的感觉和认识,指出目前人们对教学论不可取的几种不同的理解、看法和评价。概括起来,这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按照科学性学问(主要以经典的自然科学为范本)以及知识体系的标准衡量教学论,认为教学论的不确定性现象意味着教学论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可信,从而试图改变教学论的内容和形式,使教学论向科学看齐,用科学的标准衡量和制定教学论的科学化体系;二是按照其他文化的样式和状态来看待教学论的可变性,认为教学论的学科不成熟、不正常、不可用,从而着眼于改变教学论的现状,使教学论向成熟、正常的文化发展;三是按照意识形态的意志和观点来看待教学论的多义性,认为教学论的各种流派和观点都是批判和否定的对象,都是不正确、不先进、不可取的,从而致力于维护某种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论,以此贬损和反对其他教学论。  要克服和消除对教学论的这些不可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论观念,我们首先应当把这些认识作为“真问题”来认真对待。按照教学论的“科学化”、“常规化”和“政治化”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可能会从根本上否认这些认识的真实性及其危害,或不把这些_认识当做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其实,多年来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人们一方面确有思想和观念上的分歧和困惑,另一方面又没有真正地认真思考和严肃讨论这些问题,以为教学论本就应该是科学的、常规的、政治的,除此之外,都不是教学论,或者都是不正确的、不先进的教学论,从而导致对教学论问题的讨论、学习和研究有失真实,陷入虚浮。  《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内容包括绪论;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知识;教学关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21世纪教育科学系列教材:现代教学论基础》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徐继存,男,1967年12月生,山东沂南人,现任山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课程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学论研究丛书》(共十部,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出版专著《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和《教学论导论》(甘肃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版),参编著作多部。现任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北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西南大学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教学理论应用模式的生成及其实验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课堂教学行为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项目“中西教学理论比较”等课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教学本质第一节 教学本质的含义第二节 教学本质研究范式扫描第三节 教学本质的建构交往观第三章 教学目的第一节 教学目的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教学目标第三节 教学目标设计第四章 教学知识第一节 知识与课程第二节 知识范围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第三节 知识类型与课程学习方式第四节 知识特征与课程评价第五章 教学关系第一节 教学主客体关系第二节 学生的主体命运第三节 学生不只是受教育者第六章 教学模式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节 教学模式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第四节 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的趋势第七章 教学评价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种类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第四节 教学评价模式和策略第五节 我国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第八章 教学理论第一节 教学理论是什么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价值第三节 教学理论应用及其批判第四节 教学理论应用模式及建构第九章 教学观念第一节 教学观念阐释第二节 教学观念转变第三节 教学观念研究第十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涵义第四节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五节 教学设计的问题反思与未来展望第十一章 教学艺术第一节 教学艺术认识的历程第二节 教学艺术的意义第三节 教学艺术的条件第十二章 教学管理第一节 教学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组织文化第三节 教学管理的内容与模式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改革第十三章 教学研究第一节 教学研究概述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类型第三节 教学研究范式

章节摘录

  二、确立我国多样化教学目标的原则  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动,是行动的依据、标准和指南。我国教学目标的建立与多样化发展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规范。具体来说,制定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基础性原则。基础教育是指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陶冶基本品行的教育。在当代,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机构是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基础教育是教育的起始环节。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教育和发展打下基础;二是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生存打下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随意拔高培养目标,往往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降低目标则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教育首先要确保基础性目标的实现。  全面性原则。全面发展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教学目标也应体现全面发展的精神。全面性应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观念目标、社会化目标、社会目标、生活目标等全面发展;三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使学生既成为未来的学习者,也成为良好的公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献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②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使不同的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③要使全面发展的人更富创造性,突出创新意向,冒险精神,开拓能力、批判精神;更加成熟化,更加开放化,更有相容性,更了解和认识自己;更有适应性,有更强健的体质,主动适应变化的品质;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更健全的心理;更具个性化。④  结构性原则。在我国,教学目标本身具有结构性,从教学内容的载体——课程来看,既有国家统一课程,也有地方课程;既有分科课程,也有综合课程;既有核心课程,也有扩展性课程。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教学论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