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不平等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郝大海  页数:14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的主题是地位获得研究,基本内容是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居民地位获得过程中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包括在教育、就业和收入等一系列关键点上,由于家庭出身、性别和城乡出生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差异,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不平等现象。本书希望从纵贯视角,借助2003年实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个人地位获得中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地位获得中不平等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机制提供一种理论解释,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个人地位获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估,进而为制定有关缩小社会不平等的社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是以林南和边燕杰1991年针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变化提出的地位获得模型为基准模型,将林-边路径分析中相应的内生变量作为地位获得的因变量,进而分析家庭出身、性别和城乡出生环境等社会因素,在个人教育、就业和收入等关键点上产生的不平等效应。本书认为,采用地位获得模型分析城市居民地位获得过程,不仅为评估和测算社会不平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引入了有效的测算方法,而且还能为社会公正研究提供可靠的经验基础,为政策研究和决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简介

郝大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5年、2001年先后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调查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论和经济社会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地位获得研究发展概述 一、地位获得模型的提出 二、地位获得的衍生模型 三、地位获得模型的完善 四、地位获得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 一、社会分层的制度原因 二、改革前的社会分层 三、市场转型中社会分层的变化第三章 再生产与教育获得 一、教育及其选择功能 二、教育分层的研究视角 三、最大限度地维持不平等(MMI)假设 四、从MMI视角看中国教育 五、教育获得的经验评估 六、结论第四章 结构分割与工作获得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地位 二、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获得 三、计划经济中的地位获得 四、市场转型与就业模式转变 五、工作获得的经验评估 六、结论第五章 国家垄断与收入获得 一、收入与经济地位 二、改革前居民收入状况 三、市场转型的理论之争 四、区域差异与国家垄断 五、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 六、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更进一步说,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研究取向,反映的是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研究的认识论传统,即认为西方传统的社会理论是超越经济社会制度限制的普适的科学真理。这种认识与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理解有关,亦即假定此种制度具有一种普适性,它的结构形态基本不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其核心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因此,这种社会理论背景也就决定了地位获得模型基本上是在此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本身逻辑结构预先决定的解释模式中展开的,并使得它本身具有一种意识形态功能。其实,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市场经济制度并非人类社会中唯一的制度类型,与此相联系的社会分层和流动模式也是此种制度环境的产物,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此种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的制度变迁过程逐渐明朗起来。特别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再分配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层与流动过程的研究,发现社会分层和流动过程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社会分层和流动过程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并非必然地与某一种社会经济整合体制相联系,而是嵌入在整个社会制度之中,是全部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作用的产物。因此研究社会分层和流动过程不应局限于某一种制度体系和历史文化背景的预设之中,而应将这些作用视为一种可随时间变化的宏观变量引入地位获得模型之中。例如,将时间因素纳入地位获得过程研究,意味着研究由静态转为动态。应该说这使得理论模型更加符合地位获得的真实过程,因为对地位获得过程产生影响的各个自变量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静态的研究视角其实是忽略了这些变化,将社会流动定格于某一时点,对整个地位获得过程作出一种近似的描述。

后记

本书的写作动机源自对中国1949年后急剧演变历程的一些感悟,相信每一位亲历这个时代的人一定有话要说,从地位获得的视角折射这个时代,只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是社会学。基于经验数据的实证研究在表述上虽然有些曲折,却不失为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其社会价值是不容低估的。本书使用的社会分层与流动方面的数据源于2003年实施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项目。此项调查在计划、设计、执行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得到了众多同事和业内同仁的鼎力协助,这里要特别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还得益于本人所在学校的科研考评制度。有写作的意愿,未必会有结果,加上手懒且慢,离开科研考评对论文质量和数量的硬约束,怕是著书立说的念头只会胎死腹中。遵循学界惯习,有创见的论文观点会转化为专著中的系统论述,故在此也要对相关期刊编辑们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流动的不平等:中国城市居民地位获得研究(1949-2003)》:社会学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流动的不平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本书还是讲的城市中人们的看法,对于城市中大量的流动人口,你怎么看?
  •   专业性很强的一本书,适合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士阅读
  •   人一岀生由于天赋与地位的不同产生了其必然拥有的自身资源不同,通过后天的教育手段再怎样多地获得必须与生存相符的资源时还会不同,因而不平等是必然的,社会分层及其流动的不平等也是必然的。本书是研究我国1949年至2003年时期的城市居民地位获得,是论文式的书籍。现在的居民地位的获得途径可比以前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只要能增加GDP,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如当前的以地换居民不就这样吗?
  •   想到了官二代、穷二代
  •   这本书是郝大海教授三篇论文组合而成的。三篇文章中,有2篇是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另一篇好像是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上。如果有知网的话,可以查一下。打印一下就可以了!不过书也不贵。可以买一本的。书中的很多观点是研究教育不平等的经典观点!
  •   一直想买,还可以看看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