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强,余晓敏 等著  页数:211  
Tag标签:无  

前言

  2008年注定是要给中华民族的国民心理留下永久且深刻记忆的一个年份。正当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准备实现期待百年的即将于8月8日在北京举办奥运的梦想之前,发生了两起特大自然灾害,即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特别是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级特大地震,波及10省(市)、417县、4600多乡镇及近4,8万个村庄,受灾人口4000多万,涉及转移安置人口1500万,死亡及失踪人数达8万多,被掩埋和死亡的各种家畜和其它动物800多万头(只),交通、通讯中断,基础设施全面毁坏,造成整个灾区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亿元。一时间,江河断流、生命倾覆、苍天闭眼、大地失聪,整个国家被地球瞬间能量释放造成的巨大灾难所刺伤。  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了全民紧急响应机制,人民解放军紧急总动员,各级政府紧急响应,各种非政府组织和民间自组织紧急行动,展开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百县千乡万村生命大救援行动,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机、募捐活动将灾区的需要和爱传遍全社会乃至整个华人世界,筹集善款创纪录达到760多亿元,有300多万人被爱心激发,作为志愿者奔赴灾区参加救灾,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5·12”大救灾和8月8日的奥运会,以巨大的悲情和喜情两大主旋律,调动了全民族的激情和参与欲,成为载入2008史册的两大事件,推动着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

内容概要

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契机,为NGO的行动搭建了广阔平台。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实地调查研究,本书深入探讨了NGO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实践、经验与模式。作者以宽广的学术视野,讨论NGO参与灾后重建的政策规划、发展路径、功能定位、能力建设、绩效评估、典型实践以及困境突破。本书旨在为NGO行动者提供实践指南,与研究者分享经验数据,为政策制定者呈现决策依据。

作者简介

张强,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风险治理与社会创新中心主任,民政部一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汶川地震之后一直在四川开展实地服务工作,担任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WET)秘书长,国家减灾委一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规划政策组副组长。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公共政策、减灾与应急管理、府际关系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现实背景: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和重建概况 第一节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损失情况简介 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法律法规 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本章小结第二章 发展路径:全球比较视野 第一节 NGO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日本NGO与El本阪神淡路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第三节  中国台湾地区NGO与台湾“9·21”大地震灾后 恢复重建 本章小结第三章 功能定位:NGO作用的发挥 第一节 灾后重建中的NGO一览 第二节 NGO参与灾后重建的功能定位战略分析 第三节  NGO参与灾后重建的功能细览 本章小结第四章 运作管理:NGO能力建设 第一节 NGO的筹资 第二节 NGO的财务管理 第三节 NGO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节 NGO的项目设计与管理 本章小结第五章 缋效评估:NGO与利益相关群体 第一节 NGO绩效评估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二节 NGO绩效评估的主体分析 第三节  NGO利益相关者的识别  第四节 NGO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节  NGO重要利益相关者相关层面的绩效评估  本章小结第六章 实践探索:典型案例研究 第一节 新家园计划 第二节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民乐村灾后房屋重建项目 第三节 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 本章小结第七章  困境突破:NGO发展的专业化与可持续性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NGO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  第三节  NGO发展的可持续性结语 中国NGO参与灾后重建的行动启示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实背景: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和重建概况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震级最高、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打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断裂,带来了很多社会发展上的挑战。在全面应对过程中,除了中国政府高效有序的抗震救灾活动外,民间也出现了大量的捐款捐物行为及空前的志愿服务热潮。很多社会组织和个体志愿者涌入灾区,参与救灾和过渡安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紧急救援和过渡安置两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进入了更加艰巨和漫长的灾后重建阶段。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抗震救灾可以说是救人如救火,十万火急,效率优先;而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统筹兼顾、科学为重。灾后重建不仅是在一片废墟上进行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的重建,更重要的是进行当地社会的系统重建。它包括人民生活的安置、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区组织的恢复和完善、人际关系的维护和稳定、人们心理创伤的疗治和文化群落根系的培育等等。如此复杂的重建任务,显然需要的不只是政府的行政努力,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很重要。  那么对于各类的社会组织,要实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有效参与灾后重建的目标,就需要全面掌握当前关于灾后重建的法律政策等制度安排,并根据政府的规划布局进行自我定位。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提出“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指出:“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防震减灾法》(修订)也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作为恢复重建原则写入了国家法律,进一步从制度政策层面明确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在灾后重建中的角色定位,为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提供了基础的法律依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NGO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专业研究书籍,了解汶川地震救助和NGO参与非常好的一本书。数据详实,内容丰富!
  •   专业书籍,值得慢慢阅读。
  •   有需要的资料,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