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北京大学  作者:戴尔·米勒  页数:179  译者:汪丽华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人是否可以在对社会心理学了解甚少的情况下,学到很多有关社会心理学的东西呢?我相信是可以的——实际上,我写这本书就是想要证明这一点。社会心理学的使命是,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体验——从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情”,到那些骇世惊俗的“常人不为之举”。从根源来看,社会行为的寻常形式与极端形式之间的相似性,要远远大于其差异性,这既是社会心理学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主题。

内容概要

社会有心理吗?为什么说我们是社会动物?为什么人们会照他们说的和做的那样去说去做?为什么人们经常言行不一?为什么人们在私下及公开场合的表现会那么大反差?社会心理学中多数引人注目的研究或理论,都与人们的言行与其私下感受相矛盾这一情形的因果有关,而社会心理学的使命就是阐明形形色色的社会体验——从日常生活中那些人人都会注意到的事情,到那些骇世惊俗的常人不为之举。本书以“自我审查”为中心,除了提供一个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介绍之外,还提供了对自我审查及其动机、形式结果的分析、阐明了自我审查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作者简介

戴尔·米勒,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书籍目录

前言致谢第1章  引言  什么是自我审查  社会心理学与自我审查  我们为什么要审查我们自己  自我审查是否是有意识的  自我审查的结果第2章  社会交往准则  没有言明的社会准则:尊重他人的情境定义  顺从:当请求者的解释被接受  事情的另一面:提供合理解释的压力  权威与顺从——米尔格莱姆实验  在他人的空间面对他人  偏见与歧视的规范第3章  从众  惩罚异议者  惩罚行为偏常者  (不)受欢迎的偏常  没有压力的从众  顺从于理想自我  无意识的从众第4章  自我审查与集体  多元无知:个体担心过度反应导致群体不反应  多元无知的起源:透明性幻觉  多元无知与不受欢迎的社会习惯的持久性  当态度改变时规范没有改变  当规范改变时态度没有改变  改变态度与消除多元无知第5章  自我审查与个体  不适当的自卑感和缺乏感  不适当的差异感和疏远感  自我的行为后果  克服多元无知第6章  审查和表达偏见  反对种族偏见的规范  寻找偏见——尽力比审查员高出一筹  控制有偏见的想法  得到许可的偏见:发现可以接受的表达渠道第7章  审查和表达非理性  最大化金钱价值超过心理健康  自我利益合理的影响  用自我利益来提供心理学隐藏  增长的理性理想的力量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1章 引言一个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对着一个没有艺术天分的孩子画的画赞不绝口。一个心里忐忑不安的学生,允许她喝得七八分醉的室友开车送她回家。一个抱有顽固种族偏见的老板,雇用了一位少数族裔成员。一个对老师讲的东西听得糊里糊涂的学生,竭力装作听懂了。一个为自己的意中人而神魂颠倒的年轻人,在其本人面前极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一个小气鬼在与他慷慨的同伴们一起就餐时,留下一大笔小费。一个对老板的决定抱持怀疑态度的经理,没有说出她的疑虑。一个痛恨歧视言论的人,对同伴带有性别歧视的言论一笑而过。一个对飞机出现紧急情况感到惊恐万分的飞行员,镇静地通知乘客飞机将会紧急着陆。上面所说的这些行为,看似各不相同,实则都有一个相同之处。每个行为都涉及个体采取一种违背其私下(内心真实)感受的公开场合下的姿态。当人们当众隐藏、伪装、歪曲其内心感受或信念时,他们就是在审查自己。自我审查(self-censorship)及其起因、形式、结果,就是本书将要探讨的主题。尽管本书主要探讨自我审查,但它同样也是探讨社会心理学的书籍。据我所知,从未有社会心理学家就自我审查这一主题单列一章,更不用说将其独立成书。尽管如此,我仍然认为,多数社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和理论,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关注自我审查这一主题。接下来,我将尽可能比较好地证明我的观点。通过围绕自我审查这一概念来组织本书内容,我希望能就社会心理学研究里最有趣的主题(新的与旧的)中的许多,为大家提供一个新颖的观看的视角。什么是自我审查一说起“审查”,我们都很熟悉它的意思所指。它指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言行的查禁。自我审查同样涉及对言行的查禁,但在这种情形下,查禁的主体不是他人,而是行动者本人。一个其上司禁止其举报公司违法活动的雇员,会一直受到审查;一个担心遭到同事反对而决定压制自己对其所在公司非法行为了解的情况,则是她本人对自己进行审查。在我们的文化中,对自由和个性的推崇,使得许多人认为,根本没人会想要进行自我审查——这是一种应该抵制的软弱或懦怯的行为。不过,这一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从本质上来说,自我审查既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当然,有些自我审查行为表明一个人意志/自制力的失败,但在其他情形下,比如本章开篇所说的内心惊慌的飞行员在乘客面前隐藏自己恐惧的例子,就表现了自制力,体现了勇气而非软弱。对于想要在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世界中取得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必须具备抑制自己私下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的能力,以及同样重要的掩盖这一事实不让别人看出你在这么做的能力。回想一下开篇例子中那位赞扬孩子的大人。为了实现鼓励孩子艺术雄心的目的,大人必须能够既不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又不让孩子觉察到这一欺骗。自我审查对于社会功能的顺利运转,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如果人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去审查他们强烈的反社会情绪,文明的生活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心理学与自我审查自我审查过程说明了社会心理学中两个最核心的主题:人是规范的遵从者(norInfollowers)和人是意义的追寻者(meaningseekers)。作为遵从规范的人社会生活规则要求我们必须对社会暗示和社会规范极其敏感。我们在各种情形下说什么和做什么,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那些情境在我们内心所萌生的感受或想法,而是取决于我们认为在这些情境中怎样说或做是合适的。社会心理学家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评价是:与像人格特质这样稳定的内在个人特质相比,情境对人的行为有着更有力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情境力量”早就在该领域中得到了认可(Ross&Nisbett,1991)。多数情况下,“情境力量是强大的”明证,来自人们的公众行为和私下体验是相分离的表现。也就是说,人们认为情境的力量可以强大到妨碍他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感受或信念来行事的地步。例如,我们在第3章将会看到,最有趣的从众的例子,通常都会涉及这样的情形:虽然人们心里并不认可和接受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但在行动上最终都会附和他人。同辈压力的力量,可以在群体诱导其成员作出非其本心所愿的异常之举时,再清楚不过地看到。作为追寻意义的人为社会体验赋予意义,是社会行动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因为是人们赋予情境的主观意义,而远非这些情境的客观特征,在指引人们的行为。宣称情境是人们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实际上也就是宣称,人们对情境的解释或构建方式,是其行为强有力的决定因素。自我审查为揭示人们寻找社会生活意义的过程,提供了一扇特殊的发人深省的窗户。首先,自我审查行动本身就是一种个人赋予特定情境意义的反应。一个人审查自我的决定,只有在赋予情境以特定意义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比如,除非人们将一种情境理解为在其中应该实施符合正义规范的言行,否则他们是不可能去审查自己比较自私的冲动的。其次自我审查行动本身,会强烈地影响情境对个体所具有的意义。一种会让我们以不同于私人感受的方式行动的情境,会强有力地影响我们赋予情境的意义。比如,看到我们在一种关系中犹豫再三不愿说出内心的想法已经传递出很多关于那一关系的重要信息。总之,自我审查行动,既是对社会情境的反应,也是社会情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为什么要审查我们自己就像开篇例子所揭示的,自我审查背后的动机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动机可能是自我保护。已经远去的历史长河中和近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例子—_在残酷的统治下,为了生存下去,人们必须压抑他们内心真实的信念。不过,自我审查背后的动机,极少是为了活命。一般来说,自我审查都是基于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动机引起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其中的一些。为了维护群体和个人在其中的地位两种常见的自我审查动机是:维护所在群体的凝聚力;维护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这两种动机,都可在几年前进行的一项对大学校园饮食行为的研究(Kitts,2003)中看到。这项研究重点关注素食餐厅的学生成员。在这些餐厅存在强烈反对吃肉这一规则,并不让人惊讶;然而,在是否忠实地履行素食主义方面,成员之间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大多数人都会偶尔吃上一些肉(通常是鱼肉)。不过,学生们一般都是悄悄在私底下吃,小心翼翼,尽可能不让他们的同伴看,到或听到。当被问及他们为什么吃肉要瞒着素食同伴,他们说是既要顾及自己的脸面(“我不想让他们教训我,或是让我感到内疚”),同时也是为了同伴着想(“我不想让他们感到厌恶”)。为了增强一个人对他人的吸引力在基茨的研究中,素食者进行自我审查的原因之一,就是要保护他们的社会地位——他们不愿失去同伴的喜欢。在另一些情形下,就像扎纳和帕克(Zanna&Pack,1975)所做的一项有名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人们进行自我审查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而不仅仅是维持地位。研究的参与者是一些女大学生,她们认为自己参与其中的实验的目的,是要确定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通过选定的关于他/她的信息,准确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质。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参与者和她的男性搭档(暂时不在场)需就一系列个人问题交换他们的答案,并据此获得彼此的印象。参与者提交答案前,会先得到一份据说是其搭档的答案。这一信息中包括这样的事实:搭档心目中的理想女人,要么是以家庭为中心、顺从于丈夫,要么就是有抱负、坚强而独立。信息中同时也暗示了该搭档要么很迷人,要么不迷人。正如实验者所预期的那样,女学生会根据她们认为自己将会遇上什么样的人,而对自己作出不同的描述。与期望遇见一个有魅力的开放型男士的女生相比,期望遇见一个有魅力的保守型男士的女生,更多地把自己描述成一个传统女性。不过,当对男性的描述听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差异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给人留下更深印象的是,与那些期望遇到一个有吸引力、没有性别歧视的男士的女生相比,那些期望遇到一个观念比较传统但很有吸引力的男士的女生,在变换字母顺序组词测验中正确解答的题目会少18%。显然,她们不想通过让自己显得太聪明而吓跑那些比较传统的男人。当然,并不只是女生会伪装自己以给有吸引力的异性留下深刻印象。莫里尔和塞罗伊(Morier&Seroy,1994)使用男性参与者,重做了一遍扎纳一帕克的实验,结果一样。也就是说,男性同样会为赢得有吸引力的异性的青睐,把自己的性别角色态度伪装得更保守。为了避免与人对立除了伪装自己以使自己对他人显得更有吸引力,人们有时也会像伯恩斯坦等人(Bernstain,etal.,l983)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假装为他人所吸引。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是男大学生,目的是调查人们对经典默片的反应。实验程序据说要求参与者观看不是《忧伤的小丑》(sadclown)就是《闹剧》(slapstick)的电影片段,随后给出对影片的反应。实验室中有两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台电脑。正对电脑,各有一把椅子,相互间隔7.6厘米。一块木制的隔板,把两张桌子及相应的椅子分隔开。当实验参与者到达后,他会被告知,另一个参与者(实际上是实验者的一个助手或“同谋”)已经准备就绪。同谋是一位相当有吸引力的女士。实验者告诉参与者,正常情况下,两台电脑会播放不同的电影片段,但因有一个录像带有点问题,在他们这一场,两台电脑会播放同一个电影片段。

后记

没有一本书能够声称它可以告诉读者所有关于社会心理学已经了解的东西,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考虑到它是这么小的一本书,它的内容一直都是经过筛选的。那么,像这样一本书,能够希望向读者传递社会心理学领域什么独到的东西呢?我的目的有两个。首先是,我希望能让读者学会欣赏社会心理学技艺——展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看待社会世界、如何把他们的想法转化成经验研究。本书经过精心挑选的内容,比一般社会心理学书要更为详细地描述了这些研究,尤其是它们的历史背景、方法、程序。

编辑推荐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人生就是一声旅行青春是最美的一段风景你,永远自由的心灵请接受我的邀请与我同行在苍茫的路途燃烧激情刻下这独一无二的我和你融入那亘古不变的天和地在路上.....快来读《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社会心理学的邀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全书以“自我审查”机制为核心,深入浅出得揭示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部分最新研究进展。我个人是觉得这个学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非常值得一读,至少你会觉得社会心理学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的。
  •   刚刚收到《社会心理学的邀请》,书很好,非常高兴,下次再来买。。。
  •   看了不少关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书籍,偶尔搜到了这本社会心理学的邀请,一天就看完了,合上最后一页,回头想想,真的没什么感觉,有些概念还是挺新鲜的,但都是写的美国的例子,看来看去感觉不是很适合,没什么收获。。。。
  •   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社会现象,可以当做社会心理学的启蒙书。
  •   社会心理学很有意思,其实更想推荐的是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寒假在家试着看看这本吧
  •   适合喜欢心理学的朋友阅读
  •   与《伦理学的邀请》、《哲学的邀请》一样通俗,非常适合入门青年学习。
  •   期待中吧~
  •   还没看呢,不过翻了一下目录,感觉还不错吧。
  •   好书啊学习了 评论晚了
  •   既专业又通俗易懂
  •   看了再补充!
  •   语言朴实,文字清新,普通读者可以看懂。
  •   书比较薄,印装不错,文字和图画都比较清晰。
  •   书挺好,已读完
  •   书读完了,受了一些启发,正打算再读一次
  •   包装不错,但是还没来的及看呢
  •   帮领导买的,自己没有读
  •   对于没有正式学习过心理学的人,书中有大量案例说明,能够易学易懂。很不错!
  •   刚拿到这本书,只看了前面几页。感觉跟生活很贴近,期待后面。
  •   这本书是朋友介绍的,刚拿到翻了下,感觉还是不错的,可以看看。
  •   表示喜欢这本书,满意
  •   帮朋友买的,她很喜欢不错
  •   还没怎么看呢,翻了下,还行
  •   书很不错,但是翻译的真烂。
  •   印刷得不错。内容比较浅显
  •   挺好的只是我很难看懂
  •   搞得我看不下去了
  •   翻译的不太好句子生硬建议不买或买英文原版的
  •   这个系列的书都不错比较生动活泼地介绍了社会心理学
  •   讲述了较多社会心理学研究方面的经典案例(研究个案)。社会心理学入门类读物,如果真有兴趣,建议买较为深入的.
  •   挺实用的,还行还行还行
  •   这套书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浅显易懂,但内容却很充实,属于入门级的书,值得推荐!
  •   对于人生非常有用的书!
  •   原本好好的一本书,被翻译毁得体无完肤,好浓的翻译腔,有些句子还会引起歧义,那一个汗
  •   比我想象的小,内容到很满意。
  •   基本都在说自我审查。不是我想看的类型纸张感觉有点不大好。总体还行吧
  •   对于入门的可以看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