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吕晨飞  页数:348  

前言

  作为吕晨飞博士的导师,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他所撰写的《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一书在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正式出版。  记得2001年访问澳大利亚时,其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和操作细节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确定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时,考虑到吕晨飞博士曾在北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的经历,我向他提议对澳大利亚的转移支付制度开展一次深入的研究。  研究他国的财政制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方面,财政制度本身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财政、政治、公共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跨国研究在资料、信息的获取、研读领悟和判断等方面必然存在若干困难。  面对这些可能的障碍,吕晨飞博士以其勤奋的工作、严谨的态度做出了很好的回应。在相关研究者的帮助下,他有效地完成了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与澳大利亚的相关机构取得了联系,而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也向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帮助。经过四年的努力,此研究终于在2008年6月完成。他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也获得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我看来,晨飞博士的这一研究在三个方面是很有特点的。首先,对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细节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国内的学术研究多具有“大而化之”的特点,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这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多数研究囿于“道”的层面,热衷提炼新的理念、实践模式或者理论范式,致力于整体制度架构或跨越时空的宏观指导原则的规范设计,而对制度的具体细节等“术”的层面往往不屑一顾。然而,“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没有细节的制度是无制度的制度”!只有通过对实施细节的考察,我们才能揭开制度本身的面纱,还原其真切容颜。吕晨飞博士在他的研究中针对制度细节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对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决策机制和分配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相对深入地考察了在此制度安排下各主要参与方的行为选择,从而使得我们对该制度的具体状况有了更为全面、更加深入的认识。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关注税制改革后的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首先,作者从制度环境、基本安排以及核心机构等方面来分析其总体设置,从相对数估算的主要原则、指导方针、基本流程等方面来分析其具体操作。随后,作者从理论分析和建模分析两个层面进一步考察了制度的现实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该制度的可借鉴性及内在的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论述。研究中,作者对制度的历史演进与实施细节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通过定量分析实现了对制度实效的更为深入的考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局限  第二章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总体设置 一、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概念   二、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制度环境    (一)澳大利亚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安排  (二)澳大利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种类与结构   三、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安排    (一)指导理念:全面均等化  (二)实施手段:基于人均相对数的GST pool拨款  (三)决策流程:以CGC为核心的充分制衡的决策机制    (四)分配结果:以2005—2006年度为例   四、澳大利亚联邦拨款委员会的历史、组织与运行分析    (一)CGC的演进历史:渐进持续的均等化实践  (二)CGC的组织架构:专家型领导层与专业化执行层相结合  (三)CGC的具体运作:工作规范高度法制化第三章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分配的具体操作 一、估算的主要原则、指导方针、主要概念与基本程序    (一)估算的主要原则和指导方针  (二)估算的主要概念    (三)估算的基本程序   二、均等化预算的构筑   三、对各州支出的估算   四、对各州收入的估算   五、对专项转移支付的处理   六、GST pool人均相对数与FAG人均相对数的计算   七、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分配   八、均等化转移支付分配的具体操作回顾  第四章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 一、基本理念分析   二、具体目标分析   三、实施应用分析    (一)关于横向均等化三支柱的分析    (二)关于横向均等化规模的分析    (三)关于使用广义指标的分析    (四)关于专项转移支付处理方法的分析  (五)关于相对数的加权平均方法的分析  (六)关于程序的复杂性与透明度的分析 四、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有效性的初步考察第五章  全面均等化转移支付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一般模型的构建   二、关于自有收入提升的激励效果分析   三、关于列入估算范围的专项转移支付的激励效果分析   四、关于支出降低的激励效果分析  第六章  现行制度下各州自有收入提升与支出降低的模型分析 一、部分参数的设置   二、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下的自有收入提升的模型分析   三、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下的支出降低的模型分析  第七章  现行制度下列入估算的专项转移支付和估算年限变动的模型分析 一、现行制度下列入估算范围的专项转移支付的模型分析    (--)拨款使用年限为1年时的激励效果分析    (二)拨款使用年限大于1、小于估算年限时的激励效果分析    (三)拨款使用年限等于估算年限时的激励效果分析  ……第八章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运行实效的建模分析结论第九章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经验总结及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伊文嘉,李凤梅(2005);罗荆,唐红军(2006)都关注到了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法制化的特点。  刘剑文(2005)注意到了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决策机制,认为其“建立一个准独立的、以设计与改革拨款制度为目的的拨款委员会”的经验应该学习,但是未继续深入探讨。  孟添,张恒龙(2007)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并认为,“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完善,澳大利亚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细致、最全面、考虑最周全的转移支付制度。”但是对于这一结论并未深入阐释。  王泽彩(2007)介绍了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分配的基本流程,认为“澳大利亚自1933年建立均衡拨款制度后,经过多年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既考虑州政府收人能力,又考虑支出需求,及地区间公共服务成本差异的,自上而下的公式化因素法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最完善、最全面、又高度公平的财政均衡制度”。但是,该研究同样未能就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的具体优势开展进一步的阐释和分析。  (3)第三类文献则对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开展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并得出了若干研究结论,部分论文还针对我国提出了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财政部科研所中长期财政政策考察团(1992)宏观地介绍了澳大利亚转移支付制度的设置,将中央政府在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视为其转移支付制度高效表现的关键原因。但是研究中尽管提及了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分配以及(;GC的设置,但是未曾展开讨论。仅认为澳大利亚“形成了一套在当今世界上被称为最完善、最全面、公平程度很高的财政均等化制度”。同时,进一步认为澳大利亚的均等化转移支付估算方法的突出优势在于“一是客观性强,统一制定数十种影响因素,所有地区均按实证统计数据和统一公式加以标准化得出不同权数,再计算出具体数额;二是贯彻政策意图的稳定性好,来自地方的‘讨价还价’式的争执,充其量只能影响某些因素的设定及其评估结果,而很难对数十个因素构成的公式体系所内含的总的政策导向发生重大的冲击和影响”。由此,建议要尽快学习澳大利亚经验,实施转移支付分配中的因素法。  李克平(1996)注意到了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中的决策机制和联邦拨 款委员会的设置对于整个制度运行的重妻意义,并认为:“澳大利亚现行的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在其国内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对一般目的拨款的财政均等化原则给 予很高的评价,拨款分配模型具有客观、中性、公开、规范的特征,为各方面所赞成。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澳大利亚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